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电子五厂眼里的财神爷

作品:《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球局势风云变幻。


    国内,各种新老思想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


    大批国有企业开始改制,实施自负盈亏方针,走起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有关部门全面停止对各单位的资金拨付。


    出口创汇在这一时期,成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


    吃了几十年大锅饭,一下子要被赶出家门,自己给自己找口粮,半数以上的国有企业变得举步维艰。


    对林凯峰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发展机会。


    有了四机部给予的“尚方宝剑”,林凯峰一口气吸纳了大量部级技术专家和科研人员。


    至于谢文远这个混蛋。


    林凯峰打算先让他逍遥几天,等忙完这一阶段的事情,再慢慢炮制他。


    此人异常狡诈,而且完全不要脸皮。


    直接收拾他,不但会引起袁教授等一群专家的非议。


    甚至还会破坏林凯峰的个人形象。


    第二天下午。


    林凯峰告别众人,只身一人登上前往申城的火车。


    80年的申城和后世的经济大都市相比,更像是一座小县城。


    不过和北方城市比起来,已经足够现代了。


    街上的汽车数量远远超过北方城市,老百姓的衣着打扮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色彩缤纷。


    “林凯峰同志,我们早就盼着你来了!!!”


    到达申城电子五厂,林凯峰受到了厂领导们的热烈欢迎。


    发生在四机部的事情,已经在系统内传得沸沸扬扬。


    厂长李进步,总工程师侯安民脸上堆满热情洋溢的笑容。


    眼中林凯峰不但是集体企业负责人,更是货真价实的财神爷。


    申城电子五厂和其他国有大型企业,都在遭遇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行业内,电子五厂绝对是最显赫的存在。


    属于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各类型芯片的综合性半导体企业。


    拥有大量技术人员,为五厂提供配套生产资料的十几家相关企业。


    然而自己人知道自己事。


    申城电子五厂总厂看似风光,内部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下拨经费一年比一年少,每年还要承接大量的生产任务。


    生产出的各类半导体芯片,要以平价方式调拨给各个有需要的部门。


    经费问题,成为困扰厂领导的最大难题。


    李进步和侯安民是电子五厂的一二把手,深知再这样下去,电子五厂早晚有一天会瘫痪。


    以现在的局面来看,国家正在分批次安排企业进行自负盈亏,企业改制。


    轮到电子五厂,他们拿什么和国外的芯片竞争?


    又拿什么养活常全厂职工。


    林凯峰客气地说道:“李厂长,侯总工,大家不用这么客气。”


    “我过来是和你们进行联合建设,大伙不用这么拘束。”


    “贵厂的大名如雷贯耳,能和你们合作,其实是我的荣幸。”


    花花轿子人人抬,对方客气,林凯峰也不会居高自傲。


    未来一段时间,林凯峰的发展计划少不了电子五厂的帮助。


    说几句不要钱的好听话,你好我好大家好。


    能够进一步拉近两家的关系。


    见林凯峰这么客气,众人不由得对林凯峰好感大增。


    寒暄过后,林凯峰主动说道:“李厂长,咱们先去参观一下厂里的生产车间,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好好,我来给你带路。”


    众人眼中的林凯峰,属于货真价实的财神爷。


    申城电子五厂上万名职工,以后是吃糠喝稀,还是顿顿有大米白面,肥得油油的五花肉,都看这次合作。


    李进步和其他厂领导担任向导,一脸热情地带领林凯峰参观厂里的各个生产车间。


    电子五厂不但能生产半导体芯片,还有其他半导体企业所不具备的一项能力。


    生产电子管。


    相比于半导体芯片,电子管才是申城电子五厂的强项。


    诞生于50年代初的电子五厂,本就是为电子管而生。


    无论是民用电视机,还是军用雷达,内部电子管通通来自电子五厂之手。


    就连两弹一星项目,电子五厂都曾经参与过。


    时过境迁,曾经的辉煌改变不了电子五厂面临的窘境。


    国家全面与西方接触,来自西方的各类半导体产品大量涌入国内。


    一旦实施政企分离,自负盈亏,将成为压垮电子五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几个小时后,众人重新回到会议室。


    李进步语气柔和的说道:“林凯峰同志,你现在就可以列清单,需要的建设人员,技术人员,我们厂会在第一时间提供给你们公司。”


    “如果还有其他的需求,你也可以一并提出来,我们保证满足。”


    此话一出,不少厂领导露出唏嘘表情。


    林凯峰抵达申城之前,众人已经开了十几次会议。


    次次都与合作有关。


    孤注一掷达成这项合作。


    宁可遭其他企业谴责,举报,也要将和北方机械公司的合作进行到底。


    电子五厂的生产任务看似繁重,然而却无利可图。


    不管给哪家单位提供半导体芯片,都不可能让工厂获得充裕的内部资金。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不是盈利单位,每年按部就班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


    由物资部门负责调拨生产资料,再由加工企业将物资加工成生产零配件,交由上级部门进行统一分配。


    流程走下来,一毛钱都不会落到企业手里。


    每年的运营,维护,人员开支,技术研发等资金,全部来自国家拨款。


    见林凯峰默不作声,李进步瞥了一眼旁边的总工程师侯安民。


    侯安民站起来说道:“林凯峰同志,厂长的态度,就是我们电子五厂的态度,你们公司要人给人,要材料给材料,只要能让我们厂在未来的改制中站稳脚跟,北方机械公司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你什么。”


    林凯峰等的就是这句话。


    当即,林凯峰开口说道:“侯总工,李厂长你们尽可以放心,合作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问题,刚才没有马上答复你们,其实我是在讲另外一件事情。”


    “既然要合作,不妨将合作进行彻底一点。”


    听到这番话,众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茫然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