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谨言慎行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朱雄英兴奋的说道:“据锦衣卫的调查,已经有上千名豪商来到洛阳,其中海商就占了一半。”


    “看来这次的钟表,能卖一个好价钱啊。”


    朱标也不禁点头同意,第一批钟表他依然准备采用拍卖的方式。


    有钱人越多,卖出来的价格就越高,这次朝廷又能大赚一笔了。


    虽说现在朝廷不缺钱,可也没谁嫌钱多不是。


    陈景恪却提出了新的建议:“我以为,这次最好不要用拍卖的方式。”


    朱雄英惊讶的问道:“哦,为何?”


    朱标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陈景恪解释道:“钟表与玻璃不同,玻璃有技术壁垒,不懂理科的人很难造出高品质的玻璃。”


    “所以朝廷可以垄断高品质玻璃贸易,维持一个极高的价格。”


    “可是钟表不同,它太容易仿制了,很快就会泛滥。”


    泛滥有点夸张,但这玩意儿没有技术壁垒,制造成本又不高,确实配不上它的高价值。


    除非炒作品牌。


    同样厂子出来的东西,就因为贴的牌不一样,价格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可现在炒作品牌,还是算了吧。


    锦衣卫的屠刀都拦不住贴牌仿冒货,正如私铸同样无法彻底禁绝一個道理。


    即便是现在,依然有人在私铸铜币。


    而且因为大航海时代到来,那些私铸铜币的人,将铸币地点放在了海外。


    查都没办法查。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办法炒作品牌,但眼下很明显不是合适的时机。


    朱雄英更加疑惑:“我知道容易仿制,所以咱们才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出货啊。”


    “趁现在大家不知道钟表的真实情况,肯定能拍出高价来。”


    不等陈景恪回答,朱标先开口道:“因为朝廷的信誉高于一切。”


    见朱雄英依然一脸疑惑,他表情严肃的解释道:


    “现在我们确实可以靠着信息差,从商人那里赚取大量的钱财。”


    “可是等他们发现真相,就会生出‘原来朝廷也会这样’的想法。”


    “一旦他们生出这种想法,就代表着朝廷的信誉被动摇。”


    “这带来的后果,是多少钱也无法弥补的。”


    说到这里,他语重心长的道:“朝廷可以赚钱,但最好只赚光明正大的钱,至少明面上要做到。”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点头道:“我懂了,朝廷的信誉高于一切。”


    朱标欣慰不已,这孩子能懂这个道理,将来就不会差。


    可马上,朱雄英就一脸遗憾的道:


    “如此赚钱的机会摆在眼前,却只能放弃,实在让人不甘啊。”


    陈景恪笑道:“也没有那么悲观,赚肯定是能大赚的,毕竟这是第一批钟表。”


    “只是没有最初赚的那么多而已。”


    朱雄英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快说快说。”


    陈景恪说道:“给所有的钟表都标上一个很高的价,然后分堆卖。”


    “每一堆都有一个编号,大家抽签。”


    “抽到几号,就将相应的那一堆买走。”


    朱雄英失望的道:“我以为你有什么高招呢,就这?”


    “他们知道钟表能仿制,还会出高价买吗?”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会,不但会买,还会夸朝廷讲信誉不骗人。”


    朱雄英将信将疑的道:“为什么?”


    朱标也有些疑惑,但随即就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显然是想明白了。


    “因为朝廷卖的不是钟表,而是制作钟表的技术。”


    “钟表的实用性谁都能看得出来,即便无法拍卖,也是一门很赚钱的营生。”


    “早一天仿制出来,就能赶在别人前面,多赚一天的钱。”


    朱雄英也恍然大悟,接话道:


    “现在只有朝廷手里有钟表,想仿制就只能买我们的钟表,即便明知道价格高也要买。”


    随即他又质疑的道:“可是,他们就不怕前脚花高价买了,后脚朝廷又大批出货吗?”


    陈景恪说道:“所以,朝廷要对外承诺,拍卖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不会对外出货。”


    一个月,足够工匠们仿制出合格的钟表。


    是的,这玩意儿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想大批量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熟练工。


    至少在今年,朝廷都将是钟表最大的出货商,足够赚的盆满钵满了。


    ——


    很快,朝廷就对外公布了本次售卖规则。


    而且朝廷还明确表示了,钟表很容易仿制,要不要参与进来自己考虑清楚。


    并且还规定,想入围先缴纳一万贯保证金。


    这种全新的方式,引起了众多商人的广泛讨论。


    一万贯保证金是不少,但能来这里的无一不是豪商,没人在意这一点。


    大家讨论的是拍卖本身。


    容易仿制,还设置这么高的门槛,还卖的这么贵……


    这是想做啥?


    大家都不是蠢人,很快就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这不是卖钟表,而是在卖制作技术。


    部分对此事不感兴趣的商人,直接选择了放弃。


    钟表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制造业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


    有人不感兴趣,就有人感兴趣。


    还有一些商人得知真相后,变得非常兴奋。


    朝廷肯出售制作技术?


    好好好,太好了啊。


    一旦掌握了技术,作坊建立起来,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到时候就算钟表的价格被打压下来,也是有利润的。


    这才是长久的买卖。


    况且,世界太大了。


    不会真的有人认为,所有国家和势力都能仿造钟表吧?


    容易仿制也只是相对而言。


    大部分蛮夷势力冶铁都不会,就算将技术教给他们都仿造不出来。


    只能从大明购买钟表。


    所以,这个生意利润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还是个长久买卖。


    想的很通透的商人们,挥舞着宝钞就来报名了。


    最终工部制作的那些钟表,全部卖了出去,售价高达六百余万贯。


    那种价值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贯的超豪华座钟,卖出去了足足十五台。


    不是只有十五个人买,而是工部就只造了十五台。


    看着手里的成交清单,朱标的手都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有钱,大明的商人太踏马有钱了啊。


    朱雄英也咋舌不已:“竟然还有一百二十六台超豪华座钟的订单?那些商人竟然如此有钱了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恐怕他们不是自己用的,而是准备拿去卖钱的。”


    “海外很多国家的君主,奢靡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朱雄英说道:“他们就不能等仿制出来,自己制作吗?”


    陈景恪解释道:“他们还真仿制不出来,主要是前面那两块透明的大玻璃,这玩意儿只有朝廷能造。”


    朱雄英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的道:“是不是说,这种带大玻璃的超豪华座钟,只有朝廷能做?”


    陈景恪自然懂他的意思,颔首道:“是的,这个钱只有朝廷能赚。”


    “可以对外放出消息,接受超豪华座钟订单。”


    “量身定制,只要他们提出造型,只要工部能制作的出来,都可以做。”


    “咳。”朱标干咳一声,说道:“工部乃中枢衙门岂能经商,走玻璃商行那边吧。”


    其实就是换个招牌,给朝廷弄一块遮羞布,实际上还是工部制作。


    但就是这块布,非常重要。


    ——


    钟表卖了六百多万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惊讶,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


    陈伴读时隔多年再次出手,赚大钱很正常,赚不到这么多钱才奇怪。


    然后户部又盯上了这笔钱,钱还没入账,户部尚书裴有为就开始找朱标哭穷。


    什么这里需要钱,那里也需要钱,户部亏空高达千万贯。


    您老也不希望看到朝廷破产吧?


    朱标还能说啥,扣除给落下书院的那一份,剩下的钱和户部三七分了。


    内帑三,户部七。


    但裴有为的目标,又岂止是眼下的几百万贯,他真正的目标是超豪华座钟的长远利润。


    朱标倒也痛快,二话没说,三七分。内三户七,这下可以了吧?


    裴有为非常高兴,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乾清宫。


    嘿嘿,为户部要来这么多钱,我这个尚书可真是劳苦功高。


    他已经想到,同僚们会如何的称赞他敬仰他了。


    走到半路,碰到了邱广安。


    面对老上级,裴有为非常的恭敬,连忙请安问好。


    邱广安还礼之后,就随口问他到此可是有事。


    裴有为自然要显摆一下,就将自己占了皇帝便宜的事儿给说了。


    哪知道邱广安却并没有高兴,而是再三确认:


    “你确定陛下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就同意了?”


    裴有为也意识到情况不对,点点头问道:


    “我一开口陛下就同意了……邱阁老,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邱广安微微点头:“看来陛下有大计划啊,把户部的家底好好算一算,做好准备吧。”


    皇帝竟然一点都不讨价还价,不是因为他大方不在乎这点钱。


    而是因为他有大计划,这个计划会花光户部的钱。


    所以才会大方的给户部分成。


    今天分给你的,明天都得给我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而且到时候你还不能以户部没钱为借口组织。


    我不是才给你几百万贯吗?还有预订豪华钟表的利润。


    钱呢?


    莫非你们想欺君?


    想通这一切,裴有为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重起来。


    “陛下……陛下他怎么能如此呢。”


    邱广安反问道:“陛下怎么了?”


    裴有为悲愤的道:“陛下怎么能算计臣子呢……还是我这么老实的臣子。”


    “哈……”邱广安差点笑出声,摇摇头说道:


    “陛下什么时候算计你了?”


    “别说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就算是真的又能如何?”


    “国家大事,岂能轻易泄露?”


    “陛下接下来要用到户部,所以先帮户部积攒一点家底,这怎么能是算计臣子呢。”


    说到后面,语气已经有些严肃。


    裴有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请罪道:


    “谢阁老指点,下官失言了。”


    邱广安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


    “我知伱是因与我关系特殊,才说的这番话,但需知隔墙有耳。”


    “坐到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就是谨言慎行。”


    “宁愿少说,也不能授人以柄。”


    裴有为是算学一系出身的人才,也是因此才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是邱广安的后辈,同样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来被训斥他心中还有点不舒服,毕竟自己堂堂户部尚书,不要面子的吗?


    听到这番话,就只剩下羞愧了:


    “下官谨记阁老教诲。”


    又说了几句之后,两人才分开。


    裴有为的心态已经恢复平常,回到衙门之后,户部各官吏见他如此,还以为事情没有成。


    就纷纷宽慰他,什么没要到钱也无所谓,户部还有点积余什么的。


    反倒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钱要到了,钟表的钱七成归户部,三成归内帑。”


    众人惊喜不已,纷纷夸赞裴尚书就是厉害,一出手就问皇帝要到了钱。


    以后户部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看着这群‘天真’的部下,裴有为犹如看到了方才的自己。


    不过有了邱广安的提醒,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道:


    “好好把咱们户部的家底清算一下,我要一个详细的数据,免得别人说咱们户部账目不清。”


    刚刚得了钱,众人干活儿也有劲头,纷纷应命去忙活了。


    等人都走光,裴有为才陷入了沉思。


    邱阁老的猜测到底准不准?


    如果他猜对了,又有什么计划需要耗费如此巨资?


    只可惜,情报太少,他没有丝毫头绪。


    陈伴读肯定知道,但他却不敢跑过去问。


    倒不是不认识陈景恪,相反两人还挺熟悉的,在算学班的时候就经常见面。


    但他是经历过算学研究班解体,以及形学研究班重建之事的。


    对陈景恪有着更深的认识。


    说白了,他对陈景恪有着敬畏之心。


    职务越高,对陈景恪了解越多,敬畏心就越重。


    所以,他并不敢乱打听。


    和他有同样疑惑的,还有邱广安。


    作为内阁学士,他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天子。


    对朱标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位天子比他爹仁厚不假,但也有点腹黑。


    尤其擅长布局,通过迂回达成目的。


    最经典的还是内阁扩权一事。


    现在理学一家独大,正常来说扩权后的内阁,应该理学的声音占据绝对上风。


    皇帝想扭转这个局势,必然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


    然而,经过皇帝一番操作之后。


    在此事上文官集团吃了个哑巴亏,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正因为了解皇帝的为人,邱广安才不信朱标会这么爽快的就同意三七分。


    所以才会有了那样一番猜测。


    可身为内阁学士,他也没听说有什么大计划啊?


    近期除了特区建设,貌似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啊。


    想不通啊。


    他不是个喜欢为难自己的人,既然想不通那就去找知道内幕的人。


    于是,下班之后他就直奔陈景恪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