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此薄情》 1. 01 [] 铅灰色的天穹下,一架矮篷马车低调地驶入了银汉门,朱扉金钉的宫门下,威严地站着身着软甲执仗而立的金吾卫。 马车辚辚,宫墙肃肃。 李逢祥的小手从软帘上缩了回来,钻到李化吉的怀里,因为常年缺衣少食,时年不过九岁的李逢祥脸上没有半点婴儿肥,反而瘦骨嶙峋,像只小猴。 他红着眼眶,哽咽道:“阿姐,我怕。” 李化吉将他抱在怀里,拍着他的背,轻言细语地哄他,言语轻飘如烟,承不住这森严宫墙半分,但哪怕李化吉已经翻来覆去将这些话说得口干舌燥,她都要说。 李逢祥年幼,她也不过十八,从前一双眼只顾看着手里的针线活,地里的食,那些王侯将相的争夺厮杀,政局的诡谲云涌,她既看不穿,也从未想过去看穿。 乱世之下,朝不保夕的贫民又怎么能想到有朝一日,卑贱的血脉也会逢云雨而化龙,一朝要登天子座? 李化吉只觉荒诞,四个带刀侍卫齐齐整整地跪在用黄泥和茅草搭起的棚屋下,他们身上的黑甲低调地泛着浮光,用双面锦织起的护腕平实奢华,单手执握触地的佩剑镶嵌着名贵的宝石。 他们正如不小心被装进破烂木匣的翡翠玛瑙般,与那间棚屋格格不入,更何况李化吉低头一见身上的袄子,已经不记得何时做的,因为穿了太多年,已经被她勤劳的双手洗得泛白。 可他们偏偏单膝跪在了李化吉面前,姿态那么得敬重。 那本族谱就放在瘸了腿的八仙桌上,李化吉不识字,侍卫就翻出来念给她听,她看他翻得很吃力,把厚厚的族谱都翻得起了卷,才如找出伏线千里的线索般,终于找到了可以证明她和李逢祥是皇室血脉的证据。 能不吃力吗?她们这一支的血脉要追溯到百年前才能和皇室扯上关系,上回李化吉看到需要这么费力地自证血统的还是刘备。 但她并不想让弟弟去做什么皇帝。 尽管李化吉不识字,没念过书,可她是个聪慧的姑娘,她很知道天下绝没有白白掉下的馅饼。 而且光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了,若非正统亲近的皇室血脉都死绝了,这种好事又怎么能轮得到八竿子只能打着半边的李逢祥身上? 明明皇家最会生养,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就死绝了呢? 李化吉纵然不晓朝政,但光是这样一想,也能领悟出此事凶多吉少,因此她要拒绝。 那位好声好气帮她翻了半天族谱的侍卫面上恭敬半分不减,可态度却变得很强硬。 他不是没有意识到李化吉真心的抗拒,可在他眼里,李化吉若同意,那当然很好,不用多说废话,这件差事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可她拒绝,那也没关系,不过是需要动些绳索,废点功夫,场面些许难看些罢了。 原本李化吉和李逢祥的意愿就不重要。 李化吉根本是被赶鸭子上架,她连收拾一下东西的资格都没有,就被‘请’出了家门,侍卫礼貌又冷漠:“宫里什么都有。” 宫里自然什么都有,李化吉也知道她的旧衣服很上不得台面,若是真的入了宫,肯定会有人替她定制新衣,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不是她的衣服啊。 李化吉将这句话咽了回去,等被半请半赶地登上马车后,她才想起忘了锁门,可是车轮已经压过不平的黄泥地面,往前驶去,把深深的车辙坠在身后。 四个侍卫翻身上马,院门空荡荡地敞在他们身侧,他们无人在意,执马扬鞭。 李化吉知道他们看不上棚屋里的那些东西,或许在他们眼里,被飓风一刮就会摇摇欲坠的棚屋早就该推倒了,里面的家具也一文不值,不如劈成柴火卖了。 可那是李化吉的家,她的父母在这里将她生下来养大,又在这里病死,只留她和弟弟在世上相依为命的家。 李逢祥把脑袋顶出软帘,看了会儿,又转过头来,担忧地看着阿姐:“没关院门,东西都会被抢光的,等我们回来要怎么度日?” 他还惦记着床头的小木盒里有两姐弟辛辛苦苦攒下的三吊钱,阿姐答应过他,等存满三吊,就去镇上割一刀肉,给他做香喷喷的红烧肉。 李逢祥朝思夜想,盼了很久,夙愿却转头成空。 李化吉不知道该怎么和弟弟解释这一切,她清楚地知道坐上了这座马车,那座棚屋是被抢光还是烧光都和他们没了干系,他们若运气好,可以在宫里度完苦寂的一生,若不然,就会早早死在宫里,成为一抔土。 可是也不用她解释什么,当车毂转过繁华的街道,滚过噤若寒蝉的行人,驶到巍峨耸立的宫墙前,在恢弘气势得压迫下,李逢祥再不知事,此时也察觉到了异样。 他扑入阿姐的怀中,企图用温暖的熟悉的怀抱慰藉他的惧怕,可他忘了他的阿姐也不过是十八岁的少女,过去生活攒下的经验只够让她应对街头使用鬼秤的奸诈摊贩,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 李化吉只能紧紧地抱着他,用因为干遍粗活而显得丑陋的手拍着他的背,柔声告诉他:“逢祥,没有关系,即便是死,阿姐也同你在一处。” 李逢祥噙着眼泪,眼眶红红的,好不可怜:“阿姐,我还没有吃上红烧肉,我不想死。” 马车在这时停了,软帘打起,探进了一张圆圆的肉实的脸,面颊富态,眼角却已长出细密的皱纹,谦卑地笑起来时,拖出深浅不一的光影。 “郎君,女公子,请下马车。” 他恭敬地请道。 李化吉知道无论她怎样缩头,那一刀总要落下,因为过于惧怕,此时反而生出无限的勇气来。 这是属于穷人的勇气,尽管他们千难万难地活着,好像很看重自己那条命似的,但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穷人的命最不值钱。 此时李化吉就是这样的心态,她牵起李逢祥的手,将他带下马车。 圆脸凑了上来,道:“奴婢名唤寿山,是在陛下面前伺候的太监,往后奴婢就负责照顾郎君起居了。” 李化吉意识到寿山仍旧唤李逢祥郎君,这与侍卫所言,要请李逢祥做皇帝似乎有些出入,她思索之际,抬头看了眼矗立在高台上的宫殿。 铅灰色的太空把流畅的飞檐屋角都压得低低的,脊兽哀默而立,廊下的铁马静声不动,唯有宫婢黄门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手里捧着佳肴,似乎宫殿内正摆着一场宴席。 李化吉回过神来:“陛下身体可康健?” 大明宫的主人自然只有皇帝,没有主人的同意,谁又能在此开宴设席? 因此李化吉笃定当今圣上依然建在,可是她不能直勾勾地问寿山你们陛下活没活着,所以才用了比较委婉的说话。 寿山笑了笑,后来李化吉在很多人的脸 2. 02 [] 宫室深而长,天光照不进,烛光照不亮,于是显得格外幽深阴暗。 纵然殿内已是烛火煌煌。 宫婢低首垂手,列队而出,缓缓将坐在上首榻席上的人露了出来。 很年轻的一张脸,瘦削白净的脸庞,眼底泛青,神色恍惚,旒珠将烛火的光影筛落在面颊上,显得他格外恹恹厌世。 他在喝酒,明明面前案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菜肴,都把李逢祥谗得咽了好几回口水,他却一筷子都不愿动,只顾着喝酒。 李逢祥太馋太饿了,见他不要吃菜,就拽了拽李化吉:“阿姐,我想吃肉。” 李化吉示意他不要乱说话,但殿门口的动静还是惊动了那位青年,他抬起眼皮,却没有看李逢祥,而是把目光落在毕恭毕敬站在李逢祥身侧的寿山。 他用醉鬼的腔调拖着长音叫寿山:“朕已经喝了半天酒了,怎么不见你来劝朕注意龙体?” 寿山双手拢在袖子里,抱着拂尘,仍旧是恭敬到没有脾气的样子。 可是他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 皇帝笑了一下,他拎着酒坛,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朕差点忘了,因为在你眼里,朕已经是个死人了。尽管朕还活着,可就因为谢狁,那个逆臣贼子说朕不听话,要换个新皇帝,你就直接当朕死了,不肯来伺候朕了!” 他踉踉跄跄地走来,清亮的酒水不停地从坛口溅了出来,酒臭味扑面而来,李逢祥惧怕地往李化吉身后躲去。 槐山村村口住着个酒闷子,吃醉了酒,就打媳妇和小孩,李逢祥不止一次听到那座茅草屋里传出来的凄厉惨叫声,因此他天生惧怕吃醉了酒的人。 李化吉挡在了他的面前。 皇帝已经走到了李化吉面前,用手指指着她:“你给朕让开。” 李逢祥的身体在发抖,李化吉便没有动。 皇帝恼怒之际,把酒坛子摔砸在地上:“朕还没死,朕还是皇帝,你区区一个乡野村妇,也敢忤逆朕?来人,给朕拖出去把她砍了。” 酒水溅了李化吉半扇裙,裙子湿漉漉地沉重地坠在身上,在森寒的冬日冒着丝丝凉气。 “朕要砍她的头,你们聋了吗?” 滂臭的酒气扑在李化吉脸上。 她咬着牙,仍旧没有动。 寿山此时才笑着一扬拂尘,把皇帝隔开:“陛下吃了点酒,就糊涂了。” 皇帝的眼红了:“朕糊涂了?寿山,朕清醒的很,别以为朕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他是不是谢狁准备的新傀儡?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皇帝,这天下终归还是要谢狁说了算。谢狁,谢狁,你这个窃国贼。” 他咬牙切齿,又捶胸顿足,“天丧汉室,天丧汉室。” 这一番疯发的,不仅李逢祥怕,就连李化吉也生出了无限的惧意。 如她所见,眼前的皇帝不仅康健,还很年轻,完全可以再坐几十年的江山,可是现在谢狁已经准备让李逢祥做皇帝了,他又打算怎么处理这个皇帝呢? 就在她开始不安时,寿山拍了拍手,一个宫婢低眉顺眼地端上来一壶酒,一个酒盏。 宫里的人真奇怪,明明是要毒死对方,怎么还会摆出这样谦顺的姿态? 皇帝见了那酒壶就失了态:“朕不喝,有本事把谢狁喊来,让他亲手杀了朕,他这个无君无父的佞臣,总有一天要被抽筋剥皮不得好死,死后还要被人掘坟戮尸,挫骨扬灰。” 他骂谢狁,用极尽恶毒之词。 寿山皱了皱眉头,命人去请谢狁,又请李化吉:“烦请女公子带郎君旁坐。” 李化吉预料到接下来的场面不会好看,又涉及臣子弑君的阴私,其实她不该看的,可是寿山显然没有叫她避让的意思。 李化吉虽不能领悟其意,但还是牵着胆颤的李逢祥的手,往旁侧的榻席上走去。 皇帝骤然变了脸色,冲到李逢祥面前,目眦欲裂,眼球暴突而起,把血丝绷得纤毫毕现:“光复汉室,听到没有?你要光复汉室,杀了谢狁。” 寿山忙带小黄门把皇帝扯了回去,李逢祥被他疯魔的样子吓哭了,李化吉不得不把弟弟的脸按在怀里安慰他。 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时候,谢狁的声音比人先至:“陛下如此失态,也不怕被人耻笑。” 李化吉掀眼看去,天光黯淡,将宫殿门口挺拔高大的身影勾勒得阴沉伟岸。 李化吉先看到的却是他一截腕骨,比起周身的玄黑,谢狁的腕骨白净得过分,毫无肉脂感,清白得仿佛一块没有生命的玉石,只有手背上的青筋蓬勃而富张力。 他跨进殿门,五官逐渐清晰深刻了起来,长眉,乌沉沉的眼眸,笔直挺立的鼻,单薄而平直的唇线。 很显然,他的脸没有一处是不美的,可正是这不真实的美给他带来了天然的距离感,如今随着年岁渐长,权势更盛,这种距离感就成了压迫感,让人连与他对视都不敢。 寿山见他来了,忙请安:“大司马,奴婢无能。” 李化吉很快察觉到了,寿山在她们面前也很恭敬,但这种恭敬只有顺,不像对谢狁时那顺之外还有更多的惧怕和讨好。 谢狁没有理会在他的乌靴边低下的头颅,他向皇帝走去,随着他慢条斯理,一步步地靠近,他自带的气势如铁墙般推了过去,压得原本怒骂不止的皇帝立时歇了气,闭了嘴。 谢狁道:“陛下想见臣,现在臣来了,敢问陛下还有何遗言?” 皇帝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气声,李化吉想他大抵是想求饶求声的,可是被谢狁吓得说不了话了。 真可怜。 谢狁的眼眸凉凉的,他从腰间抽出佩剑——他是权倾天下的大司马,自然有剑履上殿的资格——剑刃如雪,插入了皇帝的身体里,鲜血喷溅而出。 皇帝至死都没有瞑目。 李逢祥的尖叫声经久不绝,就连李化吉都不知道原来他的气可以顺得那么长,可是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她被谢狁的狠辣吓丢了声音,只有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只有刚弑完君的谢狁无事般抽出剑,丢给了寿山,寿山用袖子捧着剑,也不舍于旁人,亲手用丝巾小心翼翼地抹了鲜血。 谢狁的脚步已经转向了李逢祥。 李逢祥的声音哑得成样,哭个不止:“阿姐,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李化吉泪流不止,只能低声哄他:“逢祥,乖,阿姐和你在一起。” 谢狁的乌靴停到了她眼前,那用金线绣出暗纹的袍角上还沾着鲜血,铁锈味的人血,可能还带着体温。 李化吉 3. 03 [] 大明宫真的好大。 一顶小轿将李化吉抬往凤阳阁,她悄悄卷起帘子,只见庑殿顶错落有致地相连成小重山,将她困锁其中。 不知道受了惊吓的幼弟今晚孤零零地睡在重重深宫中,是否可以好眠。 她低垂着眉,神色中不免揉进了层担忧。 小轿落地,凤阳阁徐徐在李化吉面前展开了,比起那些森宏的宫殿,凤阳阁显得格外精致小巧,宫婢挑着长柄宫灯,为她打出一道明亮的小径来。 李化吉见她们虽是宫婢,身上却穿红戴绿,因此更为谨慎,简直要到了步步小心的程度。 衔月吩咐道:“宫池里的热汤可准备好了?殿下一路舟车劳顿,需洗去风尘。” 她的语气听着却好像是要给李化吉洗去过往的痕迹,那种贫苦的,永远低人一等的痕迹。 几个美丽的宫婢便簇拥着李化吉前往水雾飘渺的宫池,伸手要替她宽衣,李化吉又惊又羞:“我自己来。” 宫婢不为所动:“主子自然要由奴婢服侍。” 她这个自然说得与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区别,李化吉犹豫挣扎几番,还是闭上眼,咬着牙,松了挡身的手,任着宫婢替她褪下袄子。 “拿去烧了罢。” 她听到宫女这般说。 这个澡洗得漫长,李化吉猜测大约洗了一个时辰。 四五个宫婢一起,为她灌发,搓身,用了很多的皂荚、浴盐、牛奶,工序一道又一道,繁琐得好像她携带了什么秽物,非如此尽心尽力,否则洗不干净。 李化吉忍着不适与尴尬,没有出声,还好浴池热气折腾,将她的脸颊蒸得粉粉嫩嫩的,旁人也看不出她的窘迫和害臊。 净完身,宫婢捧来弹花暗纹锦服替李化吉穿上,下拖一条百花曳地裙,布料轻柔,裹在身上时没有任何的笨重,只见轻盈。 她转出宫池时,衔月眼里闪过一丝惊艳。 刚刚进宫的李化吉发色枯燥,皮肤泛黄,还穿着一件臃肿的袄子,怎么看都像是粗鄙村妇,更因知道她年方十八,因此衔月对她除了轻视外还有点怜悯。 真可怜,为生计所累,才十八岁就累成了四五十岁鱼目珠子的模样。 这样一想,作为谢家家生子的她虽为奴婢,可好歹也是锦衣玉食的长大,比之李化吉不知幸运了多少。 可她不知道李化吉枯燥的长发是有意为之。 正如同在李化吉十一二岁,眉目间初初展开了颜色后,就开始学着阿娘用黄泥浆在脸上抹痕一样,这是底层女子为了避免祸事发生的智慧,李化吉遵从的一丝不苟。 但或许正是因为总用黄泥浆抹脸,无心栽柳地将阳光长久格挡在外,因此当李化吉洗净了脸,露出的肌肤就如刚剥了壳的鸡蛋一样,又嫩又白,眉型纤长轻盈,那双总是低垂的眼眸也被雾气蒸得水淋淋,柔顺青丝婉垂,显得她格外我见犹怜。 衔月笑道:“殿下有如此天人之姿,日后必然能相得好驸马。” 李化吉眉眼微动,并未接这话。 她并非是个容易忘本的姑娘,因此不会轻易地就飘飘然,她绝不会以为被宫婢们簇拥着服侍一回,穿上绫罗绸缎,她就真能从麻雀变成凤凰了。 李逢祥做了皇帝尚且还是谢狁掌中的傀儡,她一个做了十八年的乡野村妇的公主,又能相得什么好驸马。 不过是待价而沽,可以彼此交换的好筹码。 怪不得谢狁要派人来看着她。 衔月命人摆饭,李化吉很饿,又被谢狁吓得精疲力尽,确实需要进食补充体力,可是她没有胃口,只吃了小小一碗粳米饭就住了筷子,就是在这时候,太极宫来人了。 李化吉忙站了起来,衔月在旁,用掌心将她的肩膀不由分说地压了下去。 “殿下,注意仪态。”她吩咐人,“请往偏殿,殿下这就来。” 这是属于公主的腔调,明明手下无事,明明心急如焚,却还要款之又款,待传话的黄门等上会儿,才能翩然而至。 黄门开口就炸开了个惊雷:“陛下高热不退,不肯吃药,吵着闹着要见殿下。” 李化吉登时看向衔月,此事重大,衔月也不敢耽搁,忙让人准备轿子,李化吉不想耽误等待的时间,想自己先走去,衔月指了指她迤逦的拖尾裙摆。 李化吉顿悟,她已经不是可以自由自在于田间奔跑的村妇了,这漂亮的裙摆成了束缚她的枷锁,将她紧紧地架上了高台。 幸而,抬轿的黄门脚程很快。 李化吉由寿山领着,进了寝殿。 那张明黄的床榻那么大,她的逢祥那么小,虾米一样的蜷缩在床榻的角落,厚重的被子盖在身上也隆不起弧度,只有细瘦的脖颈伸在外面,一会儿喊着阿娘,一会儿喊着阿姐。 李化吉迈着小碎步:“逢祥,阿姐在这。” 她把李逢祥抱了起来。 李逢祥与其说是被高热烧迷糊了,不若说是被谢狁吓懵了,他不能闭眼,闭眼就要再次看着谢狁平静随意地把剑刃插进先帝的心脏里,血溅三尺。 他记得很清楚,谢狁说他就是下一任皇帝了,宫里的所有人也都叫他陛下,他还不懂皇帝是什么,可他知道他是先帝的继任者,那么,往后他是不是也会步先帝的后尘? 李逢祥如坠冰窟,牙齿冻得上下打颤,弥漫上的冰水堵住了他呼吸的间隙,他冷得快喘不过气了,需要很多很多的炭火,可是那些宫人却说他发了热,要吃退热的药。 他根本不热! 李逢祥怀疑那碗黑漆漆的药汁是来要他的命的,死命咬着牙不肯打开。 寿山这才没了办法,去请李化吉。 李逢祥看着李化吉坐在床边,端起了那碗药。 她好漂亮啊。 李逢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她,印象中的她总是被生计压弯了腰,明明正是爱俏的年岁,却连一朵绢花都舍不得买,只等春来时摘一朵桃花别在耳边。 风吹花瓣散,李化吉的爱俏的心也就散了。 李逢祥眼眶里又犯起了热泪。 在盈满的泪眼中,李化吉尝了口药,道:“逢祥,你看阿姐都吃了,这是治退热的药,不是别的,你乖乖吃,吃了药才能病愈陪阿姐完。” 李逢祥含泪点了点头,很快,那碗汤药就被李化吉喂光了。 他窝在李化吉的怀里,不肯让她走,牵着她的手,要她唱童谣,此时他的心被雾霭蒙蔽着,只有阿姐柔声的小调才能替他驱散。 这对姐弟都不知道,隔着展开的素娟屏风,谢狁正负手而立,静静地注视着他们。 谢狁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满宫十二殿的动静,样样都掌在他手心里,小皇帝不懂事,闹着不肯吃药,他自然也是知道。 只是在小皇帝拿命吵闹不休的那段时间,他正在凌烟阁处理政务,拢不开闲余,所以方才姗姗来迟。 也就是迟了这么一步,让他丧失了给皇帝灌药的乐趣,他黑沉沉的眼眸盯着床榻前那道柔顺的身影,感到有些遗憾。 寿山在旁轻声询问:“陛下年岁小,离不开长公主,大司马看是否让长公主暂居太极宫偏殿 4. 04 [] 打了三更天,李化吉才得以从李逢祥边上脱身,又坐着小轿回到了凤阳阁。 这一觉并未睡过几个时辰。 寅时。 一个身着褐色高领长褙,手腕上荡着翡翠镯子,一丝不苟梳着满头银丝的老嬷嬷站在她的床榻前,将她叫醒。 李化吉醒来时还有些恍惚,宫里的床榻太软,仿佛如绵软的云端,不仅没让她休息好,反而让睡惯硬板床的她觉得一觉醒来后手脚酸软。 老嬷嬷却容不得她发呆出神,板正着脸色:“殿下,该起了,您贵为一国长公主,不该养成惫懒耍滑的性子。” 一句话说得李化吉面红耳赤。 宫婢上来为她穿衣,老嬷嬷便在旁训话:“也不怕殿下看轻了奴婢,奴婢在这宫里待了几十年,服侍过三朝皇后,最懂礼知节,因此大司马才命奴婢来给殿下教习规矩。” “奴婢是个严谨的性子,大司马既然吩咐了下来,奴婢便没有偷懒耍滑的道理,自然要尽心尽力,倾囊相授,殿下金枝玉叶,难免叫苦,可再苦,也要忍耐,不能叫大司马失望,更不可丢了皇家的脸面。” 她一句一提大司马,已经把她的威立足,腰板可以挺得笔直了。 李长吉无话可说,只惦念着李逢祥的身体,想先去太极宫看看他。 这让老嬷嬷很诧异,皇家子嗣多,亲缘却薄,因此她无法理解李长吉的挂念,只道:“殿下,奴婢上课的时辰到了。” 老嬷嬷的要求严苛,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她盯着李化吉用膳,只肯让吃半碗粳米粥,就急急叫停,然后取出两米长的素白腰带,贴着李化吉的小腹给她紧紧得裹上。 李化吉觉得喘不过气来,老嬷嬷一板一眼道:“楚腰纤细掌中轻,王家的郎君从来好细腰,殿下可不能为一时舒坦,放宽了束腰,否则奴婢就要请出戒尺了。” 王家? 可是琅琊王氏? 李化吉心头划过一分猜测。 老嬷嬷端来茶盏,叫她贴着墙站着,头顶,两侧的肩膀各顶着茶盏,就这样得站一个时辰,方才能把她‘没站相’的站姿给矫正过来。 李化吉是做惯农活的,翻土插秧打猪草都不在话下,最会吃苦耐劳,可饶是如此,她还是觉得这一个时辰过于漫长了。 站姿枯燥,又被条框束缚着,仿佛在受什么折磨人的刑罚,何况翻土插秧打猪草再累,也是正经的事项,想到做完后家里就有了嚼用,就能让李化吉干劲十足。 那是能体会到成就感的事。 而不像这罚站,很没有意义。 可有没有意义,这件事终究不是李化吉可以决定的,偌大的深宫里,她名为公主,实为漂在海浪中的孤舟,不知何时就会被浪头打翻。 因此她只能咬紧牙关,哪怕站得小腿浮肿,也要坚持下去。 就这么坚持了数天,李化吉的站姿和走姿都很像样了,老嬷嬷以为她劳苦功高,乐颠颠地跑到谢狁面前邀功。 其实用不着她如此贪功,衔月是谢狁养出来的婢女,最为忠心,早就将李化吉的每日行踪一字不差地记在册子上,日日送来,风雨不停。 老嬷嬷弓着腰邀功时,那本册子就放在谢狁的案头,连带着她斥骂李化吉的话也一句不落地记写着。 谢狁刚翻完,但不影响他一面练字,一面听老嬷嬷再絮叨一遍。 最近他又多杀了些人,就让法源寺的方丈送来《心经》,没事抄一遍。倒也不是求心安,纯粹只是为了做个纪念。 他杀多了人,总记不得究竟杀了多少人,因此给自己定个规矩,每杀十人,就抄一份《心经》,这样岁末时一点《心经》份数,心里就有了数,也算有个总结。 谢狁不觉得他脾气暴躁,他只是懒得蠢人多费口舌而已。 但这个李化吉,新晋的隆汉公主却不是个蠢人。 虽然一样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什么学识,她却很能认得清这点,不像某些人,占着个位置,有了点权力,就狂吠乱叫,好像大晋若缺了他那根硬骨头,就得从此灭国。 李化吉相反,她安静得过了头,也没脾气得过了头,无论老嬷嬷用多么难听的话骂她,她都从不回嘴,而是默默地拿起一个新的茶盏,顶在肩膀上,重新笔直地贴着墙站好。 她很明白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谢狁收了笔。 谢灵进来,将落满谢狁笔墨的字恭敬托出,等墨水晾干,方可收箱。 谢狁步出凌烟阁:“去凤阳阁。” 谢狁驾到时,李化吉正蜷缩在美人榻上睡觉。 宫里的生活比地里的生活还要累一万倍,她在槐山村时,可以一刻不歇步行到镇上,卖完种出的粮食,再步行回来,哪怕脚底走得都长了水泡,也不耽误她第二日辰时就背着竹篓,去割猪草,赚那点小钱。 但宫里不行。 老嬷嬷教导严苛,双腿笔直地站数个时辰本就容易浮肿,若稍微打个弯,还会被她用戒尺抽,几天下来,李化吉的小腿都肿胀得跟胡萝卜一样,双腿只会笔挺地翘着,连打弯都不会了。 李化吉没处诉苦,当父母双双病逝后,她是阿姐,也是阿娘,不管能不能承受得住,都已习惯肩挑重担。 现在入了宫,更是如此,李逢祥懵懂无知,只有她能依靠,无论怎么打碎银牙往肚里咽,她都得帮李逢祥坐稳了这个皇位。 她不能再失去亲人了。 为了不让李逢祥担心,李化吉见他的时间都少了,有了空便拿热巾敷腿,抓着时间睡觉,好养精蓄锐,去面对次日的刁难。 李化吉是万万没想到日理万机的谢狁会光临凤阳阁,她被衔月唤醒后,只来得及整理衣裙褶子,便见谢狁步入进来。 只见他身着青衣纁裳,绣有九章纹,衣料被他的宽肩挑得平直流畅,戴三梁冠,俊脸修眉,乌眼挺鼻,薄唇紧颌。 李化吉拜下行礼,这是老嬷嬷的教诲,是叫她不要忘本,应当永远记得是谁给她荣华富贵。 谢狁的重台履从她眼前掠过:“起身罢。” 李化吉甫起身,就看到了紧随其后的老嬷嬷,一脸讨好的模样。 李化吉心有不安,紧快回忆了这几日的行事,琢磨着究竟哪一桩能被老嬷嬷指摘。 老嬷嬷还要向谢狁夸耀自己的苦功,便叫李化吉:“殿下,你走给大司马看看。” 语气随意,并无敬重,想来是把堂堂长公主视作了可以被她随意使唤的奴婢。 李化吉以为谢狁屈尊而来,就是为了检阅她的学习成果,可当她预备应声而动时,却扫见了谢狁似笑非笑的神情。 李化吉顿住了,她对人的情绪自来敏感,因此起了疑,觉得谢狁并非是要来看她走成什么样。 可谢狁若非为此而来,他又能为什么而来? 李化吉想不出来,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直愣愣地站着,看上去像呆呆的二木头。 这是她头回拒绝了老嬷嬷的要求,这让刚在谢狁面前夸耀过自己‘管教有方’的老嬷嬷很丢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