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作品:《开局盘点十大女诗人

    汉朝是为了攻打匈奴,联合乌孙国,以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乌孙对于主动攻打匈奴并不感兴趣,他本身实力并不如匈奴,因此能防守得当就行。所以才有这个联姻推动乌孙向汉朝靠拢。而当时的乌孙王既有汉朝公主夫人,也有个匈奴夫人。


    但是,很快她就将眼泪擦去。旁边,她的侍女冯嫽安慰公主,还将公主的孩子抱来。如今,解忧公主按照乌孙的风俗已经改嫁过一次,跟现在的王也已经生了两儿一女。而这期间,冯嫽也凭借自己的聪慧,通晓西域各国的语言和风俗。


    “这次赠送国礼也完成的很顺利。”等到两人独处的时候,冯嫽又给公主汇报近况,她以使节身份代表解忧公主拜访邻国,为汉朝建立邦交。


    解忧公主笑道:“如今,他们都尊称你为冯夫人呢。”


    冯嫽并不害羞,倒是坦然笑了笑。毕竟当时她来到这里之前就读书识字,已明白前来这里的任务和意义。


    “乌孙右大将仰慕你,希望能够娶你为妻。你意下如何?”


    冯嫽思忖一番:“这倒是不错。乌孙右大将我也认识,位高权重,若能嫁过去,必定能成我们日后助力。”


    解忧公主笑道:“那你觉得他人怎么样?若你不喜欢……”


    冯嫽并没有回答,只看向解忧公主,眸光柔和,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后,两人一起经历五十载春秋。期间,在乌孙被匈奴攻打时,解忧公主曾经求助西汉朝廷。经此一站,匈奴由盛转衰,乌孙开始转向汉朝。


    而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公主长大后,跟着冯嫽到邻国游历学习,遇到了龟兹国新上任的国王。这次见面之后,龟兹国国王绛宾请求解忧公主,求娶弟史为妻,两人因音乐结缘,相伴一生。龟兹也仿照汉朝衣冠宫室,与汉朝结下深刻的友谊。


    唐朝


    孟郊此时已经年近五十,之前屡次考进士而不中,如今终于中了进士。而他来长安认识的韩愈,也颇为这个朋友高兴。开心不已的孟郊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次来考试,他也是因为母亲的劝导而来,毕竟多年的科考不顺,他对自己已经没什么信心。哪怕好友韩愈帮忙推荐,让他声名大噪,可是科考照样不顺。


    “恭喜东野金榜题名。”韩愈开心道:“你终于可以一展才华了。”


    孟郊也很高兴:“我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也很高兴,我打算回家告诉母亲。”


    孟郊母亲守寡后,拉扯大三个孩子,并一直鼓励儿子参加科考。如今,终于得到功名,孟郊也没有忘记回去禀报母亲。回去途中,他看到天幕所说,感念父母,怀念故土,感同身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别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十二年之后,曹操手握大权,听闻蔡邕之女仍然流落在外。他重金赎回文姬,乃使文姬归汉。这期间,文姬已经生下两个孩子。能够重回故土,重新见到亲人,文姬自然是愿意的。然而这也意味着,她此生大概率再也见不到两个孩子了。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母子离别其中哀痛自然不必言说,然而当年被掳走的还有同辈之人。她们此生都回不了家乡了,羡慕我可以离开这里,终于可以回家,悲痛哭泣声令人悲痛欲绝。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不由看向两个还幼小的儿女。如今,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李世民悲痛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尚且年幼的晋阳公主和晋王李治。而晋阳公主尤其擅长飞白体,模仿李世民的字迹,让大臣都无法辨认。


    方才看到飞白体就很开心地晋阳公主,看到这里却忍不住流泪:“父皇,母亲也会想我们吗?”


    李世民抱住女儿,道:“你母亲肯定很想你和治儿。她若是能看到你已经长这么高了,一定也为你感到高兴。”


    李治也安慰起这个最小的妹妹。平日里,他和妹妹经常待在一起,跟李世民一同居住。而每次,李治出宫的时候,晋阳公主总是依依不舍。她虽然年幼,却及聪慧,性格温柔似母亲。可是,李治还能记住母亲的音容相貌,而晋阳公主当时太小,已经记不得了。


    战国


    赵国如今正面临秦国的大举攻占,已经有三个城池被秦国占领。情急之下,赵国向齐国求援,而齐国要求必须以赵威后最心爱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留在齐国,齐国才肯出兵。可是,赵太后本就最疼爱这个小儿子又如何舍得呢?


    而这天,触龙前来,拜访赵威后,就是为了劝赵威后大局为重。他提及自己的幼子,想要麻烦赵威后为他小儿子一个职位。赵威后答应了,也忍不住跟触龙谈及养子之道。


    而这时,天幕亮起,两人并不多言,看到这里,触龙又道:“可见爱恋幼子,乃人之常情。不过,若是爱孩子,更要为孩子做深远打算。”


    赵威后被天幕母子离别触动,心中不忍更甚,本想发作,却又问:“左师公,这是何意?”


    “赵王的子孙被封为候的,他们的子孙有谁继承了侯位吗?”


    “没听说过。”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就算如今给了幼子长安君的侯位,又把最富庶的地方分封给他,可是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于国无功,如何在赵国继续下去?”触龙道:“而之前太后您将女儿嫁到燕国,哪怕思念女儿,也希望女儿不要返国,不正是希望女儿可以生下孩子,继承燕国王位吗?”


    听到此处,就连赵威后也无可反驳,便送了儿子前往齐国为人质。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可是,等到文姬回到家里的时候,亲人已经不在。而当年熟悉的城墙已经变作了山林,荒废的住宅长满了荆棘。这里的白骨纵横交错,却不知道是谁的,又因何而死。】


    汉朝


    汉宣帝时期,已经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奏请朝廷,希望能够回归故土。如今,经历内战等纷争,解忧公主的儿子继位后已经病死,如今是她的孙子在位。而解忧公主离开故土也已经快五十年了。


    出嫁的时候,她还未满二十,如今归国已是古稀之年。汉宣帝派人迎接她回国,以公主之礼迎接解忧回长安,百姓们也前来迎接。而冯嫽在两年前就已经回国一次,因立功甚大,作为女使者归国后,接受文武百官的迎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女使者。听说她以一人之力,平息两国交战。”


    “她曾经是解忧公主的侍女是吗?”


    “那又如何,如今她是冯夫人,是我们汉朝的使臣。以她所做之事,足以流传千古。”


    两年前,乌孙国内乱,乌就屠叛乱,杀死狂王,想要登基。汉宣帝本打算派兵征讨乌孙。而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冯嫽凭借汉使身份和右大将夫人身份,劝降乌就屠。乌就屠愿意让位给解忧公主的儿子(两人同辈,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求汉朝给其封号。


    “五十年前,我出发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还有一天能回到故土。”解忧公主感慨的看着家乡之景,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陌生:“你两年前,从长安又回乌孙的时候,给我讲述的长安现状,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如今,我也活着看到了。”


    冯嫽相伴公主身旁,正如这五十年一样:“是呀,这里跟我们当年很不一样了。”


    汉武帝一生都在和匈奴互相攻打,直至将匈奴驱赶而去。而经历张骞和众多汉使的努力,如今不仅有了丝绸之路,还有了西域都护。在两年前,冯夫人带着汉宣帝的印章回归乌孙后,乌孙归降成为西汉的蜀国。自此,汉朝统一了整个西域。


    之后,解忧公主病逝,长眠于故土。而乌孙在解忧公主之孙的治理下并不安稳。冯嫽请求再次出使,帮助斡旋乌孙国事。冯嫽第三次踏上出使乌孙的路上,也曾回望长安。这里是梦中的故土,也长眠着她的公主。这一去,乌孙便是她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