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南华之人界篇》 第二章 庄子,庄周 “这里就是郇阳?“商晟抬头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怎得鼻子有些酸。 商谦看着所带的一点玉器,摇了摇头,两国钱币互不流通,只能靠美玉抵押了。 “走快些。“ 行至城墙前,只见一位老人像是喝醉一般,晃晃悠悠的,横冲直撞,周围人都避之而不及,而商晟还在想什么的时候,这老人直接撞上了他,而商晟还没反应过来,便重重摔在地上。 “哎呦,你没事吧。“商荃连忙扶起哥哥,而商谦也立刻赶了过来——以至于那些玉器还在几名小贩手里。 见到商晟并无受伤,商谦扭过头来,脸色一沉,瞪着老人高声责问:“喂,冒失鬼,何故此为?“ 那老人像是没听见这责怪一样,反而上下打量着商晟,突然大叫道:“有意思,有意思!“ 而后,他在一片震惊的目光中,晃晃悠悠地离去。商谦刚想上前理论几句,却被人拉住了,正是商晟。 商晟盯着渐渐远去的老人,说道:“我没事,他应该是有些醉了。“ 商谦拉过来一个小贩,指着那老人问道:“那人是谁?“ 小贩揣着手,想了想,回答道:“此人是一个疯子,几年前追求什么仙道,说要长生不老,到南华山去找庄先生了,最后混成这个模样——你应该知道庄先生是谁吧?“ 商谦思索片刻,问:“庄子?“ 小贩两手一拍,说:“没错,就是那修仙之人庄周,据说就连楚王都要奉为上宾,就是不知道庄子这里怎么出了个疯子。我跟你说啊……“ 商晟自然也听到了这几句话,低头思索着什么。 恍惚间,他好像又听见了什么,将其放大,霎时间他极为战栗。 “午夜坐等,勿知他人。“ 这便是那老者的声音,再回想那摔倒时候老者的目光,炯炯有神,而且外貌远不似老人那般年老珠黄。 “他想干什么?“这便是商晟的唯一想法。 孩童的思考永远是短暂的,没过多久,这件事便为他所忘。 …… 寒夜长空,皓月高悬。流云飘逸,星光点缀。枯树掩映,寂静无声。微风徐徐,寒意袭人。宿鸟归巢,水镜斑斓。 商晟在一间狭小的旅舍刚刚躺下,白日里那句话不知为何在一次冒了出来。 他连忙坐起,揭开窗板,并无他人。 “唉,还是等吧,说不定他真是仙人呢。“就这样想着,他靠着墙,听着更鼓,眯眼静候。 他并不害怕,仙人都是高德之人,哪有欺负孩童的道理? “笃……笃……“远方的鼓声响了起来。 商晟轻轻站起,一道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房间中,连一丝空气流动都没有,正是那白日的老头。 但见那老人身穿蜜合色绸袍,身上绣有墨绿色刻丝,手上轻轻摇晃着一把扇子,精神矍铄,颇有世外高人的模样。 老人捋了捋胡须看着商晟,点了点头,在商晟那有些紧张的目光中径直走至床边坐了下来。 “你可知我为何来到你这里,商公子?“静默片刻,老人突然开口问道。 “你认识我?“商晟并未回答,反问道。 听闻此言,那老人把扇子一合,轻哼一声,说:“你明白何为道吗?“ 商晟摇了摇头。 老人微笑一下,站起身来,缓行两步,背对着他,一字一顿径自说道: “道者,宇宙之始,万物之源。不可名状,无形无物,而贯穿于天地之间。道不拘一,不限于有形之物,而蕴含一切事物之变幻与流转。 道乃自然之理,宇宙之常态。人当顺应道,融入其无为而治之道,舍弃私欲之累,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如飞鸟逍遥天际,如游鱼畅游于水,无所执著,无所求取,自然而然地循行于道。 然则,道之理难以言说,言之不尽,道之名非其实。如蝴蝶梦中之境,如水中之月,道之奥义非理性可及,唯有心领神会,无需语言,直观体悟其中之妙。 故我言道者,尽我所能以古人之辞,却难以道尽其全貌。唯有身体力行,心无所执,方能领悟其中之真谛,达到无为无求之境界。“ 商晟虽小,但不傻,更何况对于秦国一事长存于心,自然对于处世之事有所理解。见他滔滔不绝说了如此,倒也未曾插嘴,待其言毕,想了想,问:“先生所言甚妙,但您所述道晦涩难懂,我还是无法参透,所以说,先生找小童所为何事?“ 老人转过身来,深不见底的目光还是盯着商晟,问:“你可知道我是谁?“ 商晟眼神在墙角留了几下,说:“您……是庄周先生吧。“ 见到商晟道破自己身份,庄周笑了笑,捋捋胡须,又坐于床边,目光柔和许多,又问:“哦?何以见得?“ 商晟摇了摇头,再一次问道:“庄先生德高望重,且精通仙术,说是天仙下凡也无可厚非,不知先生找小童所为何事?“ 见他答非所问,庄周也摇了摇头:“商家现在被秦国通缉,你等虽余大量财资,可总有用完之时,那时你们想干什么?“ 商晟踟蹰片刻,回答:“我……这我不知道,这得问家兄。“ “哼哼,我观你仙资极佳,若是踏入仙途,必有一番造就。“ 商晟垂下了头,说:“呵呵,能得先生这般夸奖,小童已是十分欣喜,可家妹年纪尚小,兄长外出时还需照顾一下,先生就不必为难了。“ 庄周点了点头,无奈说道:“好吧,这玉简你且先拿着,若是想法改变,便持着它到南华山逍遥山庄去,到时便对你做些安排。“ 走到门前,他忽然转身说道:“不管发生了何事,不要冲动,沉稳谨慎,仙资如此可不是什么常见的。“ 说罢,他便在商晟羡慕的目光中化作虚影,消失不见。 商晟捧起手中的玉简,自言自语:“我会用到此物吗?“ 第四章 公孙晟 商晟从睡梦中醒来,抬眼便看到桌台上的那副玉简。在梦中,他好似梦见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位仙人,能够御空而行,抬手间便可改变天地、破除虚空——恐怕这种情形只能梦见了吧。“ 他坐起身,收拾床铺,推门而出,可眼前一幕让他怵目惊心:墙板上插满箭矢,碎布比比皆是,因摩擦而形成的血迹如同符咒一般,洒在地板之上。 商晟闭上眼,年龄尚小便经历家中变故的他心智比一般儿童都成熟了不少,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睁开眼,环顾四周,走到兄长和妹妹的房间前,并无任何人。 整座旅舍很静,静得让人害怕。 商晟跑出旅舍,街坊处也无人,就连旁边这闻名一方的酒肆也门可罗雀。 商晟心急如焚,蹲了下来,双手抱头。他知道秦国对于自己家的追捕不会停止,可这一夜之间人财两空,令他着实意外,他很害怕,可害怕又有何作用? “对,去找庄子,他肯定有方法救他们。“这样想着,他缓缓站起,掏出玉简,向城外跑去。 …… 郇阳和南华山的距离很长,商晟毕竟还是儿童,跑了一会儿便累得气喘吁吁,一夜未食也让他饥肠辘辘。 他很想哭,可这份源自血脉的关爱使得他狂奔不止,最终,他实在跑不动了,摔倒在土路之上,扬起大片灰尘。 随后,一道光芒亮起,庄周从中缓步飘出,点了点头,携其飞去。 …… 这是一个竹做的小房间,它静静地立于一片茂密的竹林之中。走进房间,温暖的阳光透过细密的竹篱窗户洒入,照亮着整个空间。墙壁和地板都由细长的竹子编织而成,自然纹理勾勒出一幅淡雅的画卷。 房间内摆放着一张竹质桌子和几个坐垫,简洁而雅致。在墙角,一架小书架上摆放着几本古籍和瓷瓶。小房间的角落还设有一处小型的茶室,以竹席和竹制的茶具装饰。清香的茶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透过竹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竹林环绕。细长的竹子相互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沙沙作响。竹林间有一条小径蜿蜒而行,向着远方延伸,让人产生探索的欲望。 在这个竹做的小房间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透过竹子传递的纯净与宁静,使人得以远离尘嚣,沉浸于静谧和自然之中。这个简朴而雅致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避风港,让心灵在竹林间得到平静与滋养。 商晟静静地躺在床上,直射而进的阳光晃着他的眼睛,随即他便猛地坐起,环顾四周,并无他人。 陌生的环境,但好像处处存在一种轻灵之气,使得他那紧张情绪不断缓解。 “对,找庄子!“他突然想起来自己想干什么,连忙冲出竹林,正巧碰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庄周,他身后还有几名随行的年轻人,应是庄周的弟子。 见到庄周,商晟连忙扑了上去,长跪于地,惹得那些弟子大眼瞪小眼,不知发生何事。 “庄先生救救家兄与舍妹吧!小童父母早已被困,生死未明,这两人便是唯一的亲人,恳请先生施展神通,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庄周摇了摇头,并无动作,说道:“我逍遥山庄皆为道门中人,不可插手凡人之事,若是秦国那些修士出手,我自可救他们一命,可昨夜并无修士出手,救你,已是触碰了这限制。“ 商晟不是那种不知情理之人,听闻此言,便问:“先生神通广大,不知先生是否知道秦君为何陷我商家于牢狱之中?“ 庄周仍然只是微微摇头,回答:“不知。此谜应由你来揭晓,若你修成高阶修士,不等你探索,秦君自会以之相告。“ 商晟思索片刻,随即如同下定决心一般,头抵于地,目光充满虔诚与坚定,语音轻颤:“望先生传道法于小童,以圆小童拯救家人之愿!小童定不辜负先生传道之恩!“ 庄周默立片刻,突然问道:“你可知何为道?“ 商晟先是想起昨夜庄周的一番话,刚欲回答,一段文字忽然出现在脑海之中,他便照着“念“了下去: “道者,宇宙间无形无物却无所不在之奥妙也。是万物生成之本源,天地运行之法则。其为一,又为无数,兼容万象。修道者当顺应自然,悟透万物皆有其道,无为而治,追求心灵与宇宙的合一。至道非言非辞,唯心领悟。“ 第五章 无名心法 “你可知我等道门中人以何修炼?“既然拜师礼毕,庄周也谈论起了正事。 “弟子不知,愿闻其详。“ 庄周捋了捋胡须,抬首望天,意味深长道:“心法与功法。“ 公孙晟思索片刻,恳切问道:“何为心法,何为功法?“ “心法乃是我等修行之根本,它源于内心灵魂之道。正是通过心法的修炼,方能洞悉宇宙奥秘,通达天地之间的玄机。心法是内在力量的凝结,是与法力的共鸣。 因此,心法是我修行旅程中最为重要的法宝,必须持之以恒,不断修炼心法,追求内心与宇宙的合一,成就至高无上的道之境地。“ 庄周像是想起什么东西,顿了顿,继续说:“说起功法,其旨在引导修行者超脱尘世,掌握法力,攀登修行之巅峰。它是修炼者修行之核心,凭借功法,修行者可以引导天地灵气,以法力施展各种仙术。功法的习练能够增加修炼者的法力威能,提升修为境界,从而在战斗中力压群雄。 功法之妙,在于它融合天地玄机,让修行之人具备凌驾尘寰之力,掌握法则之精髓。通过不断钻研、修炼,修行者可以掌握更高深的仙术,踏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你可明白?“ 公孙晟努力琢磨师父所言,不断领悟其中差异,随即回答:“弟子明白。“ 庄周颔首笑到:“悟性超凡啊,既然如此,为师便赠你一本心法,此心法乃老先生在为师登仙前赠予的,令我传其于悟性洞若观火之辈,为师未曾开启。如今赠予你,倒也没有失了老先生的真传。至于功法……我尚存一部,且其品阶极高。但你与为师这些弟子不同,过早修炼功法,怕是纯纯浪费时间,待你可操纵天地灵气之时,便赠那功法于你。“ 然后他凭空变出一卷竹简,并无任何名称,却不见虫蛀毁伤之痕,看来庄周对它极为看重。 刚入仙途,公孙晟并不知道这“登仙“之意,也不知道自己师父的真实实力如何,更不知道那老先生究竟为何人——他也不想问,他此刻只是受宠若惊,慌忙地接下,连声道谢。 “老先生之物,想必差不到哪里去,以你那绝高悟性,恐怕修炼可一日千里。这竹屋便是你起居修炼之地,待你境界高深,自行拯救你那兄妹吧。“说罢,庄周便凌空而去,只留下那跪在地上的公孙晟。 公孙晟小心翼翼地摊开手中竹简,几行小字群蚁排衙般映入眼帘: 道者,天地之根本也。无形无名,却蕴含一切之源。道生万物,万物归于道。是以道为众生之本,为天地法则之纲。穷源之深,体道之微,超越有限而通达无限。 道者,无欲无为,顺应自然。虚静无为,寂然自守。顺应天地之道,合乎人性本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途径于道。 道者,本无名无形,实乃宇宙至纯之源。天地万物之根本,生灭变化之根由。其妙在于不可言说,非有字言可尽诠。故曰:“道可道,非常道。” 欲得道,须脱去俗尘之累,超然物外,心无所执。净化心神,澄悟本然,通达宇宙奥秘。处于至简至真之境,得其一者,万事皆得。其为道,贞常不易,众生皆可追求。苟能悟得道之真谛,乃可返璞归真,达至无为无不为之境地,得长生不死之机缘。 细细品味这几行字,公孙晟忽然有种超脱世外之感,仿佛宇宙运行就掌握在他手中,而名利无归,甚至祖上是否位高权重、家人是否身涉险境都无可厚非——当然,他并非无情之人,这些虚幻想法仅仅存在弹指一挥间,便随风消散而去。 无法否定的是,他对于这仙道的好奇更大,对于师父那样的境界更加渴望。 他也不知道,从他摊开这束竹简那一刻,便注定了那仙途的光彩与长远。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公孙晟认真参悟这心法第一列,反复琢磨,仍不思其解:“何为常道,何为常名?既然可名为道,又为何不是常道?既然可称之道,又为何不可执迷于道?“苦思片刻,他便释然了,“唉,不行了,这问题越积越多,想必参悟这心法不是什么容易之事,或许应该先熟悉一下这山庄,结交一下各位师长,日后有什么难事也好麻烦一下。“ 站起,走出竹屋,突然感觉身心莫名清爽,如同旱时甘霖——虽然只有一滴,也就是片刻,但这种感觉还是人生头一回。 “想必这便是那灵气了吧。“ 初次感受到灵气,感受果然不同于商府深墙大院那般压抑。 沿石阶向山上走去,山庄内十分幽静,清风拂面,虫鸟私语。林间花香弥漫,溪水潺潺。远离尘嚣,宁静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