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惺惺相惜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其实就连诸葛亮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封为太子太师。


    倒不是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个位置。


    而是因为,如今的宫里,已经有两位皇子了。


    最容易也是最应该获得太子之位的,是妲己所生的孩子。


    这很难不让他联想到什么。


    司马懿在当天就接到了懿旨。


    他很好奇,为何诸葛亮要举荐自己前去楚国。


    于是,他便邀请对方前来自己府中一叙。


    对于他们二人的渊源,不得不提的是,诸葛亮曾在司马徽与庞德公麾下学习过一段时间。


    司马懿也曾跟在司马徽身边学过一些东西,只不过时间比较短暂。


    至于庞德公,更是司马懿的一位良师益友。


    可以说,他们二人还是比较有缘分。


    只不过,真要是细究起来,两者间并无丝毫关系。


    因为诸葛亮主要是跟随水镜先生司马徽学习,而司马懿则是跟随在一个叫胡昭的人麾下学习。


    有趣的是,这位叫做胡昭的先生,也是字孔明。


    是一位不弱庞德公与水镜先生的大才。


    工部尚书府上,一间凉亭中。


    司马懿与诸葛亮席地而坐,前者笑着说道:


    “诸葛先生当真是了不得,初来京城,便得重用,其地位,甚至都快超过我这个工部尚书了。”


    无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嬴渊前世历史上,二人的年龄相差不多,但总得来说,是司马懿年长诸葛亮几岁。


    后者微微拱手道:“尚书大人言重了,在下只不过是想一展所学,为国朝多做些事情罢了。”


    司马懿笑道:“其实今日请先生来府上小叙,主要还是想问问先生,为何晋国一行,推荐在下前去?”


    诸葛亮应声道:“尚书大人有着满腹经纶,才学匪浅,何故不显山不露水


    ?”


    闻言,司马懿皱了皱眉头,好奇道:“在下做做这工部尚书便已略显吃力,不知先生何处听说,在下有什么满腹经纶?”


    诸葛亮直言道:“尚书大人,如今国家正值危难,如不挺身而出,而是继续选择小隐,只怕非明智之举。”


    听到这里,司马懿当下便不敢小觑对方。


    也不知为何,他总有一种感觉,诸


    葛亮这个人,很会揣摩人心。


    “也罢,这楚国,在下便就去一趟。不知去之前,先生可还有叮嘱?”


    司马懿询问道。筆趣庫


    诸葛亮摇头笑道:“在尚书大人面前班门弄斧,岂不贻笑大方?”


    司马懿故作唉声叹道:“只怕我远没有先生想的这么中用啊,万一坏了事情,怕是在下难以向朝廷交代。”


    诸葛亮正色道:“尚书大人何须自贬?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希望尚书大人可尽力而为,使国朝挺过这一难关。”


    司马懿点了点头,“既已说到此处,还请先生放心,在下一定会极力促成此事。”


    “有尚书大人这句话,便就足够了。”


    诸葛亮莞尔一笑。


    在他离开后,司马懿挺了挺身躯,喃喃道:


    “不知为何,这个人,会给我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像是我们生来就要成为朋友或是对手。”


    身旁一名下人轻声道:“或许是因为,他的聪慧,不弱于老爷您?”


    司马懿摇头一笑道:“或许是吧,收拾收拾东西,不日,我们便启程前往晋国。”


    在离开咸阳城当日,他从府中的人工湖里,捞上来一只乌龟,将龟壳生生剥下。


    并且还用着一种极为古老的方法,在龟壳上面画下几道图案,然后用阳火焚烧。


    烧焦之后,龟壳上的纹路竟与先前所画的图案相吻合。


    见状,他抚须笑道:“此行大吉,可去。”


    就此,司马懿离开咸阳,前往晋国。


    翌日。


    诸葛亮也准备启程前往齐国。


    就在司马懿走后的当天夜里,他掂量着手里的几枚铜钱,随后抛了出去,任其散落地面。


    看着铜钱各自落在的方位与正反面,他顿时笑出声来,喃喃而出一个字‘吉’。


    于是,这两位智者,一前一后,都离开了咸阳。


    他们此去,是要为秦国争出一个未来。


    在嬴渊前世历史上,他们二人,是知己,也是生死之敌。


    诸葛亮因司马懿的惺惺相惜,而摆下空城计,名动后世。


    司马懿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手握魏国至高无上的权力。


    如今,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同朝为官,一起为嬴渊效力。


    不知,将会发生


    怎样的能量。


    宣政殿中。


    诸葛亮走了以后,胡喜媚特意前来相报。


    相较于司马懿的轻装上阵。


    诸葛亮这边的阵仗,就很足了。


    光是使团成员,就有三百余名。


    随行将士,更是有两千之数。


    带这么多的将士,也是担心路上会遇到山匪之类的。


    司马懿在暗,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联络晋国世家。


    诸葛亮在明,他巴不得要让晋楚两国的人都看看,秦使入齐了。


    合纵连横之计,不止你们晋楚两国会玩。


    秦国也会。


    “娘娘,不知此行,诸葛先生能否功成...”


    胡喜媚忧心忡忡道。


    妲己笑道:“成与不成,总归都要一试,即使最后失败了,倒也无妨。


    因为大秦的未来,我与陛下,就从未系于一人身上过。”


    是啊,即使诸葛亮失败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战争而已。


    可大秦什么都不做,就能避免战争了吗?


    更何况,这场战争,不是早就开始了吗?


    ...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守幽云地界的那些将士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国家,要与晋国求和的事情。


    意料之中的,士气有所跌落。


    但是,白起与朱棣又能怎么办?


    他们如果向将士们明说,那么秦国假求和的事情,必然以极快的速度,传到晋国那边。


    可若不说,将士们的士气继续低迷下去,总归也不是一个办法。


    他们只希望,上京的计划,可以早日结束。


    某日夜里。


    云州城头上,白起正在巡视。


    突然停下脚步,站在一处城垛前,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晋军大营,微微皱起眉头。


    虽然已经停战了一段时间,给了自己一些喘息之机。


    可敌军那边,又何尝不是呢?如今,他们有着足够的时间,可以运送粮草辎重了。


    就在这时,身旁一名将士缓缓开口问道:“将军,听说咱们不跟晋国干仗了,要向他们求和了,这事是真的假的?”


    顿了顿,白起神情一愣,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缓了半晌,他才笑着说道:“只要他们还想要侵占我大秦的土地,那么,战争就还没有结束,和平也只是空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