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一刹那的英雄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07章一刹那的英雄


    事实一再证明,古人一样很喜欢吃瓜,一样喜欢阴谋论。


    当佛道窃取国运的谣言出现后,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短短几天洛阳城人尽皆知,并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明各地方传播。


    一开始大家都是当笑话来听的,什么窃取国运,扯淡呢。


    然而很快就出现了证据。


    夏商周为什么国祚绵长?因为没有佛道。


    ‘哐哐哐’给他屁股来了三脚。


    “陛下说要找勋贵们谈一谈,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反对的人应该很多吧?”


    但听到佛教的质问,他们也很不爽。


    就想要回怼。


    两人没有骑马,就这么并肩走在大街上。


    再加上这次确实是自家连累了对方,心中也有些理亏。


    萧何得知此事后是怎么做的呢?


    贪污、侵占民田,主动败坏自己的声誉。


    朱雄英主导的教化工作,虽然才初步展开,可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表态以后就睡在陈府门口了,直到见到正主的那一天。


    新的寺庙占地千余亩,无比的奢华。


    始皇帝果然不再怀疑,放心的将大军交给他指挥。


    陈景恪见他不像是说谎,又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很是惊讶:


    “陛下给了你们什么好处,竟然让你们如此配合?”


    徐达说道:“你放心,大家都很支持这条法令。”


    还有道教,也不干净。


    徐允恭作为魏国公继承人,本应该在洛阳结交各种权贵,可他已经两年没回来过了。


    徐达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里出现一丝内疚:


    “允恭的事情是我安排的,你不要怪他。”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他们,可这个敲打来的也太猛烈了。


    刚想明白这一点,他确实很难受,很憋屈。


    见面就是一通质问:你们自己想死别连累我们,赶紧拿出一个章程平息朝廷怒火。


    “如果有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放在眼前,您愿不愿意去做点什么?”


    徐达收拾情绪,摇摇头说道:“陛下亲自开口,就已经代表了他的态度,谁敢反对?”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二选一,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可我毕竟见过阳光,良心让我情不自禁的走上了后一条路。”


    左右一国的未来,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从走上这条路开始,就没有退路可言了,只能将一切都寄托在皇帝的信任上。


    对于他用这一招,老朱倒是没说什么。


    他为什么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因为他窃取的苍天气运,试图改朝换代。


    最终还是强忍怒气,好言好语的将人给劝走了。


    什么意思?


    陈景恪没有解释,而是笑了笑说道:“您真以为我没考虑过?不过是效仿王翦和萧何旧事罢了。”


    “以前我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在心里想他,然后躲在暗处自我安慰。”


    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三十岁,是历朝历代最短的。


    莫非就是传授陈景恪知识的人?


    虽然大家都保持默契不问他的老师,可谁又能不好奇那个神秘人是谁呢。


    很多和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权贵官僚,都开始私下询问,到底是不是真的。


    对道教最了解的,莫过于佛教。


    所以将四子徐增寿送进了洛下书院学习。


    汉末黄巾之乱,张角是什么出身?


    道教啊。


    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边帮他看家。


    此时道教各派话事人,肠子都悔青了。


    可徐达毕竟不是天生政治家,更何况陈景恪还救过他的命。


    一开始他就是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后来想做点什么。


    所以他时不时的就派人去打探萧何在做什么。


    “事实上一开始我确实选择了前者。”


    三武一宗为什么要灭佛?


    想通了这些,徐达长叹口气,说道:


    但他隐约有些明白,陈景恪应该是见过什么人,受过什么恩惠。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佛教在窃取气运吗?


    为何历朝历代的造反者,大多都假托佛道之名?


    就是为了借助宗教窃取国运。


    可经过一轮又一轮改革,大明的政策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宽松。


    大家怀疑的结果就是,谣言传播的更广,更加的深入人心。


    陈景恪惨叫一声,一个箭步蹿出宫门下班回家了。


    徐允恭是魏国公继承人,妹妹徐妙锦还是未来太孙妃,身份更加敏感。


    他说到做到,立即来到陈景恪家投递了拜帖。


    什么,你说是巧合?


    好,那咱们再说新证据。


    一开始陈景恪并没有想那么多,以为就是去历练的。


    “反正这个好处很大,大到能让我们支持陛下的任何决定。”


    徐达看了一眼天空,满脸的疑惑。


    当然,很多时候百姓的思想确实容易被舆论左右,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权衡利弊。


    然后大家就找到张宇初,你不是说要找陈景恪请罪吗?咋还没去?


    但即便如此,佛道两教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徐达神秘的道:“不可说,不可说啊。”


    现在,因为这则谣言做到了,去庙观上香人数锐减。


    是那个人引导他走上了现在的路。


    陈景恪笑道:“我知道,谢伯父关心。”


    如果大明朝的天子不当人,或许百姓还不会说什么。


    “仅仅是不反对还不行,若没有大家的支持,这条法令很难推行。”


    很可能就是佛道在吸取大明朝的气运,伤到了皇位继承人。


    不至于无脑的原地开始反佛道。


    东汉佛教出现之前,皇帝寿命也都还算可以。


    陈景恪表现的越是善解人意,他就越加的内疚。


    若他们真的帮朝廷对付自己,后果很严重。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


    尤其是推行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之后,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就是圣人。


    说白了就是通过自污来自保。


    否则别怪我们不讲道义,出手帮助朝廷对付你们。


    不论任何人,和自己走的太近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


    然而听到后半句,顿时就熄火了。


    能教出陈景恪这样的弟子,他又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长叹一声,陈景恪轻声说道:“我就是在自救啊。”


    这次被拒绝之后,他没有离开,而是在大门一侧的空地上席地打坐。


    “我也曾扪心自问,是做一辈子的懦夫,还是做一刹那的英雄。”


    西汉皇帝寿命都还算正常,平均寿命在四十一岁。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


    大明天子和佛教的渊源不用说了吧?


    之前是多么的崇信佛道,重修了当初出家的於皇寺。


    为何汉朝之后,难有三百年王朝?因为佛道出现了。


    “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为何还要将自己逼到如此境地?”


    可是为何今年皇帝一反常态,开始打击佛道?


    再想想太孙,先是重病差点就没了,后来又坠马受伤。


    但对于他竟然把本朝和太孙都扯了进去,老朱还是很气愤的。


    还是等着看上面的反应吧。


    “成就自己,顺便为国为民做一些小事,自我陶醉一番,还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张宇初也很无奈,我早就投递拜帖了,问题人家不见啊。


    “若……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啊。”


    只不过大汉气数未尽,他的行动失败了。


    若非天降贤臣,保住了太孙的命。


    佛道两教彻底慌了。


    “文明治军,你将军方将领得罪了个遍,现在又将权贵官僚士绅全得罪了。”


    一旦皇帝不信任他,就算他人缘再好,也只有死路一条。


    王翦作为军队的统帅,他是怎么做的呢?


    向始皇帝讨要美女、钱财、封赏。


    在朝堂上,也一直支持陈景恪。


    这哪是窃取大明国运,这是在断我们老百姓活下去的希望啊。


    连当朝天子都牵扯进去了,就算意志在坚定的人,都不得不产生怀疑。


    刘邦听闻此事,果然放下心来。


    还将寺院的名字改为了龙兴寺。


    就是发现了他们在窃取国运,试图反抗,只可惜都失败了。


    徐达说道:“阶梯性征收田税,?总是能想到他人想不到的方法。”


    徐达自然知道此事,表情很是凝重的道:


    “你想自污我能理解,可也要有个限度吧?”


    最终还是忍住了。


    徐达却没心情和他开玩笑,说道:“你真的就不为自己考虑,不为后人考虑?”


    陈景恪指着天空的夕阳,说道:“他在指引着我。”


    陈景恪一想也是,最怕老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离他最近的这些人。


    后来才明白,是为了躲开自己。


    所以他心中是充满愧疚的。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不曾感受过光的温暖,本可以安心的享受黑暗。”


    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多,说的有鼻子有眼。


    回头看看,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不吃不喝不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


    这?谣言自然是陈景恪派人传出去的,后续的各种所谓证据,也是他弄出来的。


    这样神秘又强大的师父,让陈景恪为之崇拜并效仿,是完全有可能的。


    皇帝要是不保他,他除死无二路。


    有些秘密一旦掌握了,即便以他的身份也不好收场。


    路是自己选的,怪不了别人。


    徐达争辩道:“那也应该尽量保全自己。”


    坠马受伤的时候,都牵动天象了。


    他心中也同样有疑虑,萧何会不会背叛他?


    “尽量保护好自己,尽量不要让在意你的人伤心难过。”


    我道教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佛教置喙了?


    虽然明知道佛教再说气话,可还是让他们心生忌惮。


    陈景恪笑道:“得罪就得罪了,他们又能奈我何?伯父您不会也恨我吧?”


    可自汉明帝迎来佛教之后,东汉基本都是儿皇帝,很少有长寿的。


    二来,就算佛道两教窃取国运是真的,那也不是我们老百姓能招惹的起的啊。


    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到了宫门口就见到徐达在不远处朝他招手。


    如果他们不支持,那这条法令就毫无用处。


    陈景恪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转移话题道:


    百姓虽然不会全信谣言,也不敢得罪佛道,可至少他们能管住自己的腿不去烧香。


    “现在有了这个能力,良心让我无法再装傻。”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您无关。”


    最了解你的人里面,肯定有你的对手。


    勋贵是当前最大的地主,天下人都在盯着他们。


    不过,徐达也只是希望双方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并不是绝交。


    他立即就猜到是为了什么。


    陈景恪自然懂他的意思,将这么多人都得罪了,现在皇帝保他,他还能活着。


    现在竟然有组织想窃取大明国运,简直罪不可赦。


    换成谁当君主,都会产生疑虑,这支军队的统帅会不会造反。


    徐达听的云里雾里,什么太阳什么光?


    徐达让他离开洛阳,疏远双方的关系,就成了必然。


    你们想想啊,若太孙没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一来传言毕竟只是传言,朝廷这不是还没发话的吗。


    陈景恪谦虚的道:“不过是灵机一动罢了。”


    甚至还会诅咒几句,最好赶紧被吸死。


    如果能请他出山……


    徐达愣了一下,陡然明白过来。


    还要小心皇帝拿他的头去平息众怒。


    现在想想,太不正常了啊。


    之前朝廷打压佛道两教,都没能阻止大家去烧香。


    至少百姓都知道,大明比历朝历代都要好,对朝廷也有了认同感。


    为啥要消极抗争?这下真求锤得锤了。


    ……


    徐达叹道:“此策一出,你就将天下人都得罪光了啊。”


    为了灭楚,秦国动用了六十万大军,是大秦半数的军队。


    其他人在知道自己的打算之后,就更不会向自己靠拢,那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


    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陈景恪却听明白了,说道:


    这是准备一棍子将他们敲死吗?


    一边派了个代表去道教那边。


    目的自不用多说。


    如果皇帝信任他,就依然是高高在上的陈伴读。


    后来渐渐的想通了。


    徐达很想问一句,那个太阳是谁。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佛教这个外来宗教,在华夏大兴。


    佛教的行动很迅速,一边派人求见陈景恪,表示臣服。


    “等法令颁布,诸位国公会第一时间将手中的土地处理了。”


    关键是,自己选择了遵守‘臣道’,主动降低在皇帝心目中的危险性。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道:“所以,你有什么想法就尽管拿出来。”


    “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我们都会全力支持,并将所有反对声音压倒。”


    陈景恪更加好奇了,老朱到底开了什么条件,竟然让这群勋贵如此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