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残兵

作品:《大明风流

    随着李如松啧啧赞叹,用杨木做的一次性筷子夹起了一块土豆,这菜肴他从未见过,可是色,香,味俱全。


    还有这别致的饭盒,一次性筷子甚至还散发着杨木的清香。


    这清香沁人心脾。


    而盒中饭菜,大米饭都塞的满满当当。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李大公子试着尝了一口炖土豆,又吃了一块炖肉,便衷心赞道:“嗯……不错!”


    高,中,低三个档次的盒饭中。


    这自然是最高档。


    有肉。


    荤素搭配。


    价格也不算贵。


    这样一份盒饭才卖八十文,中档的五十文,最低档的只卖二十文,如此亲民的价格,突出了一个物美价廉。


    这样新鲜的玩意儿。


    自然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在通州码头上风靡一时。


    雅间里。


    李如松一边大快朵颐,还不忘给沈烈夹了一块五花肉,不怀好意的干笑道:“你也吃……昨晚辛苦了。”


    这又是几个意思?


    看着李大公子不怀好意的暗示着什么。


    沈烈有些羞怒,便气道:“李大人请自重!”


    你够了!


    “熟归熟,话不能乱说!”


    李如松见他有些恼了,便哈哈一笑,低着头开始同饭盒里的土豆,五花肉,西红柿炒蛋较劲。


    这一顿风卷残云,让戚继光也忍不住食欲大增。


    随着戚大帅也拿起了一次性筷子。


    开始品尝美食。


    一时间。


    雅间里只剩下几人吃东西的声音。


    吃饱了,喝足了。


    上了茶。


    几人便坐着闲聊了起来。


    却不知为何。


    气氛有一丝丝怪异。


    李如松喝了一口茶,故意伸长了脖子往门外看了看,调侃道:“常言道,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但不知张小姐……”


    沈烈立刻怒目相视。


    你没完了是吧!


    李如松便嘿嘿干笑起来,看的出来,他作为一个男人,对沈烈在情场上的手段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甚至有些膜拜了。


    “啧啧。”


    李如松啧啧赞叹。


    好嘛!


    这位沈兄连太师家的大小姐也拿下了,真不知该如何称赞,才能表达此刻李大公子心中的景仰之情。


    一旁。


    戚继光也哑然失笑,可他还有些不放心。


    便又转过脸。


    向着沈烈叮嘱了几句:“静儿在你这里,你可要照应好了……那可是太岳公的心头肉。”


    沈烈赶忙应道:“是。”


    于是言谈甚欢。


    喝过一盏茶。


    戚继光放下了茶碗,稍一沉吟,那神情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以启齿的话要说。


    沈烈多机灵呀。


    瞧着这位戚帅脸上的纠结,沈烈便赶忙又给他斟上了茶,轻声道:“戚帅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


    戚继光不由得摸了摸鼻子。


    他戚某人一生戎马,转战南北,开口求人的时候少之又少,让他求着一个晚辈帮忙,不免有几分尴尬。


    实在是开不了这个口。


    良久。


    戚继光才咬了咬牙,决然道:“老夫有个不情之请,想要请贤侄出手相助,这些年老夫率麾下健儿转战南北,有些人战死了,有些残了,老了……”


    说这话的时候。


    雅间里气氛变得忧伤起来。


    戚继光带着几分尴尬,轻声道:“老夫之意……但不知……贤侄这里可否安置一些浙兵中的老弱?”


    沈烈恍然。


    明白了。


    难怪这位戚帅一脸窘迫,罕见的有些尴尬,他的意思是,想要将他麾下浙兵中的伤残安置到便宜坊。


    送餐,跑腿,谋一条生路!


    想及此。


    沈烈心中不由得唏嘘感慨。


    戚家军是从什么年代创立的呐,大明嘉靖年间,算起来也有二十几年了,二十来年东征西讨必定出现了不少伤残。


    这些残兵老弱本该是由朝廷负责养活。


    可是。


    朝廷中那些齐楚浙党,东林党的大人们可不管这么多,大人们正忙着争权夺利呢。


    大人们打压武勋可绝对不会手软。


    甚至还想夺取兵权。


    看看戚继光花白的鬓角,便知道他这些年日子过的想必十分拮据,为了安置他军中的那些老弱病残……


    想必这位大帅是伤透了脑筋。


    这些年若不是张居正主政,极力拉拔,赏识这位戚帅和他麾下的精锐浙军,天下无敌的浙军或许早就散了。


    此时雅间里陷入一片沉寂。


    却不知为何。


    沈烈眼角有些湿润。


    “这个年月呀……”


    浙军也好,忠勇的九边将士也罢,都是读书人眼中的擦脚布,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便给点好处,将明军将士拉出来顶一顶。


    等到这些忠勇的将士把外敌打退了。


    那自然便一脚踢开。


    任其自生自灭。


    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读书人的天下,怎么能让一伙丘八爬到大人们头上作威作福?


    “这大明呀。”


    沈烈在心中幽幽的叹了口气,对眼下时局的理解更深刻几分,如今闹腾了几十年的倭寇也被打退了。


    北边的鞑靼,蒙古各部,也被戚继光和李成梁二人联手打的抬不起头,又到了天下太平的年代。


    戚家军自然便成了擦脚布。


    不。


    成了大人们的眼中钉!


    当九边将士们一次又一次为国尽忠,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战场,却一次又一次的被读书人打压甚至出卖。


    长此以往人心自然便散了。


    看着这位大明军神,沈烈深深的体会到了戚继光的处境之艰难,以这位大帅辉煌的战绩来说。


    搁在哪个朝代也得封王呀!


    可如今。


    他要整顿九边,却苦于手中没钱。


    受制于兵部,户部,御史台。


    他为了安置麾下老弱残兵,求爷爷,告奶奶的送礼吃客,却被御史言官攻讦他贪腐。


    倘若兵练的太好,太能打,战斗力太强,弄不好……还会被言官清流们扣上一顶意图谋反的大帽子。


    和平年代你练兵干什么,你是不是想谋反!


    难。


    真是太难了。


    和老实巴交的戚继光比,辽东那位李成梁李爷可就光棍多了,他直接便在山海关外养寇自重。


    说起来辽东那位李爷可就聪明多了,他为了自保,动不动就扶持几个女真部族搞个叛乱,吓唬吓唬朝中那些大人们。


    直到。


    养出了一个建州女真部的努尔哈赤。


    大明之亡。


    根子上在于文官集团太嚣张,逼的武勋集团无路可走。


    “好!”


    心中一热。


    沈烈便应诺了一声,满口答应下来:“好呀,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戚家军的老兵,残兵能是一般人么,那可是与倭寇见过仗,砍过不知多少狗头的兵王级狠角色。


    又忠勇又能吃苦。


    沈烈自然愿意将其招至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