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推行新法

作品:《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可皇帝每天吃的御膳,却又不能少咯,少了那尚膳监就会受到责罚。


    尽管秦川交代过简单些就好,可...真的简单了,就算秦川不责罚,那些身边的人呢。


    皇帝吃不完的膳食,是不会倒掉的。


    而是会被身旁的宫女太监们分食,所以尚膳监才保持着每顿饭几个菜一个汤,既不简单也不奢华。


    夜幕低垂,宫殿内的烛光摇曳,映照着秦川和武则天的身影。


    秦川身穿华贵的龙袍,坐在一张雕花红木茶几旁,轻轻品茗。


    秦川眉宇间透着深思,他轻轻放下茶杯,凝视着武则天,柔声开口道:“此次朝堂之事,我是否做得恰当?”


    武则天端起茶杯,优雅地抿了一口,微笑道:“夫君之智谋,岂是臣妾可比。”


    “可如今南北之事,各地藩王表面安分守己,可暗地里早已暗潮涌动...就连这朝堂之上都不安分了啊...”秦川看着殿外,幽幽地道。


    武则天轻轻抬头,看着秦川紧皱的眉头,有些心疼的道:“陛下,龙体要紧...那些事情自然是有解决的办法的。”


    秦川看了看武则天,倒是没有再继续想下去。


    他无法控制所有人的想法,那么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修桥铺路,丈量土地,盐,铁这些全部都要弄。


    至于藩王,如今他倒是不怕,只是担心若是内乱,那些异族会如何....


    秦川温柔地抓住武则天的纤细手指,轻声道:“不早了,去休息吧。”


    两人的目光交汇,渐渐地,只有微弱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秦川忍不住轻轻拂过武则天的脸颊,满含深情地道:“皇后,你真美。”


    武则天柔情似水地望着秦川,一字一顿地回应:“陛下...歇息吧。”


    说完,便拉着秦川向着寝殿走去。


    而张让几人也是非常识趣的退了下去,站在门口守护着。


    .......


    慢慢地,夜深了,月亮高悬在宫殿的屋檐上。


    相互依偎着,相拥入睡。


    时光在沉静的夜晚悄然流淌,纵情享受那男欢女爱的美好时刻。


    翌日清晨,秦川起床伸了个懒腰,显得神清气爽。


    “陛下。”


    张让看着秦川出来,连忙递上一碗汤药。


    秦川倒也没问,张让头顶上显示的95忠诚度骗不了人。


    接过便一饮而尽了。


    “不用上早朝就是爽啊。”


    秦川在心中暗自欢呼。


    如今朝中官员,大多都是自己人,上朝倒是无需每日勤勉。


    况且,那些个商人用金银铺路收买的官员,自己还没有惩处呢。


    算了,先见见张白圭他们吧。


    秦川思路清晰后,便悠哉悠哉地向着乾清宫走去,也不急着接见大臣,而是先安稳地吃上一顿早膳。


    随后,才让张让去通知张白圭,王安石,和珅和龙二几人。


    他要推行新法,在南方一地推广,至于北方各地嘛...董卓与赵匡胤不除,或者不忠心于自己,那即使自己想推广,也无法推行下去。


    但南方等地不同,现在那里没有世家,没有乡绅,有的只是百废待兴,和安分守己的老农。


    如今的百姓,刁民不多,都知道感恩。


    况且大雪龙骑也告诉过那些百姓,他们是皇帝的人,因此要说现在大武朝那里的百姓对秦川最是感恩,那必然是南方一带。


    就在秦川思考之时,张白圭,王安石,和珅和龙二等人便到了乾清宫外。


    “陛下,几位大人都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


    张让转身,高声道:“宣吏部尚书张白圭,吏部左侍郎王安石,户部尚书和珅,南镇抚司指挥使龙二,觐见。”


    等张让将一串名字报出后,四人便一齐走了进来。


    看到秦川后,四人一齐高声道:“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川抬了抬手,轻声道:“诸爱卿,起来吧,张让,赐座。”


    几人都是秦川的心腹,赐座倒也没什么。


    可张白圭等人还是连忙摆手道:“陛下,万万不可,我等受之有愧啊。”


    “无碍,坐吧,今日召你等前来,是朕有几件事,需要和你们议一议。”


    就在几人说话间,已经有几个小太监拿着椅子走了进来,放在了四人身旁。


    龙二没怎么推脱,他是第一个坐上去的,随后便是和珅。


    张白圭和王安石两人,看他们都坐下了,又看了看一脸笑意的陛下,便也坐下了。


    等几人坐定,秦川这才道:“张爱卿,朕听闻你和王爱卿两人新法之事,如今可有定论?”


    张白圭和王安石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之色。


    新法,那可是两人都向往的东西啊。


    秦川端坐于御案之上,面色严肃,眉宇间透露着一丝英明,语重心长地说道:“变法之举,乃国家大计,需谨慎从事。丈量全国土地,务须以公平为准绳,以百姓为出发点。”


    听到丈量全国的土地,张白圭的眼神亮了,他早就知道他们私下谈论的事情,陛下一定知道。


    想到南方初定...这是时机到了吗。


    张白圭抿着嘴,皱起眉头,“陛下明鉴。丈量全国土地,需得细致缜密,以免误差引发社稷之忧。”


    王安石也附和道:“官吏考成法,必需严明公正,以考绩取代世相,方能克服权谲。”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此刻的王安石与张白圭,一点私心都没有。


    他们满脑子都是如何将这个新法完美地推行下去,想象着其中的难度和一些弊端。


    任何新法,推行之初都会遭到反对,甚至会有很多的弊端。


    但眼下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南方各地的世家,乡绅,已经被陛下清理干净了。


    而那些百姓们,也都对大雪龙骑感恩戴德,对朝廷感恩戴德。


    这个时候推行新法,反抗的声音会小很多。


    弊端倒是也无碍,可以一边推行,一边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