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电视访谈:米国将一直繁荣下去,直到末日

作品:《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米国时间上午九点,各家通信专卖店准时开门营业。


    井然有序的排队顿时变成脱缰野马,成百上千的民众疯了一半冲里面冲。


    料到情况会变成这样,林凯峰除了提前联络米国警务部门,安排警力前往现场维持秩序。


    又将各家专卖店大门进行加固。


    坚固程度堪比监狱围墙。


    “不许插队,你们这群没有教养的乡巴佬!!!”


    “亲爱的红脖子先生,手机这种高科技商品不适合你们,拖拉机才是你们的购物的首选。”


    “你们两个混蛋,有种把话再说一遍!”


    “这里城市,不是你们西部乡村,看到门外的警察先生了吗?你要是敢动我,小心被抓走吃牢饭。”


    一家专卖店内剑拔弩张。


    几名穿着西装革履的都市精英,言语恶毒的讽刺牛仔打扮的西部农村主。


    伴随着昨晚覆盖全米的电视直播,天工手机未卖先火。


    新品发布会现场,林凯峰做了一次堪称完美的商品展示。


    使用手机拨通了圆形办公室的电话。


    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米国民众,透过电视听到了雷根大统领的声音。


    名人效应适用于任何地区。


    即便是米国这种资本发达的社会,老百姓同样相信名人效应。


    一大早,米国各阶层市民云集所在城市的通讯专卖店。


    除了都市蓝领,白领,社会精英,学生,顾客中还多了一群少见的特殊人群。


    来自米国西部的牛仔和农场主。


    米国既有名人效应,更有地域歧视。


    绝大多数城市米国人眼里,生活在西部的米国人代表着野蛮,落后,粗鄙。


    由于常年干农活,这些人的脖子被阳光晒在通红。


    红脖子成了米国城市阶层,对西部农场主和牛仔的贬义形容词。


    看到来自西部的红脖子也打算购买天工手机,自诩高人一等的白领和社会精英极为不满。


    精英阶层和乡巴佬使用一种商品,这是对他们身份的莫大讽刺。


    “观众朋友们,我是电视新闻网记者露西,现在正在首府一家天工手机专卖店门前,进行现场采访。”


    “跟我刚刚收到的消息,为了抢购天工手机,现场发生多起斗殴。”


    “安保人员正在奋力地维持着现场秩序。”


    “请大家跟随镜头,随我走进专卖店内部。”


    占地面积数百平米的专卖店,呈现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夸张景象。


    左边,一大群人拳脚交往,打的不亦乐乎。


    其他消费者彷佛没有看到一样,正常进行商品购买。


    使用驾照办理分期付款业务。


    谁也不确定功能强大,外形小巧的天工手机,是否真的会敞开供应。


    如果产品售罄,天知道下一次供货是什么时候。


    先买先得,提前进入2G通信时代。


    喜欢尝试新鲜东西的米国年轻人,成为了购买天工手机的主力军,也成了分期付款的最大的销售群体。


    “上帝!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原委,我还以为苏盟打过来了。”


    “我的朋友,你的冷笑话并不好笑,总裁先生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气死的。”


    一家专卖店对面街区,停着一辆黑色汽车。


    副驾驶位置的中年男人,表情夸张地吐槽前方的一幕。


    哪里是买手机,分明就是不要钱。


    为了抢到一台手机,破口大骂,直接动手已经成了常态。


    安保人员无力阻止。


    司机脸色凝重道:“总裁先生判断的没错,林凯峰将会成为我们公司的劲敌。”


    “我们的蜂窝移动电话,明年才能上市销售,林凯峰通过金钱攻关,提前在米国站稳脚跟,抢走了我们的用户群体,圆形办公室不许公司用不光彩的手段对付林凯峰。”


    “再这样下去,公司的股价有可能会出现熔断。”


    同伴耸耸肩膀,苦涩道:“论起花钱的豪爽程度,我们公司比不过林凯峰,其他财团恐怕也不行。”


    “仅仅一场新品发布会,林凯峰砸下几百万美刀的推广费。”


    “这种魄力,绝对能写入米国的商业教科书。”


    即使是米国历史悠久的大型财团,也未必愿意花这么多钱,推广一项商品。


    知道今天是天工手机正式在米国上市销售的日子,摩托公司总裁连夜下令,各部门主管,经理全体出动。


    统计天工手机在全米各地的大概销售情况。


    不看不知道。


    天工手机的销售情况,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犹如苏盟对米国本土发起进攻,国民众为了避难,抢购储备物资一样疯狂。


    当晚。


    收了林凯峰好处的米国各电视台主持人用极为夸张的语句,报道天工手机的销售情况。


    米国最大的电视新闻网,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专家访谈。


    请来米国知名经济专家罗宾教授担任访谈嘉宾。


    为林凯峰站台背书的同时,拉动米国的虚假繁荣。


    “罗宾教授,欢迎您参加这次的访谈节目。”


    白天在街头采访的记者露西,摇身一变成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简单说完开场白,露西面带笑容道:“民众们对天工手机踊跃购买,是否代表米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阴影,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对于这一点,我无比笃信。”


    年过半百的罗宾教授,大肆吹嘘米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犹如许多年前一样,又一次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若不是米国经济复苏,林凯峰的天工手机,为什么首先在米国上市销售?


    又何必下大力气,在米国各地假设通信基站?


    米国经济市场不但全面复苏,民众的消费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消费能力必将带动米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罗宾教授用蛊惑人心的自信口吻道:“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米国将会一直繁荣下去,直到世界末日,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米国永远都是世界第一经济体。”


    “如今,我们的冠军头衔,又多了一个新的第一。”


    电视新闻网既要给林凯峰的天工手机背书,还有夸大米国的经济繁荣。


    原因无他,官方背景。


    吹嘘米国经济重新繁荣,属于电视台肩负的使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