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一败再败

作品:《大魏暴君

    曹芳对王沈有点印象,好像是向司马昭告密,导致曹髦被杀的大臣之一。


    仅限于此,其他的资料几乎没有。


    听钟会一介绍,他才知道王沈的背景还真不简单,大有说道。


    王沈不仅是晋阳王氏子弟,王昶的从子,还是王机的儿子。


    王机是王昶的从兄,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子,官至东郡太守,顶着晋阳王氏的名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当初文皇帝在世时,因争嫡之事,对曹植衔恨在心,多加打压。王机揣摩上意,就污蔑当时为鄄城王的曹植谋反。


    曹植险些丧命。


    后来曹植病逝,先帝曹睿追思,将曹植之前所有的罪状拿出来重新审阅,并加以削除,看到了王沈诬告曹植的文书,对王机非常讨厌,找个理由贬了王机的官。


    王机又羞又怒,没多久就病死了。


    当时王沈还年轻,其生母早亡,兄长也早夭,只剩下继母与寡嫂,生活很艰难。亏得王昶照顾,这才长大成人。


    也因为王昶的原因,他后来进了曹爽的大将军府。


    今年年初,曹爽失败,王沈也被牵连,目前还赋闲在家。


    有此遭遇,王沈对先帝和朝廷多有怨言,曾公开放话说,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从此以后,他一心治学,不求仕途。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曹芳险些没绷住。


    如果不是他穿越而来,逆转形势,而是让司马懿得手。王沈很快就会复出,不仅当了官,而且是天子近臣,否则也不会有机会出卖曹髦。


    这样的人不求仕途,只能说是求而不得,只好自作清高。


    由此可见,这些人还真是没有自知之明。


    为什么不用你,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就你们叔侄这德行,谁愿意用你。


    王昶位高权重,手握数万大军,不好轻易动他,你一个毛头小子,有什么资格和朝廷打滚撒泼,居然还说什么伴君如伴虎之类的屁话。


    说白了,就是没认清形势,还沉浸在九品中正制的迷梦中,觉得凭借自己的家世可以傲视王侯,朝廷不敢拿他怎么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钟会敢不加掩饰的提议王沈,并将王沈的情况加以说明,也是觉得朝廷不会因此处置王沈,只能当没听见。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钟会看王沈不爽,就是想借刀杀人。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王沈不能留。


    “王沈娶妻生子了吗?”


    “还没有。”


    曹芳露出一丝难色。“虽说是以游历的身份,不是行间,毕竟是身处敌境。万一出了意外,这可就绝后了,合适吗?”


    钟会嘿嘿笑了。“陛下多虑了。王沈出自晋阳王氏,到了江东,只怕会成为无数人的座上宾,哪来的意外?”


    曹芳正中下怀。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到时候出了事,与我无关。


    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有意外的。


    晋阳王氏这么鸡贼,总不能一个代价也不付出,总要献祭几个阿猫阿狗才公平。


    “那这件事就由士季去操办吧。”


    ——


    腊月中,王濬对诸葛恪的大营发起了进攻。


    双方都准备了很久,所以没什么取巧可言,以最简单、最粗暴的办法展开对攻。


    曹兴、夏侯绩从濡须坞带回来两百多架抛石机零件,在阵前重新组装起来,又现场制造了两百多架,集结了近五百架抛石机,对诸葛恪的大营进行了覆盖式的打击。


    经过马钧等人改造的抛石机不仅打得远,精准度也高,技术上全面碾压吴军。


    仅仅半天时间,吴军的抛石机就被毁去大半,魏军形成单方面的优势。


    见此情景,诸葛恪无心恋战,立刻撤到江心沙洲上,以战船自守。


    王濬得理不饶人,随即将抛石机推到江边,隔着夹江,对沙洲上的吴军进行攻击。


    羡溪的夹江比较窄,沙洲也在魏军抛石机的射程以内,诸葛恪被打得狼狈不堪,只得再退,全军撤到战船上,远离魏军的抛石机。


    王濬很想派人进驻沙洲,但仔细盘算之后,觉得不合适。


    诸葛恪不肯撤退,战船就在附近看着,就算派人上了沙洲,也要时刻提防吴军来袭。一不小心,沙洲上的人就有可能被包围,撤都撤不回来。


    与曹兴等人商量后,王濬决定暂时不上沙洲,也不让诸葛恪控制沙洲。


    你不来就罢,来就打你。


    至此,王濬顺利控制了羡溪,与诸葛恪对峙。


    剩下的任务就是改造诸葛恪离下的营垒,将其变成利于防守的要塞。


    形势对诸葛恪非常不利。


    他想夺回羡溪,没有这样的实力。


    他想就此放弃,又无颜面对孙和、朱据。


    陆抗还控制着濡须沙洲呢,他怎么能就此离开。


    可若是不走,滞留江上,也不是回事。


    即使是擅长水战的江东水师,也不能长时间住在船上不上岸。万一起了风浪,战船有倾覆的可能,尤其是他乘坐的楼船。


    这时,张俨铩羽而归,经过诸葛恪的大营,向诸葛恪通报了出使的经过。


    得知魏国根本没有谈判的兴趣,非要孙和称臣不可,诸葛恪压力更大。


    他如果能守住羡溪,孙和也许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他丢了羡溪,孙和被逼到了墙角,那些人肯定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到时候别说次辅的地位,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很难说。


    与李衡反复商量后,诸葛恪决定主动撤退,赶往牛渚。


    他虽然接连战败,但兵力损失却不大,部曲完整,加上支持他的将领,总兵力还有两万多人,有自保的能力。


    除非孙和想鱼死网破,否则就不会轻易动手。


    说干就干,诸葛恪连夜起程,顺流而下。


    他手中有大将军印信,又有次辅的身份,沿江诸屯没人敢拦他,只能火速向孙和报告。


    孙和接到消息时,诸葛恪已经到了牛渚附近,离孙和的大营三十里。


    诸葛恪停住了脚步,派李衡与张俨一起先行,向孙和请罪。


    羡溪丢失,是我的责任。苏丹小说网


    我一败于合肥新城,再败于巢湖,三败于羡溪,辜负了先帝,辜负了殿下,请殿下派人接管我的兵权,再赐我一口剑。


    我将自裁以谢罪,追随先帝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