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农业建设

作品:《苏维埃上空的鹰

    “同志们加把劲诶,这么多机械早点分配下去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利沃夫的火车站内运来了几千台农机设备,政府将这批新造好的登记造册,然后按照村子分发下去,赶来的村官兴冲冲的赶着马车,将农机运回村子里。


    一路上的笑颜可没有停过,每走几分钟就会回头看看板车上的宝贝。


    小小的村子平时可没什么稀奇玩意儿,一台通体漆黑透露着金属质感的怪东西,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是个什么东西,半人高的小玩意儿,能有什么用,瞧你们把他当宝贝一样看待。”


    看热闹的人们不嫌事大,拉着村支书要他来讲明白。


    “乡亲们,这可不是什么东西,这是……是传说中的手扶拖拉机。”村支书挠了挠脑袋,琢磨着怎么解释,“反正,就是很厉害的东西,还是请中学生村官来讲讲吧。”


    他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索性将问题抛给村官。


    中学生推推眼镜上前两步,“乡亲们,这手扶拖拉机可是宝贝啊,要知道大家一天起早贪黑干到晚上最快的好手也才耕种两亩地,可它就不一样,只需要10个小时就能耕20亩地。”


    二十亩地是什么概念,农民得用九九六的劲头干满一个月才能做到,可这小东西一天就能做完,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呵,你就吹吧,就这两个轮子中间夹个铁疙瘩能种地?”人群中传来一片戏谑,老伊万第一个表示不服。


    “你们布尔什维克也太能吹了吧,为了骗我们进集体农庄尽想歪主意,我告诉你们没门,就算我从田坎跳下去也不会加入集体农庄。”


    “就是,收起你们无聊的把戏吧,只有农村合作社是最适合我们的体制。”


    若是以往面对村民们的集体讨伐,村官还会犹豫片刻,但今天不同。


    “咳咳,我知道大家不信,但我却没有撒谎,这个手扶拖拉机项目是由孙司令员发起的,利沃夫农机厂也是由他筹备的,大家不信我还不信他吗?”


    见村官抬出孙司令员为他站台,刚才叫嚷的众人顿时不说话了。


    试问在西乌克兰地区,谁不知道孙的名字呢,几乎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率领麾下红军打下来的。


    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孙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推行的政策也大多有关工农阶级的利益。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以前的社会革命党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哪怕把天说出个窟窿,也没见他们为群众办哪怕一件实事。


    就连住在利沃夫的波兰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受过布尔什维克的好处,当初迎来的王师抢走了他们入冬的存粮,还是靠了红军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可他不是乌克兰人,也不是波兰人,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不是没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恰恰这正是反对者经常用来攻讦他的问题。


    潜藏的意思很简单,他是不是别有用心呢?


    “那也请你别有用心的为咱们做做好事吧,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可不会理解什么是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更不理解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


    还不待风声飘到孙谦的耳朵里,找事的家伙便被人们群起而攻之,灰溜溜的躲进属于他的臭水沟里。


    “难不成这手扶拖拉机是真的好用,可一天耕种二十亩地实在太夸张了吧,要是集体农庄的人真能做到,那他们得到的工分可比咱们多多了!”


    周围的人窃窃私语的讨论着,看向小玩意儿的目光一变再变。


    “闲话不多说,我找块空地给大家试试,你们看了再说。”


    村官知道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布尔什维克是讲干实事的,当初浮夸风的苗头刚刚冒出来就遭到了严厉打击。


    几个州的市长吹嘘秋粮产出多少多少,还没等纪委下来检查,哄闹的群众便将继承旧官僚风气的市长赶下了台。


    这一度使浮夸风的现象在整个苏维埃绝迹,有小心思的官员们收起龌龊的想法,老老实实为人民办起事来。


    今时不同往日,任意一个小民都可以把状子投到纪委去。


    里辛斯基曾经躲在家里哭诉,“苏维埃的官也太难当了,稍有不注意就是落入冰窟窿的下场。”


    维克托对此倒没有特别的表态,他已经准备朝外交方面发展,想要更好的生活不一定要在国内发展,出使他国难道还愁没有好日子过吗?


    人,不一定非要在同一棵树上吊死。


    随着众人来到空旷的麦地里,不少人甚至笑出了声,感情村官还不会用这机器,只能边看操作手册边为轮机加注燃油。


    笨手笨脚的模样非但没能弄好,反而被机油染成了黑白相间的花猫脸。


    直到十几分钟后,村官才在维修工的帮助下将刀片和齿轮对齐,他挽起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挺直了僵硬的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