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主臣离心
作品:《三国:霸业系统》 此时在彭泽有十万大军,刘珏亲自坐镇其中,其下有庞统、薛仁贵、陆逊、狄青等人。
东至方面则有六万大军,由程普、全琮、徐盛统领,还有中原名将张辽支援,双方之间可谓势均力敌。
江东上下都极有信心,不谈进攻的话,至少能守个一两年吧。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时候会有一支荆州大军,从茫茫的大海攻来,先是攻下了娄县,然后又杀到了吴县。
这里是江东的大后方,也是江东最繁荣的地方,孙权所居住的政治中心。
看着漫山遍野的荆楚大军,守城的士卒惶恐不已,当即就骑了一匹快马,朝着吴侯府疾驰而去。
这个时候,张昭、张纮还在各自府上,征召新兵的命令刚下达,他们还需要一些准备,才能够出发前去征兵。
张昭刚处理完手上事宜,正准备吩咐下人,为自己准备午膳,谁知道这个时候,一个家仆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老爷,大事不好了!刘珏大军杀到吴县来了!”那家仆惊慌失措地大叫道。
“什么!”张昭如同中了定身法,顿时呆滞在了原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张纮也收到了消息,同样也是大惊失色。
此时的吴侯府内,孙权正在宠妾的服侍下,享用美味的午膳。
孙权心情有点不快,倒不是因为前线,或者其他什么事,而是刚才他碰到了自己的正室徐夫人。
徐夫人乃是徐琨之女,虽然是正室,但不得孙权的喜爱。
刚才两人碰见,徐夫人对于孙权这段时间,只临幸于宠妾,流露出了小小的不满,这让孙权心里感到不爽。
此时孙权心里,已经有废了徐夫人的打算。
这个时候,一名吴侯府的守卫,急匆匆地冲了进来,连忙拜道:“启禀吴侯,荆楚的大军攻到了吴县,守军已经快抵挡不住了。”
“噗!”
孙权刚吃下一块羊肉,闻言顿时喷了出来,他也顾不得形象,猛地站起了身来,厉声喝道:“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前方固若金汤,刘珏大军怎么可能攻到吴县?”
“小人不敢乱说啊!现在城中已经乱成一团,根据守城的士卒汇报,荆州大军是从海上攻来的!”那守卫急忙说道。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从海上攻过来,这实在太荒谬了!”孙权根本就不相信,他知道刘珏占据了南海郡,但是从海上攻过来,未免太过荒诞了一些。
从南海郡出发,的确能够到达吴郡,但是海上风急浪高,数千里的海路,哪是能说到就到的?
要是一个不小心,数万大军瞬间覆灭,难道刘珏的运气,真的就这么的好?
就在孙权不愿相信的时候,又一名守卫冲了进来,神色充满了惊惧之色,大声叫道:“启禀楚侯,荆州大军已经攻破城池,杀入城中了!”
“怎么可能!吴县有三千守军,怎么连这么一会儿,你们都抵挡不住!”孙权气急败坏地大吼道。
“是真的啊!而且敌军的将领除了甘宁,还有一人是太史慈!”这守卫连忙回答道,却不知这一句话,给了孙权沉重的一击。
“太……太史慈!”孙权顿时如遭雷击,脸上充满了绝望,眼中也失去了神采,口中喃喃念叨着,似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太史慈从孙策开始,就是江东的大将,其为人忠义无双,尽管由于对孙策太忠心,让孙权没有重用他。
但就是孙权本人,也十分佩服太史慈,之前他被俘虏后,孙权还十分的惋惜,因为失去了一员大将。
可就是义贯金石的太史慈,竟然归顺了刘珏,而且还率领大军杀到吴县来了。
这如同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孙权胸口上,让他有些喘不过气,脸色变得无比苍白。
旁边的那名宠妾,此时也是花容失色,坐在那里瑟瑟发抖。
孙权承袭父兄基业,于弱冠之年坐领江东,如今已有三世之威望,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吴县有被攻破的一天。
历史上坐拥江东、荆州的吴大帝,此时被人攻到了老巢,竟然一点都没有发觉。
这一瞬间,孙权仿佛感到一阵冰凉,从脚底涌遍了全身,他已经完全的呆滞了。
就在此时,张昭、张纮也急匆匆地赶到了吴侯府。
“主公!刘珏大军入城了。”张昭向来老成持重,但这是也不免慌张,一见到孙权就急忙叫道。
“荆楚大军攻入吴县,正朝着吴侯府而来,是走是降请主公尽快决断啊!”张纮也是大声叫道。
“子布,孤现在该怎么办?孤的江东完了!”孙权忽视了张纮,像是见到救命稻草,上前抓住张昭的衣袖。
江东二张,张昭的名气无疑要大得多,当年孙权继位,也是他辅佐孙权,安抚江东各个士族,稳定了孙氏在江东的根基。
张昭也是满嘴的苦涩,真是没想到啊,他午膳都没来得及吃,就听到刘珏大军攻破吴县的消息。
数万荆州精兵,乘坐战船,跨海而来,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
张昭对刘珏再一次感到震撼,这种匪夷所思的办法,此人竟然也想得出来?
张昭长叹了一声,说道:“主公,事情到了现在的地步,我们还是投降吧,如今我们大势已去,唯有主动归降刘珏,才能够保存孙氏血脉。”
听到张昭说出投降两个字,孙权顿时浑身一震,显得有些难以接受,看着张昭的眼神,也显得十分的失望。
当年孙策遇刺身亡,死前托孤的主要是张昭,周瑜还要往后靠。
当时情形,就如同刘备托孤诸葛亮一般,孙策许诺张昭可以凭自己的判断,去决断孙氏政权的行止进退,生死存亡。
当年孙策的遗训是: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归附中枢,重建本邦,争天下野心自此而止,只要能保孙氏一门子弟在新朝平安。
所以在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张昭才会主张投降,因为当时曹操势大,他一方面是为了宗族着想。
另一方面,也是遵循孙策的遗嘱,投降以保存孙氏血脉。
所以如今吴县被破,张昭想起孙策的遗嘱,才会说出投降的话。
“孤……孤如何能够投降?”孙权紧捏着拳头,似乎是嘶吼地道:“孤若是投降刘珏,焉能够保住性命?”
“主公,刘珏是你的妹夫,据老夫所知,主公之妹在荆州甚是得宠,相信看在主公之妹的面子上,刘珏不会对主公如何的。”张昭苦口婆心地劝道。
听到张昭这话,孙权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无名火,死死地盯着他。
孙权确实敬重张昭,也确实以他为肱骨,可正如所有君主一样,对于张昭这种有名望,同时位高权重的臣子,孙权也是深深的忌惮。
孙氏能在江东立足下来,张昭必须要算头功,以其名望人脉长袖善舞,帮孙氏赢得了江东大族的支持。
因此在赤壁之战前,中原人士对江东的认识,皆是只知道有张昭,其次则是周瑜,唯独不知有孙权,只当他是一块江东文武共同供奉的招牌。
就如同孙权后来愤然所说:东吴众臣入朝拜我,下朝则拜张公,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从无例外。
由此可见孙权对张昭的忌惮。
若是在往常的时候,孙权更多要依仗张昭,对于张昭的忌惮,通常都是深藏在心底。
但是如今吴县被破,江东局势危如累卵,而且又来的十分突然,这让孙权失去了理智,对张昭的忌惮彻底爆发了。
一如当初蜀地危急时候的刘璋,对手下大臣都不信任了。
“要孤投降,绝无可能!前线还有数万大军,还有曹将张辽坐镇,孙氏在江东立足三世,更是江东民心所向。吴县破了就破了,孤要立即去秣陵,只要熬过这一关,孤就能重整旗鼓,将来再和刘珏一战!”
孙权咬牙切齿,双目通红,近乎咆哮地道,就这么投降,他实在不甘心啊,前方还有程普等人,他不信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张昭看着孙权的表情,那决绝而又不甘心的样子,以及对自己深深的忌惮,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了,当即苦笑着说道:“既然主公有了决断,那就尽快行动吧。”
孙伯符啊,我张子布已经尽力了,江东保不住,你这个弟弟也一意孤行,对我也开始不信任了。
我现在,只期望能保住你的血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