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仁善\\’的大秦皇帝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第四百一十章:‘仁善’的大秦皇帝


    如此古怪的赌约,女帝还是第一次听到。


    她甚至一度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怎么看着秦国皇帝的神情,反而有种期待被人刺杀的感觉?


    这一定是错觉,对,是错觉!


    可是,那赌约又是怎么回事?


    百思不得其解的女帝只好开口问道:


    “你是自诩为不会被我刺杀成功,还是有别的原因?”


    若是秦帝将许褚与典韦都安排在身边。


    那么,就算是袁天罡亲至,都不可能有机会刺杀。


    嬴渊笑道:“朕想做什么,你无需知道,更不用猜,因为你也猜不透。”


    满朝名臣,都没有人能够猜透朕的真实想法。


    就凭你这脑子,怎么猜?


    女帝皱眉道:“若你身边护卫众多,你还不如直接将我赐死。”


    言下之意是,如果三卫与许褚那样的猛将,在其身边护卫。


    那么,她就是有机会,也不可能近嬴渊的身。


    至于对方究竟有着怎样的想法,那都不重要了。


    只要赌约生效,那就有机会,能救幻音坊众人。


    不过这种命运被别人操控在手里的感觉,极其的不好。


    但是细细一想,就算是未来晋土之前,她、幻音坊乃至岐州的命运,又何曾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嬴渊大笑道:“你放心,朕不会让任何人插手你我之间的赌约。”


    有了这句保证。


    女帝便点头说道:“好,我答应这个赌约。”


    嬴渊嘴角微微上扬,“你认为,你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女帝无言以对。


    是啊,哪怕是那个赌约,也是嬴渊给她的一个机会而已。


    而嬴渊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十余年前,她被荆轲与聂隐娘刺杀的时候,是觉着,将他们二人留在自己身边。


    他们就会多出很多刺杀自己的机会。


    然而事实上呢?


    却自己被自己给洗脑了,然后对自己无比忠诚。


    如果现在就将女帝过早的留在自己身边,她估计会变得和荆轲与聂隐娘一样。


    既如此,倒不如干脆给女帝弄一个赌约。


    有这个赌约制衡着她,她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刺杀自己。


    到最后要是还没有刺杀成功。


    那么嬴渊就只能再试试老路了,看看将女帝留在身边,能不能让她继续刺杀自己。


    说实话,他想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朕只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期间你可以无数次刺杀朕。”


    嬴渊又下了一道圣旨,告知保护自己的所有侍卫,让他们不要插手此间之事。


    随后,女帝便就大摇大摆的,离开行宫。


    很多人对于他的决定,都不是太理解。


    可是又不敢当着他的面质疑。


    所以,丁白缨就来到他的跟前,不明所以然的问道:


    “陛下,您与幻音坊之主的那场赌约,简直就是儿戏!”


    她也是担心嬴渊的安危,所以语气上可能重了一些。


    “朕既已做出决定,就不会朝令夕改,此事无需再议!”


    嬴渊淡淡回应。


    丁白缨深深皱眉道:“她在燕国江湖里的名气很大,武功很高,陛下这般做,万一真出了事情...”


    她不敢再说下去。


    嬴渊笑道:“朕自有分寸,你或者其他人,在她刺杀朕之时,不要出手阻拦。”


    这算是又下了一道通知。


    丁白缨气急道:“若是陛下喜欢那名女子,大可以将其收入后宫。”


    “为何要弄出这样一个赌约?陛下的性命,关乎着我大秦兴衰,若您出了事,我大秦亿万百姓该怎么办?”


    嬴渊巴不得会出事,不过,听到她所言,倒是脸色一怔,脱口道:


    “朕何时说过,喜欢她或者是将她纳入后宫了?”


    “朕要做什么,你们不懂,也无需去猜,等日后你们便知道了。”


    闻声,丁白缨也不好再说什么。


    遂离开皇宫。


    紧接着,许褚与典韦等人,便找上了她,纷纷问道: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何要与那女子做什么赌约呢?”


    “要是万一真被那女子得逞,我等可就是大秦的千古罪人啊!”


    “...”


    丁白缨将嬴渊原话告知众人。


    这使他们更加困惑。


    谁知,一旁的陆游,却有着一个想法:


    “你们说,陛下这么做,会不会另有深意?”


    “首先,幻音坊之主在燕国江湖人里,有着极高的威望。”


    “陛下试图用这种方法,告诉他们或是天下人,大秦以及陛下,都是以仁善待人。”


    许褚大眼一瞪,“万一真让她伤到了陛下怎么办?如果是想向天下人彰显仁义,大可以放了幻音坊之主啊!”


    陆游抚须一笑,反问道:“许将军,你认为陛下武功如何?”


    许褚道:“陛下武艺,当为天下第一!”


    陆游又问道:“若是那幻音坊的女子,刺杀许将军你,会不会成功?”


    许褚想了想,果断道:“不可能!那女子最多是伤我皮毛,一旦被我察觉,仅凭她一人,不可能是我的对手。”


    陆游笑道:“既如此,她又如何能够伤到陛下?”


    “陛下说,只允许她一人刺杀,不让我等插手,可没有说,旁人刺杀也算。”


    “若是有旁人出手,我等便可现身保护陛下。”


    “而陛下将与她的赌约,公之于众,或许就是想让燕国的江湖势力,都来暗中相助于她。”


    “届时,她刺杀不成,若帮手现身,我等可趁机一网打尽,如此一石二鸟之计,怕是也就只有陛下能够想到了。”


    听到他的这番话,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首先,陛下与女帝之间的赌约,其实就是想昭告天下人,彰显大秦的仁德之心。


    毕竟,陛下对于刺杀他的人,都能够如此包容。


    更遑论是天下百姓?


    其次,若有人帮助女帝,一同刺杀陛下,暗中保护陛下的护卫,便可趁机出手。


    将那些只会躲藏的燕国江湖人一网打尽。


    这岂不就是一石二鸟?


    看着众人吃惊的表情,陆游也觉得自己想对了,继续说道:


    “前些日子,陛下在晋土民间的名望极差,最近这段时日,出现了一个民间教派,教导百姓信仰于陛下。”


    “估计,这正是陛下的手段,虽然陛下的名望在民间一天天好转起来,但是还不绝对。”


    “而借着那女子刺杀陛下之事,对外宣传,肯定能够使百姓从心中认为,陛下就是一代仁君。”


    “也能与那民间教派宣传陛下仁善之心不谋而合,如此双管齐下,陛下的名声,岂能会差?”


    听到他说了这么多,众人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了。


    杀勋贵——名声变差——民间教派宣传陛下仁善——与女帝之间的赌约...


    这些事情,就像是一卷珠帘,大珠子串小珠子,环环相扣。


    似乎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细思极恐啊!


    “陛下英明!”许褚由衷感慨一声。


    众人此刻都很惊讶。


    他们此刻才算是知道,他们只是站在第一层去想事情。


    而陛下已经站在顶层俯瞰芸芸众生了。


    就这种谋略与思维,天下间谁能与之相比?


    不愧是我大秦的千古一帝啊!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外宣传,说陛下与那女子之间的赌约,其实是想给刺客们一个‘生’的机会。”


    “而陛下不对刺客下杀手,反而要杀那些晋土勋贵,其实就是陛下从来不在乎个人安危。”


    “陛下将百姓的命,看待的比自己重要,所以,陛下可以容忍别人刺杀他,但是绝不能容忍有人欺压百姓。”


    陆游说到此处。


    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点起头。


    -------------------------------------


    燕国出兵的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咸阳城里。


    此刻,朝殿之上。


    百官巍然矗立。


    正在一同商议对付燕国之事。


    所有人都是觉着,这一次,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


    “此前燕国江湖人来晋土捣乱的事情,因为涉及江湖而不涉及庙堂,咱们朝廷无法公然出兵讨伐燕国。”


    “可是如今,他们却主动来找咱们的麻烦,这无异于是给了咱们出兵讨伐燕国的理由啊!”


    “没错,咱们应该一鼓作气,出动百万大军,荡平燕国!”


    “...”


    要是搁以前,他们肯定会想说,积蓄实力最重要,应该与燕国和谈。


    再不济,也会给出一个边谈边打的折中法子。


    但是现在,没有人再说和谈的事情。


    就连左相秦桧都觉得,此时应该伐燕!


    是时候要让天下人看一看,大秦,绝对不是谁想欺负,就能欺负的了。


    甚至不止是不受欺负,还要欺负别人!


    然而,就在百官满怀壮志的时候,嬴渊的消息却传来了。


    只见一名斥候,单膝跪倒在妲己面前,抱拳道:


    “陛下有旨,对燕国出兵之事,暂不出兵应对。”


    随后,他便双手捧着圣旨。


    紧接着,百官一片哗然,


    “我不会耳朵出问题了吧?陛下居然不伐燕?”


    “如此大好时机,要是错过,就不再有了啊!”


    “是啊,燕国好不容易理亏一次,咱们师出有名,必胜啊!”


    “...”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曹操走到那名斥候跟前,接过圣旨,看完之后,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妲己,点头道:


    “皇后娘娘,陛下的确是这个意思,圣旨无误。”


    一时间,包括妲己在内,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咱大秦兵强马壮,何惧燕国?”


    “陛下骁勇善战,乃是马上皇帝,肯定不会怕了燕国,应该是别有深意。”


    “别有深意?你倒是说说看,陛下有何深意?”


    “...”


    整座朝殿内,顿时吵成一团。


    “诸位臣工,这里是朝会,不是闹市口,你们若是想吵,就出去吵。”


    妲己缓缓开口,才使得朝殿内安静下来。


    随后,她继续开口道:“有谁能像本宫说一说,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她对此很是费解。


    百官们相互对视,可始终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可见,他们也无法理解嬴渊的决定。


    就在这时,站在百官队列最后方的一人,缓缓出列,向妲己与曹操深深作揖道:


    “皇后娘娘,丞相,卑职倒是有一些见解,但不知该不该说。”


    闻言,妲己看向曹操。


    后者作揖道:“启禀娘娘,此人叫做李斯,乃是我相府属官。”


    说白了,就是秘书。


    像这种朝会,按理说属官是没资格来的。


    但他毕竟是相府的属官,随身带着各种国家机密,要为丞相与皇帝商量国家大事时,随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妲己直言道:“李斯?你有话就直说,本宫恕你无罪。”


    “诺。”


    李斯深知,到了他表演的时候了,他也不知,自己的猜测对还是不对,但他认为,皇帝陛下应该是这个意思,


    “娘娘,卑职只是一家之言,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娘娘与诸位大臣海涵。”


    “我大秦如此兵强马壮,有侵吞列国,东出天下之力,可唯独尚缺一样东西,不知诸位大臣觉得,会是什么东西?”


    此话一出,诸葛亮便试探性回应道:“民意?”


    李斯点了点头,向他抱了抱拳,然后又看向百官,继续说道:“诸葛大人所言极是,我大秦尚缺的是民意。”


    “列国皆视我大秦为虎狼之邦,若我大秦趁此时机攻打燕国,恐怕会让列国百姓觉得,我大秦早就再等这样一个时机了。”


    “届时,我大秦在列国民间的形象,便会一塌糊涂。”


    话音刚落,便有人冷哼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大秦只能被动挨打?”


    李斯瞬间摇头道:“非也,陛下在圣旨中说的很明白,‘应以和为贵,不可出兵伐燕’,什么是和?两家修好为和。”


    “然而燕国已经出兵,是和吗?显然不是,为了达到这个和的目的,又不能出兵,只能派人去议和,通过外交的手段,使燕国撤兵。”


    有武将不屑道:“燕国的野心,不比咱秦国小,他们能撤兵?鬼才信。”


    李斯又缓缓开口道:“将军所言极是,然而,燕国撤不撤兵,都不重要。”


    “卑职听说,陛下在晋土的名声非常不好,进而被列国传为暴君。”


    “试问,我大秦为虎狼之邦,陛下为暴君,如此不得民意,如何能够东出平定列国?”


    “诸位大臣先别着急动怒,方才娘娘可是说了,无论我说什么,都赦我无罪。”


    “既然不得民意,就无法平定列国,那么攻伐燕国一事,便注定无功而返。”


    “可若我大秦向列国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与燕国不停议和,最终,却仍是无法阻止燕国的军队践踏在我大秦的领土之上。”


    “届时,在列国民间,又是谁对谁错?”


    “我大秦以及陛下,一旦在民间有了仁善之名,顺应民意,那么覆灭燕国之日,还会远吗?”


    听到他的这番长篇大论,所有人都懵了。


    他们深深思虑,觉得很有道理。


    或许,陛下真的是这个意思!


    陛下好有远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