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第二锦囊

作品:《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赵宏抚掌,“这计策好,只不过,宫内的太监和侍女全都被清除出去了,她身边全都是女兵,哪个男人能靠近?


    再好的计划,不能靠近她,又有何用呢?”


    穆皇后也道:“那死丫头恨极了我们,肯定不会轻易上当的。”


    赵旻冷笑道:“有几种办法,一种办法,散播谣言,就说赵蒹葭要杀了那些进京的将军。


    那么有两种后果,抗旨不尊,后果就是被打为叛逆。


    要么进京,但是提防着。


    咱们在汴京还是有些人的,完全可以想办法混入皇宫。


    打击她的威信。


    到时候要母亲配合,接近她,若是能让她被‘叛军’掠走,然后被欺辱,咱们就拿捏住了这个把柄。


    但很大概率,她会报复咱们。


    所以,要让那些女兵看到,她被人羞辱了。”


    “不行不行,太冒险了。”穆皇后不住的摇头,她可不想涉嫌,说的好听,但是执行起来太难。


    “的确不妥,如此大的计划,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赵宏摇摇头。


    赵旻笑了笑,“这偌大的汴京王宫,是仅靠五百女兵就能镇守的住的吗?


    想要进来一些人还不是轻而易举?


    那些采花贼,是鼓上蚤,梁上英雄,摸进里面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再想办法下一点佐料,那......可就有看头了。”


    赵宏点点头,“这个好,风险小,也不容易暴露我们!”


    穆皇后也道:“此计甚好,到时候我装病,想办法把她骗过来.......”


    她补充了计划。


    两人听后,都是不住地点头。


    只有懵懂的阿续愣愣的听着母亲跟两位哥哥说话。


    深夜,赵蒹葭翻看完了张威送来的情报,也觉得头疼。


    西岭爆出方珏和匈奴人勾结。


    来之前陆源就给了她一个准确的情报,方珏的确已经叛变。


    但是因为暗部的介入,导致方珏和匈奴人决裂。


    现在的西岭的局面倒是稳定,十五万大军入驻西岭,方珏根本不敢露头。


    匈奴人吃了败仗,龟缩白玉京不露头了。


    他们也不杀人了,实行和大景一样的策略,可笑的是,那些人纷纷称赞匈奴人。


    白玉京那些世家大族,把控舆论,将所有的过错都撇给了赵氏,套用赵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言论。


    把匈奴营造成逐鹿者和救世主。


    并且将匈奴跟两百多年前的荒族做了区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掩耳盗铃。


    可偏偏这些人信了!


    这就是匈奴人聪明的地方,两百年后再复出,心是荒族心,可身却是匈奴身了。


    那一套套的言论,把众人忽悠的晕头转向。


    现在西岭军粮告急。


    要求王庭支援。


    赵蒹葭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这么一个烂摊子。


    那可是几十万人的军粮,少说也要百万石粮食。


    而国库内,也仅有百万石粮食。


    支援西岭,汴京的禁军,龙骑,就要饿肚子。


    而杨涛免除了今年的夏税,与民休养生息。


    赵蒹葭手指敲击在桌面上,不由的想到了陆源给她的锦囊,说是碰到难题,可以打开。


    想到这里,她急忙拿出了第二个锦囊。


    “这里面会是什么?”


    赵蒹葭从里面再次拿出一张纸条,“免粮税,除徭役,定民心。


    打地主,灭世家,杀猪分肉,均分田,权要,粮更要!”


    她细细思索纸条上的内容。


    前一句,她能理解,既是与民休养生息,更是稳定国情,助长她的威严。


    但是,这个粮税要怎么免?


    是免几年,还是一次性免除。


    徭役也是一样。


    以大乾现在的情况,哪怕只是免除一年的粮税,明年朝廷就得崩溃。


    以前好歹还能用粮食抵扣俸禄,厚着脸皮还能推延发放。


    要是彻底免除,后继无力,国家等着崩溃吧。


    她扶额,一咬牙,“既然陆源这么说,肯定有后手,我要相信他,大秦不也免除赋税了,徭役不也没了?


    那就彻底减免粮税,哪怕大乾彻底亡了,在亡之前,也让百姓过几天好日子!


    至于徭役,就从监牢罪犯中选取,非杀人者,可通过徭役来减免罪行。


    取消贱籍,连续三年服徭役,便可给与平民身份。


    而普通百姓,再不用缴纳农税和徭役。


    若是能打赢匈奴就好了,抓他几十万人,国内的徭役难题,迎刃而解。”


    想到这里,赵蒹葭幽幽叹了口气,又继续思索下一句,“打地主,才能均分田地,灭世家,才能真正掌控权力,才能让国库充盈,不伤平民的情况下,凑齐军粮。


    这也是大秦的国策,虽然陆源嘴上没说,但一直在暗地里消灭世家门阀带来的影响。


    既要为他开疆拓土,那自然要把这些人提前清理了,让他安安稳稳的就接手大乾。”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将小纸条塞回了锦囊之中,双手抻着下巴,开始想念欢欢,想念......陆源!


    这男人,神机妙算,好像什么都提前算到了一样,就连她会碰到什么困难,都提前为她准备好了应对办法。


    “这世上破破烂烂,可总有人,缝缝补补!”


    曾几何时,赵蒹葭身居皇宫大院内,只觉得内心不安焦虑,压抑的情绪让她数年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那种不踏实的感觉,如影随形,让她很没有安全感。


    而此刻,她依旧独身一人在王宫里,可却没有半点的忐忑。


    有的只是淡然和平常心。


    陆源牌靠山的好,只有她自己清楚!


    第二天,赵蒹葭便再次发布了几道诏令,取消全国农税,取消全国徭役,取消贱籍。


    三道诏令一经发出,汴京震动。


    所有人都以为赵蒹葭疯了。


    杨涛更是傻了眼,急忙入宫,“陛下,这三道诏令,为何不由中书省发出,为何不与微臣商量。


    若是彻底免除粮税,百官和全国将士的俸禄怎么发放?


    若有重大工程,谁来劳作?


    这是亡国之道,万不可取!”


    不少人都纷纷劝诫起赵蒹葭来。


    哪怕是取消贱籍这种好事,也有人站出来喷赵蒹葭。


    他们不是不知道诏令的好处,他们只是习惯性的否定赵蒹葭,不喜欢那种超出他们掌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