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风华正茂

作品:《大明风流

    于是湖畔便奇迹一般安静了下来,看着这奸佞长满了老茧的拳头,精壮的身材,众翰林便有些忌惮。


    “哼!”


    “粗鄙武夫!”


    几声冷哼。


    几声咒骂过后。


    文华殿的属官翰林们,还是觉得不能这粗鄙武夫动手,还是得和他好生理论一番。


    自己这边虽然人多势众。


    不过。


    这沈烈似乎是个练家子。


    打不过他。


    那还是喷吧。


    于是北海之畔,天子驾前,重新抖擞起精神的翰林们便又围着沈烈,大声喝骂了起来。


    “沈烈……你祸乱朝政!”


    “你可知罪!”


    于是又骂声四起。


    沈烈却不以为然,冷漠道:“沈某不知罪。”


    什么狗屁的士林清议,众正盈朝,不就是比谁嗓门大么,不就是谁嗓门大谁有理么。


    “敢问!”


    众翰林围攻之下。


    随着沈烈气沉丹田,猛的吼了一嗓子,便好似一道炸雷,将龙船上躲着的朱翊钧也吓的一哆嗦。


    沈烈便怒道:“敢问诸位大人,今日之大明纵欲汹汹,重功利,轻道义,世风日下,民不识君,君亦不识民,罪在何人!”


    这一嗓子将众翰林喝住了。


    沈烈也气愤难平,有些上头了,百姓不认识皇帝,不认识内阁首辅,甚至连县太爷都不认识。


    “你等还沾沾自喜么!”


    到今日。


    沈烈算看明白了,想的通透了,这些个翰林,还有那些国子监中的监生,已经完全脱离了民间,脱离了实际。


    成了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的官老爷!


    “民不知官,官亦不知民,长此以往……必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重蹈弱宋之覆辙,陷万劫不复之地!”


    越说越气的沈烈,看着这些狂妄,自大,而又无能的翰林,眼中闪烁起了凶光。


    “何至于此!”


    一声声炸雷。


    响彻湖畔。


    沈烈目光变得幽幽,冷笑了起来:“不敢说么,沈某替你们说。”


    这帮人。


    为什么不敢让天子的画像贴满乡间?


    为什么害怕百姓认识天子?


    “你们抱成一团,欺上瞒下,盖因……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乡里,村里从来都不是皇权说了算,那可是乡绅地主,秀才,举人老爷们的自留地。”


    但不知!


    “沈某说错了么!”


    那些主张皇权不下乡的举人老爷,乡绅土豪和你们是什么关系?


    “你们怕百姓认得天子,怕百姓读懂了朝廷邸报,通晓了朝廷的新政,妨碍了你们鱼肉百姓么!”


    话说完。


    沈烈翻了个白眼。


    痛快了。


    这西苑之中,北海之畔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四周围,也不知多少宫女,太监,御前侍卫都听呆了。


    而微风徐徐。


    苦命的宫女太监们,便在心中默默的琢磨着沈大人这番话,似乎……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


    又片刻后。


    翰林们便好似被踩了尾巴的猫,跳着脚的反唇相讥:“放肆……混账,你血口喷人!”


    可事实便是如此。


    然而这都是潜规则,这些话能说出来么?


    “朝廷邸报……有祖制……有规制!”


    张口结舌的翰林们,情急下很快抬出了祖制,开始了喜闻乐见的哭嚎:“陛下呀,祖宗成法可万万不可轻动呀!”


    “陛下……祖制不能改呀!”


    一听这话。


    沈烈便又怒了,狠狠瞪了过去,阴测测道:“祖制……想数千年前,你祖宗还穿开裆裤,在树上摘野果,找虱子吃呐,你为何却又穿的人模狗样?”


    你天天守着祖制不放,你咋不返祖呐!


    你咋不去树上给母猴子抓虱子呐!


    一口气。


    沈烈继续自说自话:“你说沈某血口喷人,莫非你们没有抱成一团,欺上瞒下么?”


    说着。


    沈烈便背着手,用鹰隼一般的目光,在这些翰林脸上转来转去,又幽幽道:“自大明开国以来,太祖爷开科取士,历经二百年,历次科举,南直隶取进士4146人,江浙3697人,福建2374人、山东1786人……山西1194人。”


    口中一边念叨着。


    沈烈一边看向了申时行,冷笑道:“除南直隶人口众多,取士最多,你江浙一党的文风最盛,进士最多,门生党羽遍布朝野,出了三千六百九十七位进士老爷呀……”


    “申阁老以为然否?”


    你说你们浙党没有结党营私,你说你没有欺上瞒下,阻塞言路,那你身后这些同气连枝的党羽算怎么回事儿?


    死寂中。


    随着沈烈这一顿口水横飞,竟然将浙党出身的翰林们吼的愣住了,一个个张口结舌。


    憋闷呀。


    可是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沈烈说一句,申时行的脸色便苍白一分,等到沈烈说完了,这位大明朝野出了名的老好人阁臣,终于有些站不住了。


    身形一颤。


    申时行有些艰难的徐徐下拜,向着那龙船上的天子跪下了:“老臣,老臣……”


    “老臣罪该万死。”


    此时空气便好似凝滞了一般,令人喘不过气来。


    又片刻后。


    随着一阵微风吹过。


    龙船上。


    终于传来了万岁爷清冷的声音:“罪不在申爱卿,沈烈,不可再胡言乱语了……你退下吧。”


    万岁爷言下之意。


    打人不打脸,接人不揭短。


    江浙一省霸占科举资源,打从大明中期开始就越来越严重,名师云集,各种所谓的才子如过江之鲫一般层出个不穷。


    这事儿本来就是浙党为人诟病的最大命门。


    也是死穴。


    你这动不动就掀桌子,戳人家脊梁骨的毛病得改!


    沈烈赶忙应了一声:“哎。”


    臣明白。


    见好就收。


    差不多得了。


    于是在皇上的训斥下,沈烈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便退后了几步,云淡风轻的走了。


    “臣告退。”


    微风徐徐中。


    传来了沈大人的引吭高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随着那高歌之人洒脱离去。


    西苑中又陷入了一片趁机之中。


    良久。


    朱翊钧才从龙船上走了下来,伸出手,将羞愧不已的申阁老扶了起来,安抚了几句。


    “申爱卿不必自责。”


    这不是你的过错。


    还有那沈烈……


    唱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民间小调罢了,什么功名,什么神仙,什么金银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