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武宗旧事

作品:《大明风流

    此刻的沈烈抬起头,看着皇太后端庄典雅的倾城玉容。


    一脸无辜。


    瞧着太后玉容上那殷切的期盼。


    沈烈便在心中嘀咕着:“太后刚才是怎么说的来着,太后说可听,也可不听,那臣肯定是……”


    不听啊!


    很合理呀。


    瞧着沈烈这一脸的无辜,李太后错愕过后,便觉得心中好似有一团小火苗,蹭的一下就蹿起来了。


    见沈烈这般装聋作哑,假装糊涂,拿出了大人们对付皇帝的办法来对付她李彩凤。


    李太后血压又开始飙升,深深的吸了口气,便只好默念着:“不动怒,不动怒……”


    就当他是一根蜡烛,不点不亮。


    想了想。


    李太后便只好向着左右,挥手道:“都下去吧。”


    既然这沈烈假装听不懂她这位皇太后暗示,那就只好让左右退下,改暗示为明示了。


    可是这种事总不能传扬出去吧。


    便只好单独谈。


    随着宫女,太监纷纷退下。


    关上了殿门。


    守在殿外。


    李太后便强自将心中那团愤怒的小火苗压了下去,咬了咬红唇,便索性将事情挑明了。


    清了清嗓子。


    李太后便又轻声道:“爱卿呀……那凤阳马氏奉祖宗遗命,看守皇陵,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大人大量,便网开一面吧。”


    这次该听懂了吧!


    “哦……”


    沈烈闻言,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装傻有点不合适了,便只好恭敬一礼,自说自话:“启禀太后,臣无状,又想起了……武宗年间的旧事来了。”


    絮絮叨叨。


    嘀嘀咕咕。


    沈烈便只是念叨着武宗一念之差,对外戚,对大臣,对藩王的心慈手软,才三十一岁并英年早逝的陈年旧事。


    说个不停。


    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


    咱们可不能重蹈武宗的覆辙呀!


    心慈手软要不得!


    一时间。


    沈烈与皇太后二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隔着几十层台阶自说自话,简直是鸡同鸭讲。


    当然了。


    这一招也是大臣们在朝堂上,经常用来对付皇帝的招数。


    可此时。


    看着沈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李太后心中刚刚熄灭的小火苗,又蹭的一下冒了出来。


    好气呀!


    李太后此时,恨不得抓起手边的团扇便狠狠砸过去,而那宽大华美的宫装遮掩下,胸膛剧烈起伏着。


    说起来。


    这也就是李太后了。


    这要是换一位太后……


    多半就当场暴走了。


    终于。


    随着沈烈的喋喋不休,端庄娴熟的大明皇太后憋不住了,发出了一声低喝:“住口!”


    沈烈便赶忙把嘴闭上了。


    不再多言。


    于是殿内又一阵沉寂过后。


    李太后气坏了,狠狠的瞪着沈烈片刻,却又无可奈何,他就是铁了心装糊涂,谁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于是又一阵血压飙升之后。


    李太后便只好气愤的挥了挥玉手,便好似少女一般赌气道:“你……下去吧。”


    沈烈便一本正经的行了一礼,轻声道:“哎,臣告退。”


    随着沈烈亦步亦趋。


    退了下去。


    殿外。


    新来的侍卫,宫女,太监们都惊呆了,又不敢吭声,便那样眼巴巴看着沈大人走了。


    而李太后余怒未消。


    沉着玉容。


    站起身。


    将那华美宫装的长袖一挥,便快步离开了这大殿,向着寝宫走去,可是走着走着。


    随着一阵冷风吹过,凉意袭来,李太后忽然惊醒了,抬头看,却发现自己不知为何……


    竟然来到了冷宫门前。


    可能。


    平时走惯了这条路,溜达着就走过来了。


    而此时。


    那冷宫的大门敞开着,几个老宫女正匍匐跪地,在寒风中跪迎太后,而那房舍中却传来了吱呀吱呀纺纱机转动的声音。


    忽然间。


    李太后惊醒了过来,忙道:“起来吧。”


    随着几个老宫女站起身。


    那纺纱机转动的声音,让大明皇太后心情变得平静下来,却又皱起了黛眉,在心中嘟囔着什么。


    她李彩凤何时这般沉不住气了,竟然因为三言两句,竟然对皇儿的心腹爱将动怒了。


    这可不像她。


    毕竟他……


    所言非虚。


    想到了当年武宗皇帝确实是一念之差,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稀里糊涂便没了命。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让她心中生出了几分懊悔。


    这件事……


    确实她这个皇太后错了,这个时候心慈手软什么呐,她是绝对不容许,让她的皇儿落到武宗的下场。


    一时间。


    端庄娇艳的大明皇太后,那玉容上一阵阴晴不定,瞧着……竟好似有些进退失据。


    警觉了。


    李太后便伸出手,在那华美宫装遮掩下,轻轻在自己丰腴的腿上捏了一把,那明眸中却又迷离着一丝迷茫。


    按理说。


    不应该呀。


    她到底动怒个什么劲儿呐。


    没来由。


    李太后伸出手,又拍了拍自己的脸,将凌乱的心思整理了一番,恢复了一贯的端庄雍容,便如往常一般仪态万千。


    徐徐走进了那冷宫。


    在一片莺莺燕燕声中。


    李太后挥了挥手,却不知为何,一瞧见这满屋子的纺纱机,还有那跃动的一根根棉线,她心中便踏实了起来。


    那莲步轻移。


    从纺纱作坊里走了出去,穿过了一道门,另一个房间里,一些老宫女,先帝的妃嫔却正在织布,剪裁着什么。


    “恭迎太后。”


    “圣母娘娘万福金安。”


    几声山呼,让李太后心中又踏实了一些,便走到了桌旁,拿起了一件异常厚实的绸缎料坎肩。


    抖了抖。


    瞧着这坎肩,李太后奇道:“这是什么样式?”


    没见过呀。


    一旁。


    立刻便有一个管事宫女,恭敬应道:“回圣慈太后的话,这是沈大人叫人送来的样式,说是……给三大营将士穿在甲胄里头,可以……防箭。”元宝小说


    “哦?”


    李太后不由得明眸睁大,心中更加好奇了,原来丝绸制作的坎肩贴身穿戴,便可以防箭么?


    这说法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要是别人说的,她多半便会认为是胡言乱语,可偏偏,这话是沈烈所言,那便十有八九是真的。


    那管事的宫女便又思索着,轻声道:“沈大人说,这是当初元人的法子,一来这丝绸十分光滑,穿在里头……可以省了骑马颠簸,甲胄摩擦之苦。”


    “二来这丝绸都织得很密实,极富韧性,沈大人还说……如果穿有丝绸内衣,当被来自较远距离的箭射中时,箭簇往往会不会直接穿透丝织物,而是带着丝织品一并穿入体内……再拔出箭簇时,丝织物会一并带出。”


    随着那管事的宫女,绘声绘色的诉说着。


    李太后便做出了释然的样子,点了点头,很快便又雍容道:“那你等便好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