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安家费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第三百九十一章:安家费


    裁兵、涨军费,成立五大营。


    无论是哪一件事,单拎出来,都足以将整座天下震撼。


    而且,值此大争之世,没有哪个国家,敢同时去做那些事情。


    但是,秦国就不怕。


    听到曹操的询问,大秦户部尚书和珅,从百官队列中站出,不卑不亢道:


    “回丞相,以我国每年总税收情况,对于涨军费一事,完全不是问题。”


    看到他这般信誓旦旦的模样,百官心里也算是踏实了下来。


    整个秦国,几乎找不到比和珅更会赚钱的了。


    即使是十几年前,大秦比较穷,需要众人捐款的时候,和珅也能变着法的弄来钱。


    他说没问题,那就一定不会有问题。


    曹操点了点头,向妲己深深作揖道:“皇后娘娘,既然户部没有问题。”


    “那就按照陛下所言,即刻起,将我大秦将士的军费上涨?”


    闻声,后者颔首赞同道:“陛下既已决定,那就从此刻开始吧。”


    待其话音刚落。


    曹操又向百官说起一事,“军费好涨,然而兵卒难裁。”


    “他们都是跟着我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士。”


    “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妙计,能够将他们妥善安置?”


    那些事情,一起去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很容易便会酿成大问题。


    户部侍郎诸葛亮率先应声道:“下官建议,给即将裁掉的军人,一笔安家费用。”


    “除此之外,朝廷以及地方县衙,还要妥善安置他们的工作。”


    “让他们能够在地方上,依旧发挥余热。”


    他的意思是,地方县衙,有很多部门,都需要人。


    比如捕快、衙役,甚至就连打更的,也是一门差事。


    将他们分散到大秦各地,然后给他们粮田,倒是很容易就能解决。


    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给他们多少安家费呢?


    百官猜测,以皇帝的性格,肯定会多给被裁之兵一些钱财。


    毕竟,秦帝嬴渊爱兵如子的名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这个朝会,说白了,就是要集中解决军改的一些问题。


    和珅作揖道:“以户部当前财力,倒是不用忧心无法安置那些老卒。”


    “诸位觉得,一人给他们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用如何?”


    在大秦,一两银子,都够让一个普通人生活一年之久。


    当然,这是比较节省的情况下。


    所以,一旁认真听着的妲己,觉得五两银子,太少了,


    “他们都是我大秦的百战之卒,为大秦流过血负过伤,到年老之际,不免会生百病。”


    “五两银子...只怕看不了几次病吧?”


    她虽然未深入民间,但是也知民间疾苦。


    别的不说,就说底层百姓,偶感风寒,所需服用的药材价格,就高达五十文左右。


    再加上药方,最起码也得有个百文钱。


    而且所服用的药材,品质大都很恶劣。


    见效极慢。


    若是想服用个好点的药材,只怕至少得一两银子乃至更高。


    甚至上不封顶。


    为大秦浴血拼杀的那些将士们,真的流过很多血。


    他们现在是因为还待在兵营里,接受日常的训练,身体的机能已经适应。


    倘若离开兵营,闲了下来,那么他们所面临的,就是大大小小,不停断的病。


    肯定需要很多大补之物。


    所以,五两银子,真的不够用。


    只怕也就是妲己这样的女人,看问题与对待事物的角度略有不同,也比较细心。


    否则,很少有人,能为那些退伍兵考虑到这个问题。


    和珅想了想,作揖道:“娘娘仁慈。”


    “五两不行...那就十两,如何?”


    他这真的不是抠门,只是在其位谋其政。


    身为户部尚书,为国家花钱,就得精打细算,每一笔都要聊熟于心。


    才能避免当万分紧要的时候,会出现没有钱的情况。


    妲己虽为一介女流之辈,可却也知道,如果不将退伍老卒安顿妥当,将来他们回到地方上。


    败坏的将是嬴渊的名声。


    于是,她便擅自做主,与和珅据理力争道:“十两银子...看病生活的钱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