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兵分六路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将士兮守四方。


    秦军远征倭国,这场战役,可谓四方瞩目。


    无论是秦国本土,还是他国,都十分关注。


    毕竟,这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浩大远征。


    后世人将这场战役,赞誉为‘奠定大秦海军强盛基础的立威之战’。


    说是此战对于后世华夏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正在身处于此战的众将士们,只想着,还能否活着回到家乡。


    纵然不能,也希望,可以落叶归根。


    主战舰之上。


    霍光巍然矗立于甲板尽头,看着茫茫大海与一望无际的船舶,心中思绪纷飞。


    霍去病来到他的跟前,正色道:“可是在担忧此战之胜败?”


    闻声,霍光巡视四周,发现只有他们兄弟二人时,他才发出一声忧虑的叹息,似喃喃般说道:


    “我详细了解过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一众倭国名将的兵法韬略。


    即使放在咱们秦国,对一些将领来说也是不遑多让,这场战役,有的打了。”


    霍去病好奇道:“我听说,倭国那边爆发了内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霍光直言道:“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好像是倭国的天皇驾崩了。


    新任天皇继位,德川家康等人野心勃勃,正打算发动政变。


    也不知现在情况到底怎样了,倘若他们真的发动政变,那就是天助我大秦。


    我等或可趁此机会,一举将倭国占领。”


    霍去病皱眉道:“我们现在对倭国的情报,掌握的还是太少了。


    他们本土之上,究竟有多少军队?”


    霍光应声道:“倭寇那边,宣称有一百五十万大军,可是根据锦衣卫的调查,不过只有八十万左右而已。


    而且,还都被那些大名掌握在手里,他们各自为政,表面上顺从天皇的旨意,实际上,心怀鬼胎。”


    按照双方的军队数量来算,大秦的这六十万大军,完全是有可能将倭寇压着打的。


    甚至还能一举将他们扫荡全灭。


    但这是幻想。


    一旦将倭寇逼急了,他们在第一时间筹备出来的军队,绝对不止八十万。


    就像是楚国攻打大秦,要真是将咸阳给拿下来了。


    那么,秦国南方的一些重镇,一定会全民皆兵。


    届时,分分钟都能够凑齐几百万大军。


    军队数量多,不一定有战斗力,可也是不小的麻烦。


    甚至若是遇到一位雄主,还能趁此机会重塑新乾坤,建立新世界。


    所以,征讨倭国一行,霍光从始至终,都没想着,能将倭国的领土全部攻打下来


    。


    他只是想按照嬴渊的意思,多杀一些人而已。


    对倭寇采取怀柔政策一点用都没有。


    他们没有感恩之心。


    甚至会因此怀恨在心。


    所以,对付他们最好也是最佳的方式,就是将他们打痛。


    在嬴渊前世历史上,若不是有一枚核武从天而降,杀了倭寇不少人,他们依旧还不会选择投降。


    本性如此,只有打痛这一个法子。


    你将他们打痛了,他们反而不会记仇,还会崇拜你,拼了命的和你攀上关系。


    对于霍光他们来说,已经对倭寇这个种族,研究的相当透彻了。


    “倭寇内部并不团结,这倒是一个天赐良机。这场战争,你想好该怎么打了吗?”


    霍去病询问道。


    霍光沉声道:“以杀人为主,兵分六路。”


    其实这场战争,最好的方式,是集中兵力,优先灭掉倭寇本土上的一个大名,再去逐个击破。


    当然,这是在他们心怀鬼胎的情况下。


    倘若将他们逼急了,也是有可能使他们被迫握紧成拳。


    而兵分六路,以闪电战的方式铺开这场战役,可塑性就很大了。


    只要有其中一路,能够完成嬴渊的命令,那么,这场战役,胜利的一方便是秦国。


    ...


    承平五年四月中旬。


    霍光抵达倭国附近。


    吕布、赵云为一路,领十万兵,从九州方向进军。


    白起、郑成功、为一路,领十万兵,从四国方向进攻。


    张辽、典韦为一路,领十万兵。


    荀彧、许褚为一路,领十万兵。


    霍去病自为一路,领六万精骑。


    霍光、郭嘉为主帐大营,领兵十余万,坐镇大后方,以准备随时驰援各路。


    整整六路大军,齐头并进。


    ...


    咸阳城。


    宣政殿。


    嬴渊刚接到战报,得知霍光他们,已经快抵达倭国时,显得异常兴奋。


    就在这时,端坐在他对面的蔡京突然猛烈的咳嗽了几声。


    那感觉,就像是快将肺咳嗽出来了。


    见状,嬴渊皱眉道:“爱卿没事吧?”


    待蔡京情况稳定下来以后,才勉强挤出一抹微笑,缓缓开口道:


    “请陛下放心,老臣无恙,只是年纪大了,身上便多了些小毛病,不碍事。”


    嬴渊担忧道:“国事是做不完的,要多注意休息。朕仰仗于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是一句实话。


    毕竟,在他眼里看来,满朝奸臣,都是听从蔡京的命令。


    也就是说,只要利用好蔡京,便能够利用那些奸臣帮着自己完成亡国的重任。


    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蔡


    京最好不要出事,并且好好的活下去。


    不然的话,再想找一个像他一样有实力的奸臣,可就不容易了啊。


    然而,那番话在蔡京眼里听来,却有别的一番含义。


    要多注意休息...


    难道是陛下在提醒我,可以适当的放权了吗?


    仰仗于我的地方?


    只怕是陛下的谦辞啊!


    想到这里,蔡京便在心中唉声一叹。


    但是,自己的身体情况,确实不容自己长时间高负荷的去工作了。


    “对了,朕想起来一件事情,这几日朕听静妃说,想与这位叔父一起吃个午膳。


    如今正是时机,你便前往文化宫用膳吧,朕会让朱丹溪一同前去,让他好好为你把把脉。”


    蔡京连忙道:“多谢陛下。”


    今日正这场午膳,嬴渊并未前去。


    他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倭国的堪舆图上。


    恨不得亲临战场督战。


    所以,蔡京便与朱丹溪二人一同前去文华宫。


    后者为前者把脉,语重心长的说了句话,“老伙计,趁着还有把子力气,赶紧去醉仙楼里享受享受吧。”


    当然,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静妃蔡文姬,并未在跟前。


    他心中暗想,自己都将话说这么直白了,就差点没将对方当初要请自己喝花酒的承诺当众说出来了。


    对方心里应该能有个数吧?


    蔡京郑重其事的点头道:“老朽一定会注重身体的。”


    朱丹溪:谁管你身体咋样啊!


    “唉,丞相大人啊,你可要千万保证,将来若去醉仙楼,一定要带着老朽,有老朽在身边,你一旦身体不适,也能有个人照应不是?”


    这两个老家伙,开始了一番极限拉扯。


    最终,用膳期间,朱丹溪未在文华宫久留。


    人家叔叔与侄女碰面,他这个外人,总不好厚着脸皮待下去的。


    于是将几盘子好菜全部端走以后,便就此离去了。


    见状,蔡京抚须笑道:“他这个老顽童啊,娘娘莫要在意。”


    这时李师师早已离开咸阳。


    蔡文姬掩嘴轻笑道:“叔父说的哪里话,他既然是叔父的至交好友,便无妨。”


    顿了顿,蔡京关切道:“最近在宫里,可有受到什么委屈?趁着叔父还在中枢,能帮帮你。”


    蔡文姬摇头道:“侄女在宫里一切都好,只是侄女听说,最近叔父有致仕的想法?”


    他们蔡家,虽然年轻子弟也甚多。


    但是,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后辈很多,最终能成事的却没有几个。


    倘若蔡京也卸任的话,那么蔡家在朝堂上,便就失去了一个擎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