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比个耶

作品:《六绳护主

    硬件打击足够多了。


    比钱财,李蔚珏三年前就有财力出去游学,现在负担他们四人的食宿用度也不费劲。


    比文凭,他们有的李蔚珏也有,他们没有的,李蔚珏还有。


    比功名,李蔚珏已是秀才功名,他们不是。


    但真若说李蔚珏自己能打这场官司吗?他还真没这份信心。


    版权官司,在大励朝史无前例,没有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李蔚珏也没有在古代当律师的从业经验。


    版权官司属于民事案件,而民事案件并不受衙门重视,“鼠雀细事”嘛。


    若还在现代,原告有原告的举证责任,被告有被告的举证责任,案件审理和判定相对轻松。


    可现在是古代,是大励朝,法治形态与现代完全不同,被告往往负有自证无罪的举证与证明责任。


    到别人地盘上跨省打官司本就没有主场优势,若被告拖延举证,会让官司陷入无休无止的状态。


    那即使原告再有理,也很有可能因案件拖延太久、拖垮原告财力而不了了之。


    所以,如何叙述事件的原委很重要,还要摸透当地官场情形。


    这些必须具有相关经验才能做到,而这正是李蔚珏的短处,四位讼师的长处。


    但是!


    吹牛不能露怯,李蔚珏坚决不会承认这一点。


    所以他说出自己参与草拟《版权保护令》。


    意思是这条法令具体是怎么回事我比你们更了解。


    你们几个再如何鼓唇摇舌,也得以律法为根本,而我,就是制定这条根本的人。


    果然,这句话瞬间堵住四人的嘴,心态瞬间摆正。


    万讼师陡然出手,一串烤兔被他抢了去,接着是高讼师、钱讼师、邓松师……现在能好好说话了。


    第二日一早。


    下了一整夜的雨在黎明时停了。


    四位讼师竟破天荒早早起床,在白彙把早餐做好的时候,他们都已穿戴齐整,个个精神饱满。


    与以往路上需要黄酉提醒起床、起床后还要发一阵起床气的状态完全不同。


    李蔚珏认为他们如此表现,是因为昨日被自己真诚的“谈心”所打动,但骆毅坚决不同意:“分明是被打击得不得不老实。”


    其实李蔚珏是对的。


    昨晚“谈心”内容的真正展开,并非围绕李蔚珏“参与”拟定《版权保护令》,而是为什么会参与。


    自然,李蔚珏不能说那就是他独自写的,而是说——《版权保护令》是知县大人对文人士子创作热情、权益的保护;


    是对“文以载道”的支持;


    是对学问传播和交流的促进;


    是为繁荣和发展相关行业的经世济民之创举。


    如此一来,但凡读过书、且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都能听出此次出行的重要性——这场版权官司,关系着知县大人的晋升之路。


    那必须慎重对待呀!


    因为慎重,他们再无怠惰之心,吃完早饭就上路。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老夫妻,也终于能抱头痛哭一场了。


    他们最后的粮食——黑豆,已经被那家该死却偏不遭雷劈的人家给喂了马。


    他们积攒下买粮食的银钱,也悉数被那个该死却偏不遭雷劈的丫头片子给讹走了。


    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哟!


    再如何哭,日子总还得过,被雨水泡了的衣裳要拿出去晾晒。


    在收拾那湿漉漉的衣服包裹时,自己的包头巾出现在包裹底下,里面的银钱不但一个子儿没少,还多了一锭五两的整银锭。


    墙角淋不到雨的地方,还有两袋谷子和面粉。


    满墙的神佛哟,保佑那个偏不遭雷劈的丫头片子再来住店吧!


    ***********


    讼师们都知道配合了,路上行进速度也快了不少,


    这次依旧在承高村歇脚。


    一是因为骆毅说,既然来冀兖府,就去看看那些被救下的姑娘们,两年多过去了,也不知她们过得怎样。


    其实她更想得知代晓初的消息。


    虽然李蔚珏烦她,但骆毅想,李蔚珏一个土著公子哥儿,怎能体会她这个穿越人士牵挂“老乡”的心态?


    二则是想爬一趟泰山。


    如今四月份了,正是花红柳绿、景色怡人的时节,泰山上香客应该很多。


    尤其是达官显贵的人家应该能遇到不少,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情世故,或许对李蔚珏打官司有好处。


    三则是再过几天胡泽胤需要应召去给碧霞元君当服务员,正好就近。


    承高村基本上租不到合适的院落了。


    人太多,二百多户人家,家家客满,上次住的张氏家二十三间房全都租出去了。


    要不是村长认出鲍魁他们,热情地把他们招到自家,还真就没地方租住了。


    村长家房子大,可即便这样,也是只腾出“床位”而已。


    骆毅和白彙与村长老伴住一屋,鲍魁、李蔚珏和四位讼师挤一屋,村长去儿子们屋里挤。


    胡泽胤和黄酉则睡马车。


    李蔚珏对骆毅的打算很支持,但对重要性排序有所不赞同,对他而言,了解本地人文是第一位,阿胤应召是第二位。


    第三位嘛,可有可无,最好杂事多些,让小丫头忘记代晓初。


    但怎么可能?


    既然计划是骆毅定的,自然如何爬泰山就是她说了算。


    所以第二天直接“兵分两路”:李蔚珏与四位讼师按他们心意爬山去,其余人陪同骆毅去半山腰道观看望那些姑娘们。


    但也有点小争执——


    胡泽胤说:“我负责爷爷和小妹的安全,阿酉陪阿珏去吧。”


    黄酉说:“你本事大,你去陪阿珏,他们可是县里派出来的人,很重要,咱家人我保护就够了。”


    胡泽胤:“就因为我本事大,才要负责家里人!”


    黄酉说:“小妹习惯我照顾了。”


    胡泽胤:“爷爷和小妹都习惯我照顾。”


    李蔚珏:“我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可惜没人理他。


    黄酉、胡泽胤相持不下,一起看向白彙:“阿彙,你什么意见?”


    白彙看了看骆毅,回道:“你们两个石头剪子布。”


    或许,这是比较快速而公平的解决办法,所以胡泽胤和黄酉都同意了。


    胡泽胤给骆毅传音:“小妹,我出什么?”


    骆毅哪儿知道他该出什么啊,但想了想,若是自己,可能习惯性出剪刀手,拍照常用姿势嘛,便悄悄比个耶。


    但是……


    黄酉出了个……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