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斗智

作品:《大明风流

    沈烈低头不语,只是背着手安静的看着李槐记账。


    于是店内鸦雀无声。


    等到文士算完了账。


    李槐便站起身,正了正衣冠,又向着沈烈行了一礼,笑着道:“蒲州举子李槐拜见沈大人,沈大人光临小店,小店可真是蓬荜生辉。”


    沈烈点点头。


    李槐便又赞道:“小可常听人说,如今这京城内各大店铺中所用的记账之法,便是出自沈大人之手,沈大人将此法教给了内廷,而后由内廷流传民间,因此发扬光大。”


    顿了顿。


    这李槐便向着沈烈一礼到地,心悦诚服道:“此法大善,开账房记账之先河,沈大人之才经天纬地,小可万般钦佩。”


    这一番恭维话说的十分得体。


    真是让人如沐春风。


    李槐这一番话,让沈烈也微微错愕,他还不知道自己发明的复式记账法,竟然已经悄无声息在这京城流传开了。


    带着几分错愕。


    沈烈冷道:“不敢。”


    他虽态度冷漠。


    李槐却也不生气,反而越发恭敬道:“大人大驾光临,李槐有失远迎,请大人恕罪……大人请上座。”


    “来人,上茶!”


    瞧着这斯斯文文的蒲州举子,沈烈面色不由得有些古怪。


    想了想。


    却还是走到了一旁耳房里的太师椅上坐下了。


    而后。


    盐铺护卫便奉上了上等的香茗,二人便慢慢的品起茶来了,本是剑拔弩张的气氛便这样缓和了下来。


    静谧中。


    一旁。


    田洪,刀十三对看了一眼,也很识趣的保持了沉默,在一旁乖乖的站着,不约而同的在心中嘀咕了起来。


    这可是高手对决呀。


    本以为今天是场硬仗,弟兄们连家伙都预备好了,本来打算着一言不合便抄家伙上。


    却未曾想。


    进来之后这个李槐不骂街,不吵嘴,连说话都斯斯文文的,还对咱们大人赞誉有加。


    看来自己这些粗鄙武夫还是别插手了,咱们这些头脑简单的武夫,可对付不了代首辅家的大管家。


    从古到今。


    一根筋的武夫便只懂得打打杀杀。


    和举人老爷打交道,斗智,斗心眼……


    这事儿还得咱们大人来!


    可田洪,刀十三二人心中又生出了几分默契,从这个李槐的神色,态度,言行举止来看。


    其实是他背后那位张阁老。


    只怕是。


    对咱大人起了拉拢的心思。


    不多时。


    田刀二人又对看了一眼,竟莫名有些不安,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咱大人会承张阁老的情么。”


    这问题似乎没人能回答。


    而此刻。


    在门外站着的东厂役长,番子,天津左卫以及宣府子弟都默默的看着,那一双双清澈的眼中闪烁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光彩。


    大人会接受张阁老的招揽么。


    他若接受了


    咱们那三个弟兄不是白死了么。


    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一盏茶凉了。


    沈烈便又站起身,在这盐铺中徐徐走动了起来,走到了卖盐的柜台中便伸出手,抓起了一把粗盐粒子。


    又抓起了一把精盐闻了闻。


    随着盐粒子从手指缝里洒落,看着那打开的盐袋子里插着的标牌上,用端端正正馆阁体写好的食盐产地还有价格。


    淮盐,青盐,海盐……


    淮盐最贵,一斤淮盐标价二十文,而海盐最贱,一斤也要十二文钱,这都是粗盐,需要百姓将大颗的盐粒子买回去自己磨成粉。


    紧接着。


    沈烈又将目光移到了一袋用来刷牙的青盐,这种青盐最细,也最贵,一斤要卖三十文钱。


    这触目惊心的盐价,让沈烈直皱眉头。


    寂静中。


    那风度翩翩的李槐起身走了过来,笑着道:“小可明白,相爷曾吩咐过了,从今日起……沈大人家的便宜坊如要用盐,只需派个人,带着沈爷的条子来支取便可。”


    一旁。


    田洪和刀十三又对看了一眼。


    暗自心惊。


    来了!


    话音落。


    沈烈不语。


    只是低着头。


    看着这事关王朝兴衰,百姓存亡的盐巴。


    沈烈嘴角微微抽搐着,忽然道:“你可知如今的京城,一斤香米卖十文钱,一斤猪肉买十五文?”


    他亲眼见证了这盛世大明,盛世掩盖之下如此荒谬的景象。


    李槐微微错愕。


    却不解。


    只是赔着小心道。


    “大人何意?”


    沈烈便又幽幽道:“你可知百姓买你一斤淮盐,可换两斤半白面,两斤香米,一斤多猪肉……”


    至于那刷牙的青盐,那可是普通百姓这辈子也不敢想的,所以这离谱的盐价是哪个乌龟王八定下的?


    说着。


    沈烈心中无名火便升腾了起来,你们这帮大盐商,将大明的盐巴卖的比猪肉还贵。


    你们这帮王八羔子这么干,把百姓生存所需要的必需品,硬生生变成了奢侈品。


    百姓还能活的下去么?


    最离谱的是。


    你们这些大盐商,特娘的竟然还不交税!


    李槐却愣住了,怔怔的看着沈烈,便好似看到了一个史前来的怪兽,又向着沈烈抱了抱拳。


    虽不解。


    李槐却还是轻声道:“大人是责怪这盐价太贵么,大人涉足官场不久,只怕是有所不知,这盐价却不是我蒲州盐行定的。”


    沈烈剑眉一挑,冷笑道:“哦……那是谁定的?”


    说来听听。


    李槐便徐徐走了过来,轻声道:“说来话长,大人可知太祖时制定开中法么?”


    沈烈冷笑:“知道。”


    这不是废话么。


    想当初大明百万边军,吃喝拉撒每天的耗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屯田解决不了问题,朝廷财政也无力承担。


    太祖便让天下商贾运粮,运物资去九边,而作为报酬,朝廷发给这些商人盐引抵账。


    这便是开中法。


    可开中法和盐价有什么关系?


    此时。


    李槐又道:“盐引虽有期限,过期作废,可架不住这些年,朝廷开支越来越大,发出去的盐引便越来也多,盐场又统共就那么几处,便导致各大盐场人满为患,天下盐商苦不堪言。”


    顿了顿。


    李槐便轻声道:“朝廷发给天下的盐引太多,支取的人太多,排队太久,于是乎,天下盐商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花费重金买通盐场官员,而各地藩王,权贵,皇亲国戚便凭着皇家贵胄的身份插队……”


    静谧中。


    时空便好似停滞了一般,而沈烈随着李槐的话,仿佛看到了那人头攒动的盐场,丑态百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