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软刀子

作品:《大明风流

    此时深宫中。


    冯保对沈烈的机智赞不绝口,在李太后面前不停的夸赞着,这釜底抽薪之计的高妙之处。


    那神情。


    便好似看到了自家的晚辈一步步成长了起来,可以为君上分忧,为朝廷解难的舒畅。


    李太后丰盈的身子虽有些绵软,却也面带笑容的听着,又不时过问了几句:“这样做……真的能行么?”


    这厂卫的动静闹的太大。


    李太后害怕节外生枝,真把那些被抓的举子又或者公子哥家中的大人惹恼了,又生出什么大乱子。


    厂卫抓的人太多了,可不止是文人骚客,各地举子,甚至连皇亲国戚也抓了不少。


    今日已经有人跑来宫中哭诉,这些人见不到皇上,便来求着李太后搭救自家不成器的子孙。


    可是这些来求情的人,统统被李太后以身体不适为由挡了驾。


    虽然说李太后拎的清,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给东厂拖后腿,可终究是有些心惊肉跳。


    她当了这么多年太后,也没见过这种奇葩的事情呀。


    而此时。


    冯保却道:“太后请放宽心!”


    如今他十分笃定,以沈烈的手段必然可以将那些举子治的服服帖帖,至于那些权贵子弟。


    想必也不会刁难。


    在冯保的劝说之下,李太后心中便踏实了。


    不知为何。


    二人对沈烈的手段都十分信任。


    一夜过后。


    第二天上午。


    沈烈在光线幽暗的官厅中醒来,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便推开了官厅的大门,急匆匆向着后院的牢房里走去。


    一走进后院,恶臭便扑鼻而来。


    沈烈赶忙掩住了口鼻。


    放眼望去。


    但只见那一排排牛棚似的狭窄牢房里,一个个顶着熊猫眼,有气无力的举子们一个个双目无神。


    早已瘫软。


    看着这景象,沈烈不由得笑出了声。


    算起来。


    这些文人骚客,举子名士已经两天两夜没合过了眼了。


    现如今。


    一个个好似没了魂的野鬼,瘫坐在牢房中发着呆,也不给饭吃,也不让睡觉,刚要合眼便有人在耳朵边上放鞭炮。


    更离谱的是刚想睡觉,便有人用大铁锅套着头便是一顿猛敲。


    脑袋瓜子立刻便嗡嗡的。


    怎么也睡不着了。


    这滋味可真是生不如死。


    “大人来了!”


    随着沈烈走入了院中,几个干练的手下便迎了上来,点头哈腰的陪着笑:“大人英明!”


    沈烈点点头,沉声道:“招了么?”


    几个掌班便眉开眼笑的报告:“回大人的话,有些已经招认了!”


    说话间。


    掌班将手中的一叠认罪书,好似献宝一般递了过来,沈烈便接过认罪书看了看,当场便笑出了声。


    好嘛!


    这字迹虽然潦草了点,可签字画押按了手印,便代表着这些举子扛不住他的疲劳审讯,乖乖的认罪伏法了。


    这白纸黑字假的了么?


    “接着审!”


    沈烈将斗牛服的袖子一抖,微微一笑:“都记着点,以后咱东厂审犯人就得这么干……别动不动给人上大刑。”


    太不人道了!


    看看咱这个办法多好,又不伤人命,又不会制作冤假错案,还将这些人犯收拾的服服帖帖。


    “大人高明……实在是高!”


    于是在手下们嘻嘻哈哈的笑闹中。


    沈烈微微一笑,沉声道:“将这些认罪书收起来,誊抄一份留档,原件用火漆密封送入宫中……明白么?”


    众手下忙赔笑道:“明白,明白。”


    大人之意是要去宫中献宝,兴许皇上一高兴,给大伙没人都记上一功!


    跟着千户大人混,升官又发财!


    咧嘴一笑。


    沈烈便背着手,哼着小曲离开了臭气熏天的牢房,继续回到自己的官厅中喝茶闲聊天。


    又片刻后。


    李如松闻讯而来,迎面便与沈烈来了个熊抱,然后便幸灾乐祸的哈哈大笑起来:“呵呵……哈哈哈!”


    作为一名武将他是打心眼里高兴。


    今天就算过年了!


    李如松指着沈烈的鼻子,笑眯眯的揶揄起来:“你呀……早怎么没看出来……你小子蔫坏的呐!”


    这一计。


    正好打在大人们七寸上了!


    沈烈一笑置之。


    午后。


    乾清宫。


    说来也真是奇了,没了那些言官惹是生非,或从中挑拨,这宫中上上下下从宫女到太监,再到妃嫔们。


    除了有几个犯了错被打入冷宫之人。


    剩下的。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原因很简单。


    因为皇上心情很好,皇上心情好,跟谁说话都乐呵呵的,于是这宫中上下所有人便没了烦恼。


    坐在乾清宫的大殿中,朱翊钧饶有兴致的翻看着东厂送来的一大叠认罪书,嘴角便微微上扬露出了嘲讽的笑容。


    这笑容是畅快中又不怀好意。


    朱翊钧这辈子为什么最痛恨清流言官,和他的老师张居正有极大的关系,张居正便十分痛恨清流。


    譬如当年人人赞颂的海瑞海青天,在张居正看来,却不过是一个空有伶牙俐齿,却不懂治国理政的庸才。


    故此张居正对海瑞这种人很是厌恶,他的这种务实作风,自然便传给了少年天子万历爷。


    如今清流家的子弟们倒了大霉。


    丢人了。


    现眼了。


    朱翊钧觉得全身上下每一根毛孔都在唱歌,万万没想到,这些个平时满口大道理的言官清流,六部部堂家的公子哥儿。


    骨子里竟然是这种货色!


    这哪里是认罪书,这分明是一把把杀人的刀。


    软刀子。


    可这把刀该怎么用?


    朱翊钧心中盘算了一番,当下便将认罪书往龙案上一搁,从中挑出了几个最恨之人家中的子厮。


    当场便提起御笔。


    做了批复。


    他就看这几个大言不惭的昏官不顺眼了,趁此良机将这几人家中的子厮处置了一番,有功名的当场革去。


    没功名的就在牢里关着吧。


    剩下的。


    朱翊钧便叫人收藏了起来,眼珠子转了转,少年天子心中打起了如意算盘,这些认罪书可得收好了。


    倘若日后……


    一言不合便翻出来用!


    处置好了一切。


    朱翊钧便向着一旁侍奉的太监笑着道:“传朕口谕,两日后……大朝会!”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这些士子家中的大人们,那副脸红脖子粗,一个个羞愧不已的窘迫。


    当冬日的暖阳再一次照亮大明京畿。


    金水桥畔。


    果然。


    前几天还气势汹汹要逼宫的大人们,今日朝会上低调了许多,对立太子之事绝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