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让他当个大地主呗(求追读!)

作品:《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

    朱元璋扫了眼还跪在那里的李善长。


    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说道:“韩国公,你也先起来吧,听一听老四怎么说。”


    而对于突然冲进来的朱棣,李善长还是有些懵的。


    但是看刘伯温和太子好像都理所当然的样子……他觉得还是听话先站起来罢。于是李善长犹豫了片刻,颤颤巍巍地想撑起身子。


    结果却眼前一黑,跪久是始终还是有些不适,幸好朱标看他不是很对劲的样子,连忙上去扶了一把。


    “太子殿下,臣没事,没事……”


    这点小插曲,并没有打断朱元璋的节奏。


    他看李善长被朱标扶到一边后,又给了朱棣一个眼色。


    朱棣自然知道他老爹是什么意思……反正没有怪自己莽撞闯进来就好……


    不过大哥也在,老爹揍自己好歹还有人护着……


    至于说情况……他只觉得有点复杂,所以沉思了片刻才把思路整理好。


    “父皇,朱哥他……”他下意识地唤了声,却也意识到了这称呼实在不妥,于是连忙改口:“朱安宁对耕种之法确实是有经验的……”


    他把下午耕种的事情,包括泥肥之类的小细节,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不敢有任何遗漏。


    朱元璋则在仔细地听着他儿子的讲述。


    待到朱棣讲完,他才抬起了眼皮,开了口。


    “有种庄稼的把式,而且还会用河泥来代替粪肥,看来这朱安宁没有说空话……老四,等朱安宁的宅子建好,你也住进去吧,诚意伯的孙子刘畾,和刘廌过些时日也过去一同耕作,这事,关乎到百姓,关乎到我大明千秋万代,不可小视!”


    “儿臣明白!”


    朱棣是赶忙领命了。


    而听完朱棣描述的李善长却不淡定了。


    他只觉得这短短的一个多时辰里,怎么就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燕王!燕王!”他顾不上朱元璋还在这里,也不顾才站起来的自己还在头晕眼花,急忙叫了出声:“十石?!”


    作为曾经的起义军后勤大队长兼内政一把手,他对粮草数字可敏感得很。


    听到刚才燕王说的十石粮食,他还以为是有十石粮草要干嘛,然后再听下去那是越来越不对劲,最后才回过味来,是亩产十石!!!


    “燕王莫要说些妄语……哪能有亩产十石的作物啊!”


    后勤大队长反应很大。


    而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除了他,好像其他人都没什么反应……


    也就是,他们都知道?!


    朱棣看了一眼他老爹,看他并没有什么反应后,才壮着胆子和李善长解释了起来:“韩国公,那番薯和土豆,是由我种下的,具体的产量,需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知晓……而且,我觉得,朱安宁,他说的是实话……”


    “哦?你才见了他一面,就这么相信他了?”这时,朱元璋才开了口,只见他笑了笑,看向了朱棣。


    而朱棣,却也没有正面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回父皇,今日你遣我前去不是让我顺道问他是否有出仕的想法么。”


    朱棣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已经放在袋中许久的纸张。


    那是朱安宁趁朱棣还在吃东西时,回房车里找了张纸写下来的桃花庵歌。


    没有当着朱棣的面写是因为……他不太会写繁体字,虽然会看……


    幸好电脑插件里有简繁转化功能,不然真下不来台了。


    他又不能把水性笔给朱棣用,一古人哪会握这现代笔。


    所以,才有了这张纸,这张朱棣请求的写有桃花庵歌的纸……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长长的诗歌,被接过纸张的朱元璋念了出来。


    场中的众人,由皱眉,变成了惊叹。


    简单的诗词,没有什么花团锦簇的描写,也没有极尽华丽的辞藻。


    但是却如此地有韵律。


    一个在草房边尽情享乐,不问世事的形象,就这样铺陈到了他们的面前。


    潇洒,写意。


    刘伯温更是久久不能回神。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喃喃自语着,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作为元末的神通,刘伯温可是明初最顶级的文豪。


    他辅佐朱元璋取了天下,早已功成身就,偶尔也会有隐退的想法,而朱安宁抄唐伯虎的这桃花庵歌,不就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么!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呼,安宁小弟,比我们想得要洒脱得多啊,如此洒脱,却还心怀天下,愿意献上番薯土豆这等宝物。更不用说那旷古绝今的内阁制了……我等……我等真的自愧不如啊。”刘伯温,长叹了口气,里面带着纷乱的情绪。


    李善长虽不是刘伯温这种正儿八经的科举天才,但也是一等一的文人。


    他也同刘伯温一般,又重复了几遍诗词,只觉得,这作者,真乃神人!


    四人一时间都有些沉默。


    最后还是朱标长叹了一口气。


    “看来,这朱安宁,对做官,确实是没什么想法……新粮的事情还未定,暂且不表,但是这献策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啊。”朱标,转头,看向了他父亲。


    意思很简单,有功,就要赏,但是这人又不想做官,该怎么赏。


    “啧,这家伙真是油盐不进啊。”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他学习的本领可是如开挂般地强,要品这桃花庵歌的味道,他老朱还是能砸吧得出味道的:“要不咱就把那附近的田地找个由头都给他吧,这几日听他说过,不就是想当个地主么,咱就让他当个大地主,哼……”


    这一声哼的意味,带了点不爽,但是更多的是无奈。


    今儿听了这桃花庵歌,他是更喜欢朱安宁了。


    这小子可真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