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教育产业

作品:《大汉有活爹

    东方朔投降:“行,不比了,你赢了,咱别唱了!”


    “人家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啊!”


    霍海:“服气?”


    东方朔:“服了。”


    霍海:“心悦诚服?”


    东方朔:“心不知道,反正耳朵服了!”


    霍海:“那咱们拿这么多钱,跟观众鞠个躬吧。”


    东方朔:“你等一下,台下最有钱的还没赏呢。”


    一直看着乐的刘彻大声:“点我是吧?!”


    “来人,赏。”


    东方朔霍海两人站了出来,鞠躬:“谢谢陛下。”


    表演结束。


    身高两米一,体重一百五十公斤的东方朔,双臂挂着十来贯钱下了台。


    东方朔的儿子看到他爹拿着钱下台了,跑去接。


    东方既“爹,这么多钱啊,能花好久啊!”


    东方朔:“要跟人家分的。”


    东方既:“分几成啊?”


    东方朔:“七成。”


    东方既:“怎么咱们才分七成啊?”


    东方朔瞥了一眼傻儿子:“七成那是人家的!”


    霍海看着东方朔的儿子:“这是你儿子?你儿子都这么大了?入仕没?”


    东方朔:“八岁。”


    霍海看着和自己一般高的东方既:“这他M八岁?”


    另外一边,刘彻看着两人若有所思。


    一直以来刘彻都当东方朔是陪自己解闷的,但东方朔一直以来都当自己是谏臣。


    这次东方朔倒是没怎么着,居然还跟霍海一起主动逗乐子。


    当初东方朔上书两大车,刘彻在这两大车竹简的字儿里面,愣是没看出东方朔有任何行政后勤的能力,也没看出他会排兵布阵。


    里面最多是有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易懂的读书人看世界的道理。


    但那两大车竹简就是文字搞笑。


    刘彻当初是把那东西当笑话大全看的。


    那时候刘彻还没亲政,自命不凡的刘彻每天都是心情不太好的状态,每天看东方朔的自我介绍信找乐子。


    时间久了,刘彻对东方朔的容忍度就很高。


    换做是其他人跟东方朔这么喜欢瞎玩弄文字游戏在刘彻面前装怪,早就被咔了。


    不过刘彻也打心底里没觉得东方朔有什么本事,虽然一直给他升官,但却没让他干过什么实事儿。


    今天刘彻看出东方朔有一种退意。


    东方朔不是听到霍海唱歌难听才认输的。


    是知道自己打不过,才认输的。


    东方朔退缩了。


    说白了,东方朔就是搞笑版李白,东方朔认输,就好像是刘彻最近这些年看过的最奇特的奇闻。


    但刘彻就是这样的,虽然心里面把东方朔当做亲近的人,但却不会给他任何机会。


    而现在东方朔有心退了,刘彻却不让他退了。


    等东方朔拿着钱下台,刘彻拉着刘据走到东方朔面前:“东方朔,这一群俳优中,很多都是西域来的,本来应该让张骞去跟他们交谈的,现在张骞不在,这任务就交给你了。”


    霍海上前:“陛下,臣想要跟那个埃及人谈谈。”


    刘彻:“就是路最远,说他们那儿都是沙漠中的绿洲的那个?”


    霍海低声:“臣在一本古书里看到,有个地方和他说的地方同名,地貌也一样,但那古书上说那个地方有一条河,河面比我们的大河还宽。”


    这一句话,就让刘彻明白了那个遥远的地方,绝不是他想象中的一小片绿洲而已那么简单。


    一条比黄河还宽的河,就算再不适合人居住,人口规模也起码是南面长江级别的吧?那得是多少人口的地方,能是小地方吗?


    汉武帝严肃了起来:“由东方朔担任正使你担任副使,接待西域来人。”


    刘彻还跟霍海撇眼看了一下刘据,意思就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去太子宫找他。


    很快,刘彻就安排路博德来安置西域来的这些人。


    现在这个时代,西域来的人还比较老实,他们没有装自己是使臣,当然了他们还不知道装是使臣能捡便宜,但依旧安排在了大鸿胪寺。


    当然了,也就意味着这个队伍要和陇西来的俳优队伍分开了。


    不过这群人人均学会了汉话,他们也不怕离开大队伍后没法生存。


    最怕的反而是东方朔。


    东方朔一辈子都在等这个机会。


    但是机会真的来了后,东方朔懵逼了。


    外事活动,这是多大的工作啊,干好了就是平步青云啊!


    但是东方朔是真不会这个啊!


    不止东方朔不会,他家就没这个基因。


    历史上东方朔死的时候保举他另外一个适龄的儿子做郎官,这位后来就成了持节的使臣。


    但是,他在西汉做使臣,居然连名字都没留下,可想而知做的不行了。


    东方朔看向霍海:“你有做使臣的经验吗?”


    霍海摆头:“没有。”


    东方朔沉默了。


    年纪一大把,现在遇到机会,反而给整不会了。


    霍海:“大国外事,自当雅量。”????东方朔:“我找个明白人问问……”


    霍海打断:“你就干脆别问,别人怎么接待外事的,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我问你,我听长安人传说你过目不忘,是真的吗?”


    东方朔点头:“是真的。”


    霍海:“那这个就简单了,你就不干别的,你就天天跟这群人聊天,跟他们学,学楼兰语言,龟兹语言,大宛语言,学大夏语言,安息语言,埃及语言。”


    “学的过程中,把比较特殊的,我们这儿没有的东西记下来,整理出来,那就是天大的功劳一件。”


    东方朔一听觉得有道理,为什么要去学怎么做使臣、接待外事呢?不如跟这些外来人学学他们的东西。


    “那你呢,你要跟埃及人说什么?”


    霍海:“我要把他留下,包括这一群人,我要让他们都愿意留下,做老师,教我选拔的人他们的语言。”


    目前丝绸之路上,几乎所有商队,都只走短距离,比如有12345这些目的地点在路上,走12之间的永远在12之间来回,走23的永远走的是23。


    可能走12的和走23的互相认识,熟络。


    但走12商线的人和走34商线的人认识吗?


    就算有听说过,那也只是道听途说了。


    更何况道听途说中的人物说出的远方的故事、远方的样子。


    霍海想要训练一批有能力越过多个国家城邦的人。


    目前距离大夏太远了,可如果后面拿下匈奴,那大汉就和大夏接壤了,到时候的大汉距离埃及,其实就隔了两个国家!


    这是其一。


    其二,这些人虽然都靠表演为生,但实际上他们见过太多商人了,他们肯定知道囤积居奇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也就是说,他们身上必藏有一些值钱的,能够在困境中逆天改命翻盘的东西。


    那些东西在当地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在其他地方可能价值千金。


    这种东西最大的可能就是……种子!


    霍海想要拿到埃及来的种子!


    霍海和东方朔分了钱之后,就让路博德安排羽林卫把自己的钱送车上去,然后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闲聊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着霍海:“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和东方朔玩儿这么一出?”


    霍海:“大哥,你不都说了原因了么?”


    霍去病:“?”


    霍海:“玩儿这么一出,就是为了玩儿啊。”


    霍去病笑了笑:“是吗。”


    霍海严肃了起来:“大哥,先不说笑,,你最近教授的将士中,有没有那种学文断字速度奇快的语言天才。”


    “那种短时间能学会多种其他同袍口音的也算。”


    霍去病:“这种人不多,百中无一,不过我手底下将士多,这样的能选出几百个来。”


    一百个中是选不出一个,但是两百人中能选一个的话,十万人中就能选五百个了。


    霍海:“那就全抽出来,我要让他们教那几个外国人学雅言,还有让他们学那几个国度的语言。”


    霍去病皱眉:“拿下匈奴之前,恐怕没时间理会他们?而且不拿下匈奴我们也很难接触到他们。”


    一个两个外邦人往东走,匈奴人可以放他们过关,一群外邦人去大汉,或者一群大汉的人出关往西走,匈奴人一定会阻止。


    要知道从楼兰到大宛可都是匈奴人掌控范围内。


    西域诸国现如今已经处在两大帝国夹缝之中了,局势更加紧张,更难通过了。


    霍海:“未雨绸缪。”


    其实霍海有很多原因,军事恐怕还很靠后。


    但一句未雨绸缪,立刻让霍去病上心了。


    的确,未雨绸缪。


    霍去病:“行,你要有本事能说服他们跟你干,那军中的人你随便抽。”


    目前的将士有三种,卫戍役。


    其中卫就是中央军戍就是戍边,而役就是在当地原地服役。


    根据大汉的规定,所有男人都必须服役,每人每年至少要服役三天,或者花钱可以找人代替。


    这种是一种全民皆兵的预备方法,目前还没有过要全民皆兵的危机。


    而其他两种就属于终身制了。


    包括良家子主动投军,包括卫戍,都是一进去就是终身。


    这个制度有好有坏,好处是职业军人战斗力就是比新人强,哪怕身体远不如年轻人,但经验毕竟在那儿。


    但也有坏处,那就是队伍老化。


    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军人自愿能从十六岁干到三十五岁。或者大概这个区间,而三十五之后能愿意离开。


    但,没人能做到这件事情。


    三十五岁的人,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这年纪,几乎等于一辈子都在吃皇粮,除了当兵拿刀什么都不会,怎么离开?


    所以,霍海真有本事能劝说将士们离开军中出来跟他干,不只是他愿意,刘彻更愿意。


    一个将士一年要多少俸禄?将士子女也得全额补贴,将士家的军嫂那也是半额补贴。这花销,真不是开玩笑的。


    霍海:“未来教育产业是块不断膨胀的超级大肉饼啊,他们会愿意的。”


    现在赵过即将公布对于粪肥的使用。


    加上面食推广,小麦翻年一定会在很大区域内取代小米。


    光是赵过即将公布的那些成果,这就会让粮食产量暴涨六倍以上。


    本来目前大汉的粮食就是供过于求的,连马匹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吃粮食的。


    粮食产量还暴涨六倍,引导出的后果是什么?


    人口迅速暴增,大量的家庭愿意多生孩子。


    别说粮食产量暴增,就说最近这些年,大汉人口已经在暴涨了,刘彻还没来得及盐铁搜刮,人口翻得很快!


    而无论是目前这些增加的人口,还是这即将暴涨的人口长大到儿童阶段,正是简体字和拼音要传播开的这段时间。


    同时,经济大发展,赚到钱得到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认字的重要性。


    教育产业将会十倍百倍的膨胀!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