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研究失败的原因

作品:《全民震惊,你管这叫贫困户?

    潘翰林说出这番话时,心中都仿佛在滴血。


    如果这笔钱不是又私人提供。


    而是国家的基础研究资金的话。


    那潘翰林此时只怕能高兴的跳起来。


    这并不是说国家的钱就能随意打水漂。


    而是这些钱的目的。


    就是为了推动基础研究的进行。


    如果这些研究中有能马上转化成经济收益那只能说是意外之喜。


    更多的基础研究现状。


    都是科学家们研究出一大堆普通人看都看不懂的研究成果。


    然后这些成果在若干年后,才会逐渐的影响到这个世界的普通人。


    这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滞后性。


    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如今被炒的火热的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存储。


    其中利用光子进行存储的技术路线。


    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偶然发现。


    当时他们发现光子在进入某些物体后,光速会有明显的降低。


    只是这种研究成果,带当时根本就没有作用。


    连发现它们的人,也不知道这种发现能应用到什么地方。


    但几十年过去之后。


    顺着这个科研发现,目前的人类。


    甚至能用当时科学家相同的实验方法。


    将光子完全困在某些介质之内。


    这代表着,在这个介质中,光速被认为控制到了0。


    正是这个发现,为如今的量子存储提出了可能性。


    毕竟光速作为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快速度。


    利用光子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交互。


    所带来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但目前虽然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研究进展飞速。


    可距离它真的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却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


    可能真的等到那一天到来时。


    距离最先发现如何降低光速的这一天,已经过去百年。


    但如果没有当初这个毫无作用的发现。


    后面的一切发展却都是不会出现的。


    而叶天之所以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看似很大的投入。


    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的目光要比大部分的人都更长远。


    曼天制药的这个研究院,目前只是一个开始。


    在之后,不仅是曼天制药,还有参与药王基金会的相关家族和企业。


    叶天都会鼓励他们更多的投资医学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


    因为只有这些研究。


    才是一门学科的立柱与根基。


    只有不断的去完善,去发展。


    最终才能让传统的中医药,能够稳稳当当的在这个新时代重新矗立。


    并且再也不用担心被时代所抛弃的问题。


    至于这其中会花掉多少钱。


    那并不是叶天关心的问题。


    他有钱,对于钱财这样的身外之物也并不敏感。


    就那目前秦曼雪手中的这个天蚕白药的药方来说。


    一旦天蚕白药成功进入市场。


    以它那神奇无比的药效。


    必然能给叶天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但叶天需要这些财富么?


    叶天根本就不需要。


    所以他最需要做的。


    就是如何将未来这些财富。


    源源不断的投入对于中医药的研究与推广之中。


    可另一方面,叶天也不会动用其他资金来强行提速这个过程。


    只有用中医药赚来的钱,去研究中医药。


    再用研究出来的成果继续赚更多的钱,更好的去研究中医药。


    只有这样循环往复。


    才是叶天心中最美妙的良性循环。


    叶天之所以亲自来魔都,来到这个研究院。


    就是为了将这个还没开始变卡在了第一步的良性循环推上正规。


    再三重申了的立场后。


    叶天继续对潘翰林教授说道:


    “虽然你们的研究方向我会支持。”


    “但是目前对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将天蚕白药上市。”


    “只有这样,秦曼雪才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给你们。”


    “所以,我希望,潘教授你能从你的团队中分出一些人手交给我。”


    “帮助我完成这个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叶天想要潘翰林分出一些人手,他当然没有任何意义。


    只不过,对于天蚕的人工繁殖。


    目前世界上一切能使用的方法。


    潘翰林和他的团队都已经尝试过了。


    他完全不能理解,叶天为什么能如此自信。


    仿佛只要自己配合,叶天就一定能完成一样。


    但考虑到叶天又是金主,又是这个药方的提供者。


    所以潘翰林还是答应了下来。


    并且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叶总,你对于天蚕的人工繁育有比较成熟的想法?”


    “想法是有,但成熟不成熟我可就不知道了。”


    叶天笑着回答到。


    事实上,实验室对于天蚕人工繁育的研究报告。


    在高考完等待成绩的这今天里。


    叶天已经全都看了一个遍。


    在这些研究报告里。


    叶天敏锐的发现。


    在实验室里,无论是天蚕的成长,还是繁育,都和野外有着很大的不同。


    天蚕这种东西虽然很稀少。


    但在漫长的岁月里。


    药王一脉捕捉过的数量也不少。


    并且也有人进行过养殖观察。


    叶天对比了两者之后。


    发现在实验室里的天蚕。


    生长速度极其的慢。


    别说是化成成蝶进行繁衍。


    就连能长成成蝶都十分少见。


    少有的几只成蝶,还根本没有试图繁衍的意图。


    这让一种研究院都极其苦恼。


    一般来说,想要成熟的进行人工繁育。


    必须首先要了解在该物种在野生状态的繁殖过程。


    这作为数量极其稀少的天蚕。


    研究院里的研究员们。


    却根本不可能能找到任何野生存在。


    再加上实验室里的这几只蝴蝶。


    也根本就不进行任何的自动繁殖。


    所以研究员们只能根据天蚕的基因图谱。


    去观察与它亲属关键最常见的其他蝶类。


    试图用这种方法,来为天蚕开辟出人工繁育的方法。


    只不过,从现在的事实来看。


    他们的这种方法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而因为叶天了解天蚕的生活习性。


    所以很清楚的确定。


    天蚕在实验室内成长缓慢,不进行繁殖的根本原因。


    还是实验室与天蚕在野外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药王一脉相传的古籍中。


    对于天蚕是这样记载的。


    ‘天蚕,能复旧伤,喜高山深谷,好灵气充裕之地。破茧则为幻彩羽蝶。’