《[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1. 第 1 章 [] 贞观年间。 李世民与众臣论政刚毕,便听宫人来报,天幕又有异动。 天幕于三月前忽然现世,悬浮空中,显现图画,另有一女子解说文字,口音与唐人差异极大,但凝神细听,却奇异般都能领会。 如此神妙,令许多人焚香祝祷,以为是神谕降世,然而那女子开口,讲解的却是商周时青铜器物,朝中虽也有臣子喜爱金石美器,但有兴味者终究寥寥。 过了几日又讲,赏的是文人书画,再过几日论起民间饮食,诸如此类无所不谈,却都浅尝辄止,名曰“摸索流量方向”。 话题杂乱,但众臣还是从过往天幕中摸索出脉络: 天幕中女子应是后世子孙,行说书人之事,不知为何投映到本朝。 既是后人,不是仙神鬼怪,说的又都是些闲谈野趣,那便没什么要紧,权当茶余饭后消遣,听个新鲜。 虽然刚见过的阎立本画作转眼便被投放在天幕上鉴赏有些令人堂皇,但前些天提到的所谓“低成本小吃”还是不错的。帝王令宫人做来尝试,确认其成本低廉、滋味香美后,替换一二原料,使之更合唐人口味,将方子抄录给各州县,宣扬给不曾注意到当日天幕的百姓。 于民有益,便值得花费精力细思。众人行至殿外,如前几次一样看向苍穹。 【换了几种风格最后还是决定讲历史,固定下账号方向比较合适。长视频平台嘛,有干货有故事的历史向比较撑得起时长。】 皇后掩口而笑:“这女郎又要尝试讲史了?不知会不会谈到陛下您。” 长孙无忌信口接过妹妹的话:“先瞧她这次能谈上几天,年轻女郎性子不定也是有的。陛下神武,哪怕后人不提及,也可想见身后名如何光华。” 尚年幼的李治抬头看了眼抢父亲话头的舅舅,并未吭声。 【说历史绕不开几位千古一帝,但叙述者太多,赞颂和质疑都浩如烟海,难以辨清。 功过纸上书,空谈没什么实感。 在讲他们之前,我们先聊一聊其他,论一些功过成败,看千年岁月亘古长河,多少遗恨与故事留在史书之上,时代洪流里顽固的东西如何消散,新的存在又如何再来,等论尽这些,再去看青史之下,何为千古,何至不朽。 那么第一期,我们就从很多朋友至今分不清的庙号谥号年号说起吧。】 李斯顿首而拜:“千古一帝,必是吾皇。” 嬴政把玩着玺印,分毫不疑。 当然会有他。他是始。 【庙号,谥号,年号,至今都有很多朋友会混淆。好好的一个皇帝,怎么这次看见是中宗,下次见到叫宣帝,再下一次提到又是什么元康又是什么黄龙,分不清,根本分不清。 通俗来讲,庙号是在帝王去世之后,供奉在太庙中祭祀时所享有的尊位,像开国皇帝一般称祖,用现代思维来理解,相当于一个公司,这是企业开创者,那名头就是创始人,是“祖”;那位劳苦功高,给一个CEO的职位,曰“高”。 而谥号则是在死后对其一生功过做一个概括总结,生前好坏身后定论,帝王臣子都可得谥,刚开始大家还比较崇尚为尊者讳,就虽然陛下没有那么英明,但人都死了给你们老x家点面子,找个普普通通的字意思一下,就不骂你了哈。 说白了,大多数时候定谥号也是当着继任皇帝的面,当着现任老板骂他老爸,骂得难听了也不是个事儿,总不能为了骂先帝就不在新朝混了是吧。打工人有打工人的觉悟,就算不是美谥,好歹也给个平谥。 拦不住有些人做的事实在蠢到天怒人怨,属于后代也遮掩不了或不想遮掩,大家连表面上的体面都不想给,或者评价前朝帝王——谁给被推翻了的旧朝说好话呢?这种时候便用恶谥。 而年号,则是执政期间的纪年方式,今年哪里出个祥瑞,改一下,朝堂有大事件,改一下,一般用来体现执政者权威性,维护江山稳固,用词也经常是“永兴”、“天授”这种寓意好的,听起来就很有排面嘛。 商朝有大功者得庙号,周朝只使用谥号,秦朝时始皇帝认为凭啥当儿子的有权评价当爹的,两个都废了,到汉代又拿起来用,不过卡得比较死,能得庙号的人很少。这时大家提到皇帝一般只称谥号,毕竟当时的谥号还比较朴实无华,基本上是一两个字,孝文啦孝景啦这样。 直到唐朝,噔噔蹬蹬,站在你面前的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大唐够大,住得下这老长的谥号! 所以说,儿子太崇拜爸爸也不全是好事。】 李世民两眼一黑。 承乾也算是诗书俱通,何至于此……征战天下的马上皇帝第一次平白感到无力,抓住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太子还是要多读书……” 皇后和一众东宫使臣正点着头,听到天幕一句石破天惊的【从李治给他老爹这承受不了的爱开始,谥号就彻底被玩坏了。】 李承乾李泰惊疑回首:“雉奴?” 然而天幕未曾解答他们的困惑,依然说着那渺远的庙号谥号: 【李治可能是觉得我爸爸这么英明这么牛,一个“文”字怎么概括得了?加,都可以加,大手一挥给爸爸把文武圣都拉满,塑造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帅气谥号,也不知道太宗陛下看了会不会想把他塞回弘文馆从头学起。后人一看居然还可以加,那我也给太宗加,最终让本就龙傲天的李世民得到了一个更龙傲天的谥号。 李治看着满意,武则天也喜欢,于是他没了之后他老婆也给他上了一个天皇大帝,后人想想还不够,再加,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实在是酷毙火辣,独领风骚。 就这样,孝武这样短而精的谥号一去不复返,后人们为了显现自己对前辈的尊敬,也学会了不断给前人加谥,你爸爸牛,我祖宗也不赖。这个字好,那个字也好,都加上,及至后来,谥号一度长到二十来字,堆满了大家根本不想记住的溢美之词。 试想一下,本来一个人去世了,大家评价他,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没什么问题。这么一搞,就变成了“他是一个温柔善良和蔼可亲能文能武神通广大孝顺老人爱护幼小心胸宽广贤能端方的好人”。怎么说呢,档次真的不太 2. 第 2 章 [] 【现代人看英这个庙号可能觉得挺不错,英明神武嘛。但任何时候,品评人物都是要放在历史背景下的,很多话大家不能明着说,像“汉皇重色思倾国”,难道还是想跨过漫长光阴说一句汉皇好色么?还不是意有所指。因此后期王朝庙号,很多时候不是看原义如何,而是用过这些名号的帝王如何。 很巧的,明朝前面就有一个元英宗,在位四年,因改革朝中物议沸腾,二十一岁就被人刺杀而亡。再向上数,宋英宗赵曙,作为养子继位,因为要不要尊生父引起朝中争论,登基四年病逝。 简单来说,死得早,在位时间短,朝中有争论。朱祁镇在位时间加起来也不算短,那么这个“英”就很阴阳怪气了: 您要是也能登基四年就没了该多好啊。 至于他为什么得到这样一个评价,还用问吗?瓦剌人的好朋友,徽钦宗的好兄弟,让正处上升期的大明被拦腰斩断,这位带着敌人试图叫开城门的天子,冤杀功臣的天子,给力挽狂澜的亲弟上恶谥的天子,将保家卫国之人的妻女送给瓦剌人的天子,许多人要问,他何以为天子?】 朱瞻基听到最后已是失了神魂,抬头只见往日最偏宠的太子瑟缩在孙氏背后,容色惨白,一言不发。 力挽狂澜的亲弟吗?他唤人去叫朱祁钰,脑中仍回想那句“带着敌人试图叫来城门的天子”,慢慢露出一个笑。 “过来。”他说。 【朱祁镇的罪过大家都很清楚了,首先是把祖训当耳旁风宠信王振,大明宦官专权自他而始,其次便是那场大败,一些人认为败得很荒唐,绝对是文官集团的阴谋,但要往上捋,其实早有端倪。 英宗早年频繁用兵,“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又未对军事体系进行合理规范和整顿,导致卫所军人不断逃亡,军士艰难,或相聚为盗贼,或兴贩私盐,武器质量也下降得很离谱①。又留不住人,又发不了钱,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都没法满足,武备废弛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亲征了。决定得很草率,王振怂恿他,他觉得爸爸太爷爷太太爷爷都行那我肯定也行啊,花了两天时间整顿军备,带着二十多万大军和朝中大半文臣武将,雄赳赳气昂昂送死去了。 历来帝王御驾亲征的不少,只有明英宗不走寻常路,显贵如英国公、成国公、泰宁侯,文华如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其他的什么太常寺卿、少卿、中书舍人、员外郎、监察御史更是一抓一大把,可以说网罗天下人才,然后通通打包送去战场。结果很显然,大家全部死翘翘了。】 仿佛死亡点名,宣宗朝众人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洪武逃杀,天幕每念到一个官位便有人长吁出声,各府愁云惨淡,恨不能闯入宫中问一问当今对太子的看法。 今夜闻天幕,英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我名。苦也。 【行军路线摇摆,王振指挥混乱,英宗坐视不理,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八月初十入宣府,明军就被伯颜铁木儿和也先夹击,英宗和王振一面迎击,一面南绕,留吴克忠、吴克勤断后,大败。英宗又命朱勇、薛绶率三万兵前往支援,有去无回。② 八月十三,英宗到达土木堡,距怀来县城仅二十里路,王振不愿放弃装有财物的辎重车,劝服朱祁镇停于地势较高的土木堡。蒙古军占据妫川水源,明人掘地无水,不攻自乱。一日后,也先假装撤退,明军求水,大乱,朱祁镇下马盘膝,被瓦剌俘虏。③既然大家这么乱,那我也放弃抵抗好啦! 这一败打出了什么效果呢,可以说攒了几代的家产毁于一旦,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万大军死伤逃亡。文臣武将都被他拉上战场,人才断代,朝堂青黄不接,《明史纪事本末》记载:“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光是骡马,就给敌人送了二十多万。更别提其他。】 从两日出征就开始暴怒的朱元璋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恨不得提剑杀几个人,又被朱标拦下,最后只能指着虚空大骂后世子孙。 但凡知事,都该知道出征要经过多少准备,两天时间能做个什么?粮草军器能调来十之三四都算高效!行军大事尽交宦官,听之任之,身为帝王,兵败竟然直接下马静待,怎么不让铁蹄直接踏死! 他冷笑着对朱标说:“光看这过程,好像一切都是那王振的错,王振教唆出兵,王振指挥有问题,王振判断错误,王振不舍财物,这小子看起来清清白白受人蒙骗,真当咱都是傻子不成!” 他朱祁镇又不是三岁稚儿,能让人在眼皮子底下摆弄军国大事,大明皇权之坚前所未有,帝位安然于万万人之上,怎是一个弄权的宦官就能完全左右的? 说到底还是蠢,怨不得旁人。王振教唆他就敢亲征,要他留在土木堡他便留,这么多年读的兵法书本圣人教诲难不成都进了狗肚子?眼见着兵败还不早早找个地方撞死,活着尽败朱家的家底! 西汉,霍去病摇头:“将帅无才,累死三军。既是帝王亲征,所行皆由其过目,若论根源,这位英宗难辞其咎。” 刘彻在上首大笑,遥遥举杯:“鼠辈无德,无将星如大将军、冠军侯者。” 卫青领霍去病谨受。 【皇帝当俘虏嘛,也不是第一次了,光赵宋就有两个,猪御在前,不足为奇。】 黄袍加身不久正志得意满的赵匡胤: ? 这赵宋还能是别家吗? 【然而低劣的人各有各的无耻,本来么,被俘虏了最好的选择是自尽,大家都痛快,但堡要说身为帝王俺也有活着的权力,那大家也没办法逼他去死。然而皇帝这个身份好啊,金饭票不能浪费了,也先想出一个主意,进攻大明关隘时拎着朱祁镇出来,让他以天子身份,叫守将开关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