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赵都安的手稿

作品:《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各位,”披红色大学袍的耄耋老者敲了敲桌案,吸引众人注意,说道:


    “陛下日理万机,已到午时,今日议政,便暂告一段落。


    待明日,便须在馆中处理政务,至于新政……不急于一时,且将自己今日提议,留在桌上,之后陛下与老夫会仔细察看。”


    话落,众年轻学士才惊觉,已经过了这么久,转眼已经正午。


    顿感口干舌燥,肚腹饥饿。


    虽说还有些意犹未尽,但董太师都发话了,自然纷纷起身相送:


    “恭送陛下。”


    同时,一个个的,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厚厚的奏疏,放在桌上。


    可见,虽今日出风头的主要是韩粥,但这帮读书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无需多礼,今后,家国大事,还要你等劳心。”徐贞观起身,微微颔首。


    整个上午,她几乎就是個摆设,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因为身为帝王,任何的举动都会被无限放大。


    她今日到来,本就不是决断什么的,而是象征意义更大。


    “臣等必为陛下,为大虞肝脑涂地。”读书人们异口同声。


    角落里。


    正在沉思的赵都安被这伙人的喊声惊醒,这才回过神。


    惊讶发现,旁边的录事官,已经放下笔,正在揉搓发酸的手腕。


    散会了吗?


    是了,都中午了……赵都安肚子咕噜噜乱叫,成为高品后,他更容易饿了。


    低头,看了眼手中洋洋洒洒的,十几页纸,他思忖片刻,终究没有开口说什么。


    本来,他是打算人前显圣一波的,但方才仔细思索细节后,却发现没那么容易。


    一来,大虞朝的情况虽与万历有很多相似,但毕竟有差别,而涉及新政,任何一点差别,都不容小觑,要反复思量。


    二来,他虽记得“考成法”与“摊丁入亩”的关键点,但一国之策,绝非几百个字就能阐述明白。


    那是一整套成系统的策略,没看韩粥那帮人,每一个的奏疏都厚厚的一大摞?


    都是反复写了好几个月的,而赵都安却没那个时间,将整套东西梳理清楚。


    这时候若贸然开口,只怕是讲不清楚的。


    若给这帮文人逮住漏洞问住了,岂不是连自己,带老祖宗们的脸都给丢光了?


    尤其……他实在有点饿了……这种事,也不着急,时间还多。


    “还得再思量仔细些……”


    赵都安思忖着,决定稳一手,站起身,想了想,将手中的一叠纸也放在桌上。


    进门前,莫愁叮嘱他过,房间中的一切消息不能外泄,包括这里的任何带字的纸,未经查验,都不可带走。


    这是规矩。


    心中,倒是生出些许恶趣味,想试试董太师和女帝,能否看懂。


    至于被人剽窃,据为己有……他毫不担心。


    因为纸上只零零散散,写了几个词,几个互不连贯的句子。


    绝大部分细节,都只在他的脑子里。


    只凭借这么些残句,还有只有他懂的符号,绝无可能还原整体。


    “赵都安,你随朕一起走吧。”徐贞观这会看向他,说了句。


    霎时间,屋内的学士们,才第一次集体看向他,表情各异。


    倒是看不出敌意,但也没有热情就是了。


    仿佛只当是普通官吏看待。


    “是,陛下。”赵都安应了声,猛地想起什么,弯腰拎起一筐梨子,笑呵呵道:


    “诸位学士说了一上午的话,想必是渴了,诏衙自家产的梨子,都尝尝?”


    无人动弹。


    气氛略有些尴尬。


    莫愁摇了摇头,心想这群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哪怕表面上,碍于陛下在场,不会表露出什么。


    但要他们主动与一个名声恶劣的酷吏交好,委实不切实际。


    这个赵都安也是,很聪明的一个人,难道还想着用一筐梨子与这群学士交好?


    然而,这时候,却见一袭白衣飘然走过。


    大虞女帝好似出门,却恰好走到他身旁,停下脚步。


    伸出玉手,捏起了一只,把玩了下,轻轻颔首:


    “有心了。”


    然后朝外走去。


    这……见状,一群学士们哪里还敢托大?


    当即纷纷上前,各自拿了一只梨子,口中道谢。


    陛下都拿了,他们岂敢不拿?


    赵都安笑眯眯的,也不在乎这帮读书人的感谢是否真诚,散了一圈梨子,然后才扭头出门,跟上女帝。


    ……


    等女帝和学士们陆续离开,修文馆房间内,一下冷冷清清,只剩下两人。


    负责记录“会议纪要”的录事官认真整理了手稿。


    走到桌案上首,正翻阅那些奏疏的董太师身前,低声道:


    “太师,午时了,先去用饭吧,这么些奏疏,一时半刻是看不完的。”


    说着,他将手中的会议纪要放下。


    这也是要给太师过目的,且不能离开这个屋子。


    须发皆白,已是高龄,却精神矍铄的文坛泰斗,翰林院大学士摇了摇头。


    肩负新政的制定,第一天却困难重重,董太师如何有胃口吃饭?


    闻言只挥了挥手,吩咐道:


    “将奏疏都拿来近前。”


    录事官无奈点头,沿着长桌走了一圈。


    将一份份奏疏都搬到老人面前,方便他翻看。


    “那边的是什么?”


    董太师眼尖,忽然注意到,角落一张桌上,还放着一摞纸,上头似乎有字。


    录事官望了眼,“哦”了声,说道:


    “是那位赵使君坐的位子,想来也是他写的,卑职与他挨着,但专注记录,也没看清他勾画些什么,想必也是记录?”


    说话间,迈步走了过去,拿了起来。


    董太师摇了摇头,对于陛下将赵都安带过来有些不满。


    一个武官,来修文馆凑什么热闹?


    难道说,他还能听懂?大抵是知晓修文馆的重要,才凑过来……


    罢了,且由他吧,想必经过今日,那赵都安也该明白,术业有专攻,回去踏实办案,才是正道。


    “……太师?要不,您看看这个……”


    然而,录事官这时候,却忽然语气奇怪地开口。


    他捧着赵都安留下的手稿,似乎已简单翻了几页,神色很是古怪,有些迟疑,有些……


    不确定?


    更多的,还是迷惑。


    看不懂,但身为书吏的本能,告诉他这纸上的文字很重要。


    不明觉厉。


    “看什么?”董太师疑惑,但见对方神色,也生出几分好奇,略作犹豫,抬手接了过来。


    心下想着,倒要看那赵都安写了些什么。


    低垂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


    考成法


    董太师颦眉,不记得有人提到过这个词。


    视线下移,略过两行口水文字,再次停顿。


    “立限考事。”


    “以事责人。”


    嘶……这……董太师眉头缓缓拧紧,继续往下看去。


    一页,又一页……


    旁边,录事官诧异望见,董太师竟看的越来越慢,越来越认真,越来越……


    庄重。


    分明只是破碎零散,好似记录思路随笔的潦草手稿。


    董太师却看的,好似比韩半山的“十策”都更专注。


    那赵都安,到底写了什么?


    ……


    ……


    修文馆外。


    赵都安原以为,自己是走路,陪着女帝行走,或者坐在后头的小车上。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女帝却将他领上了皇家车辇,那足足十几驾的大车的明黄车厢内。


    连莫愁,都没这个待遇。


    “陛下有事吩咐?”


    赵都安不是第一次乘坐皇家车辇,当初去天子楼也坐过,但仍忐忑。


    等垂下明黄的车帘,马车行走,整个宽敞的车厢内,就只剩下了两人。


    徐贞观装了一上午的“泥塑木雕”,这会也有些累了。


    坐下后,随手摘下头上的冠冕,丢在一旁,拔出簪子,晃了晃头,满头青丝如瀑披洒下来。


    这一刻,她不再是威严雍容的女帝,而是成了清冷出尘的仙子。


    这会闻言,美眸瞥了他一眼,哼道:


    “朕无事,便不能送你一程了?”


    修文馆回皇宫,的确距离诏衙较近。


    但赵都安可不觉得,女帝只是送他这么简单。


    “怎样,今日在修文馆旁听如何?”徐贞观语气随意,带着些许调笑。


    赵都安沉吟了下,谨慎道:


    “各位学士才情不俗,太师选人,的确眼光独到。”


    小小一个修文馆,不同的学士,不只擅长方向不同,且背后代表的群体都不同……可想而知,背后反复权衡的心思。


    徐贞观笑了笑,道:


    “如今,你总该知晓,朕为何说你去不得了,国策大事,涉及方方面面极多,非是单凭聪慧便足够的。”


    她觉得,今日赵都安低调地缩在角落,是因为插不上话,甚至未必能听懂。


    “其实,臣……”赵都安犹豫着,该怎么说。


    徐贞观却摆手打断他,道:


    “好了,与你说正事,上次……伱与朕在元祖庙中修行,可有……感到异常?”


    说到后半句,饶是这句话心中早演练了多遍,她仍旧有些不自然,目光也略有躲闪。


    脑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海供奉那一日,对她笑呵呵说的那番话。


    阴阳调和……莫非,自己与他共参大道,真的事半功倍?


    那一日后,她虽嘴上不认同,但心中,却记挂上了,思来想去,总归是烦心,索性今日确认一番。


    也好……省得胡思乱想。


    “异常?”赵都安愣了下,迟疑道:


    “那日,臣修为破境,自是有异于平常的。”


    他摸不准,贞宝这话啥意思,难道她上次察觉到什么了?


    意识到,自己修行《武神图》时,与旁人不同?


    这个猜测,令他有些紧张。


    “……”徐贞观眸子盯他看了几秒,轻轻叹了口气,心道是自己蠢了,这般问他,如何能得到答案?


    那也就只能……


    犹豫片刻,徐贞观忽然咬了咬嘴唇,开口说道:


    “你坐过来,到朕身边来。”


    啊?赵都安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