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帮我造币

作品:《大汉有活爹

    一群人两三一组的交流了起来。


    说实话霍海说的东西的确是有东西的,但不多。


    其实整个过程中很多东西都非常赚钱,但是霍海不会告诉他们的。


    赚钱的事儿,需要自己去悟。


    一群人私下讨论霍海是听不见的,毕竟分餐制,桌案距离太远了。


    但他们讨论的是什么,不需要听,霍海也一清二楚。


    很快刘胜作为代表跟霍海询问:“霍大人,你说的这个混凝土路,有典例吗,能看吗?具体计算一下需要多少钱行吗?”


    霍海不多说,立刻计算了起来:“你们看好,这么宽,是一米,是我即将重新制定的距离单位,这么宽是一米,记好了么。”


    “我们要修建一条混凝土路,有六个工作要做。路基清理、路基压实、碎石垫一层、混凝土浇灌、道路刻纹防滑、侧面模板。”


    “如果我们修建一公里,也就是一千米的距离,路宽二十米,路碎石厚零点一米也就是十分之一个米,混凝土厚零点二米。”


    “那就需要清理路基六千立方米。”


    “所谓立方米,就是长宽高各一米的大小,能明白吗?”


    这群人能来这儿的,除了家里实在是没别人的,其他都是聪明人,虽然这些概念很新颖,但霍海一边算一遍比划,他们是能听懂的。


    六千立方米什么规模他们可能想象不出来,但是有了数字很容易算工钱,毕竟一个人挖这么一立方米的土要多久,他们是会算的。


    如果全是松软的土,一个熟练的普通人大约挖这么大一块土需要四分之一个时辰。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一个人一个时辰就能挖四立方米,只挖一立方米和一直挖是两码事。


    运算速度快CPU比较高级的萧广已经知道这一公里的路需要多少工钱了。


    如果抠门一些,需要二万四钱,如果按照现在被抬高的人力价格,需要七万钱左右。


    霍海:“路面压实就是夯土嘛,也是这么大的面积,你们自己算。”


    “碎石,就是零点一米,价格你们应该也能算,这混凝土我给你们说一下,如果量少一立方米算下来价格至少需要五百大钱,如果多价格应该有的少,具体少多少你们得去问卖水泥和卖鹅卵石沙土的。”


    刘光捏着下巴:“霍大人,你不就是卖水泥的?雷林不就是卖鹅卵石、沙土的?”


    霍海:“我可不卖水泥,是我的门客罗建在卖水泥,只是卖了之后钱归我而已。”


    之前茂陵之后,四个门客跟着霍海,皇甫华和项绪留着干事儿了,而另外两个,就派出去了。


    两个人一个管理建材厂,一个管理瓷器厂。


    管理建材厂的叫做罗建,没错,就是因为他名字叫做建,所以给他分配了这个肥差。


    管理瓷器厂的叫做樊阿七,他还觉得自己名字不好听,让霍海给他取个听上去有文化的名字,因为管理瓷器厂,所以取名为樊胚。


    不过,他们不见得是管理这两个地方的合适人选,之所以丢在这两个位置,是霍海明知道这两个位置能赚钱,所以丢他们过去考验他们。


    萧广打断:“如果按照霍大人你估计的价格来算,这路需要一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大钱,请问一下霍大人,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们需要修建的这段路大概多少公里,如果是围绕长安城一圈呢?”


    霍海:“你们原计划差不多七公里左右吧,围绕长安城一圈,二十八公里。”


    萧广恐怕是继承了他祖先萧何的脑子和后勤政务能力,瞬间心算出了答案:“四千九百六十八万六千大钱!”


    其他地方都好说,就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大钱。


    萧广:“所谓道路刻纹防滑,应该就是不让水泥结成太光滑的平面就行,我已经实验过了,而侧面模板,应该就是用木板挡住边上,让混凝土还没凝固时不要流走吧?”


    “那这条路的造价我已经算出来了,如果不打折,至少需要一亿大钱。”


    曹襄很好奇:“老萧,如果是陛下有兴趣修这条路,征发徭役来做,需要多少人?干多久?”


    萧广秒给出答案:“大概需要十万人,一个月。”


    “我们花钱雇人的话,需要两万人一个月。”


    众人都看向了萧广,卫伉疑惑:“怎么征发徭役和花钱雇人差这么多?”


    萧广:“因为服徭役没有饭吃,还得自己带吃的,没力气,而且就算用鞭子抽,也不可能让他们真的带劲干活儿。”


    “如果是赚钱,按照工作量来给钱,那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干事儿还有的大赚。”


    “我这算法还是默认用的都是霍大人钢厂产的新式钢材工具,如果用铁的,速度还会减慢一倍以上,幸好新工具比以前的坚固多了。”


    霍海摇头,萧广虽然厉害又有家学渊源,算的也准,但是还真不一定算对。


    因为这么大的工程,很容易出事故,比如路面沉降什么的,还有购买的工具一类的也会有磨损,所以最终花费至少要高出两三成。


    不过,这两三成对于在座这二十几号人家里来说,那没多少事儿。


    一群人又计算了起来,很快他们又达成了大概一致。


    “这事儿能干!”


    霍海也大概听到了他们在讨论什么。


    他们在讨论路修好后,修房子要多少钱的问题,还有后续分配街道段的问题。


    不过要动工的话,前提是他们需要把东门外和南门外的土地买下来。


    甚至霍海海因为听到他们在讨论,等这条大道修好后,他们就上书请朝廷把北驰道修成水泥土路。


    这样一来,北驰道动工时,车夫们就不得不改用他们的路了。


    这还真是牛哔。


    三流资本在文件下来后听风声而动,二流资本在文件下来时已经有所动作,一流资本在文件下来前就已经开始了行动,顶级资本先行动然后创造文件是吧?


    真让这群老小子学会了。


    不过刘彻能让他们把便宜全占了?搞不好等那个时候,就该开始收税了。


    什么都投入进去了,一切都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开始收税,你就说你干不干吧,你不干拉倒,等于你帮长安修了条路然后提前退出了,不需要分利了。


    而且为了保住不亏更多,买的土地也不会修房子,还得卖出来。


    卖地?卖地也要交税!


    哭?哭也要……哭不交税!


    你欲哭无泪感觉赚头不大,但咬牙继续干?修房子交税,做生意交税,租房子交税。


    当然了,霍海知道交税比不交税好,让这群人真的在这一波大发展中一步到位成了大资本,那接下来就成了寡头经济了,这是不可能让他们成功的。


    大资本必须打压,小资本要疯狂的抬,我霍海自己除外。


    霍海看他们讨论,也没有多说话,反正他们讨论他们的,霍海自己吃自己的。


    霍海此时此刻非常讨厌分餐制。????如果现在大家坐的是八仙桌,那他们那份霍海也能整自己肚子里去。


    他们一直讨论着,已经忘了请霍海来的初衷了,霍海吃饱喝足:“各位,你们慢慢聊,我先走一步?”


    萧广雷林等人立刻:“霍大人为民奔波,正事要紧正事要紧,慢走!”


    刘光刘胜也是拱手:“霍大人慢走,各位咱们先送一送霍大人。”


    众人欢送霍海出了门。


    虽然霍海是坐曹襄的车来的,不过项绪还是驾驶着空车跟在后面,一直等在门外。


    本来以为要一直等到宴会结束,没想到看到霍海提前出来了,项绪急忙翻身下了车厢放下凳子。


    霍海踩着凳子上车厢,项绪收起凳子坐在驾驶位上,拉着马缰绳:“公子,回家?”


    霍海看了看四周:“去县里面逛逛吧,难得出来一次,最好一会儿去人多的地方逛逛,证明我也是视察过的。”


    项绪立刻驾驶着马车从小巷子里走了。


    进入小巷子,项绪有点意外:“咦,这些路是重新修过吗?怎么这么多人在修房子?”


    霍海:“不意外,他们改房子的门头,是为了做生意。”


    “补路,是为了车夫更好走,如果车夫感觉这边路容易走,以后就会经常走这边,走着走着人自然就多了。”


    要知道闾里之间的路可不是驰道那种专门修建的夯实的路。


    这些路就是那句‘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典型代表。


    是先有闾里,后有隔壁闾里,然后两个闾里之间,就成了路。


    经年累月这一百来年走下来,可不就成了路么。


    以前高低不平,有的地方土松软,有的地方土硬实,也没太多人管。


    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要想富先修路,于是很多人都对路动了心思。


    那没什么本钱的普通闾里,大家没钱,就出劳力,每家出来个劳力自己夯路。


    那在闾里买房子的小贵族小商人们,出钱请人修路,同时还买来上好的材料,碎石石块石板,补自己这边的路。


    无论是哪种路,都不存在什么接不上的问题,因为修路就是为了方便别人过,才能赚路过的人的钱,所以大家路接头比德芙还丝滑。


    也正是受到了他们的启发,长安城的巨富和大贵族们,才想到了修路。


    说实话,修一条不用水泥的路,要修建二十米宽,绕城一圈,反而不止用水泥这点钱。


    因为修路难度提升,需要的人力更多。


    人力要的多了之后,出钱就已经没用了,毕竟长安就这点人,不能凭空变出来人。


    所以如果是以往,那就要皇帝下令征发徭役才行了。


    而现在霍海给他们提供的方案是混凝土路,方便易于操作,操作后路面硬化不会出问题,不需要返工,不需要太多人工反而简单了。


    车子走着走着,项绪小声:“公子,那些大贵族是不是也要修路啊。”


    霍海:“你猜出来了?你问这个干嘛?”


    项绪嘿嘿笑:“公子不是平时给了很多赏钱嘛,我在想要不要在长安县买房子呢,但是现在他们要修路肯定会修新房子,而且可能会用水泥和砖头修建,这水泥砖头的房子比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好,我就有点犹豫了。”


    霍海:“你是想问现在长安县的房子能不能买是这个意思吧?”


    项绪驾驶着马车绕开了一杆黑旗区域,继续往前:“嘿嘿。”


    霍海:“长安县的房子价格还根本没开始涨。”


    接下来动工的项目越来越多,做工的人越来越多,手里捏的都是钱。


    要问以前为什么市面上没钱,那是因为市面上那时候没有人造币。


    现在刘彻在渭河以北疯狂买地,哪儿来的钱?还不是刚造的。


    这些钱流入市场后很快就会流入大工程,流入工人手里。


    而且大贵族和和有些地方的豪强,未必不会在这一波中开始投入自己造的币。


    很快长安地界上流通的钱将会十倍百倍的增长。


    钱变多了,而靠近真正长安城宫城的房子就这么多,这些房子都会涨爆。


    不是因为这些房子值钱,而是因为地值钱。


    霍海:“你觉得这儿的房子不好,买一块地,自己买砖头水泥修新房子不就行了?”


    项绪贱笑:“我自己不住。”


    霍海:“你就是想知道房子会不会涨价,好赚钱是吧?”


    项绪笑而不语。


    霍海小声:“帮我也买一点,有多少买多少。”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价格会暴涨,一直到渭河改道之前,绝大部分房子都会被大贵族们买走。


    普通人?普通人当然是拿上钱去更远的地方买块地重新修房子住,而新的地方,当然是更北面的地方。


    霍海当然也想赚一笔,到时候渭河改道前一卖,之后在南岸扩宽后,开发新城的钱,不就有了。


    私下造币?


    要知道造币也是有成本的,就算私自偷偷手握铜矿,要造币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更何况造币烧的煤都是霍海产的,给他们造币的人赚了钱,也得往霍海那儿花钱。


    每造一钱,就有零点二钱属于霍海。


    而他们造一钱只能用一次,霍海却能反复把这一钱用不知道多少次。


    只要懂得经济规律,他们私下造币就是给霍海造的。


    当然,他们还得防着被刘彻抓住,虽然他们造币刘彻到手的更多,但刘彻肯定觉得自己造币自己百分百使用更赚。


    正想着呢,马车突然减速,项绪:“公子,有个彪形大汉在堵义妁医官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