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陆帆

作品:《大雕刻家

    泥塑这门课肖讷很拿手。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好的黄泥。


    以前他自己制作的雕塑泥,因为永远买不到好的黄油和石蜡,就会导致干燥后表面开裂,最终作品表现力完全不如石头和木头,但现在这个不一样。


    比例完美啊。


    可以轻易塑形而不粘手,有极其良好的延伸性和黏合性,表面颗粒度也足够细腻,能制作出各种细节和微表情……


    在肖讷沉浸于这块黄泥的优良品质时,抽空瞧了一眼黑镜,黑镜中显示的技巧值却是纹丝未动。


    玩泥巴还是太小儿科了……


    “技艺”值超过60后,等闲创作已经无法让肖讷技艺进步,玩泥巴就更不行。


    但“声望”值正在蠢蠢欲动,呈现上扬之姿。


    哦……


    肖讷抬头,就瞧见了红毛那张脸,以及脸部表情中的期待,人类面部表情可以在肖讷的视角中轻易抽离为线条。


    “期待”这种线条有一种夸张的角度,它由嘴角的细微、鼻翼的褶皱和眼眸中的光组成,于是视线中这张期待的脸又浓缩成为三个器官。


    只要描述这三个器官,就能表达出人类的期待。


    他在说话。


    肖讷一时没听清。


    视角逐渐回归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世界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尘世的喧闹塞满了肖讷的眼耳口鼻。


    “肖讷,你来展示一下,我们刻得都有问题,你画的你肯定能做到最好。”红毛说。


    这时肖讷已经看到大家手中的黄泥都被雕刻刀刻上了几十条简单的线条,并由线条组成了一匹匹的……那不算是牛吧?


    瞧着肖讷略带迷茫的表情,红毛便展示他的理解


    把一张白纸视作一个立体空间。


    通过这几十条线条,就可以雕刻出一头牛。


    一只极具意向特征的牛。


    但由于白纸是平面,而雕刻线条要以三维空间结构出现,所以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作品也千差万别,由此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你们也喜欢玩这个。”肖讷说,这就是他和李不玩的游戏。


    “但没啥用,你们目前还学不会。”肖讷又说,“而且也不考。”


    肖讷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向他们进行展示。


    学不会的。


    没意义。


    肖讷又低头去研究那块黄泥。


    气氛一时有点僵持。


    特别是红毛,很尴尬,他以为自己和肖讷是朋友了,但在这一刻,他忽得有种强烈感觉,在肖讷眼中,他可能连个人都不算。


    他嘀咕,“你还欠我一个小时呢!”


    哦……肖讷看到自己“声望”值的上扬之势正在消散。


    显然,让这群同学理解一下这种雕刻技艺,有助于声望的提升。


    “来吧。”肖讷说。


    来什么?


    红毛及其他同学一阵不解。


    但瞧着肖讷开始把一团黄泥团成20x30厘米的长方体,便意识到肖讷要开始雕刻了。


    怎么?我们幻听了?他刚才不是拒绝而是同意吗?


    肖讷态度转折得那么快,好似大脑没经过人类社会的污染,的确令人惊叹。


    而接下来,肖讷的雕刻技巧更让人惊讶。


    说是十几刀,其实是二十刀。


    雕刻刀像是啄食的小鸟那样在黄泥块上游走。


    一条又一条、一块又一块的黄泥被剥落,像是淅沥的春雨。


    第一刀,宛如天地初开,一条脊梁出现。


    第二刀,绕泥而走,四肢形体初现。


    第三刀,短促而用力,耕牛下沉的牛首宛如已鼓起浑身气力。


    ……


    最后几刀,尤其着重刻画这头牛的头部与尾部,头低垂,尾亦低垂,二者达到一个力矩上的相对平衡。


    二十刀过后。


    一头牛出现在学生视野中。


    虽然它没有任何面部特征,连头上的犄角都没有,但那就是一头牛!


    它呈现低头耕作之姿,正是昨天三个小时静物写生的描述对象。


    嗬……有人喉咙中发出一声干涩的赞叹声。


    这意象之美,亲眼看其被雕出,就尤其觉得震撼。


    有人说雕刻家像是魔法师那样赋予载体以生命。


    但另外一种更加深刻的说法是,雕刻家只不过是把载体内中藏有的灵魂显露出来而已。


    看到肖讷雕刻刀下的这头耕牛。


    这句话重新浮现在大多数人心中。


    奇妙至极!


    “我去!肖讷你太神了!”红毛赞叹。


    其他学生心中也这么想,但没有宣之于口。


    红毛也拿了一整块黄泥,按成长方形后,试图重现刚才肖讷的刻法,毕竟“秘笈”也就是肖讷素描的照片,都在他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