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进退困难

作品:《鹅的三国

    《鹅的三国》全本免费阅读


    南乡县,城外河畔营地。


    甄宓戴笼巾斗笠与甘宁的夫人熊氏抽查最近缝制的粮食袋。


    布帛宽幅两尺二寸,长度四丈。


    为了方便裁剪不浪费材料,甄宓贯彻了黑熊的方案。


    黑熊最初的方案,是为了方便计算粮食,想要制作容积固定的布袋。


    可这样的话,布料裁剪会存在浪费。


    甄宓反复测试几次,终于定下的布袋规格,宽两尺一寸,高四尺。


    这样一匹细麻布裁剪后,正好能制作五条麻布袋,容积平均在两石有余。


    收紧袋口,一袋容积就在两石左右轻微浮动。


    重量的话,一袋稻谷大约二十八公斤;装脱壳米的话,能有三十七公斤。


    她不仅做了细麻布材料的布袋,还制作了一批绢、细麻布双层的布袋。


    绢为内层,麻布为外层高,这样能运输脱壳米,省去前线舂米之苦。


    目前只是应急使用,以后大范围种植麻后,肯定要纺织粗麻布,制作更大更结实的粗麻袋。


    出于原始的防伪考虑,甄宓正与熊氏一起给两种布袋盖印。


    木雕刻板上涂抹油墨,盖上‘南乡’黑印,以及‘甲’、‘乙’两种朱印。


    南乡是产地,甲字朱印是双层脱壳米袋,乙字朱印是稻谷、麦粟之类的带壳谷物。


    “夫人,船队回来了!”


    一名双袖挽起的女子快步而来,欣喜呼喊。


    甄宓停下盖印,搓着手上朱砂油墨对熊氏说:“姐姐先看着,我去看看。”


    昨天已经有一支船队运来许多物资,没有其他因素的话,今天黑熊就能抵达。


    熊氏眼眉含笑:“夫人快去就是。”


    甄宓当即转身快步出竹木搭建的营房,这段时间南乡县城给让出了一些屋舍。


    出于谨慎,只是将各种伤员转移到城内。


    甄宓、刘晔等人依旧在河边军营驻屯、生活,并采伐竹木扩建营区。


    这段时间里,在吕常七百多人的辛苦劳动下,已经在丹水码头附近盖了一排悬空竹楼,用来短期储粮。


    河岸边上,甄宓眺望,就见这次船队浩浩荡荡,一眼望不见尽头。


    来的不止青州兵、南乡兵、王威所部,还有近千身份比较重要的俘虏。


    后续物资抵达,才会释放这批人。


    期间他们将协助吕常建造各种设施。


    船队前排,黑熊也是佩戴三星堆风格面具,盘坐在舢板船头。


    他的鹅群大大小小二十三只就在面前领航,很是活泼。


    雏鹅生长的很快,几乎天天都在膨胀,最后一茬孵出来的雏鹅的尾巴尖上已经生出一簇硬羽。


    其他鹅蛋卡片都储存着,就等机会合适就召唤出来,让大白鹅孵化。


    鹅蛋孵化时间略长,若孵化到一半突然停止再卡片化,黑熊不想做这种没意义的实验。


    虽然平日尽可能的在找利用桃源地卡的漏洞……技巧,但很多技巧没必要去测试。


    就连白法力洗练的规则,他也总结的差不多了。


    只能洗练无意识的东西,同样是蛋,快要孵化的蛋就无法洗练。


    在这个基础上推断,刚生下来胎衣未破的牛马也无法洗练。


    人,更是不可能。


    他畅想之际,就见甄宓青色身影出现在岸边。


    黑熊也就站了起来,有些急躁。


    忍耐克制着,随船亲兵加快摇橹,这艘船加速前进。


    舟船撞在岸边淤泥滩涂,黑熊一跃而下上前抱住甄宓,狠狠闻了闻对方耳际发梢的气味。


    又推开抬手揭起她的笼巾,审视她的面容,彼此眼眸对视。


    甄宓一时哽咽:“郎君回来了就好。”


    她的命运,她的一切,都寄托在黑熊的安全之上。


    她已经牢牢地绑定。


    “是回来了……”


    黑熊又不知该怎么说,攻略武关道三县的计划很快就要展开。


    自己来的太晚了,很多事情就这么的急促。


    “妾身已让人备了热汤,郎君快快沐浴,以去征尘。”


    甄宓拉着黑熊的手臂就往附近一座悬空木楼走去。


    木楼是这段时间里新造的,黑熊能闻到明显的树木汁液散发的各种清香。


    不算悬空层,还有二层空间,甄宓引着黑熊到二楼。


    内部铺设齐整木板,不似外表原木风格。


    确实有一个大大的洗澡桶,他们来时两個女子刚注入四桶热水,这时候直接退下楼去。


    不言语中,甄宓为黑熊解开甲带,将宽松皮铠卸下丢在一旁。


    黑熊也把面具随手丢在边上,一身脆响。


    很快他就沉入热水中,也终于将这段时间念念不忘的魂环套挂在了身上。


    此刻木楼台阶处,吕布持戟叉腰站立。


    四名道兵两两一组,站在它的两侧。


    而淅水两岸,许多南乡人也在等候她们的家人。


    舟船陆续靠岸,随着南乡兵下船与家人团聚,顿时嘈杂起来。


    而青州兵的船队还在河心继续往上游划船,他们的营地空着,显得冷清。


    营地


    内,上缴武器解除各种武装后,青州兵百人将、队官接近一百人聚在一起。


    普遍都是一张苦瓜脸,扪心自问,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人?


    他们是曹军强制分配妻子政策的受益者,普遍有个妻子。


    至于这些妻子怎么来的,就不用他们考虑了。


    每年撮合多少寡妇婚配嫁给士兵,是曹操治下郡县长官的重要政绩考核数据之一。


    这次除了年龄最小的那批青州兵外,其他人都是婚姻状态。


    可问题很明显,博望坡一战夏侯惇、于禁败的太惨了!


    惨到了什么程度?


    丢失了当日统计的阵亡名册!


    这个名册如果被带回去,那阵亡名册的士兵、后续回归的士兵不会遭受惩罚。


    其他没能回归,又不在名册上的,哪怕那天你受伤、或突围时战死,只要你没回去,那家人势必遭受诛连。


    好在,那名册没被带回去!


    而且折损太过惨烈,很难以口供的方式区别阵亡和逃亡吏士。


    目前曹操方面无法确定未能归队的吏士,到底是战死,还是被俘虏,又或者逃亡。


    所以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题摆在了青州兵面前,到底是流亡在外,还是回去接受惩罚。


    哪怕黑熊将他们释放,他们也要接受必要的惩戒。


    最惨,就是集中斩首,以申肃军纪。


    刘备将他们视为禽兽,抓住的军吏直接处死;也就夏侯兰因为出身河北,有赵云证明清白,才保住了命。


    其他青州兵士兵,刘备懒的分辨青州兵、泰山兵,几乎打包廉价处理给了黑熊。


    黑熊这里也是类似,收治伤员时一视同仁,可只收编了年轻的士兵。


    原本这些青州兵还在犹豫,可这次战斗真的把他们打爽了。


    加上一些来自锦帆营、长林营以及王威所部难辨真假的流言传说,更让这些青州兵舍不得走。


    回去接受惩罚,连累家人;留在这里也不缺饭吃,家人还能勉强生活。


    哪怕妻子再次被官府强制分配给其他士兵……虽然个人感情上很难接受这种命运,可彼此还能活着。


    青州兵经历过世上种种苦难,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被裹挟不得不从贼的普通人。


    当年青州刺史焦和太过于无能,太多的无辜百姓被裹挟,不想死只能跟随主力一路抢劫。


    徐州两次大规模屠戮,难道真的全是青州兵的责任?


    这些人聚在一起,忧愁不已。


    其中一个人叹息一声:“无常册一事是真的,曹操无法断定我等生死。最为难的是,若有人回去,耐不住拷打审问,必然供出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