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二百三十七)

作品:《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

    他们的行程才走了一半。


    新南越国在广州城销售的所有商品,还有这一次交易的税收数据等,已经被送进了长安城。


    大朝会上。


    文官们向皇帝谏言:


    就能给国库带来两百万贯钱税收的新南越国,可加强与之的贸易力度。


    家中已经用上了卷纸的大臣们,集体附议。


    难得上一次早朝的咸鱼鄂国公尉迟敬德,也出了列:


    “陛下,那小国的罐头真是个好东西,开罐就能吃,味道还挺好的!铁片罐子耐摔、好运送,要是真的能放上三年都不坏,用作军粮都使得。”


    想想昨晚他一顿饭吃掉的几个鲍鱼罐头,还真是肥美啊。


    平日只爱吃羊肉的,头一回觉得腥不拉几的海鲜,滋味也不赖。


    武官们皆附议。


    如今唐军们的伙食可都不差,就是最基层的士兵,一天差不多能分到两斤以上的粮食。


    茶叶、酒和各种豆类也在军粮行列。


    战时状态还能吃到驴肉、羊肉和少量的牛肉等。


    若是将各种肉罐头纳入军粮中,急行军的时候,可就便利多了。


    大唐武将们对这个南海小国匠人们的巧思,是真心敬佩的。


    虽然至今为止,军需部还没有将吉利服的面料给研制出来。


    但染匠们得了启发后,印染出了一批与丛林颜色可融为一体的麻布,用在丛林潜伏任务中,还是非常有效的。


    利国利民的建议,皇帝陛下自然都采纳了。


    眼下嘛,还有更重要的事要与众人商议。


    他挥了挥手,让总管太监端着托盘,把新南越国一百文一枚的铜钱、银币和金币,递给大臣们观赏。


    一刻钟后,方问:“众位爱卿,你们如何看?”


    如何看?


    只要不是眼瞎的,都能看出新南越国的这个钱币铸造有多精致。


    “陛下,盐铁院与地方工坊所铸的天元通宝,不及人家的黄铜铜币多也!”


    “他们的工匠手艺确实了得!钱币背面刻的兰花栩栩如生,正面的国主头像印得也是惟妙惟肖。”


    “现如今,西域各国和海外番商的们所用的货币,也都是金和银币。如此一来,新南越国的这些钱币就可以在各国通用了。”


    “.”


    君臣等人说的是钱币的事,却又不仅仅是钱币本身的问题。


    起因是。


    如今的钱币与布匹并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整个王朝钱币的流通和使用。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问题,还要追溯到隋朝末期。


    那时,政局混乱,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很大。


    朝廷长年累月的打仗,需要更多的钱币和物资来作为战争补给。


    在当时就发行了很多劣质的钱币,且还提高了不少币值。


    在这样的局面发展之下,整个社会中的钱币都不再值钱了。


    老百姓不再相信钱币,转而用货物交易。


    绕了一大圈,交易方式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时期。


    大唐王朝建立后,百姓们还是习惯通过布帛,来完成一些小的交易。


    日常生活中,用布匹来交易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是交税的时候,是必须使用钱币的。


    所以,百姓们还是得把钱币都存起来,用它来交税。


    钱币=税钱。


    却不用在市场上流通。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市场上流通的钱币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


    大唐的主流钱币,还是开元通宝铜币。


    黄金和银子,本为贵金属数量稀少,其流通性反不如铜币。


    百姓们又喜用两者来做首饰,就造成了两种贵金属材料的短缺。


    尤国主打破脑袋也没有想到,他们到长安城的第一天,就见到了传说中的天可汗陛下。


    天可汗陛下还与他商议了一桩大事——联合铸币。


    所谓联合铸币。


    是想铸造出,在大唐、大唐下属藩属国、以及与大唐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皆通用的金币和银币。


    皇帝陛下曰:“新南越国银币和金币的纯度、重量和铸造工艺都很出色,朕想把这个任务交与你们。


    当然,铸币所需的原材料与加工费,他们是一定会给足的。


    别的国家冶金也好,冶铜也罢,水平如何,尤国主不得而知。


    但,他可是为数不多几个参观过森宝郡地下冶金厂的人。


    那些个神奇的大机器,送进去的石头,出来的可都是提纯并压制好了的各种贵金属。


    半成的加工费,可是真不少了!


    他们的加工,完全不费人呢


    太极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长乐公主和豫章公主等人已经被尤大娘子的送来的礼物,震惊了。


    不是,玫瑰金镶珠圆把镜、铁力木百鸟朝凤的镜盒,外面镶嵌的珠光宝气,闪瞎了她们的眼。


    而是,她们头一回,如此清晰的从镜面里看清楚了自己的相貌。


    长乐公主眼都不眨的盯着圆把镜镜面里的自己:“这镜面是用什么制成的?可比铜镜清晰太多了!”


    豫章公主指着镜柄上的玫瑰金:“黄金有这样的色泽吗?”


    尤大娘子曰:


    “镜面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宝石而制,镜柄和镜框用黄金、铜、白银等秘法冶炼而成!工艺和工序相当复杂,三年时间也就制成了一百面。


    除了敬献给天可汗陛下的那一面特制穿衣镜。


    今次送到立政殿的有,玫瑰金镶珠圆把镜二十柄,铁力木镜盒十一个。


    其余的,我打算以一百两金和五百两金的价格卖去东市.”


    长孙皇后听了她的话就嗔道:“其余的镜面你尽管都送来太极宫,本宫让内务局的掌事大监给你照价付钱。”


    贵是贵了些,但人家这镜面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珍宝。


    就这几十面镜子,都还不够宫里的女人们分呢。


    尤大娘子:卖谁不是卖?


    几人说着说着,又把话题聊到了镜面本身。


    长孙皇后不由得感慨:“岁月不饶人,本宫确实老了,眼角的细纹在镜子里看着是这般的清晰。”


    “母后一点都不老,母后芳华永驻!”长乐公主噘着嘴撒娇。


    话是这么说,小姑娘心里却也有些为难。


    难道,日后她们也要从镜面中清楚的看见自己衰老?


    尤大娘子怎会没有预料到此情景?


    她可是平平无奇的经商小天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