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董玄没教你,在外不要乱学狗叫么?

作品:《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凉亭中。


    面对赵都安抛出的问题,董大少爷迟疑了下,拱了拱手,汗颜道:


    “小门小户,能过来,还是因每年给神龙寺不少香油钱,呵呵,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赵都安“哦”了声,心中有谱了。


    这个董书生应该的确不是什么大的官宦子弟。


    或许家中经商的,所有才有钱捐赠,至于不说,也好理解,用使钱的路子进来,的确算不得体面。


    他并没有将眼前的书呆子,与董太师联系在一起。


    大虞朝“董”这个姓氏也不算冷僻。


    况且,太师家的子弟,必然是眼界高的,岂会去痴迷一个卖笑的妓子……险些被戏耍。


    不合常理。


    “赵兄呢?不知如何进来?”董大好奇。


    赵都安呵呵一笑,扯谎道:


    “我也是一位家中长辈,帮忙弄到的名额,听说今年辩机法师亲自主持,心下好奇,才来看看。”


    董大连连点头,也并没有多想,更未将眼前的“赵兄”,与大名鼎鼎的女帝面首联系在一起……


    逻辑更为清晰:


    女帝面首岂会去大大咧咧,找一個寻常妓子去嫖?


    不合常理。


    于是,两人基于各自的逻辑,成功隐瞒了彼此身份。


    尤金花与赵盼都没吭声,并未戳破大郎的谎话,只好奇地窃窃私语,朝四周打望。


    “说起来,我初次来这等场合,却不知,京中诸位大人物,与辩机法师在何处?”赵都安不耻下问。


    董大见状,笑道:


    “赵兄有所不知,这斋园也分内外,你我此刻所在的,乃是外园。


    那些大人物的家眷,邀请来的读书人,神龙寺的阔绰施主,或者一些虽获得请柬,但身份不够的,都在这边。


    等晚些时候祭神,才有机会一睹法师真容。而那些真正的大人物,都在内园中。”


    他抬手,指了指园林深处。


    “这样么……”赵都安从果盘中,拿了一只橘子把玩,心道:


    神龙寺是觉得自己地位不够么?不配入内园?


    突然与做弼马温的那只猴子感同身受了。


    董大没注意到他的神色,兴致勃勃道:


    “至于辩机法师,倒的确令人好奇,据说其在神龙寺中,也是地位超然的存在。


    玄印住持与张天师一般,极少会踏入凡尘。于是,辩机法师便几乎成了玄印大师在外的代行者……就如宫中那位莫昭容之于陛下……”


    在他的描述中,赵都安也对那个“辩机和尚”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同样是玄印大师的弟子,段位明显比金简高出一层。


    非但修为强悍,且据说因主修佛门“世尊”,智慧超出旁人。


    尤其擅长打机锋,每每入公卿府邸,皆有发人深省之言。


    其最为著名的,乃是一个小公案。


    据说,某日玄印大师在寺内讲法,询问众僧人: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众人沉思不语,唯独年纪在场最小的辩机和尚微笑说出一句:


    “出处不干佛,春来草自青。”


    自此,“春来草自青”这一句话,流传甚广。


    也成就了辩机和尚的名声。


    有人称,辩机和尚极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神龙寺新一任住持,登顶“天下”境界。


    ……


    “听起来很厉害啊。”


    赵都安啧啧称奇。


    旁边,赵盼默默剥了一只香蕉,赵都安张口吃了,留下少女一脸懵逼。


    “……”董大见赵都安边嚼着香蕉,边称赞。


    一时有些不确定,这称赞的真伪,转而道:


    “不过相比于辩机法师,今日最受瞩目,还是修文馆的学士们。”


    赵都安:“哦?”


    董大指了指周边:


    “赵兄你看,那些读书人,可都是奔着以韩半山为首的那群学士来的。


    没看他们一个个都翘首以盼,望着大门?就是不知,那些人何时过来,许是要等到下午,乃至晚上也说不一定。”


    赵都安咽下香蕉,随口道:


    “不会,等会就来了。”


    昨晚,他在修文馆问过。


    董太师和他说,新政基本敲定了,已经没什么隐瞒的必要。


    说他要不要明日一起,与修文馆学士的身份来法会,正好帮他扬名。


    赵都安却摇头,说大可不必。


    何况还要带继母和妹子,不方便,便没答应,而是单独先过来了。


    “哈哈,赵兄你倒是笃定,好似知道一般。”


    董大打趣道,他身为太师的长孙,都不清楚。


    何况外人,只当他在玩笑。


    赵都安也不解释,忽然道:


    “我倒听说,这帮读书人最近骂诏衙赵缉司很火热。听说,甚至翰林院里,都有大学士参与一起骂……董兄也是读书人,可认识那些人?又是否在这里?”


    董大笑道:


    “你说的,莫不是翰林院大学士陈正儒?


    还有个骂的最厉害的,是其门生,一个姓许的翰林。


    说来也不意外,据我所知,这陈正儒乃是‘李党’中人,那赵缉司,这几个月与李党结仇不少,被骂再正常不过。


    至于那个许翰林,呵,更是有一桩趣事。


    说是前几个月,因淮水改稻为桑一事,曾上书圣人,提出什么‘以改兼赈’的法子……后来被圣人口谕叱责……


    你看,那边坐着,正高谈阔论的那个,就是许翰林。”


    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说的太详细了,忙找补了一句:


    “这些趣谈在读书人中流传甚广,至于真实与否,我却不知了。”


    赵都安愣了下,没想到还有这层渊源。


    怪不得,那些读书人骂他骂的起劲,本来以为是书生意气,嫉妒他……


    如今看来,是“李党”的陈大学士,与其弟子在推波助澜。


    他突然心中一动。


    若是李党在推动……那最近针对他的骂战,或许并不如表面那般简单。


    这时,董大忽然皱了皱眉,感到肚腹不适,起身道:


    “赵兄先且歇着,愚兄得去一趟茅房。”


    赵都安笑着颔首。


    等对方离开,旁边的母女花才凑过来。


    “大郎,你与这人相识么?他好似不识得伱的身份?”


    尤金花满眼好奇,低声询问。


    “恩,以前办案时,有过一面之缘,”赵都安自嘲道:


    “至于身份,呵,若他知道我是谁,只怕便聊不到一起了。”


    赵盼又剥开一根香蕉,用小手护住,避免被夺,忽然说:


    “那些读书人,好像一直往这边看呢。”


    赵都安点了点头,他也注意到了。


    看来,终归是有一些人,认出了他。


    不过,今日乃盂兰盆节。


    赵都安思忖,这群读书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至于找他麻烦。


    然而,正在他与女眷闲聊时。


    忽然,远处一道颐指气使,刻意放大了许多倍的声音,忽然响起:


    “呦,这不是最近风头正劲的赵缉司么?诏衙的小阎王,怎么也来了这佛门净土了?不知是哪个知客僧疏忽,竟胡乱将人放进来。”


    这声音很大,语气阴阳。


    霎时间,周围原本各自聚集的人群,同时朝这边望来。


    空气短暂安静了一瞬。


    然后,人们才醒悟过来。


    “赵缉司?是那个赵都安?在哪?”


    “凉亭中的就是,嘶,神龙寺怎么会邀请他?往年不是连马阎都不请吗?”


    “是董三小爷……啧,听说两人当初有过节,今日有好戏看了。”


    议论声中。


    赵都安也看向了声音来处。


    只见,一个约莫二十岁出头,锦衣华服,气场张扬的青年,噙着冷笑走来。


    他容貌无甚出奇,身材高瘦,唯独脸侧有一小块胎记。


    这会面容桀骜,气势凌然,身后还跟着数名纨绔。


    大摇大摆走到凉亭内,眼皮耷拉着,扫了眼赵都安身旁,下意识依偎在一起的母女花,突然笑了,大声揶揄道:


    “全京城都知道,你赵都安对陛下忠贞不渝,在外头哪怕是风月场所,也从不碰其他女人。


    本少爷之前还不信,如今才明白,原来是家中养了两个美人,怪不得用不着去外头泻火。”


    哗——


    此言一出,霎时间,周遭围拢过来的京中名流们脸色都起了微妙变化。


    倒不是真信了董三的鬼话。


    更多是诧异于,这位太师的孙子,果然不愧是“京城第一纨绔子弟”。


    明知赵都安最近风头正劲,竟还敢当面羞辱。


    是仗着修文馆开设,董家再次崛起的底气?


    所有人都知道,董太师如今代替陛下执掌“新内阁”,如韩粥等学士,更是董太师座下弟子。


    只要女帝的皇位能坐稳,董家有望问鼎帝国第一门阀。


    如此一来,本就性格张扬,动辄与人掐架的“小三爷”,的确不惧赵都安。


    有热闹看了。


    所有人心头生出同样的看法。


    “大郎,不要……”


    凉亭内,当董三说出这番话后,第一个做出反应的,竟是尤金花。


    这位柔弱胆怯的美妇人,忙伸手去拽继子,生怕他被激怒,与对方动手。


    尤金花虽在内宅,但也知道,董家近来如日中天。


    那位文坛泰斗,女帝授业恩师的董太师,对继子颇为不喜。


    今日这等重要场合,若赵都安含怒出手,不知会遭到董家怎样的报复。


    “大郎,莫要动怒,气坏了身子不值……姨娘和盼儿没关系的。”


    尤金花低声苦苦劝他。


    在这个封建朝代,女子名节大过天。


    董三的一番话传扬开去,其实对赵都安的伤害不大。


    真正会名节受损,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终生活在阴影之下的,乃是尤金花和赵盼。


    然而……


    这一刻,哪怕是明知名节受损的代价,尤金花仍旧竭力劝阻。


    哪怕是往日很有主意的赵盼,也咬着嘴唇,悄然拽住了赵都安的胳膊。


    董三居高临下,俯瞰被两女劝阻的赵都安,尚且青涩的脸孔上,嘴角上扬:


    “怎么,本少爷才说了一句,就来护男人了?”


    周围,寂静无声,只有他的笑声。


    众目睽睽下,赵都安依旧端坐,脸上神色悉数敛没。


    没有愤怒,也没有别的情绪。


    只是静静看着这名“京城第一纨绔”表演,手中慢慢剥着橘子。


    等他笑罢,赵都安才慢条斯理,将剥好的橘子递给母女。


    而后轻轻掸了掸手,抬起头,平静说道:


    “董玄平常,没教子孙在外,不要乱学狗叫么?”


    董玄,是董太师的名字。


    短暂安静,继而……


    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