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期票

作品:《大明风流

    这烂透的了常品仓制度若是再不改,恐怕天下粮仓都成了硕鼠云集,四面漏风的大筛子。


    朝廷有多少钱也不够填这个坑!


    并且昌平仓还担负着战争时期,为前线提供军粮的重任,此刻沈烈想到的是,再这样下去,等小冰河期一来。


    那大明就死定了!


    就算是永乐爷复生,只怕也难以挽回亡国的命运,所以改变便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


    话音落。


    一阵安静过后,便是一片哗然。


    “这?”


    大堂里再次炸了锅,众位大官人错愕过后,竟然激烈的争论了起来,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老成持重如冯保,漕运总兵王承恩纷纷色变,阻拦道。


    “此事不妥!”


    “常平仓乃国之重器,万万不可擅动!”


    哗然中。


    反对声此起彼伏。


    沈烈眉头微皱,他也没料到反对的声音会这么大,连冯保,王承恩这样的铁杆盟友都不认可。


    还好皇上替他解了围。


    却只见。


    万岁爷不以为然,撇着嘴道:“有何不可。”


    只一句话。


    便将反对的声音强压了下去,可也只是一时。


    静谧中。


    场面便这样僵住了。


    李常氏正替沈大人捏着把汗,却只见,沈大人剑眉一挑,便又朗声笑了起来:“常平仓确实不能擅动,可是……这也是有法度可循的。”


    随着沈烈又拍了拍手。


    便只见。


    大门外。


    又走进来几个弘文馆的官员,官员们身后还带着几个金发碧眼之人,恭恭敬敬的在众位明国大官人面前跪下了。


    收拾了一顿之后。


    这些葡萄牙使节果然乖巧多了,懂得见人就下跪了。


    口称明国大皇帝陛下!


    “起来吧。”


    随着甄公子挥了挥手,向着沈烈道:“说下去。”


    一旁。


    距离甄公子只有两个坐席的李常氏,顿时吓的魂魄都飞了,一瞬间口干舌燥,身子发软,差点也跟着跪下了。


    想起来了。


    这是……


    皇上!


    不提李常氏差点当场便吓晕了。


    沈烈却油然道:“冯公,王总兵容禀,这期票之法当然不是下官独创,在泰西诸国这已经是成法了。”


    为了改制常平仓,沈烈可是潜心研究过的呀!


    信步走向了那几个葡萄牙使节。


    沈烈威严道:“我来问,你等来答。”


    根据沈烈的了解。


    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家谷物期货交易所,诞生于大明隆庆五年的英国,比大明早了整整十几年……


    而十几年后。


    荷兰,葡萄牙各地都尝到了农产品期货交易的甜头,各种小型交易所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这是时代的必然。


    于是在沈烈的问询之下,几个葡萄牙使节毕恭毕敬的如实道来:“回明国大人的话……确有此事。”


    随着使节从怀里掏出了几份期票,一纸章程递了上来。


    众人一边看。


    一边又窃窃私语了起来。


    这一次。


    反对的声音小了许多,冯保,王承恩两位帝党大员虽心中错愕,态度却已经软化了下来。


    既有成法。


    那自然另当别论!


    大明的风气一向如此,兼收并蓄,见到好东西便拿来用,从鸟铳,佛朗机大炮再到后来的红衣大炮无不是如此。


    而朱翊钧也不失时机,沉声道:“既然有泰西诸国的成法……那便……再议一议吧!”


    于是这帝党御前会议继续往下开。


    “再然后呐。”


    有了这几个葡萄牙使节现身说法。


    沈烈底气便更足了,便又堪堪而谈:“依照泰西诸国的规章,丰收时,朝廷阻止各地粮商,议价购粮,等到第二年粮荒的季节拿出来发卖。”


    可是这样做便会有一个大问题!


    这些声誉好,愿意和朝廷合作,不打压粮价,不欺压农人的粮商因此会承担巨大的风险。


    毕竟。


    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能掐指一算,算一算来年会不会下雨,会不会闹蝗灾,来年的粮价是会涨还是会跌。


    万一粮商收购的价格太贵,来年亏了怎么办?


    所以呐。


    沈烈拿起了一张期票。


    “咱们就把粮食变成期票,大伙就通过这期票,在粮食播种下去的时节提前将价格定好了,把收购,发卖的合同也提前签好了。”


    白纸黑字。


    “再之后!”


    沈烈微微一笑,说到了重点:“各地粮商,可将这些谷物期票,拿到这通州谷物所公开售卖。”


    问题解决了呀。


    这些良心商人的风险就转嫁了呀。


    “啊?”


    说时迟。


    万岁爷已经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给心腹爱将帮腔:“有趣,有趣,但不知这期票怎么卖?”


    众人无语。


    又来了。


    万岁又和沈大人一唱一和演起来了。


    不过。


    大伙也习惯了。


    却只见。


    沈烈赶忙向万岁爷行了一礼,将话茬接了过来,笑着道:“这事儿容易,这期票……就是赌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赌国泰民安。”


    由通州谷物所做保,陛下可以和参与这期票交易的各地粮商,商量着先把明年的粮价定下来。


    您要是觉得来年我大明会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湖广大熟,粮食满仓,那自然明年的粮价会比现在便宜的多。


    觉得有利可图了。


    那你就买入。


    等待明年按照这个极低的价格交割便是了。


    倘若有人觉得来年大旱,湖广绝收,那就开一个高一点的价格,明年也按照这个价格交割。


    期票一开。


    愿赌服输。


    然后便静等着来年出暖花开,自然便可以见到分晓,不管是涨了还是跌了,到时候凭期票支取粮食便可。


    当然了。


    你若是想要将期票转让出去,而又有人接手的……那自然也是可以的,咱们通州谷物所认票不认人。


    道理就这么简单!


    “自然。”


    沈烈笑道:“为了防止入局之人输了赖账,保证金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这规费……”


    手续费可不能少呀!


    “哦……”


    众人琢磨了半天,隐隐有些明白了。


    这办法倒是十分新奇。


    众人开始琢磨着其中的厉害得失。


    这所谓的谷物期票,和大明实行了两百年的盐引制度大同小异,却又似是而非。


    大伙总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


    可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而万岁爷也若有所思,眼睛转了转,他琢磨着这和赌场也没啥区别呀,不过赌场里是赌大小。


    而这谷物期票是赌来年的谷物价格。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有趣!”


    于是万岁爷便兴冲冲的挽起了袖子,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银票,啪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嚷嚷道。


    “这一局,朕……甄某坐庄,来一万张期票,甄某……就赌来年我大明风调雨顺!”


    话音落。


    沈烈脸一黑,忙使了个眼色过去,做什么局,坐什么庄,陛下可别乱说呀!


    这怎么把实话都说出来了呀。


    这叫期票!


    利国利民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