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阿琰,这一次,朕绝对不会让你再离开朕的身边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你可知,欺君之罪,罪该如何?”


    嬴渊巍然矗立身躯。


    他就站在蔡文姬的身前。


    后者一直不敢抬头,直言道:“欺君之罪,罪该当诛。”


    自从踏进刺史府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将自身最坏的结果考虑清楚了。


    若能相认,纵然阴阳相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嬴渊出乎意料的不怒反笑道:“你不怕死?”


    “怕。”


    蔡文姬直截了当的回应道:


    “这世上没有人不怕死,可民女做错了事情,总要受到惩罚,这也算罪有应得。”


    “有意思。”


    嬴渊暗自嘟囔了一句,然后端坐在凉亭中的石墩上,问道:“你今日寻朕,究竟所为何事?”


    闻声,蔡文姬跪着向前挪动了几步距离,将腰间信封取出,双手捧着呈递给他,


    “这是一份名单,乃是江南十二家主拜托民女家父所写,上面记载着的名字,基本都是人中龙凤。


    陛下答应十二族,要给他们一份入仕之路,或可从这名单上挑选几人,为朝廷效力。”


    话音刚落,他便感到些许惊讶。


    早在踏入江宁城的时候,来俊臣就向他说了。


    蔡邕暂时在应天书院中任教。


    但是蔡琰不一定在,可能是在杭州老家那边。


    所以嬴渊也没有拜访或者召见蔡邕的意思。


    只是没想到,他们蔡氏父女,居然都在江宁。


    而且还掺和进十二家族的事情当中。


    原本他的意思,无论那十二位家主,推选谁前往朝廷当官。筆趣庫


    他都会录取。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请蔡邕执笔推荐。


    难道是觉着,蔡邕曾教过朕读书,所以他们就认为,对方能在朕这里说上两句话。


    从而让朕可以重用名单之上的人?


    可是他们并不清楚朕的打算啊!


    想到这,嬴渊果断的将名单接过手中,然后揣进怀里。


    他连名单之中的内容都未曾看,便向蔡文姬说道:


    “朕已清楚你的来意了,这名单之上的人,朕都会命吏部录取。”


    蔡文姬顿时皱眉道:“陛下难道就不看看?”


    “无妨,朕相信你,一份名单而已,看与不看,都不重要。”


    嬴渊笑了笑说道。


    然而就是这番话,让蔡文姬心中一暖。


    他...竟这般信任自己。


    同时,蔡文姬心中,也生出几分内疚之意。


    倘若是自己的缘故,让陛下对那名单之上的人也不调查,便就录取。


    会


    不会影响到陛下的判断?


    会不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毕竟,朝廷是陛下的朝廷啊!


    她刚想说些什么,耳旁便再次响起嬴渊的声音,


    “这枚玉佩,是当年朕亲手赠给你的,如今,又回到朕的手中,或许也是命数。


    朕就看在这枚玉佩的面子上,暂且饶恕你欺君之罪,倘若再有下次,国法无情。”


    蔡文姬连忙叩首,“谢陛下!”


    “你父亲的身体如何?”嬴渊罕见地关心道。


    或许,只是因为,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所以他才关心。


    蔡文姬道:“家父身体一向很好,劳烦陛下挂念。”


    嬴渊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蔡文姬倒是想说一些话,可是到了嘴边,无论如何,都无法开口。


    嬴渊瞧着她这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心生好奇道:“你还有事?”


    蔡文姬深呼吸一口气,壮着胆子说道:“陛下...那玉佩...”


    “这玉佩,已经物归原主。”


    嬴渊的语气很不友善。


    蔡文姬不敢再说什么。


    顿了顿,嬴渊便摆了摆手,道:“回去吧,告诉你的父亲,名单之上的人,朕都会录取。”


    闻声,蔡文姬心中一痛,有些失落,更有些不甘。


    她暗自心想。


    是因为家父与自己掺和十二家族的事情,所以陛下有些不悦吗?


    还是说,是自己根本就不应该过问这件事情?


    毕竟,大秦律法上写的明明白白,女人不得干政。


    像是为朝廷举荐人才这种大事,确实不该由自己一介女子出面。


    而陛下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痛快,或许就是看在昔日情分...不,可能就只是看在玉佩的面子上而已。


    那玉佩...


    皇妃当年千叮咛万嘱咐,要让我好好保管。


    如今没了玉佩,只怕从今以后,连个睹物思人的念想都没了。


    想到这,蔡文姬更为痛心起来。


    嬴渊见她愣在原地,便故作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见状,蔡文姬只好先行离去。


    待其走后,他叫来随行的赵高,嘱咐道:


    “帮朕拟一份圣旨,就说,朕感念蔡邕老先生的教导之恩,特封为‘帝师’,待遇与太傅相等,见朕不拜。”


    封为‘帝师’倒是没什么。


    毕竟在民间,蔡邕本就被百姓们传为‘帝师’。


    现在只是官方认可了而已。


    重点在于后面四字‘见朕不拜’。


    意思是说,从今以后,蔡邕见了任何官吏乃至


    王爷,都可以不用跪拜。


    甚至见了嬴渊也是如此。


    这就相当于,给了蔡邕一份崇高的地位。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蔡文姬而已。


    顿了顿,就在赵高即将退下,前往应天书院宣布皇帝旨意时,又被皇帝叫住,“且慢。”


    他看向蔡文姬离开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扬,喃喃道:


    “素问帝师之女蔡琰,在江南一带颇有才名,朕行至江南,欲要一赏当地风光,缺一向导,命蔡琰陪侍御前,若敢不尊,诛九族。”


    最后三个字,纯粹是他想要吓唬一下蔡文姬而已。


    说实话,在嬴渊拥有的几名女子中。


    唯有蔡琰的气质,比较独特。


    完美具有了江南女子的那种温婉。


    一颦一笑之间,都充满着书香气质。


    嬴渊很欣赏这种女人。


    所以,让其陪侍御前,不过分吧?


    随后,赵高缓缓退下。


    嬴渊罕见地舒展了一下懒腰,自感神清气爽,手里摸着那块双鱼玉佩,不自觉露出一抹微笑,喃喃道:


    “这一次,朕要将你永远留在身边。”


    ...


    蔡文姬离开刺史府之后,心里一直空落落的。


    那枚玉佩,陪伴了她多年。


    寄托了她所有的相思。


    如今,物归原主,按理说,也算圆满。


    可是她并不这样想。


    有玉佩在,将来还能与他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玉佩没了,怕是今后再想见他,就是千难万难了。


    回到应天书院中,蔡文姬向自己的父亲交差,“您拜托女儿的事情,已经办好了。


    陛下说,会将名单之上的那些青年才俊,悉数录用。”


    见状,蔡邕能够明显感觉到她心情比较失落,问道:“你与陛下,就没有多叙一会儿幼年之谊?”


    “父亲,女儿身子有些乏了,想去休息。”


    蔡文姬低头咬了咬嘴唇。


    似乎在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莫要流下来。


    她爱嬴渊爱的深沉。


    这份爱,是从小开始,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如今伴随着玉佩的物归原主,一切似乎都将烟消云散,这让她内心倍感煎熬。


    蔡邕似是联想到了什么,便不再多言。筆趣庫


    他有些后悔了。


    早知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那些有助于教书育人的孤本藏书,不要也罢。


    就在这时。


    应天书院外。


    突然响起赵高的声音:“圣旨到,有请民间大儒蔡邕接旨。”


    闻声,父女二人顿时相视一眼,皆暗自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