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

作品:《和长公主共度良宵后

    《和长公主共度良宵后》全本免费阅读


    两个时辰后。


    江肆看了眼近在咫尺的城门,小心翼翼道:“主子,京城就在前面了,要不要吃些东西。”


    主子没吃早饭,至于他们,他们犯了那么大的错,活该饿着。


    “本宫不饿,你们吃吧,稍作休整便进京。”


    “是,殿下。”听到她自称本宫,江肆立时改换了称呼。


    长公主全名:秦慕秋。(为方便剧情,接下来不再用秦小姐代称)


    马车里,秦慕秋面色苍白,无心说话,也没有胃口吃饭。


    她无意识地捻了捻手指,仔细地复盘着这几日发生的一切。


    唐二的不忠,辛愿的假意迎合。


    哪怕这两人私下不曾有过交集,也联手给了她一个沉痛的教训。


    她不怪护卫们失职,毕竟她自己都被骗了。


    怎么会不被骗呢……


    唐二是父皇驾崩前亲自指给她的贴身护卫,三年来从未表现出任何异常,且尽职尽责,处处周全,理所应当地取得了她的信任。


    而辛愿,因为那个梦不得不留在身边,昨夜才与她那般亲密过后,醒来又口口声声说愿意负责,答应随她回京。


    结果呢……


    秦慕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唐二倒戈并不可怕,关键是辛愿。


    因为那个无法自控的梦……


    她蹙了蹙眉,眼中闪过一丝杀意,还有些许懊悔。


    唐二突然叛变是出乎意料,可辛愿逃走一事,本可以避免。


    只怪……


    只怪她初经人事,当时不仅身体不适,心里也五味杂陈,多种原因之下,失了往日的镇定。


    而且那人的心思也缜密,种种行为都无可挑剔,让她一时放下了警惕。


    “不可饶恕…”秦慕秋喃喃,手指攥在掌心,传来丝丝缕缕的痛意。


    半刻钟后,江肆先命人从后面那辆装满行李的木箱中拿出红杖、金伞、旗帜等物,公主仪仗。


    这才号令众护卫再次启程。


    不多时,队伍一来到城门口,守城士兵看到长公主府的仪仗,便即刻上报负责守卫京师的禁军。


    禁军又把消息火速传报负责守卫皇宫的御林军。


    正午,秦安帝今日在慈宁宫陪太后用膳。


    听到禀报,他豁然起身:“快召集百官,随朕出宫亲迎。”


    “站住。”陆太后重重放下筷子,面露不悦,“她是公主,你是皇帝,何须亲迎。”


    秦安帝脚步一顿,目露犹豫:“可皇姐她此次……”


    长公主秦慕秋此次秘密出京,是为了筹粮,还是驾船出海去往敌国,与大朝百钺交锋。


    此行之凶险,动辄便是万劫不复。


    而他的皇姐,秦慕秋不仅成功筹到了粮,还带着众将士平安回航。


    如今,粮食已先行运往各地,不日便能发放到难民手中,秦安帝私以为,他该亲自出宫去迎一迎的。


    一来能彰显他的仁厚,二来也顺便昭告天下长公主的功绩。


    主要是不昭告也不行,有些事不是他能瞒住的。


    既然瞒不住,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也让文武百官知晓他的贤明。


    可看着太后比平时威严许多的表情,秦安帝心底一沉:“朕明白了,母后且安心用膳,朕会妥善处理。”


    秦安帝知道太后不满他这次重用长公主的行为,可他有得选吗。


    满朝文武,无人敢去敌国筹粮,也无人能保证筹到粮。


    只有皇姐愿为万民冒险,只有皇姐智计卓绝,有那份自信。


    秦安帝抬头看了看天,惆怅道:“小桌子,传朕口谕,命百官去宫门外恭迎长公主,朕在仁和殿摆宴为皇姐接风洗尘。”


    “是。”


    皇帝的大太监姓卓,人称卓公公,“小桌子”是皇帝给他起的诨号。


    看着卓公公跑远,秦安帝轻叹一声,朝仁和殿走去。


    母后忌惮皇姐,他又何尝不是呢,毕竟这个皇位,都是皇姐让给他的。


    可很多时候,他又不得不倚仗皇姐,一国之君也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啊。


    秦安帝加快脚步,只觉得心里乱糟糟的,方才那一点下意识间生出来的喜悦,顿时散了个干净。


    宫外,群臣一收到皇帝口谕,便急匆匆地往宫门口赶,有些人甚至连官帽都歪了。


    百官相聚,按位站好后,个个面色激动。


    长公主平安回来了,不仅筹到了足够的粮食,还不费一兵一卒,西岛之幸啊。


    大喜过后,他们又觉得不妥,长公主立下如此大功,按理就算皇帝不出宫亲迎,他们也不该等在宫门这里。


    若是换了常人似长公主这般,皇帝携百官去城门相迎都是应该的。


    意识到这一点,众人面面相觑片刻,默契地看向了周丞相。


    皇帝不在,周丞相身为百官之首,任何事都要经他定夺,否则便是抗旨。


    周丞相老神在在地站着,一副只遵皇帝吩咐,不想多事的样子。


    他不想多事,可不代表所有人都无动于衷。


    这时,有人扬声道:“长公主救万民于水火,解朝廷之危难,此等功绩,我等当倒屣相迎,诸位可愿与我前去。”


    说话的是朱祭酒,掌国子监,从三品官,官位虽高,却无实权。


    可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