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

作品:《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全本免费阅读


    有的东西就是这样,光教是学不会的,就得亲身去体验一次才能明白什么叫世恶道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学生,研究生被人贩子骗去卖掉,是她们的智商问题么?


    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她们没经历过,她们接受的教育塑造的是善良的人性。


    这种情况一旦迈进陌生的社会环境,很容易被人拿捏。


    人类的本性一直没有变过,只要作恶的成本低于收益,就一定会有人去作恶,一旦这种作恶不会受到惩罚,那就一定会形成一种趋势。


    这一点,但凡是个刚走上社会的底层社畜,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体会到。


    站在李亨的角度,他不认为自己在作恶,觉得是利多当然的。


    站在贾琏的角度看,你要不是三皇子,我特么先给你一個大逼斗,然后让你麻溜的滚,这还是因为的本性善良,换个狠一点的人,腿先给你打断。


    想什么好事呢?我不但要给你出主意,还要出钱?


    被周皇后一通教育之后,李亨依旧没有看明白问题的本质,但不耽误他冷静下来,先把周皇后的话记住了,照做,然后再慢慢的在行动过程中学习和领悟,这就是周皇后的算盘。


    如果最终还是无法领悟到一点什么,看不清楚遭遇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没掌握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李亨注定是要失败的。


    新年之后承辉帝依旧是个劳模,每天工作到很晚,经常谁在书房。今天算是比较特殊的,晚饭前出现在坤宁宫,周皇后一脸欢喜的迎进来,一起吃了晚饭之后,这才提起了李亨。


    一开始,承辉帝听的还很有兴致,脸上笑容不断,但是随着周皇后提到李亨想让贾琏出钱的时候,承辉帝的脸色就不能看了。


    别人的心思承辉帝不懂,贾琏的心思承辉帝一清二楚,那就是决定不掺和皇家的事情。这是人家贾府的家学,谁在位子上忠于谁。贾府前两代做的就很不错,到了贾赦贾敬这一代人,就多少有点拎不清了。


    唯独这个贾琏看的很清楚,勋贵家族,绝不掺和皇家的事情。也就是老三死皮赖脸的缠着人家,才得到了一个出主意的承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按照承辉帝的想法,有机会和荣国府的嫡孙拉进关系,那还不得往里头砸钱啊?


    结果李亨倒好,反过来了。这傻儿子真的事亲生的么?


    还好周皇后是个脑子清醒的,对于皇帝也非常的坦诚,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当然了,该查的,承辉帝还是要让人去查的。不过出于对患难夫妻的信任,承辉帝现在是绝对相信周皇后说的一切。


    心里默念了几句“亲生的,他还小”,承辉帝眼神对上周皇后布满担忧的表情时,悠悠的叹息一声道:“老三还小,历练几年会好的。”


    还能说什么呢?眼前这位是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皇后。整个皇宫里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人。


    “老三的初衷是好的!慢慢来吧。”周皇后说完这一句话之后,承辉帝起身道;“你早点歇着吧。”说完承辉帝就这么走了,周皇后起身相送,脸上还得带着笑容。


    什么意思呢?


    周皇后很清楚承辉帝的意思,人犯错了不能不受惩罚,既然周皇后没惩罚李亨,那就由周皇后来承担母爱带来的后果吧。


    周皇后目送丈夫的背影远去后,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她很了解承辉帝,不用猜都知道,自己的丈夫今晚上一定会去元春那里。


    原因也很简单,贾琏没给李亨的面子,必须大人有大量的承辉帝,那就得容忍下来。


    天黑了皇帝才来,这把元春给惊喜的不轻。毕竟上一次,那真就是上一次。


    这一晚上,元春体会到了上一次没有体会到的粗暴。


    浑身酸疼的元春睡的并不踏实,恍惚中隐约听到“贾琏”这个名字,但又不确定。


    等到早晨醒来时才发现,承辉帝还算体贴,先醒却没有让宫女叫醒她,自己先走了。


    一夜没睡好的李亨早晨起来,坐在床上发呆,吓的身边侍女一动不动,裙下双腿在发抖。


    在宫里呆的越久,就越知道宫里规矩大,大到稍微有点出错,赔上的就是性命。


    人命在皇家的规矩面前,轻贱如蝼蚁。


    在下人的眼里,李亨喜怒无常,不能算个好主人,奈何这不是下人能选择的事情。


    觉得已经理清楚了思路的李亨轻轻的招手,侍女才上前去伺候洗漱穿戴。


    以前在宫里的时候,贴身伺候的都是小内侍,出宫开府之后,能做主的李亨换成了侍女。


    用罢早餐,贴身内侍近前道:“王爷,宫里来人了。”


    李亨赶紧起身出迎,至堂前见到的事周皇后身边的太监老齐。


    老齐是个有眼力的人,见李亨出来,抢先一步上前施礼:“见过三殿下,奴婢是来送东西的。”尽管挑明了来意,李亨还是笑着一抱手:“辛苦了,母后有何示下?”


    老齐自袖筒内取出一个信封双手奉上,李亨接过扫一眼火漆才伸手,老齐道:“殿下并无口谕,奴婢真的就是来送东西,只是叮嘱速去速回。”


    李亨没看信封内的东西,笑道:


    “辛苦了!那就不送你了。”


    老齐还没莽到让李亨相送,赶紧躬身抱手,退出正堂,至院内时,李亨身边小内侍上前来道:“齐公公辛苦,殿下请您喝茶。”


    齐公公有心拒绝又生怕伤了李亨的面子,稍稍矜持几下便收了小内侍递过来的十两银子,寒暄了两句这才匆匆而去。十两银子的茶水钱不多,但放在李亨身上就很多了,毕竟他也才出宫开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老齐是个明白人,回到宫中见了周皇后,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清楚,十两银子也拿了出来。周皇后见状便笑道:“三殿下赏你的,收下吧。”


    老齐这才收好银子,告退下去。


    周皇后在后宫里并不能做到一言堂,宫里还有一个太妃。这位董太妃也是个识趣的,人老珠黄了不住西山皇家庄园,不在太上皇跟前呆着,安心的呆在宫里。


    是不是太上皇的耳目呢,周皇后判断应该是的。毕竟这位太妃在宫里并不安分,经常会出来显示一下存在感的。


    这么一个现状面前,周皇后也很无奈,但却又无可奈何。


    ……


    李亨这边拆开信封看了一眼,一千两的山西张记票号开出的银票,一百两一张共十张。


    这钱办一家报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被皇后教训一番后,李亨变得沉稳了一些,没有着急立刻联系贾琏,而是先去了内务府。


    当年太祖一共下令铸造两套铜活字,因为铜太贵了,文武百官坚决反对,最终只造了一套,留在内务府下的印刷局内。


    李亨去了一趟内务府才知道,活字印刷的核心技术不在活字,而在印油。印刷局这边每年印刷活计不多,通政使司的邸报,朝廷的布告,官方印一些书籍。


    太上皇登基之初,有大臣上奏,印刷局印书销售,与民争利,太上皇“从善如流”,放弃了印刷局的对外业务。导致现在内务府的印刷局,空有活字技术,却难得有发挥的余地。


    民间的印刷主流还是雕版印刷,许多匠人因为印刷局半死不活,纷纷当了逃户。昔日五千余人规模的印刷局,如今匠人不过三百余人。


    民间一直没有出现金属活字印刷的原因非常简单,成本太高了。


    当下的大周朝,银贱铜贵,用铜造活字成本下不来,还有就是印油的售价也高。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明末的纺织机器,不是没有出现效率更高的纺织机,而是因为人工台便宜,初代纺织机的织布质量不如技术成熟的老纺织机,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如老纺织机。


    印刷业也是一样,因为读书成本高,导致读书人是人口总数中的极少数。本身市场的存量就不大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