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作品:《逆兰(重生)

    张太监跪下,行起大礼“老奴多谢王爷救命之恩。”


    周太太等人都跟着跪下。


    沂王负手“不必多礼了。”


    他轻描淡写的,张太监心里反而越没有底,都不敢起来,再三叩谢。


    一来二去,沂王终于道“罢了,本也不算外人,你不来求,本王知道了,也要救的。”


    张太监“……”


    他懵了,每个字他都听得明白,怎么连在一起,他不懂是什么意思了呢?


    沂王扫了一眼周太太。


    周太太已经站了起来,她抱紧了喜姐儿,低头,向张太监道“老爷,有件事,我一直瞒着你,我在青州时,与沂王妃娘娘是故交,受过沂王妃娘娘的大恩,我是王妃娘娘的人。”


    “啊?”


    “啊?!”


    这两嗓子都不是张太监叫的,是张怀。


    叫声如老鸦,刮得张太监耳根和脑子一起剧痛。


    周太太放松地吐出口气。


    眼线这活不是好做的,她做了多久,就悬了多久的心,只怕哪天叫张太监发现,她来不及逃走。


    刚才被救回来,沂王先见了她一面,简单告诉她,不用再瞒着了,可以说实话了,她整个人都踏实了。


    她迎上张太监难以置信的目光,没避开。


    他们都再不能拿她怎么样,她就要回青州去了,至于以后怎么样,再说。


    他要是敢责骂怪罪她一句,那这辈子就不用再见面了。


    张太监先避开了。


    他用力闭了下眼,又睁开,唇边露出的笑比哭还苦。


    “你从一开始就是骗咱家的?蓄意接近咱家?”


    “没有。”周太太说实话,“我只是想逃,是你要带我走的。”


    “……好罢。”


    张太监说不清什么滋味,御前的差事都支应下来了,到头来叫家雀啄瞎了眼,他这条贱命,可能就是贱得慌,听了这一句,心里居然还有点安慰。


    不过,他倒是再也不用挣扎投靠哪一边了。


    他再次伏下地去,头抵着坚硬的土地“王爷如有差遣——老奴,无有不从。”


    作者有话说


    想写到兰宜出场的,还是来不及了,明天吧。


    ~~


    小剧场预告


    沂王在京叱咤风云


    兰宜在家准备跑路


    第81章


    东宫陷入了空前的慌乱。


    绑架张太监家眷失败, 却把字号都撂了出去,直接与张太监交了恶。


    这结果让太子不能不慌。


    近侍内监努力按捺住惶恐献策“殿下, 还是告诉娘娘吧, 让娘娘想法子——”


    “想什么法子,还能有什么法子可想。”太子冷冷道。


    母妃只会叫他忍耐,可如今他已落入死局, 又哪是忍耐可以解决的!


    就算能蒙混过去, 他也不想再忍了,这么多年来,他忍耐得够久了,越是忍,他越是想放纵,一放纵, 就得引来教训然后再加倍地忍耐回去……他早已不想继续这个轮回了。


    太子想着, 目中渐渐露出凶光,他招手把内监叫到近前, 低声吩


    咐了两句话。


    内监惊得差点没站稳,颤声道“殿下,您是想, 那可是大逆不道——”


    “孤没有别的路了。”太子咬牙道, “你现在就去找齐遇, 孤上次避去庄田时,他私下跟孤禀过,有一批军械, 就藏在城中, 你让他带你去。”


    内监知道齐遇就是前巩昌伯府的世子, 心惊肉跳“他们家还私藏了这个?他这是在怂恿殿下造反啊。”


    “那倒没有, ”太子心烦意乱,“他就是想讨好孤,想孤给他一份前程。”


    所以把最后一点家底都透露给了他。


    此时却派上了用场。


    “你即刻就去。”太子催促,“明日宫中有事,没人注意东宫这里,正是难得的时机,孤要出其不意,一定要快。”


    恐惧过后,内监慢慢也生出了一点心动,太子说得没错,只要快,这件事不是没有可为之处,明天是沂王献牛成首级及处决乱民小头目的正日子,宫中有大朝会,乘这个机会,拼一把,不然,等那个要命的秘密泄露出去,太子倒多大的霉不好说,他们这些身边的人肯定要被皇帝迁怒,保不住小命。


    “——是。”


    **


    翌日。


    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典礼在太和门举行,文武百官循午门而入。


    与南边相比,邻近东宫的东华门里外就清静许多,只有几个例行守门的侍卫,东宫人口多耗费大,太子要往东宫里采买些日常用物,他们自然不敢十分过问。


    但这行为又到底不那么寻常,东华门的侍卫闲来无事,总要议论几句。


    议论几经辗转后,传入张太监耳中。


    张太监心里一惊。


    他觉得太子应该没那么大胆子——但这是宫里。


    这座皇宫,是天下最富贵、最森严之处,它同时可能发生最悲惨、最悖礼的事情。


    因为权力。


    这时候大典已经结束,太阳落山,临近酉正,宫门就要关了。


    这对张太监不是问题,他随意寻了个借口,就把一个心腹小徒弟派出宫去,往沂王府传话。


    小徒弟有点纳闷“干爹,咱们什么时候跟沂王好上了?”


    张太监拍了他脑门一记“别管那么多,先赶紧去,回头咱家再告诉你。”


    “哎,干爹,要不要我再去看看干娘?”


    张太监脸色暗了暗“不用了。你干娘回老家去了。”


    小徒弟是个会看眉眼高低的,当下机灵地闭了嘴,悄悄地出去了。


    张太监自己站在殿门前,到底忍不住又想了想那还算是他的老婆孩子吗?她们现在该出城了吧?以后,还回来吗?


    ……


    运河水滔滔不绝。


    周太太归心似箭。


    京里再多的争斗都和她没关系了,哪怕人头打出狗脑子来,她也不想多看一眼,她只想带着喜姐儿,过一过安静省心的日子。


    护送他们回来的人从张怀变成了沂王府的护卫,终于抵达青州后,不用安排别的住处,直接带着他们进了沂王府。


    被安排去洗了尘,坐到东次间的炕上时,周太太整个人完全轻松了,长长地吁了口气。


    兰宜走了进来。


    她刚见完随行来的护卫,大致了解了下京里发生的事以及周太太为什么会


    回来。


    然后她心里有数了。


    说起来要让人感叹一句造化难料,没想到今世助推太子一把,让他加快造反步伐的,会是杨文煦。


    周太太忙从炕上下来,行礼,兰宜让人扶起她,打量了下她的气色,又看了看旁边秋月抱着的喜姐儿,微笑道“平安就好。”


    周太太笑着应“可不是呢,我一路就想着娘娘,见到娘娘,总算心都定了。”


    兰宜点头“我让人在前面给你收拾了一个小院子,先安心住着吧,过一阵子再说下面的话。”


    周太太心知肚明,过一阵子,沂王府很可能就不是沂王府了,不过,她到底不那么确定,便真心实意地说了一句“希望王爷在京里一切顺利。”


    兰宜淡然“会的。”


    周太太愣了下,她有点看不明白了,面前的王妃娘娘明明比她信心充足,相信沂王一定成功,为何态度上并不欣喜呢?


    周太太转念一想,王妃娘娘当日在杨家时,就无论何种处境都泰然以对,从不失态,她的疑惑就消失了,还生出些敬重来。


    她才到府,旅途难免劳累,兰宜和她说了两三句话后,就让侍女领她去休息了,隔日时,才又坐到一起聊了聊。


    两人说话,喜姐儿夹在当中,不甘寂寞,也咿咿呀呀的,周太太见兰宜时不时看过来两眼,便试探着往前递了递“娘娘要不要抱一抱?这小东西还算争气,一路上都没闹人。”


    兰宜接了过来。


    分量不重,但令人升起一股踏实感,又软嫩的让人心都化了,她低头看去,只见幼儿笑脸天真无暇,无忧无虑。


    兰宜抱了好一阵子,喜姐儿颇给面子,始终没哭没闹,直到后来饿了,才又向周太太够着伸出小手,露出点委屈模样。


    周太太笑着抱她去喂奶。


    喜姐儿吃完就困了,秋月将她抱走去哄睡,周太太坐回来,推心置腹地低声道“我瞧娘娘如今脸色红润,仪态也丰盈了些,身子想必是大好了。”


    兰宜点头“好多了。”


    她早已不用吃药了,饮食上也少了许多忌讳,几乎与康健常人无异,只除了——


    周太太对上她平静的眼神,把接下来的话吞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