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一章:对比天幕,长公子扶苏与秦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天维之忽然出现两片天幕。 其中左侧天幕方,显示着【大秦·长公子扶苏】七个大字。 右侧天幕方,则是显示着【大秦·秦太宗扶苏】七个大字。 这十四个大字,皆与如今秦国的文字,以及昔日六国的文字不同。 但是即便是不识字的黔首,只要抬头看到天幕的文字,都能够自然而然地明了其中之意。 而后,左侧【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开始亮起,并且快速流转过一个个画面: 【端坐首的始皇帝嬴政,语气平静而听不出有任何波澜:“扶苏,你也认同丞相的分封之言?”】 【穿着儒袍,面容儒雅的公子扶苏出列恭声答曰:“天下刚刚统一,六国黔首之心尚未安定,臣以为,以分封镇之,可使六国黔首之心稳固于秦。”】 ...... 【面带怒色的始皇帝嬴政盯着下方的公子扶苏,冷声说道:“扶苏,你要为他们求情?”】 【公子扶苏一副刚毅坚定的模样,谏言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察之。”】 【听到这话,始皇帝嬴政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意,直接将手的奏疏掷到扶苏的身,怒声道:“给朕滚去郡监兵!”】 ...... 【有使者抵达郡,言始皇帝赐死扶苏、蒙恬二人,下令二人立刻自裁。】 【听完诏令的蒙恬察觉到不对,当众提出质疑,并请扶苏回京自辩,若真是始皇帝之令,且无可回改,再绝命也不迟。】 【然而扶苏泣言:“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说完,便当众自裁逝世。】 ...... 【有数百个衣衫褴褛、面容枯瘦的黔首围在一起,中间为首的两人,其中一人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另外一人嘶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后为首两人同时大喊:“伐无道,诛暴秦!”】 【数百黔首亦是齐声大喊:“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后数百黔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不过短短十余天便连克数县,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一时间,天下震动,各地早已怨秦日久的六国贵族、百姓,纷纷通过杀掉大秦地方官吏的方式响应起义。】 【原本被大秦覆灭的齐、赵、燕、魏、楚等纷纷复国,天下各地战火四起,偌大的大秦帝国,不过短短数月,便遥遥欲坠。】 【距离秦亡,只不过是一步之遥!】 ...... 而后,左侧光幕暗淡下去,右侧【大秦·秦太宗扶苏】光幕开始亮起,同样快速流转过一个个画面: 【湖中亭里,穿着玄色锦服的扶苏与另外一青年文士对坐,对方看着扶苏愤恨开口:“暴秦掀起的战争,害的多少人国破家亡,你们想过吗!”】 【听到对方的怨愤之言,扶苏嘴角划过一抹讥讽,转而起身,看着面前的湖中游鱼:“国破家亡?”】 【“不错,秦是打了这场战争。”】 【“我大秦十年征战,无数大秦将士前赴后继、血流成河,方得天下一统。”】 【“普天下的人只看见了这场战争,也只看见了大秦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始皇帝是**如麻的**,对吗?”】 【“但是秦的统一战争只打了十年,而七国间的战争却是整整打了五百年!”】 【“这五百年来的国破家亡,你又为何不说?!!”】 【青年文士则是一时语塞。】 【扶苏缓缓转过身,看着他,冷声道:“你说秦灭了韩,所以你要为韩国复仇。”】 【“那韩分了晋,又灭了郑,昔日的晋国、郑国之士又是否应当推翻韩国,为晋国、郑国复仇?】 【“还是说只允许故国被灭的你复仇,却不允许其他被韩所灭的故国之人向韩复仇?”】 【“若昔日的晋国、郑国之士继续向韩国复仇,那么昔日被晋国所灭的霍、魏、耿、虞、虢等国之士,又是否要继续向晋复仇?”】 【“如此往复,天下何得安宁!”】 【向来能言善辩的青年文士,此刻却仿佛词穷一般,难以辩言。】 【扶苏再次转过身去,眺望湖泊,语气平静道:“五百年以来,天下一直四分五裂,各国势力割据,大家文字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传统信仰也不同。”】 【所以才会动不动就打仗,而且一打,就是整整五百年没有停过。”】 【“秦灭六国,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隔阂。”】 【“没有国界的划分,没有语言的误解,人们才可以融洽的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国家,才有资格真正被称之为乐土,百姓也才可以安居乐业。”】 【听到这里, 好半响都哑口无言的青年文士终于挤出了一句话:“这天下只是你们大秦的天下,没有六国,也没有我们的家!”】 【扶苏笑了 第二章:天幕之下,众生百态 求鲜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咸阳宫,麒麟殿外的栏阶,驻剑而立,眺望天穹的始皇帝嬴政,忽然头也不回道: “扶苏,你是‘长公子扶苏’?还是‘秦太宗扶苏’?” 作为天幕主角的扶苏,听到自己父皇的问话,很想说自己是“秦太宗扶苏”。 但是就在前不久的“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廷议,他说了和“长公子扶苏”一模一样的话语! “长公子扶苏”才有可能是属于他的真正未来! 想到“长公子扶苏”奉诏而死的画面,扶苏的脸色便是一片苍白。 他无法想象自己未来到底做了什么,竟然惹得父皇如此厌弃于他。 不仅让他滚去郡监兵,甚至还要下诏赐死他! 扶苏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好像被不知名的手给扼住了一般,连个音节都发不出来,好半响都说不出话来。 没有听到回答的始皇帝嬴政也没有呵斥什么,因为早在他问出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所以始皇帝嬴政也只是说了一句: “你最好是秦太宗扶苏。” 这一刻扶苏是否是“秦太宗”,对于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迫切想要借助天幕知道未来大秦为何会走到天下皆反的地步。 以及,另一个世界的大秦又是如何做到让天下归心,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的。 只要得知未来之事,他必然会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大秦再度走向覆灭,并且让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和另外那个世界的大秦那般国祚昌盛! 大秦在他手中,绝不允许走向崩塌的结局! 秦国历代先君的心血,也绝对不允许毁于任何人之手! “所有官员,全部做好记录准备!” “同时天幕过后,传令天下各地郡守、县令出面安抚好黔首、稳定民心,以防六国叛贼余孽借天幕所言,裹挟无辜黔首叛乱生事!” “另外天幕过后,由蒙恬亲自率兵巡查大秦四方,预防不法,若遇逆贼叛乱,即刻**!” “再诏所有公子、公主至此!” 嬴政并没有沉浸在天幕昭示的未来大秦可能覆灭的震惊、悲伤中,反而在第一时间便冷静下来,并且有条不紊地做出了种种安排。 在始皇帝嬴政开口之后,原本因天幕揭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大秦未来而陷入到震惊之中的一众文臣武将,也是立刻回过神来,齐声应道: “是,陛下!” 看着他们始皇帝陛下巍峨如山,不曾动摇的身影。 站在始皇帝嬴政身后的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卿蒙毅、内史蒙恬等一众文武百官俱是感到心安。 对于大秦众臣,乃至于是无数老秦人来说,始皇帝便是他们的信仰,便是大秦的定海神针! 只要始皇帝在,那么不管是面对什么,大秦下皆无所畏惧! 即便天命昭示大秦未来会崩塌,他们也绝不信命、绝不认命! 旧韩故地,张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其他人认不出天幕那个与“秦太宗扶苏”对坐争辩的青年文士是谁,但是他却一眼便认了出来。 因为那个人,他再熟悉不过! 那个与“秦太宗扶苏”对坐争辩的青年文士正是自己,或者说是未来更加年长些许的自己! 当然更加准确地说,可能是另一个世界更加年长些许的自己。 但是虽然世界不同,不过争辩的内容却是相通的。 自从秦国灭了韩国之后,他就一直苦心筹谋反秦。 毕竟暴秦害的他国破家亡,他反秦、复仇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天幕中的秦太宗扶苏,却是在质疑、反驳他反秦的正当性! 想要说大秦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意掀起战争? 但是过往的春秋诸国,又有哪一个诸侯国不曾掀起过战争? 包括他的故国韩国,同样也是在瓜分了晋国的基础成立的,并且也同样灭了郑国。 想要说大秦害得韩国国破家亡,那么昔日韩国难道就没有让晋国、郑国国破家亡了? 如果大秦是暴秦的话,那么昔日韩国相对于晋国、郑国来说,不也称得一句暴韩? 兜兜转转,昔日的韩国与今日的秦国又有何本质区别? 只不过是昔日的韩国强,晋国、郑国弱,而后晋国、郑国灭。 今日的秦国强,韩国弱,而后韩国灭罢了。 他之所以反秦,是因为在他看来,故国韩国乃是受害者,而秦国是加害者,所以他反秦反的理所应当。 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他反秦是符合这个时代贵族推崇、认可的礼与忠贞气节的。 又或者说,他正是为了全他们张家世代韩相的忠贞气节,所以才那么坚定的反秦。 但是如果韩国同样也是另一个 加害者的话,那么他反秦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至少以往他说“暴秦无道”之类的理由,就行不通了。 因为韩国以前也是一样“无道”! 所以他如果想要继续像以前那样打着“暴秦无道”的口号来反秦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找出故国韩国“有道”的地方,以此来论证韩国与秦国的不同。 不然,他不仅说服不了别人,同样也说服不了自己。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张良是一个智者,而智者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想的太多。 第三章:嬴政:与其指望儿孙靠谱,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天穹之,左侧【大秦·长公子扶苏】的光幕再次亮起: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他的名字,就叫扶苏吧。”】 【伴随着一道沉稳之中,亦是难以掩抑喜色的声音,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响起,秦王嬴政的第一个嫡长子降临世间。】 【而扶苏也在王后、以及一众宫人侍女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活泼可爱。】 【六岁启蒙,兼修宫廷礼仪。】 【九岁蒙学教育结束,嬴政又特意安排一众博学多智之士与能力杰出之臣教导扶苏。】 【其中便有博士淳于越教导扶苏儒家之礼,廷尉李斯教导扶苏法家之义,武成侯王翦教导扶苏兵家战场之事,丞相隗状、王绾教导扶苏君王之德与国家之治......】 【可以说,秦王嬴政为了公子扶苏的学习,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 看着“大秦·长公子扶苏”那块天幕播放出来的内容,始皇帝嬴政眼中闪过一抹不耐烦。 因为对于他来说,此刻天幕播放的内容都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内容,都是他已经知道了的事情。 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他更加确定天幕的那个“大秦·长公子扶苏”便真的是现在的公子扶苏。 就在嬴政心生不耐的时候,匆匆赶来的公子将闾、公子高、公子胡亥等人,小心翼翼地朝着自己父王**道: “拜见父王!” 在他们来的路也看到了天幕,自然也知道了未来他们大哥奉诏而死之事。 心中惊惧之余,同样也升起了一丝奢望。 毕竟他们大哥若是奉诏而死,那么岂不是意味着他们便有机会取代他们大哥,成为新的秦二世? 没有哪一个大秦王子能够对秦二世之位不心动,只不过以往他们父王都没有给过他们机会罢了。 但是现在,说不定他们的机会便要来了。 闻言,始皇帝嬴政也是转过头逐一打量面前的公子将闾、公子高、公子胡亥等人,甚至就连公主嬴阴嫚、公主嬴栎阳等人也都审视了一遍。 因为如果按照“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所示的话,未来扶苏应当是做了某事,受到他极度厌弃,甚至还因此下诏赐**他。 虽然现在他也不知道扶苏未来究竟做了何事,竟受他厌弃至此。 但是扶苏若死,那么他肯定会再选一个新的公子作为大秦未来的继承人。 而在扶苏之后,未来的他又会选择谁作为大秦新的继承人? 而对方又是否真的有能力接过扶苏的位子,带领大秦千秋万代? 只是一想到“大秦·长公子扶苏”那块天幕昭示的大秦灭亡的结局,嬴政顿时便觉得不管是哪个儿子都靠不住。 果然与其指望子孙,还不如指望他长生! 只要他可以长生,那么便不用担忧大秦会覆灭之事! 他长生不死,大秦也会与他一同千秋万代! 想到这里,嬴政心中顿时便升起了想要寻仙求长生的心思。 毕竟就连天幕这种能够彰显未来,甚至是其他世界未来的神迹都有,那么过往的神仙、长生应当不是虚妄。 只是要怎样才能够寻到神仙、求得长生呢? 向天幕祭祀,不知是否可以换得长生? 一边思索,一边瞥见还眼巴巴地看着他的一众儿女,嬴政直接安排道: “取笔墨,与众卿一起记载天幕之言!” 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等人皆是点头应道: “是,父王!” 而后一众公子、公主便从身旁侍从中取过一份笔墨,各自找地方坐下,一边听着天幕所言,一边提笔记录。 【而在一众老师之中,武成侯王翦、丞相隗状、王绾、廷尉李斯等人皆为朝廷重臣,日常事务繁重,能够教导公子扶苏的时间较少。】 【相对来说,博士淳于越能够教导公子扶苏的时间较多,并且在教导公子扶苏的过程中,淳于越也是大肆夸赞他们的儒家学说,同时贬低其他学说。】 【进而导致公子扶苏受淳于越的教导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日渐推崇儒家之学,对法家以及其他学说隐隐心生抵触与疏远。】 廷尉李斯忍不住怒视不远处的博士淳于越,冷笑道: “原来儒家之士,也不过是个背后偷偷嚼舌根的小人之徒!” 他就说怎么长公子扶苏对他越来越疏远,并且时常谏言他执法过严。 原来是淳于越这个小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不过这也怪他对长公子扶苏不太够重视。 虽然始皇帝命他教导长公子扶苏的时候,他也的确尽心尽力去教导了。 但是也仅此而已,在教导过后他也并没有放更多的心思与精力在长公子扶苏身。 毕竟他是大秦的九卿之一,身为廷尉的他事情还是很多的。 而且他还想要成为大秦的丞相,那就势 必要花更多是时间与精力在国家政务之。 不然他如何向始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又如何能让始皇帝将自己提拔为丞相。 再者,说句不太好听的,扶苏现在也仅仅只是一个长公子而已,就连太子都还算不是。 长公子扶苏想要成为大秦新的国君,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第四章:被揭露黑历史的嬴政 求鲜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待到公子扶苏一岁会说话走路之后,像孩童之类的哭闹之事更是不再有过。】 【及至三岁,在某一天,秦王嬴政过来后宫看望扶苏母子的时候,扶苏伸手轻轻拽了拽父王的衣袖,脆生生地开口道:“父王,我想识字。”】 【三岁识字的话,这个年龄段有些早了。】 【一般这个年龄的孩童,基本都还处于一个懵懵懂懂、嬉闹玩耍的阶段。】 【在这个年龄段,别说能否去安分识字了,就连三餐都不一定能够安分就食。】 【所以即便是王公贵族的孩童,一般也会等到五、六岁之后才开始进行识字蒙学。】 【不过这是一般的孩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秦王嬴政还是比较了解的。】 【安静、聪慧、省心!】 【任何事情,几乎一说就懂并记住。】 【从小到大,就从来没有让任何人为之操心过。】 【再加读书这件事是扶苏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所以思虑片刻之后,秦王嬴政还是答应道:“好,过几天寡人便安排先生教你识字。”】 【“我想父王教我识字!”扶苏抬头看着高高的父王道。】 【秦王嬴政一楞,下意识便想要拒绝。】 【毕竟他作为秦国的一国之君,平日里国事繁多,别说抽出时间教导一个孩子识字了,就连看望扶苏都是三、五天才过来一次。】 【而且还有一个难以宣之于口的理由,那就是他并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寻常人家的父母亲情,在秦王嬴政这里基本是没怎么体会到过。】 【毕竟他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便抛妻弃子!】 【他的母亲,就在前不久更是选择了要情人而不要他!】 【可以说,他的父母带给他的,几乎全部都是不好的回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嬴政找不到合适的、正常的和子女相处的参照模板。】 【故而当自己的子女想要亲近自己的时候,秦王嬴政的第一反应反而是有点手足无措。】 【于是秦王嬴政便选择了他最熟悉的,以对待臣子的方式,板着脸来严肃应付自己的儿女们。】 天幕下,一众文武百官皆是齐齐低头不语,噤若寒蝉。 毕竟不管是先王抛妻弃子,还是先王太后的男宠嫪毐叛乱之事,对于他们陛下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黑历史。 而现在天幕可以说是将他们陛下过往的黑历史,给堂而皇之地公布了出来,甚至是真正意义的天下皆知。 搞不好此刻的天下人就正在嘲笑着他们的陛下,可想而知他们的陛下会有多么震怒。 会稽郡吴县,项梁看着天幕显示的秦王嬴政少年时被抛弃在赵国的画面,先是哈哈大笑,而后愤恨道: “呸,都怪赵国那帮子废物!” “要是他们趁着那**尚为质子的时候,就提前下手杀了他,又何来今日六国覆灭之祸!” “活该赵国灭亡!” 虽然六国皆灭,但是也并不代表六国之间就是同仇敌忾的。 至少作为楚国遗贵的项梁是看不起其他五国,并且认为是其他五国拖累了楚国的,不然楚国也不会亡。 旧韩故地,张良也是从牛角尖中暂时走了出来,看着天幕显示的赵姬支持嫪毐叛乱的画面,忍不住嗤笑: “父不亲,母不爱!” “**果然天生不详!” 同时,张良开始想着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点去大肆贬低秦皇嬴政的声望,激起更多的黔首民怨。 沛县,刘季听着天幕所言,放下手中的狗肉,咂舌道: “这始皇帝原来也不是天生富贵,万事如意的呀!” 他还一直以为始皇帝那种天潢贵胄的人,生来就是事事如意、幸福美满的。 就现在听来,其他方面不好说,搞不好在父母这方面,始皇帝的父母还不如他的父母。 虽然他的父母不太看得起他,甚至还时有训斥,说他不如二哥会经营。 但是至少他的父亲做不出抛妻弃子这种事情,他的母亲也不会要什么情人不要他。 咸阳宫,一众大秦公子、公主们低着头,时不时偷偷瞄一眼他们父王。 他们还是第一次具体知道他们大父、大母的这些事情。 不过这也正常,昔日先王抛妻弃子、先王后支持男宠叛乱这种事情,在秦皇嬴**下,可以说是过往一种无言的禁忌。 自然不会有谁活腻了,给一众公子、公主们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更让一众公子、公主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父王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和他们这些子女相处,所以才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一直板着严肃的脸! 这种奇怪的反差,顿时便让一众公子、公主们感觉到自己心中以往那威严冷肃的父王形象,悄悄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甚至还有些公子、公主在想 着,日后要不在父王面前大胆放肆一点。 然而这样的念头刚刚升起,却看到站在前面的父王平静地回头撇了他们一眼。 顿时,所有的公子、公主都吓得把头埋了下去。 放肆? 这辈子都不可能在父王面前放肆的! 回头看了一眼之后,秦皇嬴政又继续抬头望天。 至于一众臣子心中猜测的,他因为先王、先王后之事,揭露于天下而生气? 第五章:诸子百家,优先学史的赢扶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不管是公子扶苏、公子将闾等人,亦或是公主嬴阴嫚、公主嬴栎阳等人,看着天幕的另一个扶苏,眼中皆是闪过一抹羡慕之色。 他们父王亲自教着识字读书的这份待遇,可以说是让他们非常羡慕了。 至少在他们一众兄弟姐妹之中,就没有谁能够拥有这样的厚待。 不过想到之前天幕说他们父王不懂得如何和他们这些子女相处这件事,说不定是因为他们不够大胆的缘故。 如果他们以前也能够像另一个扶苏那样大胆且坚持的请求父王教导他们识字读书的话,那么说不定他们父王也会答应并且亲自教导他们识字读书。 至于说另一个扶苏三岁就开始识字读书这么痛苦的事情,则是被他们给忽略了。 他们虽然也想要父王亲自教导他们识字读书,但是他们可不想三岁就开始识字读书。 武成侯王翦、丞相隗状、廷尉李斯等大臣,看着天幕的另一个扶苏,眼中也是闪过一抹惊叹之色。 三月识万字,一年通晓七国之言,这样的天资,绝对可以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神童! 至少像李斯自己也是一个少年天才,不然他也不会被荀子收为弟子。 但是回想自己三、四岁的时候,哪怕给他与公子扶苏同等的教育资源,他也无法做到像另一个公子扶苏那样的事情。 想到这里,一众教导过扶苏的大臣也是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长公子扶苏,而后又悄悄摇了摇头。 他们的长公子扶苏虽然也称得聪慧,但是也仅仅只是聪慧而已。 距离天幕堪称天才、神童的那个长公子扶苏,还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其他方面暂且不说,但是在天资这一方面,他们的长公子扶苏便与另一个长公子扶苏拉开了距离。 【在完成识字教育之后,下一步要进行的教育便是教导公子扶苏读书。】 【“法、儒、墨、道、阴阳、纵横、名、兵、农等各家之学说,你想要先学什么?”】 【秦王嬴政略带好奇地看着自己的长子,想要知道他先天对什么学说比较感兴趣。】 【因为扶苏学完七国之言,到现在也不过才仅仅四岁,所以秦王嬴政也没打算太过正式的教导扶苏,准备以他的兴趣为主。】 【看看扶苏先天对哪一方面的学说比较感兴趣,他就简单给扶苏讲讲。】 【等扶苏再年长两岁之后,他再另找专门的**学之士来教导扶苏。】 【至于说四岁的扶苏知不知道诸子百家各自代表着什么,这个倒是不用担忧。】 【在过去一年的识字教导中,他也或多或少地简单讲过一些诸子百家的内容。】 【所以扶苏对于诸子百家,也算是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的。】 天幕下,代表着法家的李斯、代表着兵家的王翦、代表着墨家的相里氏墨等大秦文武,皆是目露期待之色地看着另一个公子扶苏。 毕竟这个世界的长公子扶苏是肉眼可见的亲近儒家,他们自然希望另一个世界的长公子扶苏能够亲近他们。 当然,像代表着儒家的博士淳于越则是期待着另一个世界的长公子扶苏也同样选择他们儒家。 这样就更能够表明他们儒家的正确性了。 就连秦皇嬴政也对另一个世界扶苏的选择,多出一抹好奇。 毕竟这个世界的扶苏已经长歪了,他很好奇另一个看起来还没有长歪的扶苏会选择哪家之言。 【在秦王嬴政的注视下,扶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学史!”】 【学史!】 【学史家之言!】 【这个答案可以说是完全出乎了秦王嬴政的预料之外,毕竟秦王嬴政有想过扶苏可能会选择法家、儒家、甚至是墨家等等。】 【但是,秦王嬴政就是没有想过扶苏会选择学习史家。】 别说另一个世界的秦王嬴政没有想到扶苏会想要学习史家之言了,就连天幕下这个世界的一众大秦君臣也没有想到另一个扶苏居然会想要先学习史家。 这样独特的选择,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唯有一旁的太史令如同被天降馅饼一般,整个人都有些晕乎乎的。 要知道在诸子百家之中,史家可以说一直都是一个小透明。 就像天幕的秦王嬴政在给公子扶苏介绍诸子百家的时候,都是优先说的法、儒、墨、道、阴阳、纵横等家,至于史家则是直接省略了。 毕竟与其他诸子百家相比,史家的作用就一个,就是秉笔直书地记史! 什么治国安邦之法? 没有! 想要治国安邦之法,要么找别家去,要么就自己从史家记载的过往历史中去找。 反正史家除了记载历史之外,啥也不会,就算会也不干。 < 第六章:史家当兴,兴在扶苏 求鲜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 秦太史令默默地重复念叨着这句话,最后实在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仰天大笑: “哈哈哈,史家当兴,兴在扶苏!” 史家的职责与作用,从来没有哪一刻如现在这般,被概括的如此清晰简洁明了! 有这一句话,纵使往后岁月更替,史家亦当千年传承不衰,甚至日后所有学子在学习诸子百家之言之前,都会先学史家之史! 不学史家之史,你如何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 所以秦太史令才会说出“史家当兴,兴在扶苏”这样的话。 秦皇嬴政亦是回过头来,视线落在扶苏身顿了顿,而后又扫过其他子女,最后下令道: “过后,扶苏将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抄十遍!” “其他人,也将史书抄一遍,朕会亲自查阅!” 秦皇嬴政忽然觉得可能是自己以往没怎么让扶苏认真学习过史家之史,没有让扶苏真切去了解过周朝分封之后所带来的五百年战乱。 所以之前在讨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时候,扶苏才会脑子不清醒地选择支持分封制! 他向来便是一个听得进劝,有错就改的人。 既然之前对扶苏缺失了一部分有关于《史》的教育,那么现在他便再度补。 听到这话的扶苏不由得一愣,不过随即也想明白了他父王的意思,当即低头拱手应道: “是,父王!” 就让他去看看另一个自己所说的“读史可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一旁正在吃瓜的公子将闾、公子高、公主嬴阴嫚等人,听到自己父王的命令,当即都呆住了。 不是,这另一个四岁大哥说的话,关他们什么事? 父王你如果要罚的话,罚他们现在这个大哥不就够了吗? 为什么还要罚他们? 抄史书,还是将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都抄一遍! 这怕不是要抄到手腕都断掉吧! 从周朝及至现在的史书,天知道有多少。 噢,不用天知道,太史令应该也知道。 然而即便一众公子、公主们满腹怨念,但是迎秦皇嬴政那平静而又不容置疑的目光,一众公子、公主们也只能同样乖乖应道: “是,父王!” 一旁的太史令摸了摸下颌的胡子,面带微笑。 他刚刚说什么来着? 史家当兴,兴在扶苏,这不马就兴了吗! 自此之后,史家之史,当成为一众公子、公主们启蒙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当然,不仅一众公子、公主们有这样的待遇。 像通武侯王贲、廷尉李斯、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这些有子嗣的文武官员,听到始皇帝对自己子女的安排之后,也是准备回去就给自己的子女们同样安排。 不说像长公子扶苏那样抄十遍,但是和其他一众公子、公主们那样抄一遍,应当也不过分吧。 省得家里的一群兔崽子们精力过剩的蹿下跳,还不如好好抄一抄史。 不指望那群兔崽子们能够做到什么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只要他们能够安分十天半个月,那也就足够了。 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准备过后再去好好看一看史书,毕竟知兴替、明得失、鉴以往、眺未来什么的,听起来就厉害。 【在扶苏决定要优先读史之后,秦王嬴政也是开始给他讲史。】 【从古三皇五帝开始,再到夏、商、周,然后到秦国。】 【从先祖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得到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开始。】 【再到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与历代老秦人下近百年的暴霜露、斩荆棘,方才渐渐适应了西陲恶劣的环境,国力也与日俱增。】 【然后在秦襄公这一代凭借着救王、护王之功,被**王立为诸侯,秦国也终于成为了诸侯国之一。】 【再之后,历经秦襄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历代先君的努力,大秦一统天下之志,已势不可挡!】 【在讲完了秦国之史后,秦王嬴政并没有停下。】 【因为早在教导扶苏识字学习之时,秦王嬴政便发现了扶苏生来具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之能。】 【故而秦王嬴政不仅给扶苏讲秦国之史,还给扶苏讲 第七章:权力,来自于黔首 求鲜花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权力来自于黔首?” “黔首能有何权力?” “他在说什么胡话!” “还以为那**的另一个儿子真的是什么神童、天才,原来也不过是一个小傻子罢了!” 看了好半天天幕另一个扶苏过目不忘的神童模样,而感到有些憋屈的项梁终于找到了能够开口嘲讽的地方。 对于他来说,黔首不过是跪在他脚下,求他恩赐方能存活的贱民罢了。 这样的贱民,他一句话便可以让其生,同样一句话也可以让其死。 这样生死皆操纵于他手的贱民,又有何权力可言? 那个扶苏居然说什么“权力来自于黔首”,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其他的六国遗贵也基本都是类似的心态,在这个时代,王侯将相是有“种”的。 没有“种”,压根就当不了王侯将相! 而那个扶苏说的“权力来自于黔首”,在本质就和之前天幕昭示出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样的大逆不道之语。 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语,如果是从其他黔首贱民之口说出来,那么或许还算合理。 毕竟其他黔首贱民没有“种”,所以为了诋毁他们这些有“种”的贵族,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语来。 虽然出乎意料,但是勉强也可以理解。 然而作为秦国仅在嬴政之下,几乎最为尊贵的王长子,却同样说出类似的话语。 这在一众六国遗贵,甚至于是在秦国贵族眼中看来都是有些不可理解的。 因为这就相当于另一个扶苏自己驳斥、推翻了自己掌握权力的天然性和正确性。 用另一个句话来说就是,另一个扶苏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又或者再用另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陛下何故**? 所以别说这个世界的秦国贵族,以及六国遗贵了,就连这个世界的秦皇嬴政也是皱起了眉头,同样也有些无法理解另一个扶苏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秦王嬴政剑眉挑起,他没想到自己长子扶苏读史一年之后的第一点收获,居然是:“权力,来自于黔首”。】 【秦王嬴政有些难以理解,但是秦王嬴政知道自己长子扶苏天生聪慧。】 【之所以会这么说,那必然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所以秦王嬴政也很想听一听,扶苏缘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或收获。】 【“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扶苏想了想,而后开口道:“读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权力来源于何处?”】 【“我是父王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我的权力来源于父王、来源于大秦的赐予。”】 【“毕竟如果没有父王,如果我不是父王的长子,如果我不是大秦的长公子,那么我不会有现在的身份地位与权力。”】 【“而如果我的权力来源于父王,来源于大秦,那么父王的权力又来源于何处?”】 【“正如我的权力来源于父王一样,父王的权力来源很明显也是来自于父王的父王,也就是来自于秦庄襄王的肯定与赐予。”】 【“因为如果没有大父立父王为太子的话,那么父王也无法在大父之后,成为秦国新的王。”】 【“层层追溯,一直到先祖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得到了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 【“换句话说,先祖以及其他诸侯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的肯定与赐予。”】 【“那么周天子这种分封诸侯的权力又来源于何处?”】 【“同样层层追溯,一直追溯到周武王。”】 【“可以说后续周天子之所以能够有分封诸侯这样的权力,是因为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帝辛的统治。”】 【“将商朝取而代之之后,周天子方才获得了原来与商天子同等的权力。”】 【“而周天子能够取代商天 第八章:黔首的力量,时日曷丧,予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伴随着天幕另一个扶苏的话语落下,整个天下一片寂静。 过了好半响,秦皇嬴政方才看向一旁的秦太史令冷峻问道: “他之所言,是否属实?” 对于过往三皇五帝夏商之事,即便是嬴政也并不是很清楚。 毕竟这种事情除了史家之人会专门去了解、研究一下之外,其他人一般也就简单知道一下也就完了。 比如说,知道三皇五帝具体指的是谁。 又比如说,知道一下夏朝最出名的桀、商朝最出名的纣,还有周朝最出名的文、武王也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即便要深入了解,那也是了解自己本国的历史。 所以一时间,对于天幕另一个扶苏所说之言到底是真,还是假,即便是秦皇嬴政也不能确定。 不过这不重要,在场有能够确定此事真假的太史令。 故而,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太史令的身。 而太史令闭眼从头到尾仔细回忆了一遍自己看过的史书之后,方才眼神复杂地看向众人点了点头,轻叹道: “另一位公子扶苏说的,是对的。” 至少过往史书的记载,的确如此。 这话一出,在场一众的大臣或是皱眉,或是脸色难看。 要不是天幕的人是他们大秦的另一个公子扶苏,搞不好现在就有大臣要怒骂天幕的公子扶苏在胡说八道,妖言惑众了。 因为天幕公子扶苏的这番言论,可谓是在动摇他们陛下权力统治的天然性与正确性。 “陛下,过后是否需要派人澄清一下?” 廷尉李斯拱手谏言道。 毕竟天幕扶苏的这番言论如果传播开来的话,很容易助长一些黔首不必要也不该有的心思。 秦皇嬴政重新睁开双眸,语气平静道: “继续观之,过后再议。” 对于秦皇嬴政来说,天幕扶苏的这番话语传播出去,的确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但是再大的麻烦,难道还能比之前在天幕看到的大秦灭亡的麻烦更大吗? 那都不是所谓的动摇他的王权统治了,而是直接要覆灭他的大秦帝国了! 所以在大秦将亡的这个**烦之下,其他的麻烦反而都变成了相对的小麻烦。 “谬论!” “绝对的谬论!” “绝对是那个疯子在胡说!” “我等权力,怎可能来自于那些贱民!” ...... 无数六国遗贵纷纷怒掷手中的酒樽,指着天幕的那个扶苏怒骂道。 天幕那个扶苏的话语,何止是在动摇秦皇嬴政权力的天然性与正确性,同样也是在动摇他们过往六国国君与贵族权力的天然性与正确性。 虽说现在他们是故国亡了,但是谁能保证他们日后不会复国呢? 自春秋战国以来,**之后又再度复国的例子同样也不在少数。 这也是六国贵族为什么在故国灭亡之后,仍然坚定反秦的原因。 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真的亡了,说不定他们日后就复国成功了。 尤其是此前天幕还昭示了秦国灭亡的画面,他们对于自己复国的希望就更大了。 日后若是他们成功复国,那么天幕扶苏的这番话语,同样也会动摇他们作为六国国君与贵族的权力的天然性与正确性,进而影响他们对治下黔首的统治。 涉及到自身利益相关,所以这些六国遗贵才会不断怒吼、咒骂。 “权力,竟然是来自于我等这样的黔首吗?” “古的尧、舜、禹,竟是我等黔首共同推荐选举出来的吗?” “是我等黔首的共同认可,方才使王,真正成为了王?” 天下各地的黔首,看着天幕的扶苏,不敢置信的喃喃自语道。 不过很快便有六国遗贵站出来嘲讽道: “那是古之时才有的事,尔等该不会以为现在还是古之时吧!” “现在早就不是古之时了,我等权力来源于祖宗,可不是来源于尔等贱民!” “贱民就该有贱民的样子,而不该有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 但是即便如此,诸如刘季、樊哙、彭越、英布这样的黔首,在天幕扶苏话语的冲击影响下,原本就活络起来的心思,也是进一步的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对于扶苏所说的话语,秦王嬴政沉默良久,方才开口道:“或许古之时是如此,但是现在已非古之时,你说的话语,放至现在也不一定对。”】 【“自启之后,天下王位的传承,早就不由黔首的推荐与认可。”】 【“王传于王,才是如今权力的来源与传承。”】 【扶苏摇了摇头,神色坚定道:“不!古之时是如此,时至今日,亦仍然是如此!”】 【“权力来自于黔首,这一点从古三皇五帝至夏商周,再及如今 ,从未变过!”】 【“最多只是 第九章:一句话抹杀贵贱之别,摧毁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厉王奔彘,国人逐君。” 秦皇嬴政默默念叨着这两句话。 虽然秦皇嬴政对于夏、商、周的历史没有特别去了解过,但是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及“厉王奔彘,国人逐君”这两个非常出名的历史典故,他还是知道的。 只不过以往秦皇嬴政都是从夏桀无道,厉王荒唐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故事。 但是现在在天幕扶苏的讲解下,秦皇嬴政却是第一次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故事,并且看到隐藏在这两个故事之中,那些黔首所拥有的力量。 再想到天幕扶苏所说的“只有得到数百万老秦人支持与承认的人才是真正的王”,秦皇嬴政的眼神也变得幽深起来。 若真有人能够得到数百万老秦人的支持与承认,那么他这个秦皇又还真的是秦皇吗? 很显然不是! 就是名义还是秦皇,那也不过是一个傀儡,别人一言便能够轻易废之。 这一刻,高高在的秦皇嬴政终于低垂下了他的视线,注视起以往那些在他眼中根本看不到的黔首。 【秦王嬴政沉思良久,方才抬头看着自己的长子,眼神复杂道:“你便真的不觉得自己的血脉比其他黔首更加尊贵,有天命在身吗?”】 【扶苏摇了摇头:“我会为自己传承的血脉而感到骄傲,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的血脉比其他黔首的血脉尊贵到哪去。”】 【“正如此前追溯权力的源头那般,岁月更迭,黔首存活不易。”】 【“能够存活至今的黔首,过往虽无记载,但是如果往追溯,哪个祖没有出过人杰?”】 【“更何况,我等还有共同的人祖与三皇五帝,我等与黔首皆是诸夏苗裔!”】 【“既同是诸夏苗裔,又何来血脉的高低贵贱之分?”】 【“还是说父王觉得七国贵族,并非诸夏苗裔?”】 【“亦或者是,天下黔首不算是诸夏苗裔?”】 【扶苏看着自己父王反问道。】 【然而秦王嬴政敢说包括自己在内的七国贵族并非诸夏苗裔,亦或者天下黔首不算是诸夏苗裔吗?】 【不敢!】 【一旦秦王嬴政真说了这话,那就相当于是反驳自己的炎黄出身,反驳了诸夏的正统。】 【届时,即便是秦王嬴政也会自绝于天下!】 廷尉李斯看着天幕的扶苏,忽然停笔赞道: “贵族血脉论,今日尽矣!” 在这个帝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诸侯国国君、贵族血脉的高贵,可以说是天下人共同承认的。 即便有人私底下对所谓的诸侯国国君、贵族血脉不屑一顾,但是在明面却还需要摆出一副认同的样子。 不然便会遭到其他诸侯国国君、贵族的共同打击! 因为有谁否认这套逻辑理论,便相当于是损害所有诸侯国国君、贵族的既得利益。 所以像后来秦末乱世,哪怕当世群雄都各怀心思,但是却也依旧不得不打着光复六国的旗号。 就像当时凭借一己之力,杀的天下群雄诸侯胆寒的项羽,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拥立了楚怀王,重建楚国。 可想而知,贵族血脉高贵论在这个时代到底有多么盛行。 直到后来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喊出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方才击碎了自周朝八百年以来的贵族血脉高贵论。 而现在天幕扶苏的一句“我等有共同的人祖与三皇五帝,我等与黔首皆是诸夏苗裔”,便彻底将过往的贵贱都抹杀了。 哪国贵族再拿血脉说事,便可以拿出这句话将之怼回去。 只要他们敢反驳这句话,就是反驳自己的炎黄出身,反驳了诸夏正统。 那么在脚下这块名为诸夏的土地,便再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对于这样的结果,作为法家的李斯来说,其实是很乐于见到的。 毕竟一来,他李斯不是什么贵族。 或许祖也曾经阔过,但是到了他这一辈的时候,也早已经没落了。 不然他年轻的时候,就不会仅仅是一个掌管文书的普通小吏了。 二来,他是法家! 法家崇尚的是什么? 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像昔日秦公子虔犯法的时候,他的法家前辈商鞅都要处罚秦公子虔。 虽说最后秦公子虔的罪过由其师公孙贾代为受过,不过这也足以说明法家对于那些血脉高贵的贵族的看不惯。 毕竟最容易无视法律,触犯法律 第十章:人心思定,渴望休养生息的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扶苏看着自己父王,继续说道:“至于说天命?”】 【“父王信天命吗?”】 【“还是说,父王觉得秦国能有今日的统一之象,乃是天命加身的缘故?”】 【“仅仅一句天命,便抹杀掉我秦国历代无数君臣将士子民为了东出、强国、统一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父王觉得这样说的过去吗?”】 【秦王嬴政沉默半响,而后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秦国,从不信天命!”】 【“秦国的一尺一寸,皆是我秦国历代先君、将士子民以刀枪,以厮杀换来的!”】 【“若信天命,若认天命,我秦国早就亡了!”】 “彩!” 天幕下,秦皇嬴政也是忍不住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喝彩。 正如另一个自己所说那样,秦国,从不信天命,更不认天命! 所以即便原来大秦要亡,他也势必要扭转这个天命,让大秦国祚永昌,让大秦延续万年! 站在不远处的宦官赵高看到这一幕,当即机灵大声拜道: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见此,也是纷纷拜道: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大秦君臣,在此刻皆是下一心。 【“除了‘权力来自于黔首’之外,你还从史书之中收获了什么?”】 【听完了第一点之后,秦王嬴政敲了敲案桌,继续问道。】 【他很好奇自己这个长子,还能够给他多大的惊喜。】 【扶苏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从史书之中收获到的第二点是:人心思定。”】 【“从**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开始,天下诸侯你来我往,已经整整打了五百年了。”】 【“这五百年来,天下黔首过的都是朝不保夕、命如草芥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已经让天下黔首几乎忍耐到极限了。”】 【“现在天下四方六国黔首最渴望的就是安定,最希望的就是太平,最想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谁能满足他们这个愿望,谁便能够得到他们最热烈的拥护!”】 【听到这里,秦王嬴政忽然开口道:“正如你所说,天下诸侯已经打了整整五百年。”】 【“五百年来,六国之民皆有血亲死于秦国之手,七国之间,说是有深仇大恨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还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 【扶苏点了点头,肯定道:“能!”】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六国之民的父辈、祖辈,或许都有人死在秦国之手。”】 【“但是秦人的父辈、祖辈,难道就没有死在六国之民的手吗?”】 【“六国之民的父辈、祖辈,难道就没有死在彼此六国之民的手吗?”】 【“这笔血账,如果真要算,那么是算不清的。”】 【“唯一能够真正算清的方法,那就是一国之民彻底屠尽其余六国之民,只有其余六国之民彻底死绝,那么这一笔血账才算是真正画句号。”】 【“但是这真的做得到吗?”】 秦皇嬴政摇了摇头,做不到的。 即便是如今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也做不到屠尽六国之民这样暴虐的事情。 一旦真的这么做,那么奋死反击的六国之民也足以拉着秦国一起毁灭。 以前秦皇嬴政不在意黔首的力量,因为他的眼中看不见黔首。 但是在经过刚刚天幕扶苏的讲述后,他也是意识到即便是那些以往不曾被他看在眼里的黔首,一旦团结起来,那也足以爆发出令人震骇的力量。 【“不管是老秦人的祖辈、父辈死于六国黔首之手,还是六国黔首的祖辈、父辈死于老秦人之手,七国黔首之间的血债都应该到此为止了。”】 【“如果仍然有黔首放不下过往祖辈、父辈的血债,那么就请让他们看一看自己的子孙后代。”】 【“然后问一问他们是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继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继续奔赴战场,最后死在战场,就连尸首也找不到?”】 【“还是想让战争在他们这一代结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安稳、太平的世道,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再无兵戈之患,可以阖家老小共享天伦之乐,健康幸福的长大?”】 【“我想,绝大多数的黔首都会选择后者。”】 【“因为人活着,不仅是为了祖辈、父辈的仇恨而活着,更是为了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而活着。”】 【扶苏语气平静地说道。】 秦地,以及原楚地、原齐地、原燕地、原赵地、原魏地、原韩地的黔首皆是抬头看着天幕的扶苏,陷入久久的沉默之中。 春秋战国数百年,天下黔首的祖祖辈辈也都打了数百年,在各国国君贵族的**宣传、引导下,彼此也都仇恨了 数百年。 他们还要继续打下去,继续仇恨下去吗? 他们还要继续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过着和他们一样朝 第十一章:宣传造势,秦为正义之师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全本免费阅读 [] 【“天下黔首或许人心思定,但是六国诸侯、士族可不思定。”】 【“而六国黔首又在六国诸侯、士族治下,且先天听从六国诸侯、士族之令。”】 【“如果是你,你又要如何才能够越过六国诸侯、士族,从而得到六国黔首之心,让他们拥护大秦呢?”】 【秦王嬴政看着扶苏,进一步考校道。】 【扶苏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是低头细细思索。】 【对此,秦王嬴政也并没有开口催促。】 【之前在听到扶苏说出“人心思定”那一番收获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不少的想法。】 【剩下的,等后面廷议的时候,再与一众大臣集思广益,细细完善一番就可以了。】 【之所以现在提问扶苏,不过是想要再“压榨”扶苏一番,看看他聪慧的极限在哪里,还有没有更多的惊喜给自己而已。】 【哪怕扶苏回答的内容与他所想的相同,那也足以令他感到惊喜。】 【就算扶苏回答不出来,单凭今天这两点收获,嬴政也敢说在六国之中,没有哪一个诸侯国的公子能够比他的长子扶苏更加聪慧!】 【有长子扶苏如此,大秦下一代可安矣!】 看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就天幕的扶苏所表现出来的聪慧程度,过往六国就没有哪一个诸侯国的公子能够比得。 大秦下一代,的确可以安矣。 不过,那是另一个大秦可以安矣。 他的大秦呢?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目光转移到公子扶苏身,语气平静道: “扶苏,若是你又该如何收如今六国黔首之心,让他们拥护大秦?” 如今秦虽已灭六国,但是也仅是灭了六国而已,并没有真正收六国黔首之心,更加没有让他们从六国之民变成大秦之民。 所以嬴政也想看看对于这个问题,扶苏是如何想的。 闻言,扶苏几乎不假思索便回答道: “施以仁政,轻徭薄赋,使黔首得以休养生息,如此可收六国黔首之心。” 秦皇嬴政没有说扶苏回答的是对或错,反而转头看向其他公子、公主道: “你们呢?可有自己的想法?” 一众公子、公主没有想到父王居然还会询问自己等人,再加他们以前也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 纵然有几个公子想要开口回答,但是一时之间却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 最后要么是支支吾吾地说“大兄说的对”,要么就是哑口无言。 看到这一幕,秦皇嬴政的眼中方才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不过是扶苏,还是其他公子、公主,单单从目前来看,没一个真正符合他心中的继承人的标准要求。 真要说起来,现在的扶苏以及一众公子、公主,都还不如天幕那个五岁的小扶苏来的更让他满意。 而后秦皇嬴政也懒得再放注意力在扶苏,以及其他公子、公主身,继续抬头看着天幕,想要看看另一个扶苏会如何作答。 【思索了好半响之后,扶苏抬头看着自己父王回答道:“宣传,造势!”】 【“过往秦虽有统一六国之心,但是可能为了避免六国联合抗秦之事发生。”】 【“所以即便秦有真正统一六国之心,但是到底没有把这个想法真正宣扬于天下!”】 【“故而即便六国诸侯、士族可能皆知秦有统一**之心,但是六国黔首不知道。”】 【“他们不知道秦想要创造的是一个怎样伟大的国家,他们也不知道在秦创造的这个伟大的国家之下,他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大秦的一切,对于六国之民来说都是无比陌生的。”】 【“而陌生,往往便意味着恐惧!”】 【“而恐惧又会衍生出抵触、抗拒!”】 【“所以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向六国,乃至于是天下人宣传大秦。”】 【“让六国黔首,乃至于是天下人知道,大秦不仅是虎狼之师,同时也是正义之师!大义之师!”】 【“要让六国黔首,乃至于是天下人知道,秦灭六国,不是为了杀死他们的亲人,夺走他们的土地,劫掠他们的财富。”】 【“而是为了结束自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