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被大火烧了房子的百姓,无家可归,只能裹张破布,睡大街。


    还有些没钱吃饭的,只能饮水充饥。


    “虽有唐家大姑娘带着绣坊的人分发吃食,却也不是长久之计,房屋修建等不得。”崇王也说。


    祁王则点头表示赞同。


    萧宴听完,则道,“开国库,修缮房屋需要多少银两,你们自去支取便是,不必问过朕了。”


    崇王:嚯,这么大气?


    “可......”祁王抿唇,“国库现银余下不多,魏将军传来军报,西北边境急需军资,且,魏将军申请了一批军饷,还等着皇叔批阅呢。”


    下之意,国库吃紧。


    恐怕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萧宴凝眸,“折子在哪。”


    祁王当即将誊抄好的折子送上。


    却见萧宴只是看了眼,然后提笔,沾上朱砂,在军饷申请的奏折上,写下了‘准’字。


    西北二十万兵马。


    所需军饷四十五万两。


    不是一笔小数目。


    皇叔毫不犹豫就给了。


    祁王忽而扯了扯嘴角。


    想起父皇当政时,审批军饷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父皇每每要往后一压再压,甚至还要户部压低数额,再送来审批。


    如此一来,不仅时间上耽误了,军饷还不给够数。


    若再遇到一两个手脚不干净的军资押运官,最后送到边关的,不定还剩下多少呢。


    崇王嘴角也带着淡淡的讽刺,先帝的治理方案就是,边境将士可以苦,但国库不能空。


    哪像小十九,眼都不眨,四十多万两的军饷,就批了。


    “三哥,京中有多少房子需要修建,需要多少银子,你拟个数目给我,户部拿不出钱,你找我。”


    萧宴气定神闲的说,“朕有钱。”


    崇王:“是。”


    怎么觉得,君上有点小嘚瑟呢?


    从太极殿出来,两位闲散王爷,便听闻宫里天降金山的事。


    顿时悟了。


    难怪君上那么得意,底气十足。


    原来是有金山啊。


    有钱好办事,工部很快招募人手,投入到房屋重建的工作中。


    百姓感激不已,纷纷对着皇宫的方向遥拜。


    黄昏时分,唐令仪接济完百姓,回到家,便见公婆都坐在厅上。


    公爹面色严谨,婆母则一脸纠结,神情复杂。


    “父亲,发生什么事了吗?”唐令仪上前问。


    “回来了,忙了一天,累了吧,快坐下说。”谢父道。


    唐令仪微微屈膝,“谢父亲。”


    谢母见到她,仍旧是脸色淡淡。


    唐令仪也没有强求,婆媳之间,相安无事便是极好。


    “谢寻来信了。”谢父语气带了丝叹息,“有给你的家书。”


    “真的吗?”唐令仪刚坐下,又猛地起身,“他在边关还好吗?”


    谢父摆摆手,“你自己看吧。”


    信,在谢母那。


    谢母不情不愿的把信掏出来,给了唐令仪。


    心里不禁觉得酸。


    儿子寄回来的家书,除了简单问候父母之外,旁的一句都没多说。


    却单独写了一封信,仔细印好红腊,还在信封上写明,是给唐令仪的。


    谢父不许她拆信。


    说要留给唐令仪回来看。


    唐令仪拿着信,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微微颔首,“谢婆母。”


    半夏扶着她,坐回椅子上。


    唐令仪拆了信,入眼第一句便是,令仪,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