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再回首,一眼就已万年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曹操身为兵部尚书,对于国朝将领十分了解。


    在他的调度之下,已有不少将领奔赴前线。


    比如,夏侯兄弟,曹氏兄弟,五子良将,典韦与许褚等。


    对于后二者,他更是细心嘱咐了一番,


    “陛下身边有吕布、潘凤两位将军在,阵前杀敌,不是问题。


    孤听说,负责攻打云州的楚将廉颇麾下,有一名虎将,叫做李存孝。


    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你二人且前去会会他,也算是帮燕王分担一些压力。”


    二人陆续应声道:


    “请魏王放心,此去,必将那李存孝斩落马下。”


    “曹公,对付一个敌将,何须我二人一同出手?一人即可!”


    曹操不太放心道:“还是小心为妙,你二人各自挑选一万名禁军甲士,即刻前往云州,听从幽州燕王调遣。”


    闻声后,二人一同作揖道:“还请曹公放心!”


    “夏侯惇和郭先生会与你二人同去,这一路上,你们要照顾好郭先生。”


    曹操再次叮嘱道。


    与此同时。


    吏部衙门。


    李林甫单独召见了谢安,对其语重心长的说道:“本官如果记得不错,当初陛下从江南十二族里,各自挑选出来一名精英。


    只有你与于谦,对兵法一道很是涉及,如今存国之战在即,于谦已经去了函谷关,你也便闲着,就到燕王麾下,打个下手吧。”


    自从晋楚两国结盟的事情,被广泛传播,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后。


    谢安就一直有上前线御敌的想法。


    只不过他人微言轻,一切还需听从朝廷调度。


    如今听到吏部尚书的声音,他心里,自然是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多谢李大人。”


    顿了顿,谢安不卑不亢的说道。


    闻声,李林甫摇头笑道:“不用谢本官,要谢,就谢丞相大人吧。”


    “丞相大人?”


    “没错,是他老人家,想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多去锻炼锻炼。要不然,本官也不必费心费力的向魏王讨要一个前线官吏的名额。”


    虽说,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但是,也不是谁就能随便上前线辅佐大军御敌。


    因为一旦将敌军击溃后,那些便是功绩。


    像是谢安与于谦这种没有资历的官员,是很难拥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咸阳宫。


    宣政殿前。


    妲己问向胡喜媚,“关于静妃那边,你都安排妥当了吧?”


    后者点头应声道:“请姐姐放心,朱医师每日都会去文华殿,御膳房那边,也都嘱咐过了,现在静妃娘娘,只需待在宫里安心养胎即可。”


    妲己不再言


    语,而是埋头处理起政务。


    见状,胡喜媚心疼道:“姐姐每日都要处理如山之重的政务,却还不忘关心宫里的那些娘娘们,真是辛苦姐姐了。”


    妲己莞尔笑道:“陛下出征在外,家里的事情,自然要妥善处置妥当。”


    顿了顿,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一直在殿外走来走去的赵云,便开口道:“你先退下吧,请赵将军入殿一叙。”


    胡喜媚点了点头。


    随后,赵云踏入殿中,作揖道:“末将见过娘娘。”


    在宫里不称卑职,却称末将。


    显然,他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妲己笑道:“将军可是想去前线?”


    闻声,赵云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娘娘,末将刚刚得知,典韦许褚他们都已经去了北境。


    如此时刻,末将不愿留在宫中,白白浪费这一身武艺。”


    他马上杀敌的功夫,并不弱于吕布。


    身为一员武将,谁愿意一直做个保镖?


    此刻,他的心,早就已经飘到函谷关或者是幽云那边了。


    妲己很清楚他的心思,于是便开口道:“将军想做什么,就便去吧。


    宫里高手如云,更何况还有隐娘在,不需要将军时刻在这里护着。


    或许,陛下那边,更需要将军的助力。”


    话音刚落,赵云便面色一喜,抱拳道:“多谢娘娘成全!”


    随后,就走出殿外,打算即刻奔赴函谷关。


    赵云走后,荆轲现身,作揖道:“娘娘,不知卑职,是否也能前去?”


    闻声,妲己摇头道:“将军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国家有难,不止是朝廷与百姓的事儿,大秦境内的江湖势力,也要出点儿力才行。


    否则,大秦一旦亡国,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本宫需要你,从现在开始,便奔赴大秦境内的那些江湖门派,劝说他们,与朝廷一同渡过难关。”


    目前,在整个朝廷里,没有人比荆轲更了解江湖。


    所以,派他做这个人选,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


    可是荆轲有自己的担忧,“那些江湖势力,平日里懒散惯了,他们肯愿意帮助朝廷吗?”


    妲己直言道:“本宫听过一句话,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初对付倭国忍者,各地江湖门派都可闻风而动。


    本宫不信,值此国破山河之际,他们会无动于衷。”


    “卑职明白了。”


    荆轲也就此离去。


    稍后,妲己接到了兵部送来的一张奏折,说是镇守琉球的国姓爷郑成功希望可以率军入陆抗敌。


    她连思考都没思考,便否决了这件事情,并且差人告诉他一句话:


    “


    为防倭国生变,大秦的海上,可离不开他这么一位精通水战的将领。”


    如今,夷州那边,有整整近二十万水军。


    是郑成功在对倭战役结束后,亲自在夷州募兵得来。


    这件事情,当然是首先经过了朝廷的同意。


    对于妲己他们来说,纵然敌军要打到咸阳城下了,夷州的那二十万水师,也不能动一分一毫。


    因为郑成功所承担的,是严防外族侵犯。


    站在民族大义上来说,这点儿远比国破家亡,要来得重要。


    华夏一向如此。


    例如嬴渊前世历史上,大秦二世而亡之时。


    赵佗镇守今越南一带,拥有数十万士卒,一心想要回师咸阳,却被朝廷拒绝。


    其目的,就是要让他好好镇守异族。


    当然,具体的史料,已经无从考证。


    而那所谓的几十万士卒,大半也是算上民夫掺和进去的数量,战力有限。


    但不管怎么说,始皇让他镇守南疆,也是既定的事实。


    ...


    夷州。


    一个姓王的士卒,手上正拿着一封信与一件衣物。


    他辗转反侧,找到了一名女娘家中。


    如今,对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父母早已去世,也无兄弟姐妹。


    至今未婚。


    那女娘见到是自己国家的将士,不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还表现得异常亲切,笑道:“兵大哥,您来俺家干啥?”


    闻声,那姓王的士卒,抿了抿嘴,过了半晌,才缓缓开口道:


    “赵小兄弟死于倭国,尸骨无存,只留下这一身甲胄,还有...他交给我的一封信。”


    话音刚落。


    女娘便有些不知所措。


    眸子里瞬间就有泪花涌动。


    她深呼吸一口气,强撑着精神,问道:“赵郎...赵郎他杀敌的时候,勇不勇敢?”


    王姓士卒郑重点头道:“勇冠三军。”


    女娘笑了笑。


    转眼又失声痛哭起来。


    还未等王姓士卒宽慰两句,就见她又掩嘴笑了起来。


    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嘴唇。


    就这样,小女娘笑着又哭,哭了又笑,不知过去多久...


    那年。


    小女娘亲眼目睹着她的心上人,踏上战船。


    她不嫌害臊的,当着很多男人的面说道:“当兵的,你可要安全回来!”


    “等你回来...娶俺!”


    再回首,已是阴阳两隔。


    她的男人,为国而死。


    他的女人,终身未嫁。


    那一年冬夜。


    两个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对方。


    便就已经知道,此生,非彼此不可。


    “当兵的,你讨婆姨了不?俺想嫁给你!”


    ...


    当兵的,早已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