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先谈感情

作品:《新文创从1982开始

    听说有杂志社的编辑到家里来,张素珍再一次感到了惊喜。


    连编辑都巴巴的跑到家里找自己儿子,可想而知儿子在人家的心里有多重。


    不过不同于之前的那位女记者,张素珍面对这位编辑同志的时候,可没有那么放得开,不敢乱说话。


    她记得儿子之前说过,投稿到杂志社,必须要通过编辑的审核,才能发表到杂志上。


    然后文章发表了,才有钱。


    这等于说,编辑就是儿子的“领导”。


    所以,她觉得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免得一不小心冒犯了人家,以后儿子没办法过稿。


    “陈编辑,你坐,先吃,我待会儿就来。”


    晚饭做好,陈家林先把饭菜给母亲装上,让她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床上吃。


    然后又拉着傻二哥坐到小板凳上,把饭菜也给他装好,照顾着他吃饭。


    陈世聪默默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陈家林这忙前忙后的样子,看得出这应该是陈家林平时常做的,不然不可能这么熟练。


    这让他心里不免又升起一阵感慨:小小年纪,真是太不容易了!


    随即,他突然有点明白陈家林为什么会表现得这么老成了。


    老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有了那么多生活上的磨难,为了生存,不就应该比普通人更早更快的成熟起来吗?


    陈家林不知道这位编辑同志的内心那么细腻,能发散出那么多东西,果然不愧是文化人啊。


    前身其实不怎么干家务活的,毕竟是家里的老幺,父母心头的宝贝疙瘩,总是获得更多的优待。


    可他这几天干着干着,前一辈子的一些技能就被重新点出来了,很多东西自然也变得越来越熟练。


    好不容易让傻二哥乖乖的吃起了饭,陈家林自己终于可端起碗,他冲陈世聪笑了笑:“陈编辑,让你见笑了,家里就这条件,你将就些。”


    “不不不,这已经很好了!”


    陈世聪给自己夹了一块肉,笑道:“有鸡蛋有肉菜,这可不是随便能吃上的,陈家林,谢谢你的热情招待。”


    普通人家,不可能天天吃肉。


    一个星期能吃上一回,就算不错了。


    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煮菜起锅那会儿功夫,用筷子头刮一点猪肉,添点油腥,仅此而已。


    像陈家林今天做的这顿晚饭,绝对是特地加了肉菜的。


    这点世情,陈世聪还是懂的。


    陈家林闻言笑了笑,没吭声。


    他这一段天天吃肉,真心不是特地给陈世聪做的,他就是自己馋,无肉不欢。


    可他这憨憨的笑容看在陈世聪的眼底,却又使陈世聪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心里只觉得这真是个心思实诚的少年人。


    “陈家林同学,听说你还有个姐姐,对不对?”


    一边吃饭,陈世聪一边和陈家林闲聊起来。


    虽然长途跋涉赶过来的主要目的是约稿,可他毕竟是老编辑了,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


    反正人已经见到了,何必那么急急忙忙的直奔主题?


    倒不如多了解一下这位年轻的作家,和他多增进一点感情,才是这时候更应该做的。


    只要交情到了,以后约稿还是问题吗?


    “对,我姐在机械厂上班,每天很晚才能下班。”


    陈家林回答。


    “我看报纸上说,她是因为你父亲去世,不得不中途辍学的,是吗?”


    “是,我姐成绩很好的,她之前读的二中是我们江城市最好的两所中学,每年都能出很多大学生,可惜了……”


    陈家林无奈的摇摇头,随即抬头看向陈世聪:“陈编辑,你这一次过来,是想向我约稿的,对吧?”


    陈世聪怔了一怔,没想到陈家林居然会这么问。


    他都没准备那么快就把来意说出来,可陈家林却突然直接挑明,还真是让他有些意想不到。


    不过既然陈家林都问出口了,陈世聪的脑子很快一转,索性也点点头:“是的,我来是想向你约稿的……嗯,应该说,是我们《燕京文学》想向你约稿。”


    把碗筷先放下,陈世聪认真的看着陈家林:“陈家林同志,你对我们《燕京文学》有了解吗?”


    “了解不多,知道老舍先生是《燕京文学》的第一任主编,现在的主编应该是杨沫先生……嗯,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我是看过的。”


    陈家林随口回答。


    他对《燕京文学》知道的不多,这已经是他能说出来的极限。


    反倒是后来的主编王濛,他更了解一些。


    在后世,他读过不少王濛的文章和作品,也看过王濛的访谈,只是这时候不好多说。


    不论是杨沫的《青春之歌》,还是王濛的《青春万岁》,它们在种花现当代的文学界都算是绕不开的作品。


    对于后世学中文的大学生,这大概属于荐读书目,甚至连高中历史教材都有提及。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陈家林就有幸拜读过。


    听见陈家林这么说,陈世聪显得很高兴:“陈家林,看来你对我们是有一定了解的。


    你说得没错,我们《燕京文学》的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现任主编是杨沫同志。


    还有,已经与我们合并的《说说唱唱》,赵树理先生曾担任过主编。


    在阿巴阿巴的时候,国内大部分的文学期刊都停刊了,我们《燕京文学》也不例外。


    不过1971年后,我们就复刊了。


    可以说,我们《燕京文学》是在阿巴阿巴里复刊最早的文学刊物。


    陈家林,不是自夸,我们《燕京文学》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排在前列的。”


    这番话虽然有吹的嫌疑,不过水分倒也不算多。


    就目前来说,《燕京文学》由于地处京城,影响力的确很大。


    陈家林想了想,才说:“陈编辑,我对伱能到江城来找我约稿,我心里很感激,也很荣幸,只是我家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轻轻一叹,他又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挺需要钱的,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多写、多赚稿费,可是我才刚刚给《小说月报》发了一篇小说,现在怕是没有精力马上又写一篇了。”


    “哦?”


    陈世聪怔了一怔,随即追问:“新的小说?长篇短篇?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