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1. 第一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咸阳城,春。 秦王政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1]。 本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季节,咸阳城尤其是内城却死气沉沉,不少人家都紧闭门户,偌大的街道空无一人。 能住在内城的人家大多非富即贵,周青臣、淳于越等博士相聚在右丞相冯去疾府上。 “冯相,李斯实乃佞臣,竟怂恿陛下焚书,那些可都是从夏商流传下来的古籍,每一卷都珍贵无比,怎能毁之一炬?昔日…… 焚书之事万万不可啊。” “焚书焚的不止是书啊,还有数代人的心血,士子的未来……” 众博士旁征博引,把李斯说成了谄媚小人,李斯提出的焚书建议罪大恶极,希望冯相能出面劝谏陛下。 冯去疾静静地听完博士们强烈反对焚书的言论,心里长叹了一声,他何尝不知道焚书的害处,可是陛下……那是能劝的吗? 没听陛下说的“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这情况上去劝,不要命了吗? 况且……他虽然是右丞相,但在陛下心中是比不得李斯的,李斯比他更懂陛下的心。 就好比这焚书的建议虽是李斯提的,但真相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他一个还不如左丞相得用的右丞相真的要去试试陛下心里更喜欢哪个丞相吗?他又不傻。 就在冯去疾老神在在之际,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冯去疾皱了皱眉头,刚想呵斥下人,就见护卫跌跌撞撞跑进来。 一边跑还一边道:“冯公,冯公,天…天上……有神迹,陛下在天上。” 冯去疾原本对于护卫冒失的行为很不悦,觉得让人看了笑话,但听清护卫的话后,也顾不上许多,连忙起身追问:“你说什么?”陛下在天上? 怎么回事? 护卫总算喘匀了气,说刚才天象有异,半空中忽然出现一块方形水幕,他们还没看清水幕是怎么出现的,就看到陛下出现在那块水幕里,然后他就来回禀了。 冯去疾听完直接离席,大步往外走,连鞋都来不及穿。其他人见状,纷纷回神,紧跟其后。 好在只用站在门外就能看到天上的水幕。 只一眼,冯去疾就看出水幕里的陛下很茫然。 “来人,速速备车,老夫要进宫,快!”陛下不仅不在宫中,还突然跑到天上去,现在咸阳宫指不定多乱呢,他得赶紧进宫稳住局面。 同一时间,李斯也在吩咐下人备车,冯去疾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作为始皇帝最重要的心腹大臣,李斯岂能看不出,等待马车的过程中,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几个对策。 还派出手下去查看有多少人能看到天上的那块水幕。 ** 模拟考场外 秦始皇嬴政拔剑四顾心茫然,真·心茫然!因为四面八方全是灰茫茫一片,什么东西都没有。 好在没有茫然多久,他就看到了一个身穿玄色冕服,头戴冕冠的人出现,要不是确定那人不是他,秦始皇都要以为是在照镜子,对方的衣着和他一模一样。 能穿冕服,还是大秦的冕服,此人莫非是他嬴氏先祖?可他称帝,冕服也改了啊,和秦国历代国君穿的冕服早已不同。 就在秦始皇狐疑之时,对方看见他就跟见了鬼一样,大惊道:“始皇帝?” 你不是死了吗?汉太祖刘邦震惊地看着对面的人,还是说他也死了?可是他才刚刚称帝啊,还有好多事没做呢。 刘邦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失落起来。 秦始皇觉得这人很奇怪,盯着对方看了两息,确定没见过,“汝认识朕?汝是何人?” 话音刚落,又一个穿冕服的人出现了。这次的冕服和他身上穿的有些许差异,看起来更像是周时的冕服。 两人面面相觑变成了三人面面相觑。 新朝皇帝王莽看到秦始皇和刘邦时明显一愣,尤其看到秦始皇拔出的剑,更是后退了两步,有太多人想要他的命。 三人僵持间,汉光武帝刘秀出现了。 秦始皇的眉头越皱越深,谁能告诉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又是什么地方? 刘秀看到王莽,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佩剑,警惕地盯着对方,“王莽,你不是死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而如今已是他称帝的第六年建武六年(公元30年),王莽的坟头草都快比他高了,早就死得不能再死,怎会出现在此? 更重要的是,他也在这里。刘秀忽然心情复杂起来,莫不是他也死了,此地是地府? 王莽愤怒回望刘秀,大骂:“你才死了,朕乃天子,自当长命百岁。” 王莽最讨厌别人咒他死,从摄政开始就不断有人起兵讨伐他,都快二十年了,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后来发现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他还有几十万大军,兵强马壮,根本不用担心。 但即便如此,王莽还是很讨厌别人咒他死。 话音一落,王莽发现其余三人都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而且他们三人都随身佩剑。 王莽后退两步,警惕地看着三人,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怎么寸草皆无,什么都没有。 瑟瑟发抖JPG。 秦始皇目光复杂地看着王莽,天子?王莽?夏商周没有姓王的天子啊。 该不会是后世之人吧?他第一个出现,随后这三人依次出现,思及此,秦始皇抬眸看了刘邦一眼,方才这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却不识得对方。后面来的两人也如他们一样的情况。 难道此三人皆大秦后世之人?王莽,王姓,大秦亡国了? 刘邦听到二人的对话,心中一动,目光落在刘秀身上,“汝为何说他死了?汝认得他?” 刘秀抬眸和刘邦对视,不由微怔,此人的面相和他在太庙中所见的画像倒有几分相似。 迟疑两息,刘秀试探道:“高祖皇帝?” 刘邦:“???” 刘邦反应不慢,左右看看,心里已有猜测,但还是决定先套话,“汝是乃公之后?” 刘秀立即点头,“高祖爷爷,我名刘秀,是您的九世孙。” 2. 第二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模拟考场外 秦始皇看着一齐出现的三人,心中疑惑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就是打个盹的功夫,怎么就遇上这样的怪事? 一齐出现的三人打断了刘邦和刘秀这对相隔二百七十余年的祖孙叙旧。 秦始皇等人齐齐看向三人,不由一默,这是祖孙三代人吗? “这是什么地方,朕怎么会在这里?”孙权环顾四周,看清身边的人后,大惊:“刘备!你怎会在这里?你不是早就死了吗?” 刘备闻声直接怒而拔剑,“孙权,还我二弟命来。” 一旁的曹丕听到他们互相道出对方的身份,赶忙退后两步,这两位是他父亲的劲敌,虽然孙权只比他大五岁,但……咦,孙权怎么这么老了? 瞧着大了他十岁不止,莫非未老先衰? 刘邦目光落在刘备身上,“刘备?”姓刘,身穿冕服不会也是他的后代吧? 刘备听到有人叫他,循声看过去,这一看愣住了,怎么这么多穿冕服的? 孙权本就无意和刘备斗,身在何地还未明,斗什么斗,见刘备住手,自然乐见其成,遂也转头看向刚才出声唤刘备之人,尔后也和刘备一样怔住了,这些是何人? 想到明明六年前就已病逝白帝城的刘备,孙权垂眸若有所思,片刻后抱拳对众人行了一礼,“在下孙权,还未请教诸位大名。” 但没人理会他。 孙权也不气馁,“方才权已看过,此地空茫茫一片,不见人烟。而据权所知,玄德兄已驾崩六年,如何会出现在此?大家既同时出现于此,即是有缘,不如先弄清此为何地如何?” 见众人意动,孙权主动道:“权来此之前正在小憩,一睁眼便出现在此。” “吾也是睡梦之中来到此处。”王莽余光看了眼刘邦,没有自称朕,“若不是身上的寝衣换成了冕服,吾还以为仍在睡梦之中。” 冕服乃礼服,非重要场合不穿。况且冕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组成,分量十足,想忽视都难。 孙权的目光落到一直不开口的秦始皇、刘秀身上,对于前者他只扫了一眼便移开了视线,此人一身威仪,定是久居上位之人,恐怕来头不小。 后者和那位方才唤刘备的长者站得极近,不难看出是一伙的。 刘秀看向刘邦,一副为高祖马首是瞻的样子。 刘邦挑了挑眉,在他这,始皇帝是个死人,在九世孙刘秀这里,他、始皇帝包括那个叫王莽的家伙都是死人,如今同时出现的三人里,孙权说刘备已死,另一人明明认识他们却装作不认识,明显有猫腻。 而且在他们之后又进来了一人,就是孙权自报家门的时候,那人听到孙权二字,一副很惊讶的样子,估计在他眼中,孙权也是个死人。 或许这个地方是按照朝代更迭顺序进来的。 他不知始皇进来了多久,但他确定,他进来后就隔了那么一小会,王莽就进来了,紧接着,九世孙刘秀进来。之后就是孙权三人,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家伙和这三人几乎是前后脚,快得很。 间隔最长的是他和王莽,其次是九世孙和孙权三人。 他心里有个大胆的猜测,不过还需要验证一下。 “你可知道刘秀?”刘邦问孙权,看的却是刘备。 刘秀本秀:“……” 秦始皇看刘邦的表情顿时有些微妙。 孙权笑容微滞,大脑飞速转动,这位的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也是个匡扶汉室江山的? 不等孙权想好措辞,刘备已道:“昔王莽篡汉,生民几亡,鬼神泯绝……于是光武皇帝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 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彊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1]。 光武皇帝乃我汉家天子,岂会不知。汝为何人?为何直呼光武皇帝名讳?” 王莽本人面色涨红,听到前半段时气得咬牙切齿,还没来得及发作,就听到刘备洋洋洒洒念出刘秀的功绩,未出口的话哽在喉间,僵硬地看向刘秀,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就他? 这谁写的,也忒不要脸了点,马屁精。 此时的刘秀才刚平定了陇西,还没有完全平定天下,听到刘备这番话,一时间骨头都轻了几分,这写的是他? 原来他将来这么优秀的吗…… 秦始皇嘴角微微抽搐,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和他的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意思差不多,而且这个“在昔”似乎也把他包含进去了。 啧,好大的口气。 汉光武位面 邓禹、吴汉等大将听着自家主公,哦不自家陛下的功绩,喜不自胜,那是他们一路追随的主公啊,主公能有事勤乎三五的美誉,他们这些臣子,也能名留青史吧? 一时间众人如同打了鸡血般振奋不已,关中已扫,关东已复,陇西已平,唯剩川蜀,益州的公孙述最好识相一些,他们的主公乃天命所归。 刚才那话怎么说来着,远承唐尧的传统,近接前汉的丰功,使一切生灵繁衍滋长,让四方疆域归于一统。 一统!一统!! 待陛下从天上归来,他们就向陛下请旨,攻略川蜀,收复失地。 汉武帝位面 刘彻喃声道:“光武,倒是个美谥。”能不美嘛,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两个都是美谥,帝王者,能得其一,已是非常高的认可,刘秀能以“光武”作为谥号,可见功绩卓著。 不过对方能从叛贼手中夺回大汉江山,光复汉室基业,也确实当得起这个谥号。 就是不知对方是他哪个儿子的后代。 哦他现在还没有儿子。 无妨,他还年轻,高祖五十多才生的大父。 大秦位面 李斯听到刘备开口便让车夫停下,自己跳下马车仰望天空,待听完刘备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后,李斯沉默了。 虽不想承认,但大秦似乎真的亡了。 被刘秀称为高祖皇帝的那位见到陛下便脱口而出“始皇帝”,可见是识得陛下的。 《礼记》云:“祖有功,宗有德。”自古始取天下者曰祖,始治天下者曰宗,高祖这个庙号的含义可不一般,不是谁都能用的。 识得陛下,又被称为高祖皇帝,岂不是在说大秦亡国迫在眉睫?李斯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车夫小声叫道:“李公?” “何事?” “此处行人多,李公不如到前面的廊下看,老奴去找个地方放置马车。” “不必,”李斯转身上了马车,吩咐车夫继续赶车。 天降大变,陛下上天或许是一场机缘,是上天赐予大秦力挽狂澜的机缘。 万不可耽误。 “速速进宫。”李斯催促道。 模拟考场外 刘备话音刚落,又来新人了,这次来的是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人,和他们格格不入。 此刻,最开始出现的三人已经隐隐猜到了一些,但不等众人交流,又来了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 更妙的是,他们两认识,还是亲戚关系。 隋文帝杨坚差点没认出李渊,“阿渊?你怎么一下老了许多?” “姨夫。”唐高祖李渊眼神有些闪躲,但更多的是震惊和不解,姨夫不是死了十四年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刘邦双手抱臂,好整以暇地看着认完亲的两人,满眼都写着“打起来,打起来。” 可惜两人相顾无言。 刘邦顿感无趣,刚想添把火,又来新人了。 这次居然是一个女人!! 瞬间,看出端倪的秦始皇、刘邦、王莽看李渊的眼神耐人寻味了起来,好家伙好家伙,自家的江山被女人夺走了,这人不行啊。 他们的目光太过明显,李渊想不注意都难,他看了看自家姨夫,又看了看前面一溜烟都是黑色或者黑红的冕服,明显的秦汉遗风,心里冒出一个荒唐的念头——这里该不是地府吧,历代皇帝大团聚? 不对,人数不对。忽然间李渊灵光一闪,该不会是开国皇帝大团聚吧? 思及此,李渊猛地抬头,视线从众人身上扫过,人数还是不对。 迟疑了两息,李渊看向刚到的女皇武曌,“不知阁下是?” 刘邦眼睛都亮了,好戏来了。 唐高祖位面 从头看到尾的李唐朝廷哪里还看不出其中的端倪,除非是没读过史书的人,比如打铁匠尉迟敬德、出身贫贱的张亮等。 秦王府的小朝廷在看到他们陛下之后是一个女子,齐齐怔住了。 唯有尉迟敬德左右看看,用手肘撞了撞离他最近的程知节,“老程,你还没说你们是怎么知道陛下也会出现在天上的呢?” 程知节收回视线,见众人皆一脸震惊,索性不管天幕里的女人了,天塌下来有殿下顶着呢。 他压低声音对尉迟敬德道:“你瞧第一个出现的是始皇帝,第二个是汉高帝,第三个是……这些人都是开国皇帝。” 尉迟敬德恍然大悟,“所以只有开国皇帝才能上去?” “也不见得,南北朝那么多皇帝没一个在上面。” 要说大一统皇帝才能在上面,那孙权刘备也没资格在上面啊,总之不好说。 “那怎么还有女人呢?难道大唐之后……呜呜” 程知节连忙捂住尉迟敬德的嘴。 李世民无奈地看了他们一眼,“义贞,你捂得也太假了。” “嘿嘿,”程知节撤回手,嘿嘿一笑,“殿下,老程我这不是看你不高兴,活跃一下气氛吗。” 被当成活跃气氛工具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高兴不起来,他看到了,那女人只比阿耶晚了那么一小会,他扭头看向自己的左膀右臂,“克明,玄龄,你们说那么一小会能有一百年吗?” 一想到大唐的国祚连一百年都没有,李世民就眼前一黑。 被问到的杜如晦和房玄龄具是一默,老实说,间隔的时间确实有点短,自从他们看出端倪后一直盯着天幕,那点时间好像还没有光武帝和刘备等人之间间隔的一半。 长孙无忌猜测道:“会不会同王莽篡汉一般?” 李世民摇头,长叹一声,“光武紧跟王莽,你们瞧,这都过去多久了,还没出现下一个。” 尉迟敬德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了,目瞪口呆道:“所以间隔的时间越长,国祚越长?” 房玄龄道:“也不一定,南北朝时期那么多皇帝都没在上面,晋武帝隔了好一阵才到隋文帝。”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很糟糕呢。 思及此,众人皆是一脸愁容。 倏地,尉迟敬德指着天幕道,“又来人了。” 众人纷纷抬首,只见上面多了一个身着黄袍的男子。 模拟考场外 武曌环顾四周,深觉不安,听到李渊开口,抬眸一看,不由瞳孔一缩,这位不是……高祖皇帝吗? 难道她所做的事被对方知道了,托梦训斥她? 要托梦不该是稚奴或者太宗皇帝吗?况且这么多人围着是怎么一回事? 武曌目光扫过众人,恰巧对上刘邦看好戏的眼神,顿时 3. 第三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虽然不太明白系统、位面之类的词,但结合前后也能猜到一二,大抵就是愿意参加考试的留下,不愿意参加考试的现在就能回去。 若没有提到商城里那些奇珍异宝,他们或许还会犹豫一二,现在……开什么玩笑,有什么好犹豫什么的,冲就是了。 那可是延寿丹和亩产千斤的粮食啊,光这两样让人无法抵抗了,更别提后面那句——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系统办不到。 开国之君们刻在骨子里的DNA沸腾了,当皇帝的谁会嫌命长啊?当开国皇帝的谁不想干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业? 赶紧考,这分明是天赐仙缘,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是错过,会抱憾终身的。 无一人退缩,更无一人出声,生怕被天音判定为不愿意参加考试。 沸腾的又何止在场的开国皇帝们,各个时空的古人们听到那些神异的东西无不眼冒绿光,前者对于绝大多数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后者更是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存在。 大秦位面 李斯的心跳仿佛都停止了,怔怔地望着遥挂半空的天幕,随后嘴角咧开,露出狂喜的表情。 面润红光的李斯仿佛年轻了十岁,脸上的皱子都少了些。 延寿丹!!天不绝他大秦也! 无论陛下耗费多少钱财人力去寻长生,他都从未劝阻过,不想触怒陛下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深知大秦有今日全赖陛下。 昔日诸国临立,秦国不过一小国,最后却能赶超诸国成为七国第一,甚至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凭借的是什么? 是秦国历代先王的圣明,晋魏两国强大时,孝公求贤若渴,网罗天下人才为秦所用,于是有了商君变法,此举堪称前无古人,最终秦国因商君之法富国强兵; 后又有惠文王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昭襄王施行远交近攻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周朝统治……乃至陛下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开创大秦前所未有之基业。 自古明君贤臣,君臣相得是佳话,可贤臣易得,明君难求,若遇上韩桓惠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魏安釐王之类的昏君,大秦未必会有今日的局面。 他是楚人,入仕秦国之前,曾在楚国当过管理文书的小吏,当时是楚考烈王在位,这位虽然是楚国难得的有为之君,可当时的楚国已经被楚怀王、楚顷襄王坑惨了,仅靠一代人是救不回来的。 明君或许救不了国,但昏君确实能毁国,大秦能有今日不易,况且六国虽灭,六国人心却未灭,天下未稳,陛下在时无人敢反,可若陛下…… 大秦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陛下,所以他从不拦着陛下求长生,可陛下苦寻多年一无所获,午夜梦回之时他也想过,若陛下先他而去,大秦的天下又当如何? 如今好了,有延寿丹,陛下定能长长久久…… 汉高帝位面 吕雉听到延寿丹三个字,不自觉地攥紧手,目光顿时复杂起来。 若是刘邦能延寿,她的盈儿还能保得住属于他的太子之位吗?刘邦不喜刘盈,有改立太子之心她一直都知道,可太子无错,身后又有吕氏的支持。 兄长吕泽虽死,他的部下却还在。是故刘邦虽不喜刘盈,却未曾轻言换太子,可将来呢?待刘邦坐稳天下不需要吕氏后,是不是也不需要他们母子了? 吕雉极为不安,让人去请来二兄吕释之。 另一边,刘邦部下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皆一脸羡慕地望着天幕,他们本来就觉得陛下上天是吉兆,甚至暗戳戳让人去散播陛下“赤帝子”货真价实的言论。 没想到吉兆远不止他们所想的那些,延寿丹啊!陛下可真幸运。 萧何虽然更在意亩产千斤的粮食,但也知道选择权不在他,况且……考试,陛下能行吗? 萧何眉间不由泛起一抹愁思,陛下上马打仗他不担心,可拿笔,真的不得不担心啊。 满分一百分,六十分及格,应该不会很难吧? 汉武帝位面 身为继秦始皇后求长生的又一狂热分子,刘彻不淡定了,连为什么天幕里为何会混两个异族皇帝都顾不上了,满脑子都是延寿丹。 这东西实在太戳他了,哪怕他现在还很年轻,还没到而立之年。 而且天音说只有他们想不到,没有商城买不到,这不是在说商场里不止延寿丹嘛!说不定还有修炼功法或者一颗下去就能飞升的仙丹…… 刘彻越想越酸,高祖皇帝当真是幸运,后面那两个后代更幸运。 他要是也能去考就好了。 刘彻压根就没想过会考不过的可能,他虽算不上学富五车,但论文采,绝对完胜之前的皇帝,怎么可能会考不过。 唐高祖位面 “嘶——”不知道是谁先倒抽了口冷气,将秦王李世民和他的心腹们都感染了,一时间,抽气声此起彼伏。 “亩产千斤的粮食,八石啊!”一般说亩产多少说的都是平均值,也就是说如果亩产千斤的话,上等田的收成会超过千斤。 光是想想众人便觉得呼吸急促,上等水田的稻每亩地才两三石,下等田能有一石出头就已经不错了,能使亩产翻倍就能让座上的皇帝名垂青古,翻好几倍……是要学始皇帝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节奏。 还有延寿丹,秦皇汉武求都求不来的东西,竟如此轻易地出现在上面。 哦不对,秦皇这算是求到了。 没有人怀疑真假,能将早已作古的人和未来之人聚在一处,不是神仙是什么? 长孙无忌有些担忧,“殿下?” 李世民抬手止住了他下面的话,“不急,且再看看。” 宋太祖位面 赵光义无比复杂地望着天幕,嘴角露出一抹苦笑,近日朝臣又上书请立太子,他兄长怕是早忘了曾经的诺言。 本以为……不想兄长竟有如此机缘。 为何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要在这时出现呢? “晋王?”幕僚程德玄试探地叫了一声,心里无限叹息,他们日前已经商议好对策,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上苍当真是眷顾宫中的官家。 赵光义摆了摆手,心累道:“官家得此奇遇,还需要立太子吗?”他若得延寿丹,延寿到一百岁甚至更多,熬死他们都不在话下。 他这个有实无名的皇太弟怕是连那点实权都要没有了。 …… 明太祖位面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应天府皇宫 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皇宫里的后妃和皇子公主还不多,太子朱标也才十四岁,余下的弟弟最大十三,最小八弟才刚出生两月。 天幕出现时,朱元璋就不见了,朱标带着几个同母弟弟来到母亲马皇后的宫中商议对策。 一路上走走停停,废了好些功夫才到达马皇后的寝宫,没办法,天幕时不时就出现新人,就算他拖着弟弟走,弟弟们也不想走。 看到一半时朱标就意识到他们不见的爹可能是去了天上,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天幕上,事实也确实如此。 爹出现的时候,几个弟弟欢呼雀跃,撒丫子往母亲宫中跑,终于不用他拖着走了。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年少老成的太子加大了步伐,快步往马皇后宫中赶去。 但走了没几步,就听到了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 那声音在说考试。 朱标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天幕,思维开始发散——大明后面没有皇帝了,难道是说大明万世基业,屹立不倒? 咦?怎么又多了个异族? 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得剪头发,此人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只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 瞧着就不是汉人,身上穿的也不是汉人的服饰。 朱标盯着那人看了一会,大明就是亡在这些异族手中?回头得让人查查这种穿着打扮是出自哪个部落。 朱标一边想一边迈步进了母亲寝宫的院门。 刚进门就听到八岁的五弟朱橚问母亲:“爹考试能行吗?万一考不过怎么办?” 朱标脚步一顿,对啊,考不过怎么办? 不是他看不起亲爹的文化,时下考试书面、形制、措辞都很重要,肚里就算再有墨水也得会写、懂得写才行。 亲爹这方面……年少的太子深深担忧了起来。 ** 元清两朝见到他们的大汗出现在天上,高兴得载歌载舞。 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愁,两朝的汉儿们一脸忿忿地望着天幕,中原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汉人统治,混进来两个异族,是汉家的不幸,亦是汉家之耻。 他们凭什么和秦汉唐的开国之君相提并论。 有人不忿,也有人深思。 …… 其他没有出现在天幕里的开国之君,如汉赵刘渊、后赵石勒等等皆郁闷不已,他们也是开国皇帝,孙权刘备上得,他们为何不能上? 碎碎念JPG。 就在众人不忿的时候,天幕又发生了变化。 原本灰茫茫一片虚无的地方竟凭空出现了一间屋子,白墙红漆却没有瓦片,更不见大柱,相当奇怪。 就在这时,一只彩凤飞来,落地化作少女。 “仙…仙女。” …… 模拟考场外 顾青岚这一手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本来大家就在猜测背后是神仙,见彩凤大变活人,还猜测什么,这不明显就是神仙嘛! 系统是有拟真壳子的,就像玩游戏的皮肤一样,顾青岚特意选了一个彩凤和一个人形来回切换,效果果然不错。 顾青岚看向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的开国皇帝们,“请各位考生上前领取准考证进入考场。” 秦始皇率先上前。 顾青岚在他手背上点了一下,上面出现几行小字——秦始皇·嬴政,准考证000001,座位号3。 “亲亲,进去找到座位号坐好准备开始考试。” 秦始皇垂眸看了眼手背上的字,只觉得惊诧不已,听到顾青岚对他称呼,差点虎躯一震,好在多年皇帝生涯锻炼出来的沉着稳重让他克制住了。 “多谢。”秦始皇点点头,怀揣好奇走进那间凭空出现的房子。 4. 第四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一直作为学霸选手的秦始皇望着那份写满小字的卷子沉默了,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他竟会被几道题难住,无从下手? 真·无从下手,连题中的含义都不解怎么答? 迟疑两息,秦始皇还是问出最想知道的那个问题——“若不及格?” “没关系的亲亲,你有补考的机会。” 秦始皇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拱手道谢。 方才仙女说考试结束会有解析,若不及格把解析领悟后再补考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始皇帝还是很自信的,虽不至于过目不忘,却也不差什么,他可是连七国文字都能驾驭的人。 这字初看确实有些不习惯,但越看越舒服,上面的字体大小一致,且字形方正、笔画平直、棱角分明,看起来十分整洁、有序。 他灭六国后下令书同文,如今大秦官方文字皆用小篆。 小篆是在秦国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字形上紧下松,讲究平衡对称、线条简洁,这事是左丞相李斯负责,原本他还觉得李斯做得不错,现在……他觉得这个字看着比较舒服。 如果习惯了这些字,他甚至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因为这些字实在简单,且整洁明了,容易辨认。 平均每天批阅一石竹简公文的秦始皇有些心动,心想要不再让李斯简化一遍文字吧。 还有这卷子,薄薄一张却能写这么多字,比起竹简来方便一百倍,和绢帛有些像,但却不是绢帛,也不知是怎么能制成的。 知道有补考,压力大减的始皇帝看什么都新奇,连手里笔都被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其他开国皇帝们听到有补考,悬着的心落回了肚子,有补考就好,就怕答不对还没有第二次机会。 但也有细心谨慎的皇帝注意到仙人对始皇帝说的是“你有补考的机会”,用的是你,而不是你们。 于是场上唯一的女皇举手了,“老师。” 顾青岚见状,移步到武则天面前,“亲亲,有什么问题吗?” 武曌:“老师,是所有人都有补考机会,还是单始皇帝有补考的机会?” 顾青岚:“这个要看你们的政绩,政绩不行或者没有政绩就没有补考了。” 刚放心下来的众人再次提心吊胆:“!!!”怎么可以这样! 出乎意料的答案,让考场上的考生们勃然色变,包括问这个问题的女皇武曌。 武曌呼吸一窒,心跳加速,“那曌可有补考的机会?” 顾青岚微笑,“自然。” 武曌放下心,“多谢老师为曌解惑。” 唐高祖李渊见状,弱弱举手,他才刚登基六年,天下还未平定,而且……大唐半壁江山都是次子打下来,唐朝遵循的也是前朝制度,无论是文治武功他都不如前面的几位开国皇帝。 不会没有补考机会吧? “这位考生,你有什么问题?”李渊就坐在武则天隔壁,顾青岚都不用抬步,转个身就看到了。 听到这个称呼李渊顿时心里拔凉拔凉的,有心问怎么他两就是“亲亲”,到他这里就是“这位考生”,但不敢,“可否请足下告知,渊有无补考机会?” 众人心里也有些微妙,视线在秦始皇、武则天、李渊身上来回流转,一个称呼就能看出差距,或者亲疏,很难不让人多想。 那他们是“亲亲”还是“这位考生”呢? 刘邦已经亲身体会过一次,对此向李渊投去一抹同病相怜的目光,唉,他怎么就没入仙女的眼呢。第一个称帝的真就这么得脸? 顾青岚皱眉:“还没考完试你们就想着补考,这种心态可要不得。同学们,要端正考试态度,否则补考再多次都进步不了。” 李渊:“……”朕只想知道有没有补考机会啊。 其他也想举手问这个问题的开国皇帝一时间蚌住了,是他们想补考吗?还不是题目太难看不到希望,只能寄希望于补考,谁不想一次考过啊,呜呜。 见众人一副被深受打击的模样,顾青岚摇了摇头,“好吧,毕竟这次考试突然,没有给你们准备的机会。 那这次考试及格的考生依旧享有解锁系统商城权力,不及格的考生都额外给一次补考的机会好了。” 还不等众人道谢表示感激,顾青岚又补充道:“下不为例哦,包括以后考试的人。” 各个位面的古人有喜有忧,皇帝一派自然欣喜自家陛下有补考的机会,一朝天子一朝臣,重用他们的陛下在位,他们才有好日子过,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们是最希望陛下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的人。 有人希望皇帝长命百岁,自然也有人希望皇帝早死,见天幕里的仙人多给了皇帝一次补考机会,心里老大不愿意了。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仙人说下不为例时抬了下头,仿佛是对着他们说的。 刘彻、李世民等帝王就有这种感觉,他们自认自身功绩比之开国皇帝也不差什么,怎么他们祖/父就能得此机缘,而他们只能看着。 汉武帝位面 “刀笔吏何在?” “臣在。” “天幕上那些题都给朕记下,务必一字不落。” “诺。”刀笔吏原本就在记录,闻言更是奋笔疾书,奈何天幕不由他们控制,不是他们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 写着考题的卷子总是一闪而过,每每只来得及看清几句话。 于是几个刀笔吏们聚在一起商议,一人盯一部分,分工明确。 诸如此类的事在各位面都有发生,不管题目有多怪,先抄下来再说。 那可是天上的考题,若不是天降异象,他们哪有机会看到。对于读书人来说,只字片语都是学问。 唐高祖位面 李渊手下的大臣面面相觑,忽然觉得脸有些热,始皇帝问得到了明确答复,那位女皇问也得到了,唯有他们家陛下问没得到明确答案,而没明确答案不就是在说没有机会吗? 还不如不问呢。 陛下啊,您明知补考以功绩论,何苦要去当那只出头鸟呢,场上那么多人总会有人耐不住;如今当了出头鸟,反倒是颜面扫地,大家都知道您功绩不行,没有补考机会了。 秦王府 众人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他们大唐的开国皇帝竟连女子都不如么? 尉迟敬德小声道:“若是让殿下去考就好了。” 他虽然说得小声,但架不住全场鸦雀无声啊,离得近的都听见了。 房玄龄呵斥道:“敬德慎言。”虽然他们都有那个意思,但陛下还在呢,这种话是能说的吗? 尉迟敬德缩了缩脖子,“这不是自己人我才说的吗,我虽是粗人,却也知道轻重分寸,在外头绝对不会乱说。” “你知道分寸就好。”房玄龄无奈道,侧头一看,见李世民拖着下巴若有所思,知他在想卷上的题目,便问:“殿下可有头绪?” 李世民缓缓摇头,“此题确如始皇帝所言过于晦涩,那些词孤也不解其意。”不解其意自然不知道其中含义,“不过,孤觉得这题应该选第四个选项。” 尉迟敬德眼前一亮,“我也觉得应该选第四个,”说完还得意地看了眼众人,看到没有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还是有几分聪明的。 5. 第五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想到自己复周礼被公卿抵触,被百姓不解,王莽迫切地想知道题目的政党实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没有。 可惜题目下面只有选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莽举起了手,“老师,莽想知道这题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可有实现?” 顾青岚语气严肃地批评道:“这位同学,时间紧迫,请不要将注意力放在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上。” 王莽:“……” “扑哧,”赵构没忍住笑出了声。 然后同样遭到了监考老师的批评:“这位同学,请保持安静,无故发出笑声有扰乱考场纪律的嫌疑,如果再有下次,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赵构瞬间闭紧嘴巴,埋头作认真答题的样子。 赵匡胤眉头紧皱,这后代未免也太沉不住气了,到底是怎么当上开国皇帝的? 见连续三人都受到了批评,剩下的皇帝也不敢再举手问与考试无关的事了。 就连坐姿不拘小节的刘邦都坐正了身体,开始认真审题。 革命一词不难理解,“革”为改变;除去、撤销之意;“命”为天命,合在一起则是改变天命。 若题目上提到的革命目的已实现,那个朝代会有多强盛? 之前他留意到最后一个进来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异族人,自他之后就没人进来了,原以为是万世不祧之君,如今看来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 他乃布衣出身,给人当过门客,当过游侠,壮年时通过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亭亭长,可以说大半生都混迹在底层中,他太了解百姓了,也太了解人心。 若想实现题目中那个革命目的,不仅自己要大公无私,手下也要大公无私,一心一意为百姓。 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 刘邦摇了摇头,忽然想到什么,猛地看向每一道题前面的数字。 1,2,3,4…… 1947年,2020年,刘邦双目瞪圆,百年不到!!! 汉高帝位面 满朝公卿的注意力都在刘邦身上,刘邦刚露出一点异常反应就被众人捕捉到了。 樊哙不解道:“陛下看到了什么这么震惊?” 他们不在考场,自然也听不到语音播放的题目。加上这个时候用的还是秦小篆,不是汉隶,光是看懂卷子上的字对他们来说就很难了。 萧何猜测道:“陛下应该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周勃心说这不是废话吗,有眼睛的都能看出,他们好奇的是陛下到底发现了什么,才会如此震惊。 汉武帝位面 刘彻的注意力也在三个老刘家的皇帝身上来回转,三人中又以刘邦最为吸睛,所以刘彻一般都盯着对方瞧。 见状,不由挑了挑眉,他这位曾大父面对项羽的威胁时,可是能说出“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人,真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什么事能让他这么震惊? 难道题目有异? 刘彻转头看向忙碌的刀笔吏们,“都抄下来了吗?朕看看。” …… 模拟考场 发现了数字问题的皇帝不止刘邦,只要静下心来钻研题目一般都会发现,毕竟能当上开国皇帝的大多都是卷出来的。 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再审题忽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至少懂得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率先发现数字问题的皇帝里不包括朱元璋,他正死死盯着第二题,紧皱的眉头能夹死苍蝇。 朱元璋和刘邦虽然都是布衣出身,但朱元璋和当过门客、小吏,有点家底的刘邦不同,他是真白手起家,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此时朱元璋刚称帝不久,正是最志得意满的时候,突然被拉到虚拟考场,见到前朝一众皇帝,又见到祥瑞凤凰化身的神女,还以为是天赐机缘,心里美得冒泡泡,对最后进来的异族皇帝都没那么反感了。 提前知道大明亡在了异族手里虽然有点点不舒服,但他也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提前知道就能提前防备。 为此,在知道那异族皇帝竟然是最后一个开国之君,后面就没了之后朱元璋也只是酸了一下,心里暗暗道:他的大明会取代对方成为万世不祧的皇朝。 可现在…… 什么是有史以来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 这怎么可能。 他亲眼目睹过元朝滥杀无辜,残害忠良,剥削压迫的残暴统治和起义军以劫富济贫为由滥杀官吏、地主,抢劫平民的行为;也见过官吏、地主抢走平民土地,迫使他们为奴为婢的行径。 无权无势的平民是最苦的,人人都可以欺负他们。作为曾经被欺负的一员,朱元璋太懂那种苦了,完全不想体会第二次。 好不容易打下大明的江山,当然是要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衣食无忧,过上他们老朱家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这是他为子孙后代挣来的,共产?闹呢。 在没有坐上这个位置前,朱元璋可以对手下说出共分天下的话,可真的有了江山,对不起,卧侧之塌岂容他人鼾睡。 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都有私心,咋可能吗? 不过这题明显只有一条是错误的,朱元璋毫不犹豫选择了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可能,共产是真的离谱。 其他皇帝纷纷做题,其中最难受的就是忽必烈和皇太极了,身为异族皇帝,就算再怎么推崇汉文化,也不会比汉人更懂汉文化啊,很多典故、名句他们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意,这种考试对他们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可在座的除了他们两都是汉人皇帝,若他们提出不公,不用等仙人批评,就会被在座的汉人皇帝冷嘲热讽。 好在有补考,不然这考试可真是太难过了。 唉,这又是什么题啊?救命,就不能出点他们会的吗? 第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④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 咦,不对,这是送分题啊!忽必烈和皇太极听完题目后,瞬间支棱了起来,首先排除②,平民组织的大会怎么可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他们懂什么啊。 同理①也可以排除,那剩下的答案就是—— 答案怎么没有③④? 忽必烈纠结了一会,选了D,皇太极则选了A。 第四题 2019 年 7 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刚刚实施,不少上海市民在网上吐槽:垃圾分类太严格了, 6. 第六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洪武位面 朱樉看到天幕上自家老爹想发火但又不敢的样子,心里有点暗爽,嘴上却道:“爹怎么写得这么慢,时间到了还没写完。他还总是训斥我们念不好书,他自己不也……” 大哥朱标轻轻拍了下弟弟的头,“不得乱说,天上的考试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你没看到其他皇帝答得也很慢吗?” 朱樉不以为意地扁了扁嘴,十三岁的少年正是唯我独尊的年纪,自认天第一,他第二的朱樉觉得要是他去考肯定会答得比爹快。 九岁的朱棣也喜欢看他爹的热闹,“那爹没写完能考及格吗?” 朱标:“……小心你两的屁股。” 朱棣仗着自己年纪小,钻进马皇后的怀里,当面开始告状,“娘,大哥威胁我。” 马皇后可不吃四儿子这套,“你大哥说的没错,你爹要是考及格也就罢了,要是没及格回来听到你们这些话,肯定要揍你们。” …… 元世祖位面 归顺大元的汉臣们在这个时候就比较吃香了,热爱汉文化能看能写的蒙古人目前还是比较少的,整场考试看下来,大部分人都没看懂卷子上写了什么。 考试一结束,蒙古大臣们都围着姚枢、郝经这两个汉人谋士,问:“大汗能考过吗?” “大汗考得怎么样?” 差点没把两人淹没。 姚枢、郝经面面相觑,露出一丝苦笑,他们虽是汉人,但上面的字和他们所学的字还是有差距的,只能囫囵看个大概,遇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字根本就看不懂,让他们怎么回答? 皇太极位面也在上演一样的画面。 各个位面的古人们都紧紧盯着天幕,王孙公卿在担心他们自己朝代的皇帝,平民百姓则是好奇,他们很多人第一次见考试呢,考试都是这样的吗? 看起来好像也没多难啊,这么快就考好了。 相较于考试成绩,他们更好奇天幕里的房子是怎么建的,没有大柱也能立起来,还那么大,那么干净透亮…… 【下面公布考试成绩,本次考试最高分为63分,最低分为12分。及格人数仅五人,不及格人数十六人,及格率23%。】 顾青岚把卷子摔在讲台上,指着台下道,“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考生,看看你们这成绩,真是太丢人了!考这么差,怎么成神?” 台下被突然发难的开国皇帝们齐齐懵了一瞬,祂什么时候带过他们了?要是带过,他们能考那么差吗? 题目都不解其意怎么考吗?众人有些委屈。 然后就听到了后面那句“怎么成神?” 嗯?成神? 秦始皇嬴政如见了光一样目光灼灼,心跳如擂鼓,考试居然和成神挂钩!!! 好在他有补考的机会,补考时他一定能考好!早已把题目记下的嬴政信心满满。 刘邦震惊了,原来这竟然是成神的考试!虽然他为人豁达,看淡生死,但不代表他视成神长生如粪土啊。 能活着谁想死啊。 早知如此刚才应该再答得认真些。 已经迈入高龄的武则天心怦怦直跳,为什么皇帝都想求长生,因为执掌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太美好了,谁舍得让出手里的权力,谁会对这种权力感到厌倦呢? 所以皇帝求长生。 她也不例外,年迈的她精力确实大不如前,若能长生不老,恢复年轻时的精力和美貌,光是想想,就已感觉到无尽美好。 武则天攥紧长袖,眼神逐渐坚定,成神,她势在必得! 在座的皇帝眼神都变了,没有人能拒绝成神这种诱惑。 何况,开国皇帝能有几个年轻的,又有几个能舒服开国的,马上打天下的皇帝谁不是一身暗伤旧疾。 想成神!好想好想。 一句成神若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各个时空的古人集体沸腾,这场考试竟然关乎到成神,这些皇帝何德何能啊。 刘彻酸成了柠檬精,内心疯狂道:朕也想考试。 李世民内心甚是复杂,他阿耶居然有成神的希望,还是他为阿耶打下的希望。 如果说之前还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那现在就是集体柠檬了。 没有人能拒绝成神的诱惑,没有! 模拟考场 顾青岚还在批评考生:“总共就十道选择题,两道材料分析题,送分题就占一半,你们是怎么考的?” 不少开国皇帝都低下了头,在听到成神后,他们彻底没了抱怨看不懂题目、觉得题目难的心思,成神是那么容易的吗,难是应该的。 他们应该反思自己才是,怎么好意思去埋怨题目难呢。 但总有几个皇帝是例外的,比如秦始皇,比如刘邦,比如武则天。 秦始皇:“政初次考试,没有做好准备,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刘邦:“天神考试时说过考试结束会有解析,邦可否一观?” 武则天:“此次匆忙,学生没准备好,请老师见谅,另外学生考试中遇到不少问题,可否请老师解惑?” 三人几乎是一同开口,刘邦听完两人的话,暗骂不要脸,套近乎,又暗悔这明明是他的强项,怎么被人抢了呢。 熟不知这两个皇帝,一个迷信长生,一个迷信神佛,遇到机会顺杆子往上爬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 其他皇帝:“……”这三好不要脸。 “嗯,态度很好,坐下吧。下面开始发试卷,点到名字的上来拿你们的试卷。”顾青岚过足了老师瘾,开始宣布成绩,“这次考试第一名——刘备,63分。考得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从进来和孙权别了两句苗头就充当透明人的刘备震惊地瞪大双目,他考了第一名?可他没写完啊…… 刘备就没报过及格的希望,没想到惊喜来得这么突然。 “刘备同学,请上来领取你的考卷。”顾青岚又重复了一遍。 刘备才回过神,慌忙起身上前领试卷,巨大的惊喜使得他动作有些粗笨。 但此刻没人有空笑他,众人齐齐露出羡慕嫉妒的眼神,尤其是刘备之后的皇帝,眼珠子都快瞪出火光来了,蜀汉昭烈皇帝,他甚至没有统一天下啊! 一个织鞋贩履之徒,凭什么啊? 酸JPG。 三国位面,蜀汉阵营 诸葛亮怔怔地望着天幕,发自内心地流露出一抹笑意,口中轻喃:“大汉江山有救了。” 无论主公选择什么奖励,对匡扶汉室江山都有大用。 曹操阵营 “居然让刘备考了第一名,刘备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曹操酸溜溜地道,子桓不行啊,考试居然考不过刘备,得加重文化课才行。 郭嘉也有些惊讶,“没看出来啊,刘玄德竟如此高才。”不仅考赢了始皇帝、汉高帝、光武皇帝,还考赢了后世那么多皇帝。 有点本事啊。 贾诩:“咱们现在难道不是该担心的刘备考了第一名后会得到什么吗?”万一得到了可以对付他们的东西,那可就糟糕了。 曹操断然道:“不会,你看天幕中的刘备是不是比之前讨伐黄巾贼时见到的老了许多?而且若上面的曹丕是子桓,咱们子桓如今才十岁啊。” 上面那个子桓至少得有二三十。 “说明什么?说明那是将来的刘备,现在的刘备还在袁术麾下呢。”说到这里,曹操忽然笑了起来,摸着长须道:“你们猜袁术看到天幕 7. 第七章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赵构死死地盯着卷子上的五十九分,只差一分!难受了,emo了。 只差一点他就及格了,赵构懊恼地抓了抓脑袋。 伤心JPG。 宋高宗位面 对于赵构的分数,南宋的大臣们眼神微微闪烁,尤其主战派心里放起了烟花,说句僭越的话,官家不能长生成仙,对大宋来说是件好事。 至于主和派,他们也不希望官家有仙缘,官家若实力强盛,他们这些臣子还有用武之地吗? 官家还是平庸一点为好。 …… 模拟考场 “看看你们的卷子,”顾青岚发完卷子,对台下的众人道:“本次考试选择题全对的一个都没有,几乎每一道题都有人错。材料分析题就更离谱了,什么答案都有。” “材料分析题一定要答在考点上,不然写再多都是没用的。” 众人看着自己卷子上醒目的红色勾勾叉叉,和题目上方的分数陷入了沉思。 站在万人之巅,掌天下大权的皇帝们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奇特的感觉,好奇中带点羞愧,羞愧中又带点兴奋,总之很复杂。 顾青岚并没有给他们时间沉思,拿起试卷开始讲题,“好了,下面开始讲题,第一题……” 把题目念了一遍,按照标准答案给众人解析起这道题解题思路,“这道题咋一看所有答案都对,但注意了!题目问的是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而根据教材知识…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的根本原因所在。而ABC三个说法都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所以这道题选择D。” 台下,所有开国皇帝都在洁白的草稿纸记下这段话,并且把其他三个选项的内容也记下,原来这些都对啊,只是不是根本原因。 顾青岚刚要接着说第二题,秦始皇嬴政举手。 “老师,‘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奋斗者’是何物?”这些东西居然和粮食十七连丰相提并论。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1]。嫦娥五号由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2]……” 台下众人:“???” 探测器?火星?月球? 月球不会就是月亮吧? “看投影仪,”顾青岚一挥手模拟考场里的投影仪立即启动,幕布随之落下。 其实整个模拟考场都是由她的意念构建的,她想让模拟考场出现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整教室、黑板、投影仪完全是因为上学的阴影太深刻了。 众人抬首,只见神长袖一挥,身后的白色幕布自动落下,旋即幕布中竟然出现了一幅画,那画竟然惟妙惟肖,宛如真的一般。 画上面还有几行字,紧接着众人就听到一道女声,和之前给他们念题目的声音一模一样。 众人猜测念的应该就是画上的字。 凝神一听,竟然是天问一号的介绍。内容有点多,除了神女刚才念的,还有什么时间升空之类的,他们没细听,因为注意力全被幕布吸引了。 那个模样奇奇怪怪,看起来宛如一堆金银铜铁堆砌物一样的“天问一号”居然会飞!!! 它直直地飞上了天,尾部还冒着火光! 这到底是何物? 顾青岚:“这就是天问一号。” 大秦位面 分散在各地的墨者,尤其是以科技研究著称,注重实用性和务实精神的相里氏之墨沸腾了,看着升天的探测器,整个人都呆住了。 还是墨家巨子相里云及时反应过来,“快拿竹简和笔墨过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知识啊。 只是等儿子们把竹简和笔墨给他拿来后,相里云拿着笔怔住了,太多了竟不知道从哪里记起。 先把天问一号的样子画下来,得找张绢帛才行。 它飞得那么快,那么高,况且还那么大。看大小,至少能容纳三四人,若能带人飞天……光是想想,相里云就激动得涨红了脸。 不对,不止飞天,方才天幕里的神女说它能飞到月亮上,还能飞到星星上。 天啊,未来人已经能飞到天宫上了吗? …… 模拟考场 嬴政发出了同款疑问。 顾青岚微笑:“想知道啊?” 这回不止是嬴政,其他人也跟着点了头,他们也很想知道。 “那就好好学习,自己去探索。”顾青岚可不惯着他们,歪题是不可取的,“接着讲解第二题,这题不对的回去抄十遍,这么简单的题居然会有人做错。” 做错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等人:“……”哪里错了啊,这道题难道不是应该选B/C/D嘛? 正好刚才放下了投影仪,顾青岚索性把试卷题目投影到幕布上,“本题考查的是对XX党的认识和理解,根据题文描述,结合相关知识……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这道题选择A。 而且这道题就算用排除法也能选出正确答案,是送分题的啊同学们,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选错呢?” 台下众人:“……” 做对的人都不敢说没知道答案前自己肯定对,他们是犹豫许久才选了这个答案,怎么就成了送分题?那他们的纠结岂不是成了笑话? 没做对的就更不敢吱声了。 “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正在努力实现[3],而④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明显是错误的,选错的同学回去记得把这道题抄十遍,长长记性。” 直接排除了③的朱元璋不想说话,为什么③居然是对的? 秦始皇&刘邦:嗯?新世纪新时代?新中国?为何都要加一个新字? 小康他们知道,《诗经·大雅·民劳》中提到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4]。”是希望可以过上相对稳定富裕的生活。 这个他们努努力也能做到,虽不至于全面,但基本小康还是可以的。 西汉之后的皇帝们自是知道汉朝戴圣写的《礼运大同篇》,里面将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在的时代称之为小康,言此六君子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5]。 后世用一百年来建设小康也不是什么难事嘛,只要没有战事,与民修养,不做劳民伤财之事,都是能达到小康的。 甚至一些皇帝觉得在他治下,天下已经达到了小康。 在他们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没有新世界新时代新中国来的好奇,为何都要加一个“新”字?和王莽的新朝有何联系? 刘秀就是好奇人之一,毕竟王莽的新朝就是被绿林军和更始帝所灭,而他当时在更始帝手下,可以说是他一手歼灭了王莽的主力。 刘秀看了王莽一眼,举手问了这个问题。 王莽正在感慨如题中所做居然还到不了大同吗?忽然听到刘秀提到他的新朝,瞬间将心中的感慨抛诸脑后。 他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新字,听到的时候还挺开心的。虽然知道自己的新朝没能传世,但后世又出现了一个“新朝”,说不准是他的后代建立的政权呢。 然而还没高兴多久,就迎来了当头喝棒。 “新中国和公元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没有任何关系,顺便提一下王莽建立的新朝一直不被正史承认,和新中国相提并论有些登月碰瓷了。” 王莽闻言脸色忽红忽白,宛如调色盘。 “噗嗤——”朱元璋没忍住笑喷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就不用说了吧?这个‘新’字有多重含义的,代表着‘继往开来’之新,也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时代的发展……” “总之这个‘新’字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不属于个人,和历史上的新朝没有任何关系。” 脸有些疼的王莽:“……”知道没关系了,但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强调,好像他上赶着一样。 “老师,”王莽拱手做礼,“既然新中国这么厉害,为何还只是建设小康,而不是大同呢?” “题目中的小康社会可不是《礼运大同篇》中描绘的小康,《礼运大同篇》的小康指的是小小的安定,大同指的是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题目中的小康是有标准的,1991年确定了小康标准的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包括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条件……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等指标。” 顾青岚说完,看向台下傻眼的众人,“现在你们还觉得小康容易吗?” 提问的王莽:“……” 刚才觉得容易的众人:“……” 是什么样的朝代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居然七十岁!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已经很高寿了,在很多朝代,这个年纪的老人是可以有特权的! 没想到在题目中提到的新中国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康标准,十六个标准之一! 还有婴儿死亡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三,每一百个婴儿要成活九十七以上,这怎么可能呢?知不知道刚出的孩子有多难养活?一个不小心就能夭折,有的甚至都生不下来在母胎里就夭折了。 成人识字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和人人识字有何区别? 书籍珍贵,平民连束脩都交不起怎么可能人人向学? …… 现代小康的标准震惊的何止在场考生,各个位面的古人们都露出惊诧的神情,不可置信地望着天幕。 随后便是剧烈的讨论。 “不可能呢,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国家。”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浑浊的双眼里满是惊恐,再看又仿佛是亮光。 “就是,这怎么可能的,哪有这么好的国家,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有好房子住,村里有好路,老人要活到七十,小孩不能死,这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怎么可能做得到让人活到七十,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者,在农家这个年纪已经很大了,一只脚迈进了棺材里,再过几年干不动活了离死也不远了。 七十于他虽然只差十几年,却如鸿沟一边难以逾越。 “可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国家呢?” 无数人都在说不可能,但心里又忍不住幻想有这么一个地方。 ** 草原,游牧民族盯着天幕的眼睛红得能滴血,在草原上,是没有老人的! 寒冷的冬天会带走无数的老人,有的是被冻死,有的是被病死,更多的是没有粮食饿死的。 冬天,草原上的老人会省下自己的口粮养活孩子,孩子才是草原的希望,他们已经老了,力气大不如前。适者生存,弱者在草原上是找不到猎物的。 可他们也才五十左右啊。 活到七十岁,怎么可能呢?一个壮健的草原汉子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