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封楚公,加九锡,剑履上殿

作品:《三国:霸业系统

    建安十五年六月初。


    刘珏也是做了一系列安排,主要就是兵马上的调动,剔除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卒,然后安排将领镇守各地。


    征讨蜀地的时候,刘珏率领十万大军,手下大将有秦琼、岳飞、张飞、魏延、甘宁、陈到、向宠、狄青、檀道济等人。


    岳飞目前在汉中镇守,刘珏考虑之下,让张飞领两万兵马,率领部将刘璝、泠苞,驻守在巴郡、涪陵一带。


    巴渝一带是蜀地门户,刘珏自然要遣信得过的人镇守。


    魏延则率领三万大军,接替甘宁、狄青、檀道济,率领张任、邓贤等将,镇守在江阳、符节、僰道一带。


    魏延的这三万大军,是由五溪人和夷人构成,其中只有少量汉人。


    无论是夷人还是五溪人,都常年生活在山里,十分擅长山地作战,尤其是那些五溪人,经过几年的训练后,已经称得上是良卒了。


    由于刘珏的冷酷手段,这些五溪人最开始,的确会有些不服从,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军营里有吃有喝,虽说打仗有性命危险,那也比生活在山里,吃了上顿没下顿要好。


    山里的生活虽然自在,但实际上却十分艰苦,五溪人虽然骁勇善战,外表却是黑瘦黑瘦的,大部分人活不过四十岁。


    有魏延这支异族大军镇守南边,防备着南中的蛮族,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外陈到率领一万大军,驻守在霞萌关、剑阁,这支军队则是蜀地士卒。


    安排妥当了之后,刘珏带着秦琼、甘宁、向宠、严颜、狄青、檀道济等将领,率领十万大军班师回荆州。


    和入蜀之时相比,十万大军的构成,已经完全不同了,严颜、狄青、檀道济率领,都是蜀地的士卒。


    狄青、檀道济手下更全是降卒,但两人都统兵有方,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就把这些降卒训练的有模有样了。


    因为荆州的局势严峻,刘珏便征召蜀地战船,十万大军沿水路前进,半个月后,大军到达了鱼复县,也就是白帝城。


    刘珏留下严颜在这里留守,然后九万大军继续前进,三日之后达到了江陵。


    “恭喜主公大胜而归!”出城迎接的,乃是驻守此地的陆逊。


    “伯言不必多礼!”刘珏微微一笑,看了看陆逊身后的五溪士卒,不由得赞叹道:“这些五溪士卒光看面貌,的确称得上精兵了。”


    “主公谬赞了!”陆逊连忙谦虚地说道。


    “不是谬赞!这支军队可堪一战,如今曹操、孙权蠢蠢欲动,孤欲先讨伐孙权,这次轮到伯言大展身手了。”刘珏微微笑道。


    “多谢主公!”陆逊眼睛一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其实江东有异动的消息传来,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刘珏在江陵逗留了一日,随即只带秦琼和破阵营,一路北上朝着襄阳去了,甘宁、向宠等人都留在江陵休整。


    路过当阳的时候,刘珏召见了赵云,巡视了一番马场,以及骑兵的训练情况。


    赵云训练的三万骑兵,如今已经有模有样,刘珏也是十分欣慰。


    骑兵的训练很不容易,而且通常来说,还会损耗马匹,不过刘珏入蜀之前,就拿出了马蹄铁,用来保护马匹,减少了战马的损耗。


    赵云对此赞不绝口,作为骑兵的统帅,对战马自然十分爱惜,每损失一匹战马,他都会心痛不已。


    但马蹄铁这个小玩意儿,却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如同给战马穿上鞋子。


    赵云不止一次的感叹,主公真是奇思妙想。


    离开当阳之后,刘珏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到了襄阳。


    诸葛亮等人早就收到了消息,当即禀报了天子刘协,天子率领满朝文武,乘着銮驾出城十里迎接。


    说是率领,实际上根本没人在乎刘协这个天子,刘协自己也满不是滋味儿。


    如今刘珏取得了益州,声势更是空前大涨,无论功绩还是名望,都远在他这个天子的上边。


    刘协心里又是不甘,又是害怕,身后的满朝文武,竟然没一个忠心于自己。


    就在刘协胡思乱想的时候,刘珏率领破阵营已经到了。


    “拜见主公!恭喜主公平定益州,大胜归来!”以诸葛亮为首的文武大臣,将刘协抛到了一边,上前向着刘珏拜道,脸上都带着喜色。


    刘珏翻身下了海龙驹,上前了几步,身手虚扶了一下,说道:“诸位请起吧。”


    “喏!”众人齐声应道。


    随即,刘珏看向了刘协,上前一步,不低头,不躬身,只是拱手说道:“臣刘珏参见陛下,此次臣率大军伐蜀,仰赖大汉诸位先帝保佑,已顺利平定东西二川。”


    “楚侯辛……辛苦了!”刘协结结巴巴地说道。


    方才刘珏走过来的时候,刘协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额头也渗出一丝冷汗。


    尤其看到刘珏身后,那气势冷酷的破阵营,刘协更是大为震颤。


    “如今汉室倾颓,臣身为宗室,自当匡扶社稷,谈不上辛苦!”刘珏淡淡一笑说道。


    “陛下,楚侯平定益州,俘虏叛臣刘璋、张鲁,可谓劳苦功高,陛下当封赏才是。”诸葛亮这时开口道。


    “封赏!是应该封赏!”刘协下意识地点头道。


    “臣有提议!”张居正忽然站了出来,说道:“曹贼如今在北方自称魏公,如今楚侯匡扶国家社稷,当晋升楚公才是。”


    “楚……楚公!”刘协愣了一下。


    “正是,楚侯平定益州,如今晋升楚公,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曹贼祸乱朝纲,如今也称魏公,楚侯匡扶社稷,如何不能称楚公?”


    “陛下何故犹豫?册封楚侯为楚公,加九锡以彰功德,当是天子气度!”


    “是啊!册封楚公以后,还当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荆楚众臣你一言我一语,让刘协难以招架,只得颓然地说道:“传朕的旨意,册封刘珏为楚公,赐衮冕,加九锡,准许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所谓九锡,乃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车马是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外加黑马八匹,衣服则是王侯穿的冕服,其余的也都不是普通物品。


    至于‘参拜不名’,是指朝拜帝王的时候,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呼官职。‘入朝不趋’则是入朝不用急步而行。


    ‘剑履上殿’则是上朝的时候,可以穿着鞋子携带佩剑。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上朝参拜必须脱鞋子,佩剑那是更不允许,乃是一种极大的礼遇。


    “谢陛下封赏!”刘珏微微躬身,朝着天子一拜,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随即,刘珏率领大臣们进入襄阳,回到这座阔别多日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