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可以突破了

作品:《神门

    神门正文第三百一十二章可以突破了?论年纪,苏青虽然年青,但是,也比方正直要虚长几岁,论官衔,两人同属正四品朝臣,而且,苏青还代掌着御书院督御使的实权。


    怎么看……


    孺子可教这四个字从方正直的口里说出来,都有些古怪。


    但方正直偏偏就用了,而且,用得还很淡然,很平和,要不是那张略显稚嫩的脸,朝臣们还真以为那是一个长者在对晚辈的训诫。


    苏青没有再开口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再开口,一定是骂人的话。


    一个人可以有着超强的忍耐力,但是,任何人的忍耐力都有一个极限,苏青是人,所以,他亦有极限。


    方正直其实还挺想再多说几句的,最好是能激得苏青在地上翻滚,然后,在白玉广场上如同泼妇骂街一样狂放。


    可是苏青不说话,他便无法再说下去,因为他得讲究素质。


    一个文人的素质。


    南宫浩同样没有再说什么,将手中的答卷交到了封卷的御使手中,随即转身,离开书案,穿过一个个才子们,朝着皇宫大门口走去。


    衣角间那片片鲜红的枫叶印记被秋风吹起,翻卷起来,一丝红艳染在衣间。


    所有的才子们眼睛瞬间就瞪大了,因为,他们看出来了,南宫浩衣角的印记并不是真正的枫叶,而是鲜血,像枫叶一样形状的鲜血。


    南宫浩从何而来?


    他的身上为何会带着鲜血,而这鲜血为何又是枫叶的形状?


    才子们不知道。


    不过,圣上林慕白却似乎并没有意外,只是静静的望着渐渐离去的南宫浩,眼神中带着一种思索的意味。


    ……


    殿试的文试终于结束。


    放榜的时间定在了五天之后,地点,皇宫‘诏宣殿’,那是每一代的帝王离世,或者登基宣诏的地方。


    这本该是每一代帝王祭奠和缅怀先祖的地方。


    可自圣上林慕白登基之后,便将殿试宣榜的地点定在这里。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诏宣殿就应该是帝王的所在。


    帝王,之所以称为帝王,就是因为他是真龙,他是圣天子。他不同于凡人,便不可能与凡人在同一个殿堂内得到荣誉。


    这些人中便包括了上一任的礼部尚书。


    他曾经陈列出历朝历代帝王的事迹。并言明了中其中十二项的礼法不合,希望圣上林慕白可以收回这道旨意。


    不过……


    并没有什么卵用。


    圣上林慕白坚持,他在很认真的看完那十二项礼法之后。很淡然的说了一句:“朕觉得并无不妥。”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诏宣殿成为了殿试宣榜的地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见证了一届又一届来来往往翘首企盼的才子们,直到现任的礼部尚书上任。也没有改变过。


    这里是大夏王朝最令才子们向往的殿堂,同样的。也是皇宫中守卫森严的重地之地。


    而今天,诏宣殿的灯火却亮了起来。


    这并不平常。


    因为,这里的灯火只有在帝王登基。一年一度的祭奠,或者两年一次的殿试宣榜时才会亮起。


    但今天他就是亮起了灯火。


    那么,便只有一个可能,在诏宣殿中的人是一代帝王。


    诏宣殿内的布置与其它皇宫中殿堂的布置有些不太相同,如果说其它殿堂之中布置的格局讲究是金碧辉煌,那诏宣殿便是清烟了了。


    一缕一缕透着檀香的气息充斥在诏宣殿的殿堂之中,闻之令人提神。


    古色古香的长案上,摆放着一份又一份密封好的答卷。


    作为帝王,圣上林慕白应该是日理万机,政务繁忙,他并不需要亲自审阅这些答卷,而事实上,在往届时他同样是这样做了。


    很简单的方法。


    他只需要召集八位大臣,由八位大臣逐一审阅,将前十名甚至前二十名的答卷交到他的手里,再由他来定夺三甲便可。


    可这一次,圣上林慕白没有这样做。


    近二百份答卷的审阅量是惊人的,但圣上林慕白还是审了,而且是亲自审阅,从殿试的文试结束后到现在晚夜的星火。


    五个时辰的时间,他一直坐在诏宣殿中,没有离开过一步。


    有些不合道理。


    而且,最主要的是圣上林慕白并没有选择熟悉的御书房,而是将审阅的地点定在了诏宣殿之中。


    秋的夜,有些微凉。


    诏宣殿中的灯火依旧点着,炎京城内的灯火同样很亮,一点一点,与夜晚的星空汇聚在一起,如同倾落到凡间的银河一般。


    端王府中的灯火是亮着的,一个个人影在端王府中穿梭。


    东宫太子府中的灯火同样是亮着的,一辆辆马车驶过府门,留下一个个穿着朝服的朝臣们。


    平阳府中的灯火倒是暗了下来,而且,暗下来的灯火中并没有人影,说明平阳出府了,半夜三更的出了府。


    至于去做什么?


    无人得知。


    ……


    天道阁,高耸入云,山峰陡峭,如果在天道阁的峰顶上观赏夜空的繁星,必是最能感受到繁星光芒的地方。


    而此刻,一袭粉裙,一支碧簪,一双眼亮的眼,就这样静静的站立在天道阁的主峰峰尖之上。


    她赤着足,踩在一块山石之上,仰望星空。


    而在她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少女,身上披着有些微厚的小袄,脖子上搭着一圈灰白色的绒毛披肩,但即使如此,依旧让她紧紧的抱着双手,嘴唇微微的颤动着。


    秋意微凉。


    那是指山下,在天道阁这样的地方,秋意便是深凉,凉得入骨,凉得让人直哆嗦。


    只不过,少女却没有说话,因为,站在她面前的池孤烟没有说话,那么。作为侍女。她就必须不能说话。


    终于,池孤烟的头慢慢的低了下来,璀璨的星光在她的眼中亮起,或者说。那里已经不再是一道星光,而是一道银河。一道聚满星光的银河。


    月儿看着池孤烟眼中的那道银河,眼中有些羡慕,但是却没有嫉妒。反而充满了自豪,如果她在这个时候。站在了池孤烟的身边。


    “今日是殿试吧?”


    “是的,小姐,您这段时间一直都不关心外界的事情。所以,我便没有跟您提。”月儿听到池孤烟的话。立即回答道。


    “嗯……南宫浩参加了吗?”池孤烟轻轻的点了点头。


    “参加了。”


    “竟然真的参加了……”池孤烟的嘴唇轻轻的动了动,仿佛自言自语,又似乎在思虑着什么事情。


    “小姐。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吗?”


    “没用了,如果是南宫浩,那么这场殿试的结局便已经定了。”


    “小姐是觉得方正直会输?”


    “我不认为他会输,我只是想不到他赢的可能,所以,我无法去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个世界上还有小姐想不到的事情?”月儿明显有些惊讶。


    “是啊,比如这一件。”池孤烟轻轻的点了点头,目光渐渐的转向东方,在那里,是大夏王朝帝都的所在地,炎京城。


    月儿望着池孤烟的表情,心里有些微微的惊讶。


    自池孤烟下山之后,再回到天道阁后,整个人就像完全变了一样。


    再不问朝局之事,也不再如以前那样冷漠,偶尔还会和她聊聊天,谈谈修炼的方法,时不时还教教自己剑术。


    就像刚才的那句话。


    如果换成以前的池孤烟,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因为,就算是再难的事情,她也一定会想到解决的方法。


    “孤烟,恭喜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自远处传了过来,紧接着,一道身影便出现在池孤烟的身后。


    一袭白袍,一头白发,但脸上的皮肤却是光滑而红润,感觉上就像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样。


    “月儿参见阁主!”月儿看到身边出现的人影,立即叩拜下去。


    天道阁阁主‘沐清风’,一个真正站在巅峰上的人。


    “嗯,你天天陪着孤烟站在这里,光添几件衣服可不行,这里有块暖玉,你拿着吧。”沐清风的话音刚落,一块晶莹的方形古玉便落到了月儿的手中。


    “月儿谢谢阁主!”月儿马上叩头拜谢。


    “起来吧。”沐清风的手臂微抬,原本叩拜在地的月儿便站了起来。


    “师尊。”池孤烟眼神中的银河在这一刻消失无踪,转身对着沐清风施了一礼,神情间极为恭敬。


    “嗯,你既已感悟,当可突破了。”沐清风点了点头。


    “突破?师尊不是说要我压制境界打下基础,等到两年之后再突破吗?”池孤烟听到沐清风的话,似乎有些不太理解。


    “基础已固,再压无义。”沐清风摇了摇头。


    “明白了。”池孤烟点了点头。


    “如果为师没有猜错的话,南宫浩应该也突破了。”沐清风看了看池孤烟脚尖站立的方向,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道。


    “师尊是说南宫浩到了回光境了?”


    “对,不过为师猜测这件事情应该没有人知道,包括南宫世家。”沐清风微微点头,目光也看向炎京城的方向,很快,他的眼睛中便闪烁出点点光芒。


    那是灯火。


    就如同炎京城中亮起的灯火一样。


    池孤烟没有说话,她只是静静的站立在原地,微微仰头,再次望向天空中的点点星光,眼睛中再次出现一道璀璨的银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