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永绝后患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这话一点都不假,要是真发现一座大洲,那可真是天佑大明。


    然后问题就来了……


    朱元璋说道:“如果那本游记的记录是真的,东南有一个炎洲,我们要如何处置。”


    朱雄英想都没想就说道:“那自然是打下来啊。”


    朱标也颔首道:“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陈景恪大致猜到了老朱的意思,他要问的其实不是要不要占领炎洲,而是如何统治那里。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来就问道:


    “据那些商人所言,从炎洲到泉州有万里之遥,朝廷要如何实现有效治理?”


    朱雄英面露难色,这一来一往就得几个月时间,想实现有效占领可太难了。


    朱标立即就猜到了老爷子的意思,却没有说出来,而是反问道:


    “爹以为该如何处置?”


    “分封。”朱元璋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咱当初答应过勋贵,以分封换取他们对变法的支持。”


    “之前还一直在发愁,上哪弄那么多土地分给他们。”


    “现在……这不就是瞌睡来枕头了吗。”


    朱标还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乐意了:


    “皇爷爷,那可是一座大洲,就这么封出去您不心疼啊。”


    朱元璋慈祥的道:“皇爷爷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疼。”


    他又解释了一句:“除了景恪圈出来的不封之地,别的地方全封出去咱都不心疼。”


    所谓不封之地,就是直接归朝廷统治,不会分封给任何人的土地。


    大致包括:中南半岛--青藏――西域――北海――辽东到朝鲜,以及东海诸岛。


    外加一个扼守南海咽喉的淡马锡岛。


    这片广阔的区域,是古典社会统治的极限。


    就算是将来出现了蒸汽火车,也只是强化了圈内的统治力度,对圈外的帮助并不大。


    除非大明一步进入电气时代,否则能直接统治的区域,都很难超出这个范围。


    所以,陈景恪就大致画了一个区域,将其定为不封之地。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这一点上老朱比任何人都清醒。


    所以,他非常赞同陈景恪的这个提议,朱标和朱雄英也都是认可的。


    但认可归认可,真的有一个全新的大洲被发现,就这样放弃还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在这一点上,朱雄英还稍微差一点。


    或者说,他的心更大,想要的更多。


    然而,雄心壮志改变不了现实。


    以现在的科技,根本就无法实现对炎洲的统治。


    将其分封出去,反而是最好的办法。


    朱标原则上也是同意自家老爷子意见的。


    他的雄心比朱元璋大一些,但也有限。


    除了不封之地,还想把宗藩体系打造好。


    然后利用宗藩关系控制南洋、印度和小亚细亚这一片广袤区域。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什么个人霸业,而是将这一圈都弄好了,大明就更加安全了。


    至于更外面的世界,他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新出现的炎洲,离泉州都有万里之遥,分封给诸侯王非常合适。


    而且大明采取军功爵制,未来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勋贵。


    国祚传承的时间长了,皇族子孙也会变多。


    支系宗亲自有藩王自己操心,可主脉亲王的封地是少不了的。


    等到百年之后,朝廷无地可封了该怎么办?


    一个全新的大洲,可以让大明的分封制多延续上百年。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炎洲存不存在还是未知。”


    “假设它真的存在,万里之外的封国,勋贵们是否愿意接受?”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谁敢不接受?”


    朱标摇摇头,说道:“此事还是不要强迫为好啊。”


    一旁的马娘娘接话道:“勋贵们肯定会担忧,害怕朝廷故意将他们发配到不毛之地。”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是对炎洲不了解,只要针对这一点去解决即可。”


    朱元璋接话道:“此事好办,先将咱的儿子封几个过去,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吧?”


    “要是还不愿意,那就是不给咱面子了。”


    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


    老朱话糙理不糙,亲王都封过去了,其他勋贵要是还推三阻四,那就真的是不知道斤两了。


    想了想,他补充道:“如果确认炎洲为真,后续朝廷肯定要组织人去探索,不妨让勋贵派出代表一起过去。”


    “他们对炎洲有了了解,想必就更容易接受了。”


    朱标点点头,显然也赞同这个意见,就说道:


    “从探索炎洲到最终分封,可能需要三四年时间。”


    “那时允?也到了加冠的年龄,将他也一并封过去吧。”


    朱雄英明显想反对:“二弟……”


    朱元璋眉头一挑,打断他的话,对朱标说道:


    “你能有这个觉悟,很不错。”


    “作为亲王,必须要做出表率,如此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见此,朱雄英只能闭上了嘴巴,内心里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兄弟封过去受罪。


    在当兄长这一块,他和朱标非常相似。


    对弟弟们非常好,也深受大家的爱戴。


    只是朱元璋和朱标的理由实在无懈可击,他也不好再反对。


    陈景恪心下叹息,老朱和朱标这是要将最后一点隐患去除啊。


    谁也不敢保证,朱允?知道吕氏暴毙的真相后会如何。


    但他是朱家子孙,又不能无缘无故杀掉。


    封到万里之外,永无回来的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对此陈景恪能说啥,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叫好。


    炎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那里必然会受到大明的辖制。


    上一世,别看澳政府天天反华,在经济上也是高度依赖华的。


    这一世,不只是经济上受制于大明,政治上也同样如此。


    炎洲只能作为华夏的附属存在,不可能真正的独立。


    而且将朱允?封过去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朝廷需要皇子做表率,你的叔叔都封过去好几个。


    作为三代皇子里,除了太子之外的最年长者,你不去说不过去吧?


    将朱允?放在那里,直接就将他的未来锁死了。


    就算他知道了真相,也什么都做不了。


    关键周围全是独立的诸侯国,他甚至都不敢公然和朝廷撕破脸。


    朱雄英并不知道吕氏暴毙的真相,所以无法理解祖父和父亲的良苦用心。


    不过现在他只是太子,这个家还轮不到他来当。


    老朱和朱标直接就这么决定了,他反对也没用。


    ――


    关于炎洲的处置计划就此敲定,剩下的就是确定那里到底有多大,是一座岛还是真的如传闻一般是一个大洲。朱标立即就对外宣布,有商人在东南方向处发现一块陆地,疑似传说中的炎洲。


    然后他又解释了一下,此炎洲非彼炎洲。


    不是神话传说里十洲三岛那个炎洲,而是宋朝海商发现的一座大陆,被他们命名为炎洲。


    只不过当时没人相信他们的话,这个信息就此被人遗忘。


    前段时间,大明有海商意外到达了那里,才有人想起了关于炎洲的记录。


    但那里到底是不是炎洲还是未知,朝廷准备派人前去勘探。


    朱标的行动很迅速,在公布完这个消息,立即就派遣了一支由三十艘各种船只组成的舰队,前往炎洲。


    对于这个规模,陈景恪不禁咋舌。


    前世西方人开启大航海,最初的时候一支船队能有三五条船,百十个人就算大规模了。


    哥伦布发现美洲那一次,也才三条船一百来个船员。


    现在大明朝廷一出手就是三十条船,而且两艘还是那种超过二十丈的大船。


    船员超过三千人。


    这规模堪称庞大了。


    说大明是这个时代唯一的超级强国,还真不是吹的。


    关于新大陆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广泛讨论。


    大家并不惊讶海外有新大陆,开海之后随着海图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


    现在又多出一块大陆,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没有人怀疑宋朝商人的记录是真是假,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是真是假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况且,皇帝也没必要用这事儿来欺骗大家不是。


    大家讨论的中心是,那块大陆离大明有多远,会不会有危险。


    然后就是,大明要如何来应对新大陆的出现。


    因为分封还没有公布,大家都没有往那方面考虑。


    部分勋贵虽然知道分封的承诺,不过也同样没有往那方面想。


    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正常与大陆上的势力交往,然后通商之类的。


    当然,这都是正常人的想法,还有不正常的人,想的则不一样。


    陈永和家里世代靠摆渡打渔为生,大明开海后他纠集了一群同乡,先给豪商当船工。


    后来自己买了船,挂靠在商队后面出海。


    几年时间就成了小有实力的海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麻六甲海盗》的骨灰粉。


    疯狂沉迷那种,天天模仿船长的说话风格,喜欢海豚和虎鲸。


    整日幻想着冒险。


    尤其是朝廷重赏发现新岛屿的人,更是让他想换个赛道。


    发现新岛屿,最低保障是能获得朝廷的封赏。


    如果岛屿上有土著,搞不好还能另外发一笔财。


    比如,有些岛屿有露天金银矿。


    虽然土著们不知道这玩意儿的价值,但往往会弄一些回去当装饰品。


    一代代人积累下来,储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发现岛屿的人,可以用棉布、陶器、瓷器等物品,轻易将这些金银换走。


    只不过发现岛屿本就是运气,岛屿上有金银更是运气中的运气。


    再加上探险的危险太大,他一直都未能下定决心。


    这次听说疑似发现新大陆,朝廷都派遣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前去探查。


    他再也忍不住了,立即叫来小伙伴宣布自己的决定。


    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西洋有大陆,现在东南海域也发现大陆。”


    “唯有东北海域,因为太过荒凉寒冷未有人踏足过。”


    “我怀疑那里也有大陆……至少会有一座很大的岛屿。”


    “所以我决定,去东北海进行探索……”


    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想老老实实过日子,只有七八个人愿意随他一起冒险。


    他也没有失望,有七八个人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他也并未将全部希望放在小伙伴身上,真正的依仗是在淡马锡结识的一帮海混子。


    海混子说白了,就是居无定所,也没有自己的船,在海上飘泊讨生活的人。


    他们之中最不缺的就是亡命徒。


    因为身份的原因,他们大多也都很喜欢《海盗》的故事。


    陈永和来到淡马锡,找到这群人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并且许诺,所有收获大家平分。


    这也是《海盗》里的规矩,所有收获都要平分。


    当然,提供船只的那个人有权利多分一份儿。


    陈永和虽然有船,但因为喜欢《海盗》,经常和海混子搅浑在一起。


    在这个圈子里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所以,当他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立即得到了一部分海混子的响应。


    很轻易就招募到了一百二十多亡命徒。


    他们的动作,自然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睛,很快淡马锡总督傅安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他并没有嘲笑反对,而是主动找到陈永和,表示愿意资助他的行动。


    “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三艘船,以及各种物资。”


    “还能为你们出具一份文书,可以沿途获得水师的帮助。”


    陈永和自然很乐意,三艘船以及相应的物资,那可是天价。


    若是让他自己出,还真有点伤筋动骨。


    现在有人愿意资助,简直太好了。


    而且,有官方支持的探险,和没有官方支持的探险,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他也深知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


    很谨慎的问道:“不知总督想要我做什么?”


    傅安笑道:“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如果你此行有所发现。”


    “就将我资助你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世人即可。”


    陈永和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要政绩。


    如此他就放下心来,说道:“傅总督放心,我陈永和在海上混,靠的就是义气二字。”


    “绝不会做那忘恩负义之事。”


    傅安满意的说道:“如此便好,我先预祝陈船长凯旋。”


    有了傅安这个淡马锡总督的支持,陈永和的冒险团很快成型。


    这支不大的船队沿着楚国和琉球,进入日本海域,然后在朝鲜王国补充了物资。


    最后一头扎入东北海域消失不见。


    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他们将会带给大明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